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催化剂掺杂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改善MgH2储氢性能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过渡金属对氢原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氢分子的解离或者氢原子的重组过程中,过渡金属的d电子和氢原子/氢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发生转移填充,由此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促进氢分子的解离和氢原子的重组;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同样可以有效地催化MgH2的吸放氢反应,而且在研磨过程中还可以作为润滑剂和分散剂,防止MgH2颗粒的团聚,细化MgH2颗粒尺寸,加速MgH2的氢解吸动力学,催化MgH2的吸放氢反应;过渡金属卤化物在吸放氢过程与MgH2反应生成的过渡金属氢化物能够促进氢分子的解离和氢原子的扩散、在氢化过程中促进形核、减小吸放氢反应的活化能;金属硫化物或金属氢化物与MgH2在球磨过程中的反应产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脱氢/氢化动力学缓慢的问题,并且MgS能够提供丰富的成核活性位点。碳基材料的添加,能促进Mg/MgH2相形核,细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镁基储氢合金吸放氢动力学缓慢的问题,构建 Mg-Y-Ni储氢合金体系,预通过 Y元素和 Ni元素引入催化基团,以获得改善其动力学性能的途径。通过真空感应熔炼制备了 Mg95-xY5Nix(x=5,10,15)合金,并采用 X射线衍射(XRD)对其不同状态下的相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合金微观结构和晶体状态。同时,采用 Sievert 等体积方法测试了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氢化后的试样是由 MgH2,Mg2NiH4和 YH3相组成的纳米晶结构,然而在放氢后,仅有 MgH2和 Mg2NiH4相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相应的 Mg 和 Mg2Ni相并放出氢气。原位生成的 YH3相没有发生分解,并弥散分布在母合金中,且扮演积极的催化效应。此外,随着Ni含量的增加,合金吸放...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Co掺杂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RGO/Fe3O4和Co掺杂的RGO/Fe3O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Co掺杂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及表面元素价态的影响;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两种复合材料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模拟计算了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部分Co参与了水热反应生成了CoCO3、Co3O4和Co2O3,还有部分Co以单质形式存在,其通过正负电荷吸引机制,影响Fe3+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配位,使得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的Fe3O4纳米颗粒部分迁移至RGO片层间;Co掺杂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和磁损耗能力,使复合材料的吸波能力显著增强.反射率模拟结果表明:掺杂后与掺杂前相比,当匹配厚度d=2.0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提高3.44 dB,有效吸收频带拓宽2.88 GHz;当匹配厚度d=2.5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提高8.45 dB,有效吸收频带拓宽2.73 GHz.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有显著影响,并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4.
LaNi5储氢合金中的杂质C在合金放氢过程中尤其是在高温放氢时会以CH4的形式释放,从而影响氢气的纯度。氢等离子体电弧熔炼法是去除LaNi5合金中杂质C的有效方法,其中H在除C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C与H2在氢等离子体电弧熔炼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气相色谱分析仪分别对熔炼前后的炉内气氛进行了分析研究。此外,依据LaNi5合金与H的相互作用,本文探索了吸氢脱氢过程中,合金中杂质C与H的反应过程,并对合金高温放氢纯度及放氢后合金C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氢等离子体电弧熔炼和吸氢脱氢处理过程中,LaNi5合金中的C与H反应并以CH4的形式逸出,从而降低了LaNi5合金中的C含量。在对LaNi5合金吸氢脱氢法处理过程中,合金中的原始C含量越高,500℃热解析H2中的CH4含量越高,且随着吸放氢循环次数的增加,释放的CH4...  相似文献   

5.
通过共沉淀和原位煅烧转化方法, 将Pd掺杂δ-MnO2前驱体煅烧后制备得到Pd掺杂α-MnO2纳米棒催化材料.通过氮气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催化材料进行了表征.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 α-MnO2纳米棒表面没有明显的Pd纳米颗粒, 表明Pd可能掺杂到α-MnO2晶格中.纯α-MnO2的还原温度在390℃左右, 但Pd掺杂可以极大地促进α-MnO2还原, 还原温度可低至约200℃左右.研究了所制备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对于以分子氧为氧化剂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为苯甲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在无溶剂及用纯氧气为氧化剂条件下, Pd掺杂α-MnO2纳米棒对苯甲醇氧化显示出增强的催化活性; 所掺杂的氧化态Pd物质可增强催化材料中的氧迁移率; 在这些Pd掺杂α-MnO2催化材料中, 当以Pd (3%, 质量分数) -MnO2为催化剂时, 在110℃反应4 h后, 苯甲醇的转化率为39%, 远高于同条件下以纯α-MnO2为催化剂时18. 3%的苯甲醇转化率.   相似文献   

6.
