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Cr-33.3%Ta(原子分数)混合粉末进行高能球磨,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机械合金化对Laves相TaCr_2固相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过程对TaCr_2的固相合成反应产生显著活化效果,Cr-33.3%Ta混合粉球磨30 h后,再高温固相合成3 h时,使Laves相TaCr_2固相合成反应充分进行的温度门槛值为1 000℃,而未机械活化的原始样品的合成温度门槛值为1 350℃;在1 000℃×3 h高温合成时,使Laves相TaCr_2合成反应充分进行的机械合金化时间为25 h;球磨30 h的Cr-33.3%Ta混合粉在1 000℃合成时,固相合成反应充分进行的最短时间为1 h;为了避免或减少机械合金化粉末在发生Laves相TaCr_2固相合成反应之前发生非平衡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应尽量采用到温进炉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用机械合金化制备镍基固溶体细微粉末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镍基固溶体粉末, 探讨了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对镍基混合粉末粒度的影响, 在以酒精为过程控制剂, 转速为180 r/min, 球磨时间为20 h, 球料比为40∶1 时, 可获得粒度约为3 μm 的镍基合金粉末。  相似文献   

3.
通过X射线衍射(X-ray)、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经高能球磨后互不相溶的Al-Pb混合粉末的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过程中相Pb颗粒细化速度优于硬相Al颗粒;且球磨2h形成Pb(Al)固溶体;细小的Pb颗粒均匀分散于基体中,并为Al颗粒所包围,有利于克服Al-Pb系统制备工艺中宏观偏析现象而制备高性能的耐磨材料。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微波烧结制备钡铁氧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钡铁氧体制备过程的组织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高能球磨初期,颗粒粒径减小,粉体得到细化,随球磨时间延长,部分BaCO3固溶于Fe2O3中形成固溶体;高能球磨40 ...  相似文献   

5.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成分均匀、晶粒超细化的Cu50 Cr50 微粉 ,并对该粉末进行了致密化研究。结果发现 ,采用热压工艺可以将Cu50 Cr50 微粉制备成组织细小、分布均匀的CuCr触头材料 ,该材料表现出较高热组织稳定性 ,同时还分析了致密化过程中发生的组织变化和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过程。  相似文献   

6.
以Fe,Si,Al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技术制备了FeSiAl合金粉末,研究了不同球料质量比,球磨时间对粉末的相结构,形貌和微波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FeSiAl完成合金化的球料质量比为40:1,球磨时间为100h。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粉体的磁导率增加,而介电常数得到了降低,因而阻抗匹配更加优异。FeSiAl合金体积分数为35%的吸波材料,在厚度2mm时,在8.5GHz处,具有较低的反射率(-18.3dB)。  相似文献   

7.
固液反应球磨制备Cu-Sn金属间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通过Cu球对液态金属Sn在不同温度及时间内球磨制备Cu-Sn金属间化合物的过程,采用X射线和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分析产物特征.结果表明,在球料比为10:1,转速为80r/min的条件下,用Cu球对液态Sn进行不同时间及温度的液态球磨后,得到了不同的金属间化合物.在400℃时金属间化合物为Cu6Sn5,500℃及600℃时产物为Cu3Sn.加铜粉可以加快反应速度.采用固液反应球磨技术在高温下可以形成粒度很小,甚至达到纳米级的金属间化合物粉末.与机械合金化相比,固液反应球磨技术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的速度较快,且成分单一.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金锡共晶合金钎料,研究球磨后样品的微观组织随球磨时间的演变规律.XRD的检测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球磨后的样品中依次出现ε相(AuSn_2)、δ相(AuSn)和ζ相(Au_5Sn)等金属间化合物,出现顺序与合金化程度密切相关.SEM及EDX的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单质Au粉与Sn粉之间实现了充分的合金化,标志粉末处于焊合过程中的河流状变形带的密度逐渐降低,最后趋于消失,组织整体均匀性提高,获得了成分均匀的共晶合金.  相似文献   

