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矿山酸性含铜废水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述了矿山酸性含铜废水的来源、特点和危害及矿山酸性含铜废水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离子交换法作为处理工艺,设计了实验室用离子交换处理装置,研究了过滤速度、pH值、原水Cu^2+浓度等因素对离子交换法处理酸性含铜废水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合理工艺条件。并对某铜矿实际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取得了理想的处理效果,处理后废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2.
德兴铜矿酸性废水处理实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任万古 《采矿技术》2002,2(2):57-59
露天开采过程中,随着采坑揭露和大量含铜废石排弃至废石场,在自然条件下,经空气,雨水及微生物作用,产生大量的含铜,锌等多种金属离子的酸性废水。这些废水若不处理,将严重危害区域地理环境并造成携带性资源损失。德兴铜矿广泛引用国内外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采用尾矿溢流液处理矿山酸性废水,酸碱废水综合治理及细菌堆浸/萃取/电积提铜工艺等方法处理含铜酸性废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德兴铜矿生产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兴铜矿露天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铜、铁等多种金属离子的酸性废水,通过采用尾矿溢流液处理矿山酸性废水、酸碱废水综合治理及细菌堆浸萃取电积提铜工艺等方法处理含铜酸性废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李懋  曾娟  李立 《矿冶工程》2023,(2):125-129
针对某铜矿开采过程中井下产生的含铜酸性废水,开展了铁屑置换回收铜-碱性尾矿溢流水中和-混凝沉淀联合处理新工艺研究,考察了铁屑投加量、置换反应时间、搅拌转速等因素对铜置换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碱性尾矿溢流水中和酸性废水配比条件实验、中和污泥毒性浸出实验及置换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新工艺可获得铜品位35.6%、铜回收率92.7%的海绵铜,酸性废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其处理药剂成本为0.95元/t,且无危险废物产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5.
很多有色金属矿山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铜酸性废水。由于酸性废水含铜浓度差异性较大,采取的处理工艺也会有所不同。针对某矿山含铜酸性废水进行了大量的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浓度含铜酸性废水可采取硫化法回收铜金属,再经环保中和处理后循环利用,可大量减少中和渣产生量,降低环保处理成本,有显著的经济、环保效益。同时,为了防范极端气候下的环境风险,该矿山还建设了足够处理能力的备用石灰中和处理系统以及应急液碱(片碱)加药系统,以供同类矿山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很多有色金属矿山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铜酸性废水。由于酸性废水含铜浓度差异性较大,采取的处理工艺也会有所不同。本文针对某矿山含铜酸性废水进行了大量的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浓度含铜酸性废水可采取硫化法回收铜金属,再经环保中和处理后循环利用,可大量减少中和渣产生量,降低环保处理成本,有显著的经济、环保效益。同时,为了防范极端气候下的环境风险,该矿山还建设了足够处理能力的备用石灰中和处理系统以及应急液碱(片碱)加药系统,以供同类矿山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矿山酸性废水铜离子浓度和酸度高的特点,以模拟含铜酸性废水为研究对象进行电渗析处理工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多段电渗析处理后,淡化室的废水Cu2+、H+去除率可达到97.08%和99.20%;浓缩液还可以有效富集废水中的Cu2+、Fe3+、H+等离子,为后续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便利。研究工作对含铜酸性废水治理及资源化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有助于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德兴铜矿属世界特大型矿山,每年所排工业废水、废浆超过12400万立方米,其中矿山酸性废水含有大量铁、铜等重金属离子,pH2—3;选矿厂排放尾矿浆,含高硫碱性水等,pH10—13。本流程采用三段法处理矿山酸性废水,第一段加尾矿浆去除Fe~(3+),第二段加含硫废水回收铜,第三段加碱性废水中和。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可回用,并回收了水中铜,同时还研究了矿山整体酸、碱中和平衡及处理效果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德兴铜矿利用选矿厂的碱性废水中和矿山酸性废水,使之达标后回收利用或排放,利用铜钼分选排出的含S^-2的废水,回收矿山酸性水中的铜金属,做到以废治废,综合利用,取得较为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德兴铜矿利用选矿厂的碱性废水中和矿山酸性废水,使之达标后回收利用或排放,利用铜钼分选排出的含S-2的废水,回收矿山酸性水中的铜金属,做到以废治废,综合利用,取得较为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袁道迎 《中州煤炭》2022,(12):153-158
