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MAS轧制法是一种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方法,在成形及展宽末道次进行可变压缩,旋转90°后再轧制得到矩形化程度较高的钢板。唐钢中厚板公司对轧机液压及自动化系统改造后,满足了MAS轧制法应用的设备条件。根据现有平面形状控制模型,研究了模型参数的含义,结合现场不同产品规格进行工业试验,优化模型参数,有效地减少了钢板头尾及边部的不规整变形,提高了钢板的矩形化程度,成材率提高0.8%。  相似文献   

2.
詹光曹 《中国冶金》2019,29(4):64-69
中厚板轧制过程中,由于板坯在长度和宽度方向的端部会产生不均匀变形,使轧后的钢板平面形状一般非矩形,从而造成钢板的切头、切尾和切边量增加,严重影响中厚板成材率。根据不同坯料规格和展宽比条件下的塑性变形特点,在轧机负荷和液压系统硬件配置不变的前提下,采用轧件的“哑铃状”轧制法进行平面形状控制,通过长度精准计算模型及打滑因子修正方法,实现轧件长度的精准跟踪;通过多点设定方法,得到更加精细化的平面形状控制曲线,使最终产品达到切头、切尾量最优化要求。“哑铃状”轧制法投入实际应用后,与传统轧制法相比综合成材率平均提高了0.59%。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的工业推广应用,介绍了中厚板轧机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为实现平面形状控制技术现场应用,中厚板轧机机械系统、液压系统和自动化系统应具备的条件。以唐钢中厚板生产线为例,对液压系统进行改造,采用双伺服阀并联方式,达到20 mm/s的液压压下速度。自动化系统由基础自动化、过程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系统协调配合,实现平面形状控制功能。通过采用高次曲线控制模型、轧件长度精确跟踪功能以及高精度厚度计算模型,实现平面形状控制道次的精确厚度变化控制。实际应用表明,投入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后,中厚板两切产品成材率提高超过0.7%,四切产品成材率提高超过1%,可以显著提升中厚板产品成材率,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提高宽厚板成材率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了影响宽厚板成材率的主要因素,根据宽厚板平面形状演变规律,提出采用立辊侧压、头尾短行程和展宽补偿轧制技术来保证宽厚板平面形状矩形度。并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和实际应用,证明了立辊侧压、头尾短行程控制和展宽补偿轧制的优化组合使用对保证宽厚板平面形状矩形度和提高成材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中厚板成材率,改善钢板板形,减少中厚板的切边、切头、切尾量,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5 m宽厚板厂在传统的立辊轧制工艺基础上成功开发并应用了立辊轧制新工艺,在展宽阶段及精轧阶段均使用立辊分别对板坯头尾和边部进行修正轧制,在最后一个偶数道次进行定宽轧制,并投入立辊短行程功能。新工艺和相应控制在PLC程序中编程实现,有效改善了板形,减少了切损,明显提高了钢板的成材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点设定的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方法,根据中厚板轧制后的变形特点,对平面形状控制理论模型进行推导,将厚度变化量与长度简化成线性关系;应用全黏着条件的前滑模型,对楔形段轧制时间进行离散化处理。根据不同展宽比和延伸比条件下的产品矩形度,不断修正平面形状控制参数,最终实现平面形状控制功能的在线应用,使中厚板成材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7.
基于莱钢4 300 mm宽厚板生产线现有PVPC平面形状控制模型,进一步研究模型各参数含义,结合现场不同产品规格进行工业试验,制定合理模型参数群,从而减少了切边及切头尾量,提高了钢板矩形化程度,成材率提高了0.2%。  相似文献   

8.
刘慧  齐志新  王国栋 《宽厚板》2007,13(3):12-15
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软件ANSYS/LS-DYNA,对中厚板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了轧辊直径、展宽比、延伸率等变形参数对轧后钢板平面形状的影响,得出了变形参数对钢板平面形状的影响规律。由模拟计算结果知:轧后钢板头部始终为凸形,而边部形状则随变形参数不同而变化,钢板边部由凹形向凸形变化的临界展宽比,将随轧辊直径的增大而增大。可以此计算结果为基础,研究立辊轧边及MAS轧制过程的变形特点,以改善轧后钢板平面形状。  相似文献   

