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料钟炉顶高炉布料气流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鹤桂  谢国海 《炼铁》1989,(5):48-53
通过1:10模型试验,研究了无料钟炉顶单环、双环布料基本参数(溜槽倾角、批重等)对气流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无料钟炉顶布料时气流分布的基本规律,建立了气流分布与布料参数之间的优化数学模型,并探讨了数学模型在高炉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莱钢2~#1 880m~3高炉因混料导致中心气流弱,煤气流分布失常,压差上升,期间采取退负荷、控冶强过渡、多次对操作制度进行调整、优化布料矩阵等措施引导中心气流,未出现悬料、管道、炉凉等恶性事故。但中心布料角度的调整导致焦炭掉落到布料溜槽前端固定拉紧处产生乱料,仍导致煤气流分布失常,休风对布料溜槽处理后,炉况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布料模型试验研究了双环布料时溜槽摆角变化对料面形状、径向矿/焦比以及径向粒度分布的影响,着重指出选择适宜的焦炭双环布料对疏通高炉边沿、中心两道气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济钢1#1750m3高炉开炉初期,因受炉顶设备限制,只能使用单环布料,料面堆尖高,气流不稳定.改为组合双环布料后,因角差大,档位小,不利气流调整.设备故障消除后,探索出了适应炉况顺行的多环布料矩阵,高炉利用系数达到了2.37t/m3·d.  相似文献   

5.
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料流宽度数学模型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高炉实际操作过程中炉料的料流宽度与档位划分不一致,无钟炉顶布料后煤气流分布波动变化大,高炉顺行困难的问题,对布料操作中料流宽度计算的不足,重点考虑了炉料的受力变化对料流宽度的影响,分析了科氏力对料流宽度的影响,提出了分段考虑科氏力来计算料流宽度,修正计算了溜槽出口水平宽度的误差,建立了无钟炉顶布料的料流宽度数学模型。通过工业现场1∶10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数学模型计算料流宽度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将料流宽度和溜槽倾角调整相一致的原则应用于2 500 m3高炉,达到了布料分布合理,气流稳定,高炉顺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高炉后期的布料模式为重点,概述了1号高炉布料模式的演变过程。指出高炉在前、中、后期中,由于炉墙侵蚀程序不同,与此相对应的合理的布料模式是不同的。高炉到了后期,内容积扩大,中心气流容易减弱,适当改变导料板档位,以便发展中心气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炼铁》2018,(4)
对布料系统和气流监控系统在沙钢5800m~3高炉上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布料仿真系统可计算出当前的各挡位料层结构、物料下落轨迹、布料矩阵柱状图、焦炭负荷及料层厚度,并有离线设计和在线监控两种模式;气流监控系统可对高炉径向气流、周向气流和软熔带根部位置进行监控。这两个系统投入使用以来,为高炉操作者准确地提供了高炉内部料层分布和煤气流分布等信息,在帮助操作者进行炉况诊断和调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料模式决定了料床的空隙度,而料床的空隙度分布决定了煤气流的第二次分布.通过建立二维的COREX-3000气化炉煤气流动的数学模型,以Fluent软件为载体,采用多孔介质模型描述了单环布料、多环布料两种不同布料模式下的料床内的煤气流动状况,获得了气化炉内煤气的速度场和压力场.结果表明:因布料过程在料面上发生的炉料粒度偏析造成的空隙度分布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很大.在单环布料时,炉料堆尖处煤气流速很低,随着布料档位外移,气化炉整体压差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拐点出现在3.0 m布料档位,可见炉料布料方式对煤气流有再分配的作用,较为适宜的布料档位为2.5~3.5 m,不宜低于2.0 m和超过4.0 m的档位.通过模拟计算获得的非均匀床层中气体流动规律的认识对COREX气化炉工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邯钢8号高炉布料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优化布料程序与布料参数、细化设备管理与上料岗位的操作管理等,实现了以料线、α角、β角和布料总圈数等准确为主要内容的精准布料,为高炉气流稳定、炉况顺行、高炉煤气利用率提高、燃料比降低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针对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过程中存在料层透气性不均的问题,采用离散元模型对移动胶带-宽胶带-辊筛组成布料筛分系统的布料和筛分性能进行仿真研究,详细分析布料筛分系统中的工艺参数对布料均匀性和粒度分布的影响,旨在改善带式焙烧机球团生产过程中料层透气性。由于球团在带式焙烧机内相对台车处于静止状态,整个生产过程中不断与穿过料层的气流进行能量交换,因此料层透气性是影响球团矿产、质量的关键因素,而生球布料均匀性和粒度分布直接决定了料层透气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建立来料胶带有效宽度与移动胶带运行参数间的函数关系、适当降低宽胶带运行速度能够有效提高生球布料均匀性,并通过调节筛辊转速可以实现最佳布料和筛分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郭可中 《宝钢技术》1993,(1):5-10,34
本文主要介绍2号高炉无料钟布料的模式,总结了旋转溜槽倾角变化对布料的影响情况,及对气流分布产生的作用。并提出了较理想的气流分布是适当发展边沿煤气流以及判断煤气流分布是否合理的几个指数。  相似文献   

