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东省水质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山东省2001—2005年的水质调查报告,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水体整体污染很严重。85%以上的河段水质为Ⅲ类以上超标水质,主要湖泊污染程度均在Ⅳ类及以上,水库相对污染较轻,属于轻度污染,但部分水库达到劣Ⅴ类,属于极重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大江东位于萧山区东部,是杭州市的副中心之一。区内水质情况不容乐观,平原河网水质汛期基本为Ⅳ类~劣Ⅴ类,非汛期水质为Ⅴ类~劣Ⅴ类,总体为劣Ⅴ类水体。为提升区块水环境治理,从钱塘江一工段取水改善区域水质,分析一工段的引水条件和水质改善效果,为大江东后期水质提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骆马湖水质对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观测手段研究了骆马湖菹草生长区水质与菹草不同生长期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指数生长期和石芽生成期,水体中的pH值、ORP值和DO质量浓度升高,COD质量浓度降低;植株衰亡期则相反,菹草腐烂导致有草区的水体TP质量浓度升高,但是由于反硝化作用,水体中TN与硝氮质量浓度反而下降。菹草在生长过程中直接吸收水体中的硝氮,对氨氮的去除则为间接作用,此时水体中的氮以硝氮为主;当菹草衰亡时,氨氮成为水体中氮的主要存在形态。菹草密度是影响水体各形态氮浓度的重要因素,在菹草生长时,菹草密度与TN和硝氮质量浓度显著负相关(P 0.01);当菹草衰亡时,与菹草稀疏区相比,菹草密集区TN和硝氮质量浓度更低,而氨氮质量浓度更高。指数生长期,骆马湖最优菹草密度为83.75 g/m~3。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4,(3):58-60
基于流域布设断面取样点的月监测数据,分析了潇河流域水质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流域水体的自净能力。结果表明,潇河主流松塔河水质较好,属于Ⅲ类水质;支流白马河水质较差,属于劣Ⅴ类水质,是影响潇河流域水质的主要因素。流域附近乡镇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是造成潇河流域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从空间尺度上看,CODCr、NH3-N、TP含量沿河流从上游到下游大致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潇河流域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自净能力较差。水体自净系数与水力坡降之间存在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重污染河道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2,28(3):32-37
通过采集苏州有机重污染河道南园河疏浚段、未疏浚段底泥和水质较好的内城河底泥进行菹草种植试验,分析各种底泥栽种菹草后上覆水体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变化、菹草生长特点、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情况,研究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疏浚可以降低底泥中的营养盐浓度,有利于恢复菹草生境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河道疏浚后底泥TN、TP、有机质质量比分别降为1.50 g/kg、1.00 g/kg、27.00 g/kg左右时,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受到抑制,菹草生物量增加,上覆水体的营养盐质量浓度降低;经过一段时期的泥-水界面反应,疏浚后的底泥含水率得以提高,底栖附泥藻类数量及生物量将会增加,将恢复菹草、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共存并相互制约的生物多样化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沙颍河(河南段)水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的沙河、颍河、贾鲁河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沙颍河水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果显示:①流域内主要支流沙河、颍河、贾鲁河水体TN浓度均超过Ⅴ类地表水质量标准要求,为劣Ⅴ类。②流域水体CODMn、TP浓度从上游的Ⅳ类到下游的Ⅴ类逐步恶化,部分河段超过Ⅴ类水质要求。周口段贾鲁河和沙颍河NH3-N、TN、TP、CODMn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沙河、颍河TN、CODMn浓度为Ⅴ类或超Ⅴ类水质标准,NH3-N符合Ⅲ类水质标准,TP符合Ⅳ类水质标准。③沙颍河流域水体TN、TP、CODMn浓度随季节而变,枯水季节的TN、TP浓度明显高于丰水季节,CODMn浓度明显低于丰水期。④沙颍河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TN,其次为CODMn和TP。认为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为贾鲁河,其次为颍河和沙河,该流域水体不仅点源污染严重,还存在明显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菹草对污染河道水质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菹草对污染河道氮、磷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净化作用,表明菹草可以很好地吸收污染水体中总氮和总磷,对高锰酸盐指数也有较强的净化吸收效果,因而,菹草是秋冬季节污染河道水质净化的优良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8.
深圳新洲河水质现状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市新洲河5个断面进行监测,并对其水质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河流总体水质为劣Ⅴ类,有机物、氮磷污染物均超标。水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则表明新洲河的污染主要来自固定的一个或几个生活污水的排放。新洲河水质随时间的变化波动幅度很大。上游到中游段,水体中污染物总体上沿程减少,其中有机物和氮磷污染物降解幅度达60%~85%;中游至下游,水体则沿程恶化,氨氮、总氮均上升30%以上,有机物和总磷均增加100%以上。  相似文献   

9.
沉水植物对水体pH值的影响及其脱氮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伊乐藻和菹草光合作用对水中pH值的改变及其对脱氮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伊乐藻和菹草处理组中的pH值升高,促进了氮的去除;伊乐藻比菹草有更强的脱氮能力,其在12 d内去除的总氮量高于菹草25 d内的去除量;植物生物量较大时,pH值发生较小的变化即可促进系统中氮的去除。试验条件下,生物量越大,则对氮的去除率越大。  相似文献   

10.
阐述孝妇河入河排污口分布和排放情况以及水功能区现状。根据孝妇河入河排污口、控制断面普查及水质监测资料,总体评价孝妇河入河排污口水质超标率57.6%,控制断面水体普遍超标,现状水质劣Ⅴ类。污染成因有:企业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偷排现象时有发生,偷排方式隐蔽多样;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监控指标偏少;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污水管网不完善,雨污合流影响处理效果。计算了纳污能力并提出了水功能区修复措施。   相似文献   

