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文章通过测定BT-65 MnRE钢在不同冷速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试验钢BT-65 MnRE的相变点Ac1为707℃,Ac3为764℃,当冷却速度为1~4℃/s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先共析铁素体,当冷却速度为5~8℃/s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少量铁素体,当冷却速度为10~30℃/s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马氏体+少量铁素体,当冷却速度大于40℃/s时,室温组织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2.
摘要:通过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Nb Ti微碳深冲双相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组织、热膨胀曲线以及实验钢的硬度值绘制出实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钢的CCT曲线由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区组成,其中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区域较大,覆盖冷却速度范围较广。实验冷却速率下未出现马氏体组织。在05~1℃/s的慢冷速下,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加至3℃/s时,贝氏体开始出现,珠光体消失。当冷速在5~10℃/s范围内时,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当冷速大于10℃/s时,铁素体相变消失,此时为纯贝氏体转变。热处理过程中若想获得一定量的马氏体组织,退火温度宜设置在820~900℃双相区较低温度范围,使合金元素充分富集于少量奥氏体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Nb-Ti微碳深冲双相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组织、热膨胀曲线以及实验钢的硬度值绘制出实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钢的CCT曲线由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区组成,其中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区域较大,覆盖冷却速度范围较广。实验冷却速率下未出现马氏体组织。在0.5~1℃/s的慢冷速下,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加至3℃/s时,贝氏体开始出现,珠光体消失。当冷速在5~10℃/s范围内时,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当冷速大于10℃/s时,铁素体相变消失,此时为纯贝氏体转变。热处理过程中若想获得一定量的马氏体组织,退火温度宜设置在820~900℃双相区较低温度范围,使合金元素充分富集于少量奥氏体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4.
采用Gl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15MnVB钢在0.05~20℃/s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的微观组织观察,测绘了该钢热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和硬度。实验结果表明,15MnVB钢在0.05-20℃/s冷却速率下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组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Gleble-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15MnVB钢在0.05~20℃/s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的微观组织观察,测绘了该钢热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其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和硬度。实验结果表明,15MnVB钢在0.05-20℃/s冷却速率下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组成。  相似文献   

6.
利用膨胀仪测定了14CrlMoR钢(/%:0.01C,0.66Si,0.80Mn,0.006P,0.003S,1.72Cr,0.31Mo,0.01Nb)的临界点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研究了冷却速度对试验钢的组织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1~1℃/s时,试验钢的转变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2~5℃/s时,试验钢得到铁素体、珠光体以及少量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10℃/s时,试验钢组织为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15~20℃/s时为板条贝氏体组织;25~50℃/s时,该钢得到板条贝氏体和马氏体的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动态热模拟试验,测定35CrMo冷镦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再结合光学显微镜的微观组织观察,研究了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35CrMo钢在0.05-0.4℃/s冷却速度下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组成;当冷却速度为0.5℃/s时出现贝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和珠光体含量逐渐增加;当冷却速度达到1.0℃/s时,组织主要为少量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  相似文献   

8.
葛琛  赵洪山  郑磊  顾晨  郭龙鑫  董瀚 《钢铁》2023,(3):128-134
为了探究新型18CrNiMo中厚板钢连续冷却相变规律及其最佳热处理工艺,绘制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根据CCT曲线对钢板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工业试制并对试制钢的组织及强韧性进行了分析。采用热膨胀相变仪,结合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进行组织观察以及维氏硬度(HV)测试,综合分析绘制了试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当试验钢的冷却速率不大于2℃/s时,室温组织主要由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成;冷却速率为2~30℃/s时,室温组织从以贝氏体组织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板条马氏体为主,且随着冷却速度增加,过冷度增大,马氏体组织进一步细化;冷却速率增至不小于30℃/s时,室温组织主要为马氏体组织。试验钢硬度变化呈现为2个阶段,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逐步转变为板条贝氏体/马氏体,此时硬度由121HV快速增加到356HV;此后冷却速度继续增加,组织细化,硬度由366HV平稳上升到407HV。根据CCT曲线制定了18CrNiMo钢淬火+回火(900℃淬火,冷却速度10~30℃/s+高温650℃回火)热处理工艺,生产出一种屈服强度Rp0.2≥...  相似文献   

9.
陈鑫  徐光  姚耔杉  王俊  魏智睿 《特殊钢》2021,42(3):63-66
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的连续冷却膨胀曲线,得出NM400钢临界相变点Ac1=719.4 ℃, Ac3=847.8℃,结合金相法,利用Origin软件绘制了试验钢的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增大,钢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显微组织逐渐由铁素体和珠光体过渡为贝氏体和马氏体,铁素体量逐渐减少;冷速小于1℃/s珠光体含量逐渐增多,尺寸逐渐减小;冷速大于5 ℃/s,铁素体和珠光体逐渐消失,贝氏体相变量随冷速增加而减少,马氏体相变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Nb-Ti-V微合金化0.04~0.08C-0.6~1.2Ni-0.1~0.5Cr-0.1~0.5Cu大型集装箱船用EH47止裂钢在0.05~50℃/s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的膨胀曲线,结合光学显微镜的微观组织观察,得出了该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的CCT曲线;研究了EH47止裂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EH47止裂钢在0.05~50℃/s冷却速率下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珠光体、针状铁素体+贝氏体组成,即使冷却速度达到了50℃/s,组织中仍然未见马氏体出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低锰钛微合金化Q355B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转变曲线及转变产物的组织,为轧钢工艺调整提供依据,得到不同冷却速度下的CCT曲线和相应的金相组织,确定Q355B的AC1=733℃,AC3=990℃。当冷却速度为3℃/s时,转变产物为魏氏组织+铁素体+珠光体+少量粒状贝氏体,此时由于冷却速度慢,晶粒粗大,导致生成魏氏组织;当冷却速度为5、10℃/s时转变产物为铁素体+珠光体+粒状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15℃/s时,珠光体基本消失,转变产物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20、25℃/s时转变产物为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当冷却速度为30℃/s时,出现马氏体组织,转变产物为铁素体+上贝氏体+少量马氏体。  相似文献   

