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以珠江三角洲西江干流为水源。珠三角具有水系发达、网河水流互相干扰、潮汐明显等特点。本工程取水对珠三角网河区的水动力格局、河口压咸、河道生态需水、水体纳污能力、区域用水户等存在必然联系和一定影响。本文根据珠三角网河区的水系特点,建立网河区数学模型,对工程取水影响及技术方法展开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网河区地势低平、河网纵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集中,水资源系统面临快速城市化、海平面上升等多重压力影响,枯水期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以网河区径潮流交互作用机理为基础,以科学调控淡水和微咸水资源为主线,构建了网河区水量水质联合优化调度模型,探讨网河区水量水质优化调控的目标、机理和准则。将此模型运用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感潮区——中顺大围,得出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该文根据工程群体实际占用河道的涉水工程发展趋势,利用概化后的天然河道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珠江三角洲工程群体对网河区水动力环境干扰的叠加影响,研究不同的涉水工程分布密度和阻水面积比对三角洲网河水位和分流比的影响程度和趋势。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工程数量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网河区水位抬高的幅度和速度,涉水工程分布密度的增幅,直接关系着网河区分流比的动态变化,分布密度增幅较快的区域分流比减小,反之,增大;工程阻水面积的不同也影响着网河水动力环境,阻水面积较小时,网河区水位抬升幅度不大,阻水面积比较大时,局部地区的水位有明显的增加,当阻水面积增大到一定的程度时,网河区的水位将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4.
珠三角火电厂水资源论证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具有水系发达、河道水流互相干扰、河口区受感潮影响明显的特点,网河区火电厂又具有取水量大、对水质要求不高以及充分利用海水或是感潮河段的咸淡水作为冷却水,退水以温排水为主的特征。对此,根据珠三角网河区的水系特点,结合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描述分析网河区火电厂水资源论证的特点及论证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河性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受大规模采沙影响,其河道特性发生的显著变化,基于实测资料,从网河区河道的河床演变、水沙条件、同流量水位变化、西江和北江分流分沙变化、河槽容积及河道行洪能力等方面分析了珠三角网河区河性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网河区河床下切严重,来流量变化不大,来沙量大幅下降,同流量下水位下降明显,思贤滘对西江、北江的分水分沙有所调整,河槽容积增大,河道的行洪能力提高。随着规模取沙的减少,2005年后网河区河道进入新的平衡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围垦河道、占用河道滩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形成的河障严重影响防洪、水生态环境和航运安全。简要对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河障的现状进行介绍,分析河障的危害性,总结河障整治的主要工作成效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河障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珠江三角洲一维网河水流数学模型,结合佛山南庄紫洞水厂扩建工程水资源论证工作,对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可供水量的推求进行了分析探讨,对珠三角网河区可供水量的计算分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海珠区为例,在分析网河区水流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群闸联控模式下的水质数学模型,分析网河区在补水和有无调蓄区工况下河网水体交换情况,可为网河区的水利规划建设以及改善河涌水环境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志敏 《中国水利》2007,(11):68-69
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既受上游来水影响.又受出海口门潮汐上溯作用.水流运动复杂.加上近年人类活动及河道自然演变的影响.采用常规水文测验方法.不仅工作量大、时效性差.而且水文资料都无法整编.因此难以解决珠江三角洲各河道水量分配、网河区水量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位特征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晓宏  张蕾  时钟 《水利学报》2004,35(10):0036-0042
本文基于区间化变量理论,研究了珠江三角洲网河区的水位空间变异性。给出了描述该网河区水位空间分布结构的半变异函数;揭示了该地区水位的空间结构性—方向性和相关距离。分析了该网河区水位的空间分布。提出了珠江三角洲河网水位空间插值的克里格方法,并给出了丰水期的一个应用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了该网河区水位空间分析的克里格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汾河断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汾河的古代历史谈起,阐述了汾河历史上曾经水量盈高,30年代起,汾 了定量观测资料。从掌握的实测资料看,汾河最早出现断流的时间为1958年,但没有出现过全河性的断流,断流最严重的河段在中游的义堂水站,1958-1994年37a中,该站有29a发生过断流现象。汾河断流除使沿河取用水陷入困境外,给水环境、防汛也带来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直河段长度公式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弯道环流理论,将环流强度衰减到0.1%作为判断上游弯道工程送溜作用消失的标准,根据环流表面流速沿程衰减公式计算出上下游相邻对应弯道工程之间的直河段长度。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整治流量下弯道工程下游的直河段长度相当于整治河宽的1.2倍,明显小于目前许多河段治导线的直河段长度,只有通过工程措施改变上述状况,才能有效控制河势。  相似文献   

13.
