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基于矿业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并对环境敏感因子进行动态识别和排序。研究发现:矿山环境问题是实现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重要问题,涉及可持续发展和代际公平;安徽省矿产开发环境问题相对突出,主要表现在地面塌陷、岩溶塌陷、生态污染和地貌景观破坏等;从安徽省矿业开发环境影响因子评价识别上看,危害度及排序为矿区环境(0.4701)生态环境(0.3498)矿区地质(0.1339)社会经济(0.0462)。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矿区环境问题类型识别与危害度排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矿区环境问题类型的识别与危害度的排序,对矿区环境危害的预防与恢复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层次分析法和PATTERN法,对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环境危害度进行了排序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矿产开发导致的环境问题的权重及其排序如下:土地占压(0.13)>水体污染(0.121)> 水土流失(0.102)>地下水资源破坏(0.084)>景观破坏(0.075)>泥石流(0.073)>滑坡(0.07)>塌陷(0.062)>土壤污染(0.055)>土地沙化(0.044)>植被破坏(0.04)>崩塌(0.039)>地裂缝(0.037)>固废污染(0.035)>大气污染(0.034);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危害度及其排序如下:能源矿产(0.224)> 黑色金属矿产(0.182)> 有色金属矿产(0.176)> 建筑材料矿产(0.172)> 化工原料矿产(0.151)> 地下水矿产(0.095).从而揭示了同种环境问题与各类矿种的关联性,以及各类矿产开发易诱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区域分异特征,为四川省生态环境整治与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钢铁基地矿业开发过程中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攀枝花地区矿业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不仅对本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减轻该地区环境影响的基本对策是进行生态重建和建立矿业开发的环境管理体系,确保该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开展矿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查明采空塌陷现状,预测潜在塌陷影响,提前进行矿区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为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目标,保持矿区生态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实现矿业产业优化的对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储量集中在大中型矿区,矿业在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大,但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较低,产业链短,优势矿产开发产业集中度不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实现矿业产业优化,需要统筹规划,优化矿业产业布局与结构;加强区域、国际合作,实现矿产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开发;加强地质勘查,提高资源保障水平;发展节能环保型矿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强矿业废弃物治理,推动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和矿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准确识别和把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和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解码对于矿产资源开发和矿区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常见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及其危害、水土污染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四个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阐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解码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更直观地展现矿业开发对地质环境和生态空间的影响,以期增强人们对矿业开发引发环境问题的重视,引导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行列中,也为科学规划矿业开发,匹配矿区环境承载能力等矿业综合监管提供了方向性支撑。  相似文献   

7.
治理矿山采矿塌陷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矿产资源开发带来的塌陷及其环境地质灾害,已经给矿区及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加快治理采矿塌陷,搞好矿区环境修复,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摘〓要:栾川县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矿业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但矿产资源利用率低下,部分矿区勘查程度低,矿山环境问题突出,矿山秩序和矿业结构仍待调整。根据栾川实际情况,对该县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合理布局、分区开采,优化资源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恢复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发展矿业循环经济的建议,为实现栾川县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和经济互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气环境、矿区地下水环境、地面塌陷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肥城矿区开采活动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特征,得出开采活动使肥城矿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生态安全的重大隐患,从技术和管理制度、保护生态意识上提出了应对措施,以实现矿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磺厂坪硫铁(煤)矿开发区是湖北省矿产开发引发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简要概述矿区地质背景条件、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分不同年份对其进行较详细的评价,从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方面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媛媛  王青 《金属矿山》2009,39(2):144-146
通过对四川省典型矿区环境进行实地调查和对环境问题分类统计,建立了矿区环境问题与开发矿种的对应关系,并对矿产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进行系统识别;针对四川省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已经存在的矿区环境问题,构建了四川省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用层次熵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对指标及因子进行定量化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宏观控制矿区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对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矿产资源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矿产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体现,矿产资源绿色开发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江西下垄钨业樟斗矿区建设绿色矿山所取得的综合效益,充分体现了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必要措施,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矿业开发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姚宁广  徐芳 《金属矿山》2021,50(1):202-212
政府类科学技术奖是评价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以2009—2019 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在 矿业领域获奖项目为数据来源,对其获奖的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矿业科技进步与其行业发展息息相关且有 滞后效应,企业为矿业类科研创新的主体,高校及科研机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总结分析了近10 年来安徽省矿业 领域在各个方向的科研创新成果,认为在矿山开采及矿山安全方向成果突出,特别是在深部资源开采及瓦斯、水害 防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矿山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方向发展较为迅速,在沉陷区生态损伤评价、水环境治理 及土地恢复利用方面成果显著。通过对矿业领域科技进展进行总结,认为其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矿产资源开发 自动化水平低,现代安全监测技术应用有待加强;资源回收率低,废弃矿山资源回收能力有待提升;资源环境协调 发展面临挑战。同时指出,未来矿业领域的主要创新方向为:以少人化、无人化为目标,涉及生产、运营、决策全体 系智慧矿山建设研究;针对深部资源、低品位资源及伴生资源的选矿、采矿、冶炼技术的研究,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 利用水平;开展矿山全生命周期的矿山环境破坏防治及环境恢复治理研究,实现矿山减损、无损开采;加强关闭矿 井资源及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实现关闭矿井资源及空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上述分析可为矿山产业政策制定与决 策及矿业领域未来科研方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及参考。  相似文献   

14.