9.
宝钢5m厚板轧机上应用的平面形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板平面形状对成材率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的许多厚板工厂在控制钢板平面形状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文章介绍了平面形状形成原理、几种典型的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技术及其MAS轧制法在宝钢5m厚板轧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殿华  李旭  丁敬国  董子硕 《钢铁》2023,(9):137-147
宽厚板产线装备和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进一步提升产品成材率遇到瓶颈。开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算法融合的钢板图像处理和轮廓特征提取算法,研制出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宽幅钢板的轮廓在线检测装置,实现了钢板轮廓高精度在线检测,宽度感知精度±2 mm,长度感知误差小于0.5%,侧弯量检测精度±5 mm,头尾不规则变形区剪切精度±5 mm。基于机器视觉测量数据,以轧件尺寸、轧制工艺参数和钢板平面形状控制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钢板头部变形区域的金属体积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基于随机配置网络的平面形状数字孪生模型,根据不同展宽比和延伸比条件下的钢板进行可控点平面形状曲线设定。最后,基于平面形状设定模型以及基于机器视觉的平面形状反馈数据,计算得出头部可控点设定模型对应的体积变化量,并将该变化量计算出3条高斯曲线函数相应的调整值,最终建立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平面形状模型滚动优化模型,实现了可控点平面形状(plan view pattern control, PVPC)的智能预测、动态设定和反馈优化。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传统平面形状控制方法的综合成材率为92.28%,采用基于机器视觉反馈的平面形状CPS优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唐钢中厚板公司技术水平,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引入了多项新一代中厚板生产技术。介绍了微合金钢铸坯角部裂纹控制技术、铸坯凝固末端重压下技术等高品质中厚板坯生产技术,实现了优质铸坯的生产;介绍了先进中厚板轧机控制系统集成和MAS轧制板形控制技术等高成材率中厚板轧制技术,提升了板材成材率;介绍了新一代超快冷(UFC)TMCP装备和合金减量化等技术在唐钢的应用,新一代中厚板制造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唐钢中厚板产品升级和品种钢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板厂生产的钢板以切四边为主,在经过剪切双边后钢板会产生塌边现象;同时造成应力积累,再经过定尺剪切头尾后便会产生严重的翘头扣尾不平度缺陷.针对上述问题,邯钢自主研发了一种压平机,优化了压模丰径、压模宽度等参数,基本解决了钢板的头尾不平度缺陷.  相似文献   

13.
唐国军  成彬 《宽厚板》2007,13(2):37-39
本文介绍了展宽厚度对钢板板型的影响以及展宽厚度的控制原理、控制方法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冷轧板冲压后表面产生拉伸应变痕,影响客户后续正常使用。经过对正常板带试样与拉伸应变痕板带试样的检测、调查和分析,确认板带产生拉伸应变痕的原因是连退线出口焊缝处平整延伸率不足,板带未被完全切除而导致钢板存在屈服平台。通过优化平整机和出口切头尾工艺参数,消除平整延伸率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板带,保证了客户冲压时板带不产生拉伸应变痕。  相似文献   

15.
高强集装箱钢板是指屈服强度在700 MPa以上、抗拉强度在800 MPa以上的集装箱用钢板,一般为冷轧产品。此种高强钢在冷连轧时频繁出现带尾边裂、跑偏断带、板形突变等问题,轧制稳定性差、轧制难度极大。对上述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提出了热轧生产线采用带钢全长U型分布卷取、冷连轧跑偏自动调整倾斜控制技术、带钢头尾弯辊自动补偿功能等技术措施,有效解决了高强集装箱板轧制过程中的边裂、断带、板形不良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减宽侧压板坯变形分析和压下规程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士杰  吴迪  赵宪明 《钢铁》2006,41(6):35-37,51
板坯调宽侧压过程中常出现失稳弯曲及头尾部鱼尾过长现象,降低了产品的成材率.对减宽侧压过程的板坯金属变形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外端与变形区的相互影响,采用塑性失稳理论对板坯的失稳弯曲现象和头尾部鱼尾变形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了压紧辊的间隙,减少了失稳弯曲.提出了新的减宽压下规程,对减宽技术进行了改进,减宽精度明显提高,带钢头尾部的切损减少.  相似文献   

17.
摘要:采用刚塑性有限元法解析了宽厚板立轧过程中头、尾凹形和边部狗骨的形成规律。轧件长度中心区域立轧时主变形区前、后外端约束始终存在,该区金属进入主变形区前后均没有协调运动,形成的狗骨较高,长度较小。轧件头部区域立轧时主变形区后外端约束始终存在而前外端约束逐渐形成,主变形区内金属易于沿轧件宽度和长度方向流动,轧件头部区域金属离开主变形区后的协调运动导致其头部宽度不足和头部凹形增大。轧件尾部区域立轧时主变形区前外端约束始终存在而后外端约束逐渐消失,主变形区内金属易于沿轧件宽度和长度方向流动,尾部区域金属在进入主变形区之前的协调运动增大了轧件尾部凹形。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热轧宽厚板立轧头尾短行程控制轧制和开发新的宽厚板平面形状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胡贤磊  赵忠  刘相华  张庆春 《钢铁》2007,42(4):50-52
基于四辊中厚板轧机,分析了温度、头部沉入、AGC系统、压力传感器和展宽比对中厚板头尾厚度超差的影响.头尾温度过低对厚度偏差影响较大,它使得钢板塑性系数增加,造成钢板头尾厚度增厚,这种影响每道次都存在并与下一道次的结果进行叠加,增大厚度超差的可能性.头部沉入对头部厚度的影响可通过沉入补偿进行消除.咬入阶段AGC系统不投入的影响可通过减小咬钢速度的方法进行部分消除.展宽比过小会加剧头尾厚度增厚,展宽比过大会缓解头尾增厚的趋势.这些分析为今后钢板头尾厚度超差的控制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