伊洛河夹滩地区对伊洛河入黄洪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洛河河道两岸堤防的存在使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不同于天然滞洪区,它不仅对人黄洪水起滞洪削峰作用,而且对洪水总量还略有削减。不 同时期堤防的建设标准及河道条件不同,夹滩地区的滞洪作用也不同。经过1935、1937、1954、1958、1982年实测洪水资料的分析知,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滞洪作用与洪水量经大小、洪水过程胖瘦、堤防决溢程度等因素有关,在现状堤防条件下,如何再发生1954、1958年量级的洪水,在确保洛洛北大堤安全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使用夹滩及南岸滞洪共滞洪,则夹滩地区对入黄洪水的削峰率可达20%~25%。但夹滩地区的容量有限,因此对洪水总量的滞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4.
黄河、辽河两条河流都具有多沙冲积性、宽浅散乱的游荡型河段、局部河段呈地上河以及洪水暴涨暴落和防洪任务重等共性,整治目的也基本相同,因此采取的整治方案、整治措施也具有类似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洛河水沙、黄河小北干流淤积分布、两河水沙遭遇情况进行分析,对改道后北洛河水沙对黄渭洛河汇流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了北洛河改道直接入黄后,一般情况下对黄渭洛河汇流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分析塔里木河水沙条件、遥感地形河势资料 ,作者深入研究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的河型及其成因 ,指出和论证了塔里木河干流河道存在着游荡型、弯曲型和过渡型三种河型 ,阿拉尔至沙雅县鹿场附近河段 (新其满河段以上河道 )为游荡型河道 ,新其满下游的曲毛格金至恰拉水文站 (新其满河段以下河道 )为弯曲型河道 ,恰拉以下属于不规则的弯曲型 (微弯 )河段 ,沙雅县鹿场至曲毛格金河段 (新其满河段 )属于过渡性河段 ;河道边界条件和来水来沙条件仍是决定塔里木河河型的主要因素 ,其中由塔里木河两岸密灌林和胡杨林形成的密疏植被边界条件在形成干流不同河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桑干河河道特征及水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干河是我省的第二大河流,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的洪水,给沿河两岸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灾害。从建国以来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河道治理规划,目前河道行洪标准不足5年一遇。本文通过对桑干河逆州段河道特征及水文进行分析研究,为将来进行系统的河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山西省治河历程和经验,就如何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河道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建议,即:推动和促进工程建设与依法治水协调发展;建立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统筹规划,全面推动河道工作向法制化转轨;抓好水政监察队伍的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台湾近年河川管理观念已转变为要求提升河川之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及环境生态之永续发展,将加强河川环境管理列为重要措施。依据台湾河川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管理机关依据河川治理计划,并参考所辖河川水土资源、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河川沿岸土地发展及其相关情况,制订河川环境管理计划。通过评估现今台湾头前溪干流使用行为与管理作为,朝维护水流正常功能、确保水资源永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及促进河川区域内土地整合使用等目标迈进。针对头前溪固有特色及当地民众需求,据以完成河川环境管理规划,再依河川治理计划及施政方针制订河川环境管理计划,从事有计划的河川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20.
对冷水河河道整治与景观设计的理念与方案进行了介绍。改造后的冷水河能继续承担排涝、行洪、排污和排除雨水的功能;按照坚持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以人为本、注重历史文化保护等原则,对冷水河进行整治和景观设计,最终可形成由点、线、面组成的绿化系统空间;沿冷水河绿化带可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景观设计达到了社会与自然、文明与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