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采煤塌陷地的特点和目前采煤塌陷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的不足,在初次划分的采煤塌陷区基本评价因素同质评价单元的基础上,叠置采煤引起的各种因素得到采煤塌陷地评价单元.根据评价单元之间带权重的欧氏距离,依次将面积较小而不具有实际意义的同质单元合并到相邻的最相似单元中,并以单元的面积为权重计算合并后的单元的因素评分值,得到适合于采煤塌陷区的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单元.  相似文献   

2.
采煤塌陷区土地开发利用近年来已成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如何科学高效的对采煤塌陷区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及时恢复治理受损土地资源意义重大.文中以东部高潜水位矿区采煤塌陷区土地的治理情况为切入点,在分析塌陷区土地利用现状和不同开采条件土地损毁特征的前提下,归纳总结了采煤塌陷区土地的开发利用模式,最后对治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治理时机...  相似文献   

3.
针对煤炭井工开采造成矿区塌陷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了解当前塌陷区治理情况的基础上,分析采煤塌陷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采煤塌陷区治理的统筹规划、调整煤炭开发布局、多方筹措治理资金、创新塌陷区治理利用模式四项治理措施,对推动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山市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重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唐山市采煤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景观生态重建基本原理及重建模式两方面对该地区近年来采煤塌陷区生态重建成果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重建应遵循的基本原理主要有:适应自然原则、人类调控与生物共生相协调原则、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演替理论、保护和增加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原则,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有效性与稳定性相统一原则、优化功能原则,以及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因地制宜、近远结合原则。唐山市采煤塌陷区景观生态重建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景观重建模式、矸石充填建筑重建模式和塌陷区生态恢复重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永城煤田采煤塌陷区治理方法,分析了永城煤田采煤塌陷区特征、复垦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环境生态学原理,采用工程复垦技术对矿区进行恢复治理;结合矿区的复垦效果,研究探索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模式。塌陷区治理对采煤沉陷区的修复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煤矿塌陷区生态工程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煤矿塌陷区的产生和扩大,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发展和建立生态工程复垦非常必要.根据土地自然状况和塌陷程度可在不同的采煤塌陷区采用不同的治理与利用方式,济宁市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主要采用煤矸石和粉煤灰造地复田,另有少量靠近河湖的塌陷区采用淤泥复田.常年被水淹没的大面积塌陷区采用基塘模式复垦为鱼米之乡.实践证明,生态工程复垦不仅可整治采矿废弃的土地,恢复、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GIS技术对采煤塌陷区综合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保证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采煤塌陷区塌陷地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在介绍我国现阶段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对塌陷治理工作的不足.并结合实例应用GIS新技术中的ARCGIS软件建立塌陷区管理平台,利用塌陷区图纸资料及土壤质量等数据建立了完善的空间及属性数据库,并应用ARCGIS软件强大的功能来实现塌陷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连接,以方便实现对塌陷区数据随时更新,对塌陷区土壤等属性信息随时查询、随时管理.结果表明:应用GIS新技术平台中强大的输入输出功能、检索功能、分析功能等来实现对塌陷区土壤、塌陷区地质、塌陷区复垦等信息的分析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的特点,利用ArcGIS在数据库、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显示方面的强大优势,分析了运用ArcGIS进行徐州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评价的可行性,建立了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流程,阐述了一些评价的基本步骤,并对评价指标、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模型、评价系统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9.
淮南采煤塌陷区环境综合整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阎伍玖 《中国煤炭》2007,33(6):26-29
通过对淮南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并预测了采煤塌陷地现状与趋势,讨论了塌陷区环境综合整治与土地复垦的原则,提出了不同类型矿区采煤塌陷地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策,以及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5种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峪沟矿区采煤塌陷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了大峪沟矿区采煤塌陷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对研究区干旱期和丰水期的采煤塌陷区和非塌陷区土壤含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期,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率低于非塌陷区土壤含水率;在丰水期,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率高于非塌陷区土壤含水率。由此可见采煤塌陷与土壤含水率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王子玮  李斌 《中州煤炭》2022,(11):18-23,28
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时有发生,针对减少地质损害方面,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设计,分析了当前矿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生物、土壤等特征;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预防措施,并基于实际地质概况,对其进行具体的设计;最后,研究了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监测技术以及技术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对煤矿区生态地质环境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输变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多以定性评价指标为主的特点,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宿迁地区某110 kV的输电线路的施工风险因素,分别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影响施工风险的指标,建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多级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集成赋权,并将其应用于某特高压输变电工程项目,实证评估施工安全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输点线路工程施工风险等级为中等,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研究结果为宿迁地区输电线路施工风险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区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嘉兴  李钢  陈国良  赵华 《煤炭学报》2013,38(Z1):180-186
以徐州市贾汪矿区为研究案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遥感、GIS技术,综合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徐州市贾汪煤矿区土地景观生态质量,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生态质量总体呈变好的趋势。2010年的土地生态质量达到好和较好的面积比2001年增加了1 549.42 hm 2;从总体变化看,变好和略微变化的地区约占32.51%,变差和略微变差的地区约占20.69%,变好地区比变差地区增加了4 036.11 hm 2。随着土地复垦工程的实施,采煤塌陷区经复垦后土地生态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大部分复垦区生态状况良好。由于城镇的快速发展,煤炭开采的继续,复垦地区二次塌陷等原因,使得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仍在下降。为此,从矿区高效复垦与生态重建、景观生态修复角度,提出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对矿区土地进行复垦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在对某煤矿矿区及其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确定了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3个复垦方向,建立了不同方向的评价指标及对应指标的权重大小,上述3个方向的评价结果依次为7757、6711、6204分,复垦方向确定为农业用地。详细介绍了矿区在土地复垦工程层面和生物化学层面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是要对土地的理化性质进行优化,选用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种植。工程实践表明,此次土地复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周金余    张贺 《中国矿业》2021,30(7):8-14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流域,大规模煤炭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明确流域内生态环境破坏现状进行分区修复是保障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煤炭可持续开采、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学者对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开展的研究,分析各区域实现生态修复已掌握的治理技术和开展的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高寒区煤矿区生态修复是以恢复地表植被、保护冻土为目的进行人工建植和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黄土区和风沙区是以保护水资源为目的进行沉陷区治理和保水采煤技术的探索;冲积平原区是以恢复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开展土壤重构、采空区利用和湿地构建的工程实践。最终明确了黄河流域煤矿区在治理技术、理念、高新技术应用以及多学科融合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针对充实理论研究、加快技术研发、推广优秀工程实践等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煤沉陷使矿区生态和地质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制约了矿区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采煤沉陷现状及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及论述。结合煤炭发展需求,深入分析了我国采煤沉陷区治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采煤沉陷区的治理技术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煤炭资源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我国能源需求至关重要.大多数能源生产已经从传统能源转向非传统能源,如太阳能和核能.然而,煤炭资源是通过采矿获得的,煤矿开采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在煤矿地区很常见,导致荒地、农业用地和水体变化,最终改变生态系统.退化的矿区土地必须通过发展森林、草原和农业等植被来恢复.对煤矿山周围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进...  相似文献   

