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比研究了武钢CSP厂和传统热轧工艺提供的冷轧基板的力学性能以及由其生产的冷轧普板的力学性能,并对CSP厂供冷轧基板的组织和第二相粒子进行了研究分析。CSP厂供冷轧基板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比传统热轧工艺生产供冷轧基板分别高30~40MPa、10~40MPa,其晶粒度为8级,比常规热轧供基板细。对该冷轧基板第二相粒子分析看出,有较多Ti(C,N)、CuS、MnS的复合相存在,故该冷轧基板有较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李红艳 《甘肃冶金》2009,31(4):26-27
本文通过对包钢CSP生产线开发540MPa级热轧双相钢工业试验的了解和分析,对照酒钢设备和工艺条件,对酒钢CSP进行54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研发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拉伸、金相、扫描电镜、能谱、析出物定量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了SPHC热轧带钢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带钢长度方向屈服强度最大差值约为40 MPa,抗拉强度变化平稳,伸长率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带钢宽度方向晶粒度相差1.5~2级,屈服强度最大差值约为20 MPa。夹杂物尺寸分布普遍在1~5μm之间。通过计算分析析出物对强度的贡献值,说明沉淀析出的第二相粒子具有微弱的沉淀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谭佳梅  陈良  周学俊  张超  高智 《武钢技术》2016,(4):25-28,39
对CSP铁素体轧制、CSP奥氏体轧制和常规奥氏体轧制3种工艺生产SPHC钢卷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化学成分下,CSP铁素体轧制钢卷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屈强比比奥氏体轧制钢卷均有较大幅降低,铁素体晶粒由10级降低为6~7级;CSP铁素体轧制钢卷与另2种工艺相比,可大幅降低冷轧机组的轧制力和轧制电流,减少轧机能耗,同时冷轧退火后性能更优良。  相似文献   

5.
CSP流程生产经济型热轧双相钢的工艺与组织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斌  谭文  汪水泽  张超  蔡晓辉 《钢铁》2011,46(12):44-48
 为了在CSP产线上开发新一代经济型热轧双相钢,并确定生产的最佳成分和工艺,介绍了在武钢CSP生产线进行58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工业化生产试制情况。分别采用C-Mn-Si系和C-Mn-Si-Cr系钢为原料,通过控制轧制和基于超强冷却设备的控制冷却工艺,成功开发出抗拉强度580MPa级热轧双相钢。通过比较分析2种成分钢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结果表明:经济型的C-Mn-Si系钢相对于C-Mn-Si-Cr系钢具有屈服强度低、屈强比小、伸长率大的特点,虽然马氏体量相对较少,但具有马氏体呈岛状更加均匀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等典型双相钢的特征,同时提出了生产过程中控制铁素体析出量和促进马氏体形成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真空条件下,在低碳微合金钢中添加体积分数为1.1%的微米级ZrC陶瓷颗粒,在φ450mm热轧试验机上进行轧制,将ZrC颗粒作为形变核心和奥氏体及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再结晶核心。热轧后晶粒被细化到5.5um,钢板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分别达到635MPaN517.5MPa,钢板强韧化的机制是综合引入了形变强化、相变强化、第二相粒子强化及细晶强化的结果。热轧钢板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加少量珠光体,钢中存在大量第二相粒子,并呈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7.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化学相分析等手段研究了CSP热轧工艺对Ti微合金化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80℃终轧、620℃卷取试验钢的屈服和抗拉强度分别为825、895 MPa,钢中存在大量的纳米尺寸TiC粒子,其沉淀强化效果超过150 MPa;卷取温度降低到580℃,TiC的析出受到抑制,沉淀强化效果明显减弱。卷取温度显著影响钢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过程,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改变对晶粒尺寸也有影响,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Ti微合金化钢的强度和韧性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8.
真空条件下,在低碳微合金钢中添加微米级ZrC颗粒,使其成为钢在热轧时奥氏体的形变核心及其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再结晶核心以细化晶粒,获得了屈服强度为518 MPa的低碳微合金高强度钢,对钢中第二相粒子包括碳化物析出相及外加ZrC颗粒对钢的强化作用进行了讨论。采用化学相分析及X射线小角散射法研究了钢中析出相的成分、数量及粒度分布,同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钢中第二相粒子的形态和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发现尺寸小于18 nm的MC析出相含量较少,未发现小于10 nm的析出相。研究结果表明:细晶强化是试验钢的主要强化方式,位错强化次之,而沉淀强化和固溶强化较小,外加ZrC颗粒在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中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包钢CSP生产线生产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包钢CSP生产线研制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工业化生产试验.采用C-Mn钢为原料,分别利用原层流冷却能力和超快冷设备,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成功开发出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160 t.试制的钢带具有屈服强度低、屈强比小、伸长率大、n值高及低温冲击韧性良好等特点,并具有拉伸曲线无屈服平台、马氏体呈岛状均匀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等典型双相钢的特征.经汽车制造厂试用,制成了汽车横梁和重型翻斗车护板等构件.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酒钢CSP 550 MPa级热轧高强钢带研发初期出现的强度指标失效问题,通过与汽车大梁钢带510 L化学成分、轧制工艺、晶粒度差异性分析对比,确定了酒钢CSP 550 MPa级热轧高强钢带强度失效的主要原因,后续通过工艺优化及时纠偏,实现酒钢500 MPa热轧高强钢带的成功开发。  相似文献   