12.
经文波 《江西冶金》2005,25(1):1-3,16
根据无料钟高炉布料影响因素和特点,通过应用无料钟高炉布料数学模型模拟布料后炉料的初始分布,从理论上定性定量研究分析无料钟高炉布料特性。  相似文献   

13.
李传辉  安铭  高征铠  戴建华 《钢铁》2006,41(5):6-10
济钢1 750 m3高炉采用串罐无料钟炉顶布料系统.建立了布料模型,并在高炉生产中不断验证,逐步消化和掌握了无料钟技术,摸索出一系列无料钟炉顶布料的相关规律;建立了布料矩阵调节的基本准则,以"稳"为前提,以"平台漏斗"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了布料矩阵技术优势,确保高炉稳定顺行.研究结果表明:焦平台一旦确定,靠微调矿石矩阵可以调整煤气流的合理分布,达到维持矿焦比合理分布的控制目标.通过布料矩阵的不断优化,使高炉的顺行状况改善,高炉的利用系数达到2.35 t/(m3·d).  相似文献   

14.
在烧结机台车上,从混合料布料开始,经气流穿过料层运行过程,到烧结矿冷却,均有利于台边边缘气流发展。采取中部松料措施,改善台车断面气流分布,有利于提高料层厚度作业,并取得烧结矿成品率上升、降低固体燃料消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莱钢2号1 880 m~3高炉,因检修更换的布料溜槽前端拉紧处于炉料落料点位置,中心布焦时使炉料反弹偏离了正常的布料轨道,造成部分焦炭布不到中心位置,致使中心气流偏弱,进而导致炉况出现失常。休风将布料溜槽固定拉紧烧去后,经过调整,炉况迅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6.
首钢新2号高炉通过1/6模型的布料试验和开炉布料测定,掌握了高炉布料面形状、旋转溜槽倾角a的有效工作范围、a角与料流落点的关系及矿、焦批重不同时的节流阀开度等工艺参数;对于a角、料线、批重和布料方法等的作用也加深了认识。开炉半年以来,高炉操作基本顺利。环形布料时,炉顶煤气中CO_2≈18.5,压量指数(V/ΔP)达到2100。通过试验,还认识到正确设计中心喉管直径的主要依据是防止卡料和同节流阀的面积相称,而不是防止偏料;一定条件下,溜槽长度的选取,应以a的工作范围全部生效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布料模式决定了炉料的空隙度,而炉料的空隙度分布决定了煤气流的第2次分布。采用三维竖炉数学模型,考察了单环布料情况下,挡位分别在竖炉炉顶直径的0.0、0.8、1.6、2.0、2.4、2.8 m时竖炉内煤气压差和煤气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布料过程在料面上发生的炉料粒度偏析对煤气流分布的影响很大,料堆尖处煤气流速很低。随着布料档位外移,竖炉整体压差和围管压差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反窜煤气比例呈现先微弱降低后迅速增加的趋势,拐点出现在2.0 m布料档位。竖炉炉料布料方式对煤气流有再分配的作用,较为适宜的布料档位为1.6 m,不宜超过2.0 m。  相似文献   

18.
新钢9号、10号高炉采用时间法布料时,存在布焦时间不稳定和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现象,造成布料时间不稳定,各布料档位的焦炭负荷波动大。对此,优化和完善了该布料控制系统,根据焦炭和矿石种类进行分段控制后,实现了精准控制高炉布料矩阵的各档负荷,改善了高炉炉内煤气流的分布,达到了节焦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石横特钢1#1 050 m3高炉用降料面的方式处理炉墙结厚,降料面过程中,间断调整焦炭负荷,控制风量,控制合理工艺参数和优化炉顶打水,减少煤气爆震,实现全程煤气回收,过程安全、顺利、环保,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为了尽快赶上料线,高炉采用均匀堵风口方式,提高鼓风动能吹透中心;使用兼顾边缘气流的布料矩阵调整方式,形成稳定料面平台和漏斗,平稳提高料面;料线深度与布料角度、原料结构合理搭配,缩短了赶料线时间,消除了长期低料线对高炉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布料操作对竖炉内颗粒、空隙率及气流分布的影响,基于离散单元法(DEM)建立挡板布料器三维模型,分别计算分析不同挡板角度和料线高度下颗粒分布及空隙率分布,并评估其对气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分布情况无法直接反应空隙率分布。当挡板角度为80°时,空隙率分布最均匀。料线高度对空隙率及颗粒分布的影响小于挡板角度的影响,随着料线高度增加,空隙率更均匀,但颗粒分布变化很小。当挡板角度为75°和80°时,有利于控制心部气流,而当挡板角度为82.5°和85°时,有助防止边部气流过度发展。适当增大料线高度,可使气流分布更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