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1900-2000年关中地区干旱灾害的变化阶段、空间变化、等级分布、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近100 a共发生干旱灾害53次,平均每1.9 a发生一次。关中地区近100 a来发生的旱灾等级以中度旱灾为主,共发生23次,占旱灾总数的43.4%;其次为轻度旱灾和大旱灾,分别发生14和13次,占旱灾总数的26.4%和24.5%;特大旱灾较少,共发生3次,占旱灾总数的5.7%。关中地区近100 a来干旱灾害有明显的地区和季节差异,中东部为旱灾的高发区,其中渭南地区干旱灾害的发生次数最多,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地区;旱灾以春旱和夏旱为主,分别占总数的11.3%和20%。关中地区近100 a干旱灾害发生的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世纪初至70年代干旱灾害的发生次数呈下降趋势,70年代至2000年略有上升。关中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地理位置及人类活动是该区干旱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文峰 《山东水利》2003,(5):10-10,13
1历史上旱灾及其特点 从历史资料来看,建国前,济宁季旱、连年干旱现象经常发生,每百年间发生旱灾达50余次,平均不到两年发生一次大旱灾.1785~1787三年连续大旱,"运河干涸"、"微山湖无水"、"旱情严重"、"民不聊生".建国后,由于降水量持续减少,气温逐渐升高,干旱频率越来越高,旱情愈来愈严重.特别是近20年来,枯水期和平水期循回交替,降水总量不足,干旱问题严重.1987~1990年南四湖上级湖连续四年出现干湖,1992~1993来连续两年出现部分干湖,2000年和2002年再次出现干湖,湖区15万渔民饮水发生困难,湖内水产损失惨重,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总的特点是:(一)频繁性.不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干旱总是频繁发生,特别是建国后更为突出.(二)连续性.干旱灾害具有连年、连季发生的特性.(三)季节性.全市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秋、冬三季雨雪稀少,干旱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3.
1历史上旱灾及其特点   从历史资料来看,建国前,济宁季旱、连年干旱现象经常发生,每百年间发生旱灾达50余次,平均不到两年发生一次大旱灾.1785~1787三年连续大旱,“运河干涸“、“微山湖无水“、“旱情严重“、“民不聊生“.建国后,由于降水量持续减少,气温逐渐升高,干旱频率越来越高,旱情愈来愈严重.特别是近20年来,枯水期和平水期循回交替,降水总量不足,干旱问题严重.1987~1990年南四湖上级湖连续四年出现干湖,1992~1993来连续两年出现部分干湖,2000年和2002年再次出现干湖,湖区15万渔民饮水发生困难,湖内水产损失惨重,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总的特点是:(一)频繁性.不论是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干旱总是频繁发生,特别是建国后更为突出.(二)连续性.干旱灾害具有连年、连季发生的特性.(三)季节性.全市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秋、冬三季雨雪稀少,干旱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4.
新疆干旱灾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了1950—2000年新疆地区干旱灾害资料,分析了区内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形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近50 a间共发生干旱灾害47次,平均1.06 a发生一次,其中轻度旱灾14次,占旱灾发生总数的29.8%;中度旱灾14次,占旱灾总数的29.8%;重大旱灾10次,占旱灾总数的21.2%;特大旱灾9次,占旱灾总数的19.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大与特大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明显提高,同时新疆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各种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新疆干旱灾害成因主要为干旱缺水、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以及水利工程水毁等。  相似文献   

5.
陕西地处内陆腹地,干旱灾害频繁。据史料记载从1629年到1949年的320年中,共发生大小旱灾131次,其中特大旱灾三次(1800、1877和1929年),平均100年出现一次,大旱28次,平均9年一次;一般干旱100次,平均3年一次。解放46年来,全省范围的大旱年有1959、1964、1977、1979、1992和1994年;中等干旱七次。这充分反映了我省年年有小旱、三年一中旱、十年一大旱的旱灾规律。干旱是我省的主要灾害,是制约我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防汛抗旱》2015,(2):9-12,22
<正>本刊编辑:《全国抗旱规划》是我国第一部抗旱规划,2011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并批复以来,作为我国抗旱管理的重要依据,其发挥的作用如何?张旭:我国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特殊,是一个缺水严重、旱灾频发的国家。有历史记载的2000多年来,我国发生较大旱灾1 088次,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历史上的极端干旱曾经造成数百万人死亡,经济社会发展受到过重大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大规模水利建设,初步形成了供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大部分位于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严重缺水,旱灾频繁.2009年初黄河流域5省发生的特大干旱,以及历史上重大旱灾事件表明,更要警惕黄河出现严重水资源危机,抓紧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以抗御可能出现的特大和连年严重旱灾.  相似文献   

8.
《中国防汛抗旱》2014,(1):17-17
旱情灾情。2013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贵州省出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7月份平均降水量仅42.6mm,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发生了继2011年严重夏早以来的又一次严重旱灾,全省8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旱2039万亩,317万人、149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旱灾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  相似文献   