12.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51CrV4弹簧钢过冷奥氏体连续转变规律,采用热膨胀法测定其相变临界点,同时测定51CrV4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转变时的膨胀曲线,绘制其静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金相-显微硬度法,分析不同冷却速度对51CrV4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为0.5℃/s 时,冷却转变的产物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增加,达到1℃/s 后,贝氏体开始生成;马氏体转变冷速区间为2~30℃/s;当冷却速度超过12℃/s后,冷却产物只有马氏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膨胀法测定了攀枝花新钢钒热轧板厂的高强度P510L钒微合金化钢的CCT曲线,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发现,冷却速度较慢(低于10℃/s)时,得到的显微组织为比较粗大的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中速冷却时,组织为比较细小均匀的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快冷时(高于35℃/s)主要为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分析P510L显微组织,发现大量钒的析出物,V(CN)析出物的形态为从球形至长方形,其大小为10~30 nm.  相似文献   

14.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一种胀断连杆用中碳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变化规律,分析了冷却速度对转变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1~3℃/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开始发生贝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提高,贝氏体含量增多,并在速度大于15℃/s时发生马氏体转变.实验钢的显微硬度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Gleeble 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高镜面P80模具钢相变规律,采用热膨胀法及金相法建立了CCT曲线,分析了工艺参数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减慢,过冷奥氏相转变开始温度逐渐提高,由405℃提高到560℃.当冷却速度在2~15℃/s区间时,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试验钢贝氏体含量逐渐减少;当冷却速度大于15℃/s时,试验钢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在整个试验条件下,试验钢显微硬度随着冷速降低而逐渐下降,硬度均值由366 HV10降低到287 HV10.  相似文献   

16.
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重稀土对E36钢焊接CCT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维氏硬度计对不同冷却速度下试样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重稀土的添加提高了E36钢的Ac1,Ac3相变温度,试验冷却速度范围内,E36钢的组织以贝氏体为主,冷却速度为3℃/s时,组织开始转变为以粒状贝氏体为主;而添加了重稀土的E36Re钢在冷却速度为0.3~1℃/s时,组织以多边形铁素体为主,冷却速度逐渐加大时(3~60℃/s),多边形铁素体逐渐向侧板条状铁素体及薄片状组织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7.
《特殊钢》2017,(1)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Φ406.4 mm×16.5 mm X70深海无缝管线钢管(/%:0.07C,0.70Si,0.80Mn,0.008P,0.002S,0.25Ni,0.25Cr,0.20Mo,0.10Cu,0.06V,0.03Nb,0.04Alt,0.0060N)的CCT曲线,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HV硬度计分析了0.1~100℃/s的冷却速度下钢管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冷却速度为0.1~5℃/s时钢中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钢中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随冷却速度的提高,钢组织细化,硬度增加;当冷却速度为30~50℃/s时,可以获得适量的板条贝氏体组织,从而可保证管线钢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20Cr H钢的CCT曲线,以及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显微组织和对应的硬度值,研究冷却速度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为该钢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冷速为1000℃/h,转变产物为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当冷速增加为250℃/min时,出现了贝氏体组织;而当冷速为20℃/s时,产物为贝氏体+马氏体组织;冷速为50℃/s时,转变产物为完全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用膨胀法结合显微组织观察及硬度测量方法,得到了U75V钢轨钢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0.05~3℃/s时的U75V钢轨钢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组织,而且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珠光体片层间距逐渐减小;冷却速度为5℃/s时主要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组织,但出现少量马氏体组织;当冷却速度为15~50℃/s时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硬度呈增加趋势。高铁用U75V钢轨钢奥氏体向珠光体开始转变温度不超过700℃,相变结束温度不低于500℃,当冷却速度为2~3℃/s时珠光体片层间距最为细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膨胀法并结合金相组织分析及硬度变化来测定12Cr2Mo1R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温度,研究了钢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12Cr2Mo1R钢未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冷却速度<0.27 ℃/s时,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珠光体;在0.27~8.4 ℃/s之间时,组织为贝氏体;>8.4 ℃/s时,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变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冷却速度<5 ℃/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在5~20 ℃/s之间时,主要为贝氏体组织;>20 ℃/s时,得到的组织为马氏体+贝氏体。形变加速了奥氏体连续相变,使连续冷却相变温度提高。钢中Cr、Mo等合金元素,提高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连续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亚稳奥氏体区,提高了贝氏体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