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低碳结构钢中厚板MAS轧制过程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低碳结构钢Q235(C≤0.20%)4300 mm中厚板现场轧制工艺,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建立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展宽比1.70、精轧伸长率7.87的中厚板普通轧制过程和MAS(水岛平面形状控制轧制法)轧制过程分别进行了模拟计算,对不同变形阶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AS轧制法能明显改善中厚板轧后平面形状,其形状的改变量与MAS轧制段设置参数直接相关,对比不同参数下MAS轧制结果得出MAS轧制最优参数△L×△h为300×3。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平立辊协调轧制控制厚板平面形状的试验过程,通过与常规轧制的比较,说明平辊与立辊的协调作用对中厚板平面形状的控制效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平立辊协调轧制对中厚板平面形状的控制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3.
MAS轧制法是一种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方法,在成形及展宽末道次进行可变压缩,旋转90°后再轧制得到矩形化程度较高的钢板。唐钢中厚板公司对轧机液压及自动化系统改造后,满足了MAS轧制法应用的设备条件。根据现有平面形状控制模型,研究了模型参数的含义,结合现场不同产品规格进行工业试验,优化模型参数,有效地减少了钢板头尾及边部的不规整变形,提高了钢板的矩形化程度,成材率提高0.8%。  相似文献   

4.
詹光曹 《中国冶金》2019,29(4):64-69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由于板坯在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端部会产生不均匀变形,使轧后的钢板平面形状一般非矩形,从而造成钢板的切头、切尾和切边量增加,严重影响中厚板成材率。根据不同坯料规格和展宽比条件下的塑性变形特点,在轧机负荷和液压系统硬件配置不变的前提下,采用轧件的“哑铃状”轧制法进行平面形状控制,通过长度精准计算模型及打滑因子修正方法,实现轧件长度的精准跟踪;通过多点设定方法,得到更加精细化的平面形状控制曲线,使最终产品达到切头、切尾量最优化要求。“哑铃状”轧制法投入实际应用后,与传统轧制法相比综合成材率平均提高了0.59%。  相似文献   

5.
赵阳  杨荃  何安瑞  王晓晨 《钢铁》2011,46(9):55-58,63
针对中厚板轧制过程的工艺特点,利用ANSYS/LS-DYNA完全重启动技术建立了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中厚板轧制过程进行了多工况多道次仿真研究,修正了轧件头、尾平面形状预测模型。根据数值仿真结果和修正模型建立了高精度中厚板平面形状预测模型。依据此模型计算结果设计成形MAS控制方案,经2 800 mm中厚板轧机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以LS-DYNA中的几何模型更新方法对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多道次轧制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一道次模拟完成之后,对轧制模型进行几何模型更新,调整辊缝值,修改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和载荷,建立下一道次轧制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用此模拟计算的中厚板头尾形状变化规律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几何更新方法可有效地用于分析中厚板平面形状的变化规律,为利用单道次轧制模型求解多道次轧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简化平面形状的控制理论模型,建立了楔形区厚度变化量和长度的线性关系;对轧件轧制长度进行计算机离散化处理,采用牛顿迭代法,建立纵向变截面轧制的微跟踪模型;根据实际轧制力和目标厚度,由Absolute—AGC进行辊缝设定计算,利用自主开发的2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在邯钢3500mm中厚板轧机上实现了平面形状控制功能,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唐钢3 500 mm中厚板生产线产品的钢种和规格较多,展宽比不合适时,钢板的矩形度难以保证,造成切损量多,成材率低。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就是根据坯料在不同展宽比和延伸比条件下头、尾、边部的不均匀变形程度,在成形、展宽过程中进行变厚轧制,以改善钢板矩形化程度,减少头尾和边部剪切损失,提高成材率。唐钢中厚板材有限公司通过轧机设备改造,实现了轧机的平面形状控制功能。该功能投用后四切成材率提高了0.8%。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的工业推广应用,介绍了中厚板轧机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为实现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现场应用,中厚板轧机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条件。以唐钢中厚板生产线为例,对液压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双伺服阀并联方式,达到20 mm/s的液压压下速度。自动化系统由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系统协调配合,实现平面形状控制功能。通过采用高次曲线控制模型、轧件长度精确跟踪功能以及高精度厚度计算模型,实现平面形状控制道次的精确厚度变化控制。实际应用表明,投入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后,中厚板两切产品成材率提高超过0.7%,四切产品成材率提高超过1%,可以显著提升中厚板产品成材率,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平面形状控制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轧制技术之一,它对提高中厚板的成材率有显著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展平面形状控制技术,需要对轧制时轧件平面形状进行理论计算与分析。本文分别采用初等解析法,上界法和刚塑性有限元法对轧件平面形状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平面形状的影响规律,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此外,本文还采用上界法计算了DB轧制(Dog Bone Rolling)时轧件端部三维变形,得到了最佳DB断面形状的理论解。  相似文献   