以氧化石墨烯和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GO?TiO2)复合材料,研究不同钛酸四丁酯含量对GO?TiO2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R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热重分析仪(TGA)等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结构、吸光性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钛酸四丁酯含量的增加,有利于GO?TiO2复合材料的均匀分散,提高了GO?TiO2复合材料的吸光性和热稳定性,但钛酸四丁酯含量过高会使GO?TiO2复合材料分散性、吸光性和热稳定性下降。当氧化石墨烯质量为320 mg、钛酸四丁酯含量为100 mL时,反应生成的复合材料表面TiO2分散均匀,缺陷少,D峰与G峰的峰强比(ID/IG)值为0.91,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钛复合程度高,复合材料中的TiO2吸收边缘红移至可见光范围内,并且在440~800 nm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峰明显增强,防腐防污能力增强,复合材料在800 ℃热稳定性相比于氧化石墨烯提高了84.89%。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湿式除尘过程中氢气爆炸的风险,使用氢气产量测试仪分析了合金粉尘颗粒的粒径及镁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对铝镁合金粉尘与水产氢规律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探究了其产氢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铝镁合金颗粒进入水中后,会与水发生产氢反应;当合金粉尘颗粒的镁含量越高且粒径越大时,镁的吸氢作用越强,聚集在颗粒周围的MgH2也变多,会阻碍水进入颗粒,使产氢速度下降;当合金粉尘颗粒的镁含量越低且粒径越小时,镁的吸氢作用越弱,形成的MgH2减少,阻碍也变小,产氢速度明显上升.本研究可为铝镁合金粉尘作业场所预防氢气爆炸事故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硬质合金的碳含量是影响组织和性能的重要因素,研究其烧结过程中的脱氧行为是实现硬质合金碳含量和磁性能可控的关键。通过球磨制备了各种原料粉末以及硬质合金混合料,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氧化物种类,通过热分析质谱联用仪(DSC-TG-MS)表征烧结过程碳氧反应的热量和重量变化以及气体释放信息,详细研究了WC-Co基硬质合金烧结过程的脱氧行为。结果表明,在球磨增氧作用下,混合料中形成了CoO、WO3、Cr2O3、Ta2O5等氧化产物。在高温碳氧还原过程中,CoO和WO3在450~800℃依次被还原。晶粒抑制剂Cr3C2和TaC会在烧结过程中被钨氧化物氧化,氧化产物在800~1050℃被还原,对烧结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烧结工艺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球磨的方式在NaAlH4中掺入稀土催化剂Ce(SO4)2,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及PCT(pressure content temperature)测试仪研究了球磨时间对NaAlH4的相结构和吸放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球磨后,掺杂Ce( SO4)2的NaAlH4样品仍由NaAlH4相和Ce(SO4)2相组成,球磨没有改变样品的相组成.但是样品的放氢温度均降低,并在球磨6h时达到最大程度,放氢温度下降了40℃.吸氢后的样品中均存在Al,Na3AlH6和掺杂相Ce(SO4)2,球磨3和6h的样品还存在NaAl4相,说明第二步吸氢反应的程度较大.球磨6h的样品的吸氢性能最好,吸氢量达到3.598%(质量分数).球磨时间越长,颗粒越细小,颗粒细化是提高样品吸放氢性能的主要原因.但球磨时间过长后,颗粒团聚逐渐严重,吸放氢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将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与纳米硅粉进行超声复合和高温氢还原,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纳米硅/石墨烯(Si/G)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Raman光谱分析,对Si/G复合材料的形貌与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并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高温氢还原,氧化石墨烯全部还原为石墨烯,无其它杂质相生成。石墨烯包覆在纳米硅颗粒表面,形成层状复合结构;与纯纳米硅粉相比,Si/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在300 m A/g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 915.0(m 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1 080.5(m A·h)/g,20次循环后比容量稳定在969.6(m A·h)/g,库伦效率为99.8%;而纯纳米硅粉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和首次充电比容量分别为932.7和349.4(m A·h)/g,20次循环后比容量仅为6.4(m A·h)/g。  相似文献   

11.
