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峰 《江苏水利》2011,(11):47-48
一份完整的水利工程建设科技档案,是在工程的立项、可行性论证、前期勘查、设计制图、施工记录、竣工验收等环节中形成的全部文件与图纸,它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状况,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保证工程档案的来源和质量是档案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其中提高工程档案的归档率更为重要。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的归档率,笔者认为应做好下列工作:  相似文献   

2.
夏可风  王克祥 《水力发电》2022,(7):64-67+74
灌浆工程是隐蔽工程,如何管理好灌浆工程的质量与造价历来是业主和专家需要重点考虑的难题。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都有巨量的灌浆施工任务,管理者联合科技公司研究开发应用了智能灌浆控制系统,使用智能灌浆装置实现了压水试验、压力调节、流量调节、浆液变换等施工参数和工艺过程的自动控制、自动转换,改变了传统灌浆的面貌,确保了两工程的灌浆施工质量和工程预算控制。乌东德、白鹤滩智能灌浆成果对今后其他工程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生产力、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为推动传统灌浆施工技术创新发展,并响应国家节能环保发展要求,两河口工程应用了智能灌浆系统。智能灌浆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将制浆、灌浆、污水处理等设备施工数据整合运用,与云平台软件通过信息网络技术互动,实时监控传输采集反馈施工信息数据,自动存储分析整理生成电子资料等。结果表明:智能灌浆系统提高了灌浆施工质量的可控性,降低了灌浆施工人为的干扰和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了施工人工成本,提升了文明施工形象,促进了灌浆施工技术的发展且节能环保。两河口智能灌浆系统的应用可供类似灌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4.
瑞安县水电局从1981年7月建立水利科技档案工作起,在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及归档后的修改、鉴定、补充过程中,做了大量艰巨的工作,从而提高了科技档案的质量。做到了每一项工程完成后,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科技文件材料归档。对已归档的科技文件材料,进行了科学的管理,编制了薄式、卡片式等多种检索工具,积极开展利用工作,主动为使用部门提供了各种技术数据和资料,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中,帷幕所穿过的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加之灌浆工作量较大,给帷幕灌浆记录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简要介绍了自动灌浆记录仪的选用要求及LJ系列灌浆自动记录仪在枢纽工程库首帷幕灌浆施工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型灌浆自动记录仪为保证帷幕灌浆数据的真实性和确保帷幕灌浆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黄健萍 《人民长江》2015,46(15):104-106
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通过档案专项验收,对不符合工程档案归档相关要求的,不予以竣工验收。以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泵站更新改造等水利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工作实践为例,分析了档案验收中文件归档资料不齐全、文件形成及整编不规范等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工程档案归档要求,提出了加强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相关对策措施,以确保水利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7.
唐峰 《治淮》2012,(2):41-42
水利工程建设科技档案是工程建设项目在前期论证、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全部文件材料,它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状况,对工程质量评定、工程竣工后的管理和维护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保证工程档案资料的准确、完整和系统是档案管理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其中提高工程档案的归档率是基础.提高工程项目的归档率,应做好下列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灌浆参数监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处理工程的灌浆施工普遍采用灌浆自动记录仪进行流量、压力和浆液密度的监测记录,但由于传统记录仪现场监测的分散性,给施工管理部门实时巡查和统计工程灌浆进度资料带来困难。介绍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灌浆网络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及软硬件设计过程。