11.
刘慧  齐志新  王国栋 《宽厚板》2007,13(3):12-15
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软件ANSYS/LS-DYNA,对中厚板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轧辊直径、展宽比、延伸率等变形参数对轧后钢板平面形状的影响,得出了变形参数对钢板平面形状的影响规律。由模拟计算结果知:轧后钢板头部始终为凸形,而边部形状则随变形参数不同而变化,钢板边部由凹形向凸形变化的临界展宽比,将随轧辊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可以此计算结果为基础,研究立辊轧边及MAS轧制过程的变形特点,以改善轧后钢板平面形状。  相似文献   

12.
张宪庆  高树武 《鞍钢技术》1992,(11):30-34,43
根据中厚板控制轧制的基本原理,结合鞍钢半连轧厂控轧20g、16MnR、16Mnq中厚板的生产实际,阐述了工艺参数对控制轧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现有条件下,该厂控轧中厚板的最佳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厚板平面形状计算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于对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具体特点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方案。以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作为控制计算机,以三机架冷连轧机第2机架作为模拟同进行了研究,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宽厚板》2015,(6)
基于中厚板轧制中轧件头尾翘曲产生机理,分析轧件上下表面的温度差、轧制压下率、轧制导入角、异径异速轧制和变形区几何形状等对板材翘曲的影响,并总结了中厚板轧制翘曲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厚板轧机平面形状控制功能的在线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面形状控制理论模型进行简化,将厚度变化区间内厚度变化量与长度简化成线性关系;应用考虑全粘着条件的前滑模型,通过离散化处理计算楔形段轧制过程时间;确定平面形状控制参数,并进行极限值的检查修正。在现场成功实现平面形状控制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DBR轧制法:狗骨轧制法(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技术)。 MAS轧制法:MAS是Mizushima Automatic Plan View Pattern Control System的简写。该方法是由日本川崎制铁公司水岛厚板厂开发1978年用于生产。这种技术通过对轧制结束时钢板平面形状的定量预报和预先减少对应于所预报的不良形状部分的体积,来预防不良形状的出现,得到接近于矩形的平面形状。  相似文献   

17.
阳辉 《钢铁研究》2004,32(6):24-27
介绍了中厚板轧制平面形状的变化规律 ,阐述了勿需切边生产方法的原理、实施步骤及软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中厚板轧制轧件头尾翘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轧件头尾翘曲问题成为中厚板轧制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直接影响板材的成材率和产品质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厚板轧制轧件头尾翘曲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轧件上下表面的温度差、轧制压下率、轧制导入角、异径异速轧制和变形区几何形状等对板材翘曲的影响,并介绍了中厚板轧制轧件头部翘曲的控制模型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捷克VITKOVICE公司3.5 m中厚板轧机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纳斯  I 匹赫勤  R 《钢铁》2000,35(2):31-37
捷克VITKOVICE钢铁公司的中厚板轧机在1998~1999年进行了全面现代化改造.奥钢联工程技术公司(VAI)提供了全新的自动化系统,应用TruShape技术,可确保所轧制的中厚板保持精确的矩形形状,并且可以纵向轧制中厚板.  相似文献   

20.
崔海涛  许磊  王国栋 《钢铁》2011,46(5):53-55
  在中厚板轧机无液压弯辊条件下,为防止传统轧制规程计算方法造成的板形问题,提出了一种末道次轧制力锁定的轧制规程计算方法。该方法将操作工提前给定的末道次轧制力作为轧制规程计算的约束条件之一,通过控制道次规程末道次的轧制力达到控制板形的目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使操作工能够根据经验对板形进行有效控制,明显减少中浪、边浪等板形问题,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