金属Ce替代LaNi4.5Al0.5合金中的La用以提高金属吸/放氢热力学性能。通过研究合金La1-xCexNi4.5Al0.5(x=0~0.4)的相结构、储氢热力学以及吸/放氢动力学发现,所制备的合金主相为六方晶系LaNi5相;随着Ce替代量的增加(x=0~0.4),合金晶体结构中a轴呈现减小的趋势、c轴及各向异性(c/a)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储氢性能测试表明,随着Ce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升高,最大储氢量减小;合金吸/放氢反应热优化程度与各向异性(c/a)呈现出相同趋势,当x=0.2时,合金吸放氢反应焓变分别降低至26.33 kJ/mol和24.30 kJ/mol。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固掺杂结合两步氢还原法分别制备未添加和添加质量分数0.1%和1.0%Fe的金属W粉,研究了微量Fe元素对WO3还原过程及产物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WO3前驱体粉体经掺杂和煅烧处理后,在其颗粒表层晶格中形成了含Fe固溶体;在氢气还原过程中,Fe的固溶能够降低WO2.9→WO2和WO2→W的还原温度,促进WO3中裂纹和空隙的产生,细化还原W粉尺寸;还原后Fe元素由偏聚在WO3颗粒表面迁移到W颗粒内部,其分布规律发生了明显转变。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段氢气还原实验研究球形三氧化钼还原得到MoO2和Mo粉的显微形貌。结果表明:经一段还原后球形三氧化钼(β-MoO3)先变成α-MoO3,再生成立方形的γ-Mo4O11,最后形成α-MoO2;经二段还原得到Mo粉。MoO2形貌受还原温度和还原气氛影响较大,还原温度较低或者在还原气氛中引入水分时,MoO2为松散、细小的不规则形貌;还原温度较高或者还原气氛为大流量的干氢时,MoO2为薄片状,易板结。超细Mo粉的形貌主要受还原温度、水蒸汽分压和氢气分压的影响,还原温度低或者氢气流量较小,应尽量使水蒸汽分压和氢气分压的比值接近平衡常数,可得到大小均匀、分散的超细钼粉。  相似文献   

14.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热处理并结合机械合金化制备Mg-Al合金,同时以氧化石墨烯(GO)、LaCl_3以及NaOH作为原材料,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次氯酸镧(LaClO@rGO)纳米复合物,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压力-成分-温度(PCT)、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手段表征LaClO@rGO纳米复合物的添加对Mg-Al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Mg-Al合金主要由Mg_(17)Al_(12)和Mg组成,Mg-Al合金的初始吸/放氢温度分别为150. 3和277. 4℃,添加LaClO@rGO复合材料后,合金的初始吸/放氢温度下降到97. 0和206. 8℃,比纯Mg-Al合金初始吸放氢温度分别下降了53. 3和70. 6℃,且Mg-Al-LaClO@rGO复合材料在250℃即可实现可逆吸放氢。此外,在LaClO@rGO纳米材料的催化作用下,在温度为150℃时,Mg-Al-LaClO@rGO吸氢速率相当于Mg-Al合金吸氢速率的6. 37倍;在温度为275℃时,Mg-Al-LaClO@rGO复合材料的脱氢速率相当于Mg-Al合金脱氢速率的3. 0倍。显然,LaClO@rGO纳米复合材料的添加,不仅能提高Mg-Al合金的可逆储氢性能,还能提高Mg-Al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推动氢储能系统的实用化,需要开展用于规模储氢用途的储氢合金的配方研究。以Ti0.95Zr0.05Mn2合金作为研究对象,开发储氢量高、平台压力合适且容易活化AB2型储氢合金,系统研究加入V-Fe,调整Mn含量,以及用纯金属V与Fe替代V-Fe等方法对调整储氢合金性能的作用。研究发现加入V-Fe会使得储氢合金晶格参数增大,提高储氢合金的活化性能,但过多V-Fe会大幅度降低合金吸/放氢平台压与储氢量;提高Mn含量会导致吸/放氢平台与上升,储氢量先增后减,在A侧元素稍微过量时(B/A=1.96(摩尔比))有利于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合金;用纯金属V与Fe替代V-Fe能进一步提高储氢合金性能,随着Fe/V比例增加,合金储氢量下降,吸/放氢平台压上升,平台斜率下降。最终优化出综合性能良好的Ti0.95Zr0.05Mn1.46 V0.39Fe0.13,该合金能在80℃下活化,在20℃吸放氢平台分别为1....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镁基储氢合金的体积储氢密度和增加材料导热性能,需要对合金粉末进行压片处理。