9.
机械合金化制备Mo-Cu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机械合金化制备致密的Mo-18%Cu复合材料, 利用粒度分析仪、XRD和SEM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对Mo-Cu复合材料的粉末粒度、形貌、力学性能和断裂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 粉末的晶粒尺寸不断减小, 烧结后样品的相对密度不断提高。球磨60 h的混合粉末在1 350 ℃下烧结2 h后的相对密度可达98.6%, 硬度达63.9HRC。  相似文献   

10.
肖劲  万烨  李劼 《矿冶工程》2006,26(6):53-56,61
利用高能球磨对液相沉淀法合成的前驱物碱式碳酸铝铵(AACH)进行处理,研究了高能球磨对AACH晶型转变的影响,以及球磨条件对片状超细α-Al2O3粉末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运用XRD、激光粒度分析仪、SEM等多种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高能球磨能显著降低AACH完全转变为α-Al2O3的温度,在以无水乙醇为球磨介质。球磨转速为300r/min,球料比为20:1,球磨时间为4h的条件下,能得到无团聚、粒径为2μm左右,片层厚度为0.3μm左右的片状超细α-Al2O3粉末。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万瓦横流CO2激光器在32Cr3Mo1V基体表面合金化Cr粉及Co基粉,获得富含Cr和Co的合金层,并对合金层的成分、组织、硬度及热疲劳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合金层与基体形成完全的冶金结合,组织致密、晶粒细小、无裂纹及孔隙夹杂等缺陷,添加的合金元素Cr与基体形成了富含18.7%Cr的Fe-Cr固溶体,Co合金与...  相似文献   

12.
在Fe-As(Ⅲ)-Cu(Ⅱ)-H2O体系中, 研究了酸性废水中As(Ⅲ)、Cu(Ⅱ)与金属铁粉的反应行为, 考察了反应过程中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结果表明, As(Ⅲ)和Cu(Ⅱ)离子被Fe还原为单质As和Cu后, As、Cu进一步结合成Cu5As2等金属间化合物, 从而促进As(Ⅲ)沉淀反应的发生, 且无AsH3生成。在反应时间40min、铁粉过量系数1.2、溶液初始pH=0.0、温度40 ℃、Cu/As摩尔比1.0条件下, As在气、液、固三相中的分配比分别为0、20.7%和79.3%, 沉砷率为79.3%。  相似文献   

13.
兰天  杜双明  胡结 《矿冶工程》2015,35(4):122-125
以Al为中间层对AZ31B/Cu异种材料进行瞬间液相扩散连接试验, 采用SEM观察接头界面扩散区的组织形貌, 结合EDS、XRD分析界面区的物相及成分, 采用室温拉伸实验机测试接头剪切强度, 研究了焊接温度对AZ31B/Al/Cu界面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热温度对Al、Mg、Cu元素扩散影响很大, 从而对微观组织和剪切强度产生影响。445 ℃时, Al、Mg元素扩散不充分, Mg/Al界面无法形成共晶液相, 界面结合较弱。450 ℃时, Al箔完全溶解, 界面区宽度显著增加, 从Mg侧到Cu侧, 扩散区的微观组织依次为α-Mg(Al)固溶体、Mg-Al共晶组织、Cu(Al)固溶体, 接头强度最高达到53 MPa, 约为母材AZ31B剪切强度的33.2%。460 ℃时, 界面扩散区宽度缓慢增大, 靠近Cu侧的界面区产生大量脆性Al-Cu化合物, 接头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姚敬  鲁世强  肖璇  邓莉萍 《矿冶工程》2018,38(2):110-113
采用Miedema模型研究了机械合金化(MA)+热压(HP)过程中Cr-33.3%Ta元素粉无序化、非晶化和有序化过程, 结果表明, Cr-33.3%Ta物相演变过程中形成Laves相TaCr2最稳定, 其次是Ta(Cr)和Cr(Ta)固溶体, 非晶态不稳定, 形成过程伴随吸热。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了MA和HP过程中Cr-33.3%Ta元素粉的物相演变, 结果表明, MA+HP制备Laves相TaCr2合金的过程中, Cr-33.3%Ta元素粉的物相演变为:Ta+Cr元素粉→无序Ta(Cr)和Cr(Ta)固溶体→非晶态→有序金属间化合物Laves相TaCr2。Miedema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宋玉强  李世春 《有色金属》2004,56(1):1-3,12
用固相烧结法将铜粉和镍粉制成块状试样,用OM,SEM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混合粉的扩散过程,研究铜粉和镍粉通过固相扩散形成单相Cu-Ni固溶体合金的临界工艺条件、共渗Cu-Ni合金的结构特征和性能特点。研究发现,铜和镍混合粉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可以形成单相无限Cu-Ni固溶体合金。在共渗Cu-Ni合金中,Cu-50Ni合金的密度和硬度最大,分别为7.74kg/m3和HV163。  相似文献   

