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前言转炉复吹炼钢从出现至今只短短十余年,就已步入世界范围的大普及、大发展时期。当今复吹技术的改进和发展,中心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复吹的效果和充分发挥其作用。武钢二炼钢厂是以生产低碳和超低碳钢种为主的转炉厂,三座50吨转炉1984年全部采用了全程恒定小流量底吹氩加停氧后搅拌的复吹工艺,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初步体现了复吹法冶炼这类钢种的优越性。为了提高武钢复吹水平,近年来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对复吹工艺又不断进行了研究和开发。1989年通过试验,确立了一套较合  相似文献   

2.
武钢第二炼钢厂在1984年7月进行了50t转炉复吹法和顶吹法炼钢的吹损测试工作。测试结果,复吹法的总吹损为7.38%,比顶吹降低1.63%,每吨钢水的金属料消耗降低15.18kg。通过吹损测试,肯定了复吹法优于顶吹法,明确了减少总吹损的努力方向。本文不仅叙述了测试条件、方法及结果,而且还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八十年代初,我国的转炉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发展很快。1980年3~7月,武钢第二炼钢厂三座50吨转炉全部改造成了复吹转炉,并投入正式生产。近几年来,实现了转炉复吹微机自动控制、N_2—Ar切换,开发了多孔定向式供气砖及其分钢种复吹供气模型等技术进步项目,提高了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水平。现就第二炼钢厂提高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操作技术的发展实践简述如下。二、复吹转炉炼钢工艺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我国开发与应用溅渣护炉技术后,国内转炉平均炉龄成倍提高,而复吹转炉底吹喷嘴寿命未能同步提高,造成复吹比降低,给采用复吹工艺生产的炼钢厂造成很大困难。钢铁研究总院与武钢合作开发的“长寿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使底吹喷嘴一次寿命与炉龄同步。  相似文献   

5.
1.概述我国转炉复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从70年代开始的,“六五”期间又有了新的发展。开发了环缝式、狭缝式和微孔式透气砖等底部供气元件;除了采用惰性气体外,还进行了CO_2和O_2的底吹试验;不断地完善  相似文献   

6.
太钢第二炼钢厂顶底复吹转炉工艺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华 《山西冶金》2006,29(2):51-53,68
太钢第二炼钢厂通过引进钢铁研究总院的“长寿复吹转炉炼钢工艺技术”,将2号、3号顶吹氧气转炉改造为顶底复吹转炉。总结阐述了改造后复吹转炉终点碳氧积、脱磷、脱碳、造渣和吹炼等各项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水力学模拟方法考察了15 t复吹转炉供气参数对熔池搅拌强度的影响,为转炉复吹工艺试验提供了合理供气方案。本研究对实现我国中小转炉复吹技术的改进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转炉炼钢技术的进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浏 《钢铁》2005,40(2):1-5
在分析国内转炉炼钢技术现状的基础上 ,总结了国内在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长寿工艺与长寿复吹技术、高效冶炼工艺等方面的经验。转炉炼钢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炼钢方法 ,转炉炼钢技术的进步对我国炼钢生产技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近 5年来 ,铁水脱硫预处理工艺和以长寿复吹转炉高效复吹工艺为代表的转炉炼钢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今后要进一步发展完善铁水脱硫和转炉炼钢技术。  相似文献   

9.
刘小鸥  杜秀峰  左锐  方腊生 《炼钢》2006,22(5):4-7,18
武钢一炼钢“平改转”新建转炉时,即考虑转炉溅渣护炉与转炉复吹寿命同步问题,转炉第一个炉役炉龄即达6 040炉,2005年5月20日2号转炉停炉时,复吹寿命、炉龄同步达到21 161炉。转炉炉役后期复吹的底吹流量达0.05 m3/(min.t),转炉复吹率达100%,碳氧浓度积达0.002 7,取得了较好的生产实绩。  相似文献   

10.
转炉的顶底复合吹炼技术已在全业界范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国外转炉复吹技术在底吹CO、底吹气体流量控制、底吹喷嘴布置以及炉底砌筑型式、转炉热补偿和挡渣出钢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指出要使我国的复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复吹转炉在溅渣下的长寿复吹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静波  佟溥翘 《炼钢》2002,18(3):6-9
武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的开发研究 ,成功地应用于武钢二炼钢转炉 ,最高炉龄达到了 2 2 76 6炉 ,复吹比达到了 10 0 % ,即底部供气元件寿命同步提高到 2 2 76 6炉 ,创造了世界最新记录 ,采用溅渣和辅助溅渣工艺技术 ,促进底吹供气元件表面生成长寿的“炉渣—金属蘑菇头” ,仍保持了复吹的冶金效果 ,碳氧反应接近平衡 ,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 ,保持了原复吹转炉脱磷、脱硫的能力及终点残锰含量。通过对“炉渣—金属蘑菇头”的研究评估证明 ,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水钢炼钢厂采用复吹转炉冶炼、LF炉精炼、150mm×150mm方坯连铸机生产硬线用钢坯的工艺控制及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3.
80t转炉复吹冶炼过程脱氮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峻  曾加庆 《炼钢》2006,22(3):31-34
在80t复吹转炉中进行的试验表明,复吹冶炼过程中钢液中C、O的变化对钢液中氮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冶炼过程中脱氮反应表现为一级反应。在此基础上,作者重新探讨了复吹冶炼过程中钢液的脱氮机理,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210t转炉顶底复吹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0 t转炉顶底复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包钢CSP生产线生产低碳钢种提供了保证.复吹转炉保持良好的冶金效果,碳氧反应接近平衡,冶炼低碳钢时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较顶吹有良好的脱磷、脱硫能力,提高了终点残锰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复吹转炉炉底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造渣工艺制度控制冶炼过程温度控制及溅渣工艺控制等技术应用,从而有效地预防了炉底上涨,使复吹转炉冶炼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江涛勇 《炼钢》2004,20(6):18-20
介绍了湘钢二炼钢厂采用复吹转炉冶炼45钢时,在造渣、供氧制度及枪位控制等方面的生产实践,说明了碳含量相当的情况下,采用复吹转炉冶炼45钢终点氧含量比顶吹转炉低,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复吹转炉炉底上涨的影响因素,通过造渣工艺制度控制冶炼过程温度控制及溅渣工艺控制等技术应用,有效地预防了炉底上涨,使复吹转炉冶炼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由于邯钢120t转炉底吹系统寿命较低、底吹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制约了供冷轧用低碳钢的生产,通过工艺优化改善了底吹效果,保证了复吹与炉龄同步,优化了低碳钢的生产工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复吹转炉底吹元件的演变,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底吹元件在布置位置的优化、结构形式的改进、制造工艺的完善及长寿命维护等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指出了针对不同炉型优化布置底吹元件及研发新的加工制造工艺延长供气元件的寿命是未来提高转炉复吹比的关键。对进一步研究转炉复吹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霍建伟  曾梅 《炼钢》1993,9(5):43-46,54
对江苏省黄桥地区天然CO2气田和CO2在转炉复吹中的应用作了分析,指出天然CO2在液态下运至炼钢厂,经气化增压后取代转炉复吹用Ar气的设想,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少,效益大,适合华东地区具备复吹条件的钢铁企业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