通过此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系统的搭建,使灌浆施工管理实现了实时性和集约性,提高了灌浆施工监理的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如何将水质档案资料管理从以手工摘录和编制归档目录、以传统的纸质方式保存档案,转化为利用计算机、文档影像数字化加工系统及PDF软件对纸质档案电子化处理,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同时,结合水质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实践,分析目前在水质档案电子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水利科技档案是指在水利科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与载体的历史记录,是应归档保存的水利科技文件材料,是水利工程设计过程的真实记录,具有凭证和依据作用,对于工程的建设、管理、维护、改造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泥灌浆工程是隐蔽工程,灌浆工程质量难以进行直观检查和控制,因此对灌浆过程参数进行自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综述灌浆自动记录仪技术进展,概述灌浆自动记录仪研制历程和数字化灌浆监测系统发展状况,并融合现代电子、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最新成果,智能化灌浆自动记录仪、灌浆全过程智能监测云平台、灌浆在线监测数据反造假分析技术和基于BIM+GIS技术的灌浆监测系统进行展望,该技术有利于保障水电工程安全和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成为信息管理的新手段,为电力企业的办公自动化提供了新途径.传统档案的归档管理模式和档案利用已经不能适应电力生产现实工作的需求,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已经开展,探索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和档案利用,以适应新时期电力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劈裂灌浆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就地取材、施工机械轻便、节省投资、防渗效果显著等优点,施工工艺方便可行,是除险加固病险土坝工程中经常用到的一项工程技术。本文结合劈裂灌浆实际施工过程,说明了施工前设计及前期灌浆试验的重要性;并对施工过程中人员安排及易出现的冒浆、裂缝、串浆、隆起等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实践结果表明:劈裂灌浆技术是一项很有应用价值的工程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我国隧道建设数量逐年增加,隧道掘进过程中常会遇到突涌水等地质灾害,注浆是解决隧道裂隙突涌水的常用技术措施,对地下工程堵漏以及加固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隧道工程注浆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关于模型试验、注浆材料、超前预报技术、注浆控制系统以及注浆效果评价方法等研究现状,并且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展望了各方面的发展趋势,最后在对以往工程经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智能注浆领域总结了一套隧道智能注浆控制系统,以期为我国注浆领域的研究以及隧道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系统地分析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一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水闸工程智能调度系统的建设思路。运用专业水文模型对遥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有效地实现了水闸调度方案的智能优选。研究发现,以虚拟现实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模式,对实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调度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富水砂层是工程建设常遇见的不良地层,在含水或动力扰动下具有自流性,处理不当常会引起向临空面溃涌并充填人类有用空间和地表大面积塌陷,形成涌水溃砂灾害。通过总结富水砂层地下工程和煤矿开采中的突水溃砂机理及防治研究现状,针对富水巨厚砂层下的隧道和采矿工程中出现的涌水溃砂灾害,结合已有研究总结了涌水溃沙产生机理及主要因素,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测试,研究了巨厚富水砂层注浆固沙施工方法,形成了专利技术。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介绍了浅埋煤层薄基岩顶板上覆厚松散层井下注浆改造工艺和巨厚富水砂层斜井地面注浆固沙工艺,在实践应用中验证了所提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珠海市竹银水源工程档案资料归档审查工作实践,介绍归档审查工作的依据、机构、对象、流程、要求、注意事项、体会等。工作实践表明,该工程档案资料归档审查科学合理,严格把关,为工程荣获2016年度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金册奖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供水利水电工程行政管理、建设管理、设计、施工、工程监理、质量监督和运行管理等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控制工程质量、减少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利用信息化、数字化、自动控制等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信息、混凝土温度、混凝土振捣、灌浆等环节进行智能监控和管理。为此,杨房沟水电站依托设计施工BIM管理系统的质量管理功能模块,以及由BIM系统集成的智能温控、智能振捣、智能灌浆、全过程影像采集系统,研发形成了大坝智能建造环境下的质量智慧管理系统。通过实现施工质量信息“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决策反馈”的动态质量管理,解决了EPC建设模式以及传统大坝质量管理存在的施工质量控制、信息收集、分析、决策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9.
隧洞在水电工程中是常见的工程,且一般都在丛山峻岭之中,如引水洞、导流洞、尾水洞等.文章结合某水利工程隧洞灌浆施工实践,探讨了隧洞灌浆加工施工中采用的填灌浆和固结灌浆技术,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最后总结了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隧洞灌浆施工起到明确概念、规范操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