研究矿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回用技术,能够保障矿区水资源平衡。选取某煤炭开采区作为研究对象,抽取研究区域的矿井污染废水,检验所抽取废水的水质特征后,依据水质特征制定高浓度有机废水回用标准;利用搭砌原水池、漩涡絮凝反应沉淀池和安装多介质过滤器方式初步处理矿井高浓度有机废水,结合混凝技术与超滤技术设计混凝与超滤联用的资源回用装置,利用该装置处理完成初步处理的有机废水,实现矿井高浓度有机废水资源化回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原水浊度值,降低超滤水浊度值至0.5左右;处理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化学需氧量下降至3 mg/L左右;回用处理后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内有机污染物含量达到资源化回用标准,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大型煤矿基地液压支架用水安全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我国大型煤矿基地液压支架用水存在的安全问题,在现有处理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矿井水井下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矿井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可以满足井下综采设备用水的水质要求,达到其正常、高效、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改型天然沸石净化高氟饮用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雪  骆定法 《非金属矿》2004,27(1):47-49
以河南信阳上天梯优质斜发沸石为原料 ,研究了用盐酸、硫酸铝和高温方法活化天然沸石的工艺条件。用活化天然沸石处理后的含氟饮用水 ,基本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4.
曙光煤矿高盐度及高铁锰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曙光煤矿高盐度、高铁锰地下水直接饮用不达标的问题,采用锰砂过滤 精密过滤 反渗透工艺进行深度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高盐度、高铁锰水,出水铁离子和锰离子质量浓度均小于0.1 mg/L、溶解性总固体小于1000 mg/L,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某铅锌混合矿选矿废水分段回用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矿废水经处理后回用成本高,若能在未进入废水处理站之前直接回用一部分,对降低废水处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某选矿厂各浮选作业点产出的选矿废水进行研究,采取分段直接回用的措施,充分回用部分废水,既保障选矿回收率不受影响,又减少产出最终废水量,降低废水处理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6.
排泥控制系统是矿井水净化处理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人工手动排泥存在排泥次数和时间随意性较大,易造成出水水质变差,影响处理效果等缺陷;定时排泥则不能根据矿井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变化及时增加或减少排泥量以保证处理后的水质;而自动排泥控制技术(ASDT)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模拟试验取得工艺技术参数,再通过在线传感器、变送器、PLC、上位机、控制柜和电动阀等实现自动排泥,克服了人工手动排泥和定时排泥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工程运行实践表明,ASDT自动排泥控制技术可以确保矿井水处理后的水质,从而提高了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西藏唐加选矿厂尾矿脱水干堆和选矿废水回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加选厂浮选尾矿通过脱水后干堆,选矿废水采用专利技术处理后全部回用,回用后浮选指标较清水指标好。尾矿脱水干堆及选矿废水处理回用在高海拔地区的成功应用,为保护西藏脆弱的自然环境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平朔井工一矿太西区的高悬浮物高矿化度矿井水的水质特点及处理工艺。介绍了矿井水处理工程设计与运行效果。先采用预沉、澄清和过滤的预处理工艺,再采用超滤和反渗透的脱盐处理工艺。运行实践表明:工艺合理、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好、操作管理简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建设一套电吸附除盐系统,对8000m3/d矿井水进行处理后供济三电厂作为循环水补充水。简介了该系统的工艺流程及工程规模。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钻井泥浆污染的控制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柏万禄 《煤炭学报》1995,20(4):408-412
钻井中因采用泥浆临时支护及破岩地层造浆,钻井过程埯排放大量废浆而占用大批耕地及污染环境,并已不能满足矿井建设的要求,阻碍了钻井法的应用与发展,采用高聚物抑制水化、跨越扩散双电层吸附及聚磷酸盐降切沉降,减少废浆弃量48%;利用线型长链高聚物在专制的筒内与废浆发生完全絮凝,絮团受到不均匀力作用,不断致密并与水分离,最终满足堆积与装运要求,从而使废浆得到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