11.
硼微合金化对SPHC钢组织、析出物以及屈服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加硼后对薄板坯连铸连轧(TSCR)流程生产的SPHC热轧钢带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加B后热轧钢带在线检测的平均屈服强度为284 MPa,经48 h时效后,屈服强度降低至248 MPa,冷轧开卷前屈服强度降低至230 MPa,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加B后屈服强度降低约40 MPa.  相似文献   

12.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65Mn高碳高强钢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板坯连铸连轧被证明是一条能生产低成本,高品质高碳高强钢板的生产线。涟钢已在CSP线上开发了一种低合金高碳高强钢65Mn,所生产的65Mn的碳含量为0.65%,屈服强度为490MPa,抗拉强度为870MPa,延伸率为18%。所生产的65Mn强度比传统工艺生产的65Mn强度提高了约40%-30%。金相检验其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在薄板试样中发现了纳米级珠光体。与传统生产工艺比较,CSP生产的高碳钢晶粒更细小。其细小的沉淀析出强化物也能在试样中发现。  相似文献   

13.
对CSP生产的700 MPa级高强钢板卷上表面氧化层进行了研究.发现钢卷沿卷长方向头部、中部氧化层主要由Fe+Fe3O4共析组织构成,而尾部则主要由Fe2O3层和Fe3O4层双层组织构成.沿板宽方向,边部的氧化层较厚,离边部越远,氧化层越薄.从边部到板宽中心,Fe2O3层和Fe3O4层的比例逐渐减少,Fe+Fe3O4共析组织逐渐增加,到距边部300 mm时氧化层几乎全部由Fe+Fe3O4共析组织构成.相较于CSP生产的SPHC钢,前者氧化层厚度对板卷厚度变化不太敏感.   相似文献   

14.
CSP工艺试制汽车用高强度热轧板中的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  杨王玥  郑为为  孙祖庆 《钢铁》2005,40(6):64-67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珠钢CSP工艺试生产的汽车用高强度热轧板中的析出颗粒形貌与分布;利用Ashby-Orowan的弥散强化模型讨论了析出物颗粒尺寸及体积分数与屈服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ZJ510L—B热轧板的铁素体晶界、晶内及位错上有大量细小的析出物,析出以TiC颗粒为主,细小弥散的析出颗粒产生的强化增量约40MPa,CSP工艺规程充分发挥了微合金元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在武钢CsP生产线上,通过控轧控冷工艺生产低成本低碳C-Mn钢薄板.结果表明,生产出的薄板屈服强度大于313 MPa,抗拉强度高于400MPa,伸长率超过37%,屈强比低于0.83,冷弯性能良好,满足塑性要求,但常出现表面裂纹.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出尺寸大于83nm的硬脆粒子会引起裂纹,而钢中析出物尺寸约为30nm,不足以...  相似文献   

16.
 紧凑式带钢工艺(CSP)生产的钒氮微合金钢屈服强度超过600 MPa,韧性良好。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铁素体平均晶粒直径在3 μm左右,在铁素体晶粒内部分布着数十纳米和几纳米的两类V(C,N)析出物。细晶强化是主要的强化方式,在铁素体中析出的V(C,N)粒子起到了沉淀强化作用。分析了超细晶组织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雷敬武 《河北冶金》2013,(10):30-34
介绍了SPHC产品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标准,针对SPHC钢带镰刀弯、边部黑线等问题,从工艺优化、改善钢带力学性能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制定实施了相应技术措施.对实物质量进行了检测,产品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20 MPa和10 MPa,伸长率基本不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车彦民  章华明  陈其安  朱涛 《中国冶金》2006,16(8):27-29,45
研究了CSP热轧SPHC单张板和板卷的氧化皮厚度,并与传统热连轧产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从CSP板卷宽度中心至边部氧化皮厚度逐渐增加,且中心到1/4宽处的增加趋势比1/4宽到边部的强;单张板的氧化皮比板卷的厚;下表面的氧化皮比上表面的厚;CSP板卷厚度(h)与氧化皮厚度(x)间呈x=3.95695+2.09607h关系,而传统热连轧产品则呈x=8.152+3.132h;CSP板卷的氧化皮较传统热连轧的薄,其厚度对板厚也不太敏感。应以板卷下表面的氧化皮性状作为制定酸洗工艺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