实现矿业城市的绿色发展是解决矿产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对其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价。本文以湖南省矿业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径向SBM模型与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了其动态与静态的生态福利绩效,再运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索了影响矿业城市动态生态福利绩效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和固定资产投入能提高矿业城市动态的生态福利水平,而企业排污治理行动却导致工业产值增速放缓;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效率能提升矿业城市静态的生态福利绩效,而经济发展水平则与其无直接关联;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是导致矿业城市动态生态福利绩效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现有的工业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是其抑制因素。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湖南省及其他地区的矿业城市实现矿物资源高效、绿色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甘肃陇南地区矿山资源丰富,但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出现了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对陇南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该区可持续发展。为实现陇南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绿色开采和生态修复目的。以陇南西成矿带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地质环境和出现的问题状况,提出绿色开发方案。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取得了以下认识:(1)总结出陇南矿山开采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2)在因地制宜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治理方式;同时通过构建绿色勘察理念,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开发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矿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环境扰动监测已成为矿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对我国典型矿产资源型城市——迁安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该市矿区生态扰动进行了监测研究。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迁安市2000—2018年间矿区演变进行了提取研究,并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8年间,迁安市矿区范围变化明显,矿区总面积明显变少,且有修复效果优良的矿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与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RSEI时空分布与矿区生态修复活动,迁安市生态环境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①2000—200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由优、良向中、差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面积占比分别为20.18%和34.31%;②2008—201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生态质量改善面积占比达到43.11%,且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2000—2018年,迁安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先恶化、后逐步恢复的过程,表明该市在实行功能分区、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和矿区分区治理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为矿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定量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针对突出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提出合理性的治理建议和保护措施。以青海省乐都区茶马沟石英岩矿为例,通过实地地质调查,结合开采、遥感及其他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搭建层级结构模型,使用MATLAB计算每个指标权重值,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样本进行计算及综合评价,最终借助ArcGIS对矿区进行网格化处理分区。茶马沟矿区地质灾害主要为存在不稳定斜坡、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水土环境污染,其中不稳定斜坡发育程度大,危害程度高、危险性大,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较大。矿区综合权重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等级为Ⅱ级(较严重),矿山地质环境严重区(Ⅰ)面积约6.4 hm2,较严重区(Ⅱ)面积约14.56 hm2,较轻区(Ⅲ)面积约18.24 hm2。根据评价及分区模型,对茶马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进行了有效的土地恢复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实现矿山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的开发受制于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准确评价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7个重要环境约束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加权平均综合评价模型,对云南省60个矿产资源开发区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将60个开发区环境承载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类型区,其中环境承载力高的有11个矿区;较高的有15个矿区;中等的有15个矿区;较低的有10个矿区;低的有9个矿区。研究结果有效反映各矿产开发区环境承载力情况,认为云南省矿产资源开发区环境承载力整体属于较高。针对不同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环境承载力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为云南省矿床资源开发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但是生态环境脆弱,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的研究十分必要。方法:本文从矿产资源现状和生态环境现状两个维度入手,分别对西藏矿产资源禀赋、矿业开发现状、矿业开发的地位,以及西藏生态环境概况、环境保护政策、绿色矿山理念进行了论述。结果(问题):西藏矿业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盲目追逐经济效益,生态修复不科学;发展规划模糊,监管落实不到位;开发技术滞后,与特色环境不匹配;矿业开发产业链不完整,弱化了资源优势等问题。对策:加强科学理论研究,推动工作实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践行“绿色矿山”;明确矿业发展规划,完善监管机制;创新思路,深入研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利用模式。意义:以期为西藏自治区矿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煤矿区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指出在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应特别重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