9.
徐德驰 《治淮》2001,(4):41-42
天长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淮河下游,高邮湖畔。由于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该市非旱即涝,非涝即旱,水旱灾害频繁,旱灾出现的频率高于洪涝灾害。据统计,平均每2年一次轻旱,5年一次重旱,10年一次特大干旱。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旱灾尤为突出,10年出现了7次。给该市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因此,认识和掌握旱灾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有效地进行防治,已成为该市工农业生产能否再上新台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云南旱灾特点和未来10年干旱趋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云南50年旱灾面积和粮食损失的年代变化,总结云南旱灾特点。研究云南干旱与干湿、冷暖气候类型的关联性,指出云南气候偏暖期干旱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偏冷期,暖湿期冬春旱频率高,干暖期则易于发生春夏太早;未来10年的前期云南气候仍处于暖湿期,后期可能很快进入干暖期,期间云南干旱频率将高于20世纪80年代,旱灾损失很可能比最近10年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1.
综合治理水患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客观分析防洪减灾形势,增强治理水思的紧迫感特殊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复杂的江湖关系和不断恶化的水情以及十分脆弱的抗灾能力,使湖南仍然是一个洪旱灾害多发省份。据统计,洞庭湖区平均3年发生一次较大洪水,湘中南丘陵区平均1.6年发生一次较重旱灾。连年的洪涝干旱灾害已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治理水患已刻不容缓。从客观上分析,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在于:门)地理气候特殊,容易造成灾害省内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特殊,降雨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各地都具有产生不同类型洪水和洪水灾害的自然条件,这一致灾因子是人力不…  相似文献   

12.
旱灾是凌海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也是最为严重的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发生的季节不同,威害程度不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村民生活,严重制约了全市的经济发展。从目前的气候发展趋势看,干旱正在呈快速发展状态,出现的频数增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急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统计分析云南50年旱灾面积和粮食损失的年代变化,总结云南旱灾特点。研究云南干旱与干湿、冷暖气候类型的关联性,指出云南气候偏暖期干旱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偏冷期,暖湿期冬春旱频率高,干暖期则易于发生春夏太早;未来10年的前期云南气候仍处于暖湿期,后期可能很快进入干暖期,期间云南干旱频率将高于20世纪80年代,旱灾损失很可能比最近10年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0—2011年秋冬春3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历史罕见旱情,以及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干旱程度重等特点,对太湖地区春季旱情进行分析。并在降雨年际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大气环流、太阳活动、海温状况和区域严重旱灾韵律周期等多种模式进行研究,预测太湖地区干旱灾害。结果表明:2012年是严重干旱灾害暴发的极大值年;干旱灾害的暴发有规律可循,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严重干旱都是在特定的气候背景条件以及大气环流异常情况下发生的。提出太湖地区暖冬影响下“干旱-湿润”周期和78a(34a+44a)严重旱灾韵律周期,进行干旱灾害成因与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旱灾概况 2001年秋季至2002年5月,福建省漳州市持续干旱少雨,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旱灾。其主要特点:一是降雨稀少,旱情持续时间长。自2001年9月21日至2002年5月10日全市累计降雨量只有68.9~278.8mm,比有气象历史记录以来旱情最严重的1962年秋至1963年春大旱还少5—7成,达到了“特旱”标准。二是水库蓄水严重偏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优化利用不完备信息进行风险评估的信息扩散技术,根据黑龙江省2001~2011年旱灾灾情数据,建立灾害样本与相应论域的模糊关系,根据扩散后的样本信息估计了黑龙江省因旱受灾率、因旱成灾率、因旱绝收率的概率分布,定量分析旱灾风险。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因旱受灾率在10%左右的几率最大,因旱成灾率在6%左右的几率最大;黑龙江省平均每1.2年发生一次受灾面积超过10%的旱灾,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受灾面积超过25%的旱灾,平均每5年发生一次受灾面积超过45%的旱灾,平均每10.3年发生一次受灾面积超过55%的旱灾,平均每54年发生一次受灾面积超过70%的旱灾;平均每1.7年发生一次成灾面积超过10%的旱灾,平均每6.5年发生一次成灾面积超过25%的旱灾,平均每13.6年发生一次成灾面积超过30%的旱灾,平均每40.2年发生一次成灾面积超过35%的旱灾。  相似文献   

17.
山西气候受季风地理地形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几乎每年都发生大面积的干旱灾害和局部的洪水灾害,旱涝交错。建国以来从发生的旱灾和洪灾统计分析,42年中有40年发生水灾,有38年发生旱灾。从历史资料统计,一般洪涝年大约每隔1.5年就出现一次,大范围的干旱年大约每隔2.6年就出现一次。尽管未发生过全省性连续两年以上的旱灾年,但全  相似文献   

18.
喀什地区位于新疆的西南部,干旱灾害是该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几率增加,干旱灾害的发生越加频繁,旱灾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更加严重。但是,当前抗旱减灾工作仍存在着基础薄弱,城乡供水体系抵御旱灾能力较弱,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抗旱工作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面对严峻的干旱情势,提高地区综合抗旱减灾能力,减轻干旱灾害的损失,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0年是北京市较干旱年份.全市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果树及山区人畜饮水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在国家防总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经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抗旱效益,保证了首都工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把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1 旱情分析1.1 干旱成因分析(1)前期干旱.1999年是北京市历史上少有的干旱年份,汛期降水量仅255mm,比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516mm少一半,是建国以来汛期降水量最少的一年,整个汛期最大日雨量仅24mm,全市未下过一场透雨,加上持续高温酷暑,使土壤严重失墒,全市16座大、中型水库蓄水量比汛前减少4.23亿m3,河道未出现过一次洪水过程.  相似文献   

20.
江苏自然灾害虽以洪涝为主,但旱灾也频频发生。据历史记载,从949年到1948年的1000年间,就有447年发生旱灾,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新中国建立前,民国18年(1929年)大旱,全省受旱在2000万亩以上,苏北地区灾情尤其严重,淮、沂、沭、泗几个流域河湖干涸,里下河东部地区发生海潮倒灌。新中国建立后,发生较大干旱的年份有11年。特别是1978年,雨量少,水位低,干旱时间之长,受旱面积之广,旱情之重均为历史上所罕见。 从1978年春季开始,旱象就露头了。这年3~5月,全省面平均降雨量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