11.
重污染水体中沉水植物的繁殖及移栽技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通过对沉水植物繁殖方式的归类和分析,揭示了沉水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在总结常见的沉水植物移栽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渐沉式沉床快速移栽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植物纤维作为生长基质的沉床上菹草和伊乐藻均有一定程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高、低温条件下徒骇河两种优势沉水植物腐烂对上覆水体中营养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菹草和金鱼藻的腐烂分解导致水体的pH值呈现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沉水植物腐烂分解使上覆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增加;在27℃下,上覆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均表现为上升→下降趋势;而在10℃下,上覆水体中的氮浓度持续上升,磷浓度表现为上升→下降趋势,在低温条件下氮磷含量的累积均明显高于高温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昆仑山北坡山区流域水体蒸发损失垂直变化情况,基于2016年5-12月昆仑山北坡中段策勒河流域不同水体同位素数据,运用蒸发富集模型和稳定同位素(18O和2H)方法,研究了流域内不同水体的同位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策勒河流域的补给来源,并根据蒸发富集模型估算了流域内不同海拔地区同位素的蒸发损失。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水体同位素的特征呈高山区贫化、荒漠区富集的趋势;策勒河河水与地下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策勒河流域在不同海拔的平均蒸发损失:高山区为24.99%、中山区为29.04%、荒漠区为35.00%。研究结果对理解区域水平衡及其对山区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2种浮床植物吸收不同N/P水体中氮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水稻、空心菜这2种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容积为25 L的塑料水桶中设置浮床,在低、中、高3种N/P(分别为8∶1,25∶1,55∶1)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种植植物,研究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所选的2种试材--浮床水稻与空心菜能较好地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可作为水体富营养化防治的浮床栽培植物进行推广;②在所选的3种N/P水体中,浮床水稻对TP的净去除率均大于浮床空心菜,而浮床空心菜对TN,NH3-N的净去除率大于浮床水稻,可根据富营养化水体的性质,选择适合的浮床植物进行栽种;③在低N/P(比值为8∶1)的水体中,2种植物对TN,NH3-N,TP的吸收能力最强,浮床水稻对其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9.0%,91.4%,95.0%,浮床空心菜净去除率分别为28.2%,99.2%,87.2%。
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认清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可可交换态氮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利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NO-3-N、NH3-N等指标,并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研究了沉积物-水界面中TN、NO-3-N、NH3-N对不同菹草量(0 g、150 g、300 g)的响应。结果表明,菹草的存在增加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了p H,且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Eh、p H值变化越明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300 g菹草组与对照组的间隙水TN质量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TN、NO-3-N和NH3-N以及表层沉积物中固定态铵、有机氮、NH3-N和NO-3-N的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对贵州印江河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将降雨径流模型(SCS模型)和通用土壤侵蚀方程进行耦合,构建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沙耦合模型,通过设定3种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模式情景下的生态水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水沙耦合模型在研究流域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径流模拟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确定性系数0.7以上,泥沙负荷模拟相对误差均在20%以内,确定性系数0.5以上,模型满足水量和泥沙负荷模拟的精度要求;3种土地利用模式情景中,旱地面积增加10%,流域径流深增加11.5%,土壤侵蚀模数增加12.9%;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10%,流域径流深分别减少7.5%和6.3%,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减少14.63%和6.78%,模型研究成果可以为贵州印江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As the submerged shoot parts of common reed (Phragmites australis) can provide large surfaces for biofilm‐forming bacteria, extensive reed stands can effe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self‐purification in the littoral zones of freshwaters. However, bacterial biofilm developed on reed surfaces have been studied only in still waters. In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ative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planktonic and reed biofilm bacterial communities from two different riverine water bodies. Water and reed biofilm samples were taken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vegetation period from (a) a regulated side arm and (b) a separated oxbow of River Danube. Besides measur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planktonic bacterial cell numbers were detected by 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staining method, and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were compar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correlated with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were different regarding both the habitats (planktonic vs. reed biofilm) and the types of riverine water bodies. The seasonal differences i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were smaller in the river side arm than in the separated oxbow. In the water column, representatives of widespread and typical freshwater planktonic bacteria (“Candidatus Planktophila,” Limnohabitans, and Polynucleobacter), whereas, in the reed biofilm samples, phototrophic and plant associated bacteria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AMLSS),以年份序号作为解释变量拟合模型参数,对黄河流域蒸发皿蒸发量序列的非一致性特征进行研究。考虑到流域空间差异性和年内变化,从年、汛期、非汛期3个时间尺度来研究黄河流域29个水资源三级区面蒸发量序列的非一致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水资源三级区的面蒸发量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具有较为明显的趋势变化;非汛期蒸发序列呈现出显著的趋势变化,与一致性模型拟合结果相比,黄河流域非汛期蒸发序列的AIC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和SBC准则(Schwarz Bayesian Criterion)值减少明显,能更好地反映出非一致性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准确的提取SAR卫星数据中的水体信息,采用2020年汛期SAR卫星过境华阳河湖泊群流域获取的雷达数据,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迭代水体OTSU-SDWI阈值分割方法(简称“AIOS 阈值法”),并从定性和定量两种角度与VV阈值法、VH阈值法和SDWI阈值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定性角度,VV阈值法难以识别河湖藻华区域的水体信息,VH阈值法和SDWI阈值法存在将潮湿的滩地、池塘等识别为地表水体,易引起水体监测结果偏大,AIOS 阈值法的提取结果与实际情况更为相符;从定量角度,AIOS阈值法的提取结果精确率和准确率高于其他三种方法,但完整度低于SDWI阈值法。实验表明AIOS阈值法可以识别藻华区域的水体信息,具有自动化程度强、检测精度高的优势,对于提升内陆水体信息分布监测的速度和精度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