16.
刘佐良 《矿冶》2020,29(4):84-87
以锌粉与久置的铜镉渣为原料,利用铜渣除氯原理去除电锌工艺系统中的氯,研究工艺参数对氯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铜溶液和锌粉置换生成的新制活性铜粉进行电锌工艺中铜渣除氯,氯的脱除率达77%~81%,温度影响不大。采用久置铜镉渣洗液提供铜离子,用锌粉置换铜离子生成的活性铜粉进行铜渣除氯时,氯的脱除率随n(Cu)T/n(Cl~-)比值的增大而升高。当n(Cu)T/n(Cl~-)比值从4增加到12时,氯的脱除率从72.66%提高至87.98%。对于久置的铜镉渣制备的铜渣,其中的铜已失去和铜离子、Cl~-反应生成氯化亚铜的活性,因此通过调节温度、pH值、n(Cu)T/n(Cl~-)比值均不能有效地脱除溶液中的Cl~-。  相似文献   

17.
采用“粉碎-重力分选-生物浸出”工艺对一种铜含量为0.93%的废弃线路板尾渣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将废弃线路板尾渣深度粉碎到粒径小于0.1 mm,经细粒摇床重选后,金属粉末中铜含量为60.21%,非金属粉末中铜含量为0.23%;采用T.f菌在25~35℃,浸出液pH=2的条件下,对非金属粉末浸出48 h,浸出渣中铜含量降...  相似文献   

18.
It has been studied connection between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wder steels using technology of their own. Nitrogen containing powders were obtained by mechanical allowing (MA) of Fe-Cr and Fe Cr Ni-C mixtures in a high-energy planetary mill in the gaseous nitrogen environment.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after MA was 0. 7 , in Fe-Cr-N and 2.1, in Fe-Cr-Ni-C-N mixes. Phase composition after the mechanical alloying was: in system Fe-Cr-N - solid solution of chrome in iron and α - Fe, in system Fe-Cr-Ni-C-N-40, γ-phase (vol. fraction) , α - Fe and solid solution Cr-Fe.There are investigated physical-mechanical, tribo-technical and specify properties of the nitrous steels,are fixed the base dependences between parameters of process of MA and structure of steels. Introduction of nitrogen by rather new method of MA, as against saturation of melts, allows to run phase composition - to generate structure with more dispersible and uniform nitrides or with the nitrous austenite (depending on purpose of steel).It is demonstrat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method of Raman spectrum analysis, that in a sintering process of powder steels, obtained by introduction of carbon in the form of cast-iron powder, a formation of metallofullerite phase Fex C60 at determined conditions. The possibility of fullerenes conception in powder carbon steels, diffusion of iron atoms at fullerite lattice and formation of metallofullerites during contact interaction of fullerene with iron is confirmed experimentally.Dependence of synthesis activity of fullerences from temperature of sintering, type and quantity of alloy elements is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9.
球磨时间对铁基胎体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球磨法对铁基胎体粉末进行预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洛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对铁基胎体粉末显微结构以及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不断细化和均匀化。对于本文中所采用的铁基胎体粉末配方,存在一个最合理的球磨时间,此时,晶粒细化和团聚达到动态平衡,胎体材料的烧结性能达到最高。球磨时间继续延长,晶粒容易发生团聚,烧结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