18.
吴雪茜  周大伟  安士凯  陆春辉 《煤炭学报》2015,40(12):2927-2932
淮南潘谢矿区为高潜水位煤层群开采条件,随着煤炭大规模开发,引起地表大范围的沉陷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矿区生产规划,应用开采沉陷预测技术、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对淮南矿区土地、水域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提出治理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沉陷区土地面积占比整体快速下降,而水体面积占比快速上升,到煤炭资源采毕后,淮南潘谢矿区范围内(不包括留设煤柱保护的建筑用地)积水面积相当于100个西湖,达597.6km2;蓄水容积相当于3个太湖,达143.6亿m3;生态系统结构由陆生生态系统转变为水陆复合生态系统。鉴此提出一套湿地生态系统重构、生态农业构建等多种治理模式相结合的复垦和生态修复体系,充分利用沉陷区并改善生态环境;结合沉陷积水区、天然湖泊洼地及水系相通的条件,将沉陷区开发为蓄水工程,为国家“引江济淮”服务,改善区域水资源短缺现状。  相似文献   

19.
河南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常秋玲  康鸳鸯 《中国矿业》2006,15(11):43-45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煤炭开采区基本情况和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分析,提出了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是进行煤矿塌陷区治理的重要措施。采煤塌陷区以土地复垦为主,结合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进行土地复垦,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对于缓解矿区及周边的人地矛盾,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改善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矿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矿开采是对土地资源破坏的主要部分之一,不仅使耕地面积减少,而且造成矿区环境的破坏。在分析目前煤矿开采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进行土地复垦的治理措施、减沉开采技术措施,以及煤矿开采应引入“3S”理论与技术等一系列对策,使煤炭资源的开采纳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