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洪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前,需进行洪水资源评价。在洪水资源评价研究中水量水质综合评价较少,不便于洪水资源的规划利用、保护和管理。研究以太子河流域为例,对太子河流域水量、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汛期太子河不同水质类别的水对应的可用水量,并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太子河流域的洪水资源利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为实现流域洪水资源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太子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斌  冯金鹏 《吉林水利》2005,(12):14-17
本文介绍了太子河流域状况和其流域内重要城市工业污染情况。通过河流地表水现有水质数据的收集和河流地表水现场取样分析,研究太子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并采用单指标法(最差的项目赋全权)。分析水质现状。确定河流地表水类别。综合评价太子河流域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3.
葠窝水库是辽宁省实施"碧水工程"和"青山工程"计划的重点改造对象,也是辽宁省水利厅关于太子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葠窝水库水质污染与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污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太子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规划,分析并提出了葠窝地区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太子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太子河流域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促进区域经济与水环境容量的协调发展,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该河段的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在全面了解了太子河流域的水文资料、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特征以及河段的功能区划分,选取污染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作为该河段的主要污染物控制因子,并对不同频率年(75%、50%、25%)情况下的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得出COD在75%、50%、25%频率年的水环境容量为105382 t/a、144470 t/a、192196 t/a;NH3-N在75%、50%、25%频率年的水环境容量为6849 t/a、8602 t/a、11705 t/a,结合太子河流域的现状排污量,得出太子河流域污染严重,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太子河流域实际状况和相关资料,从水生态环境和水质状况的角度筛选择能够反映水环境承载力的典型指标,建立了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标准。然后结合水环境治理目标要求及前沿研究成果对传统的BP网络结构利用L-M优化算法加以改进,借助MATLAB语言综合评价了太子河流域水环境状态。结果显示:L-M优化算法能够提高经典BP网络输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效解决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易陷入局部最优和训练速度慢的不足; 2015-2017年太子河流域水环境总体处于基本可承载水平,承载力指数值分别为0. 62、0. 50、0. 46,呈逐渐下降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太子河流域地处辽宁省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区域,且水利工程开发建设对流域内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较为显著。文章以太子河流域为例,通过收集整理河流水文、水质、物理结构等数据资料,对流域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社会服务、水生态、水环境及水文情势的角度进行诊断。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河流健康综合评价体系,结合河流生态环境特点和流域健康评价相关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河流生态服务功能评价因子和生态河流完整性状况,确定了参评指标的指数,对各参数权重引入AHP层次分析法确定。结果显示:太子河流域生态完整性评价介于健康与亚健康的中间状态,社会服务功能处于较理想状态,评分值分别为64. 2、78. 5;底栖动植物种类稀少、河岸带状况欠佳及河流连通阻隔严重等环境因素对流域健康的影响显著,水生生物健康与河流物理结构较差;在流域健康评价中所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对辽宁太子河主要河段连续 10年 (1991~ 2 0 0 0年 )枯、丰水期河道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水质呈下降趋势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Mn,BOD5,NH3 N ,挥发酚等 ,导致流域水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是流域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指出要防治太子河水污染 ,必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并建立水资源核算和评价指标体系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实施清洁生产 ,建立水资源实时监控优化配置系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太子河水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对太子河水质状况进行健康评价。选取老官砬子、小林子、小姐庙三个水质站,采用1981年~2012年实测资料,分析太子河水质主要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趋势;按乾隆年间、1956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7个时间节点,分析太子河各水质站历史节点水质类别变化趋势;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与水质演变的影响关系,以期为类似案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太子河流域不同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年内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太子河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分区、分期保护,并达到太子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采用系统动力学和隶属度相结合的方法,从分析流域的人口、社会经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考虑到各分区之间的水流、水质交替关系,建立了基于水生态分区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大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和量化模型。对其8个水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指标的年内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并量化各分区12个月的水生态承载力值,最终确定各水生态分区的水生态承载力最小值出现的月份,为更好的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博 《东北水利水电》2021,39(11):29-31
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是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理解和量化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化过程非常重要.文中利用针对流域水循环的累积转化量法,对太子河辽阳—小林子段进行研究,分析了2016年芭窝水库影响下的地下水—地表水转化关系,是开展太子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汛期洪水是太子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汛期水资源已经成为太子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太子河流域汛期水资源的特性。对汛期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太湖流域阳澄淀泖区独特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特点,在分析河网水体流动及调度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基于河网有序流动的调度目标参数和调度方案。以太湖流域河网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为技术手段,对调度方案进行模拟计算,从水位、流速、流向、水质4个方面定量分析了优化调度方案实施后的效果,并与拟定的调度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制定了有利于该区域河网有序流动的调度方案。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流域综合调度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达标评价及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多年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系统地对辽河流域地表水进行了水质达标评价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并确定了严重污染河流名单.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地表水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点源污染重于面源污染.水质达标率不高,地表水污染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沙颍河水利工程调度对改善淮河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及水质概况,分析了水闸防污调度对改善水质的作用,提出了进一步发挥水利工程作用、改善水质的建议:防止河道断流,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合理调度,充分利用汛期洪水,清污分流。  相似文献   

15.
黄柏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属于葛洲坝水库流域,受葛洲坝水库蓄水影响,其水体水动力条件完全改变,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到沿岸经济的发展。根据1998~2002年黄柏河河道断面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现状评价,分析引起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黄柏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朝阳污染源及水质状况分析评价结论,总结出朝阳大凌河流域污水直接排放、污 径比较高,水质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的水污染特点.利用QUAL-Ⅱ模型,对大凌河朝阳市区段水质、水环境容量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并就朝阳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特点及排污总量控制需求,提出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淮河闸坝多、河流水污染事件多发、防污防洪矛盾突出的河流环境问题,选择最具典型代表性淮河支流沙颍河为研究对象,对河流水质水量联合调度进行研究。对沙颍河流域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确定综合考虑防洪、防污和供水的多目标函数,详细分析现有经验调度规则,确定考虑重点调控闸坝调控能力、水位、下泄流量、水量平衡、水质保护目标约束、水文-水动力-水质关系的约束条件,建立闸坝群水质水量联合调度的数学模型。以历史发生特大污染事故的1994年为实例,进行了模拟调度仿真,验证了水质水量联合调度规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对策刍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面临着水污染、河湖萎缩、功能退化,地下水大量超采,水土流失严重等水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水土环境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切入点,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模式,实行水量水质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9.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WFD) requir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river basi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eet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objectives. This paper presents concepts and full-scale application of an integrated modelling framework. The Ringkoebing Fjord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i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leakage of nitrate constitute a major pollution problem with respect groundwater aquifers (drinking water), fresh surface water systems (water quality of lakes) and coastal receiving waters (eutrophication). The case study presented illustrates an advanced modelling approach applied in river basin management. Point sources (e.g. sewage treatment plant discharges) and distributed diffuse sources (nitrate leakage) are included to provide a modelling tool capable of simulating pollution transport from source to recipient to analyse the effects of specific, localized basin water management plans. The paper also includes a land rent modelling approach which can be used to choose the most cost-effective measure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se measures. As a forerunner to the use of basin-scale models in WFD basin water management plans this project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and limitations of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modelling to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