制备了不同成型压力下直径为10 mm的片状Mg87Ni10La3和Mg87Ni10Ce3合金,研究成型压力对合金体积储氢密度、膨胀特性和吸放氢反应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1900 MPa下,合金片的表观密度达到粉末的两倍左右;考虑吸放氢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第4次吸氢过程中两种合金的储氢体积密度仍然高于70 g·L-1,1520 MPa的成型压力下Mg87Ni10Ce3合金片具有最大体积储氢密度为86.3 g·L-1。两种合金在4次循环吸放氢后的轴向和径向膨胀为10%左右,体积膨胀约为35%,合金颗粒的粉化是造成膨胀的主要原因。与粉末状材料相比,合金片的首次活化比较困难,吸放氢动力学性能有部分下降;随着吸放氢循环次数的增加,压片成型对合金吸放氢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洪  雷敬  陈胜  张必良  喻翔  赵成志 《钢铁》2021,56(7):123-128
 为了研究铜元素对改良型T91钢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在650 ℃空气环境下,采用了高温氧化试验法和不连续称重法,获得了3种不同铜含量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并利用XRD、SEM、EDS对其高温氧化膜的物相、表面及截面形貌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铜含量的增加,改良型T91耐热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得到提高,表面氧化膜的晶粒增大,且更为均匀、致密;氧化膜为双层结构,外层为疏松多孔的Fe2O3“非保护性”氧化膜,内层则拥有连续致密的“保护性”氧化膜;铜元素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对铝、硅元素的扩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生成Al2O3和SiO2保护性氧化膜,在与Cr2O3保护性氧化膜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试验钢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溶液燃烧法制备氧化镧(La2O3)掺杂Mo粉前驱体,对前驱体粉末还原、烧结,研究La2O3掺杂量(质量分数)对Mo–La2O3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粉末在700 ℃下氢气气氛中还原,得到平均晶粒尺寸在100~220 nm的La2O3掺杂Mo粉。Mo–La2O3粉末经过1600 ℃放电等离子烧结后相对密度达95%以上,但随着La2O3掺杂量的提升,其相对密度逐渐降低。随着La2O3掺杂量的增加(质量分数在0~1.0%范围内),显微硬度先上升后下降。在La2O3掺杂量为0.7%时,Mo晶粒尺寸为500 nm左右,材料显微硬度最高,达到了HV0.2 564。  相似文献   

19.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BiVO4/TiO2-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以模拟太阳光条件下降解水溶液中亚甲基蓝来评价.结果表明:BiVO4/TiO2-石墨烯复合光催化剂在530-800 nm的可见光范围具有很强的吸收峰.石墨烯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光谱响应范围,而且使得BiVO4和TiO2粒子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薄片上,能快速捕获并迁移电子,有效地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从而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能球磨机和微波烧结炉研究机械活化对Nb2O5微波碳热还原的影响,对不同球磨时间、不同加热温度下Nb2O5的还原情况进行分析。使用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失重率等手段研究了Nb2O5的还原情况和微观组织形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烧结温度下,Nb2O5的失重率随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球磨20 h,1200℃微波烧结时,可将大部分Nb2O5还原成NbC,并在球磨30 h,1400℃微波烧结时,成功制得金属铌。机械活化可以加快Nb2O5微波碳热还原的进程,降低反应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