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洲头分流段的河床演变对河势控制与稳定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历来受到工程界的广泛关注。长江新生洲洲头分流段处于苏皖交界,是长江南京河段的门户。通过分析历史及近年上游小黄洲汊道、下游新生洲汊道及新生洲洲头分流段的河床演变特征,揭示了上下两个汊道分流比变化及洲头冲淤、汊道兴衰的内在关联性,论证了洲头控制对汊道水动力变化及主支汊演变的重要性,指出在三峡水库新运行的水沙条件、河势变化及汊道河势稳定性要求下,守护新生洲洲头的治理措施应以恢复近年洲头冲刷后退前的滩势为原则,修建长度、方向、高程合理的洲头导流坝,并辅以护底及洲头两缘的护岸工程,以及对小黄洲洲尾右侧至洲尾滩脊进行局部疏浚。成果可为该河段的全面系统治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创新成果1、对长江安徽段十三个河段河道演变进行了研究,定量计算2003年~2012年河道冲淤量,分析了长江安徽段河道演变规律和冲淤变化特性。2、建立长江安徽段典型河段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分析水沙输移特性变化条件下长江安徽段河段水流泥沙运动特性和河床演变特性、洲滩变化趋势。3、在边坡临界滑动场与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基础上,研发了崩岸过程数值模拟软件,为崩岸评估与预测提供分析工具。4、分析典型崩岸区近岸河床平面套绘、断面套汇、冲淤情况、近岸坡比变化,研究崩岸区所在河段河势演变趋势和近岸河床变化情况,提出长江安徽段崩岸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长江扬中河段太平洲汊道为研究对象,在归纳总结河道滩槽系统调整规律的基础上,分析本河段未来的演变趋势。滩槽演变分析和数模计算结果表明:河段总体河势呈现微冲状态并将保持相对稳定,崩岸现象将逐步减少,而落成洲段和口岸直段等部分区段河床仍会出现较大冲淤变化,各类涉水工程建设对河床演变的影响日趋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径潮流河段滩槽演变预测以及坍江灾害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梅军亚  夏薇  毛北平  王驰 《人民长江》2006,37(12):49-50
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位于长江中游,由长江下荆江出口段、洞庭湖出口段及江湖汇流段3段组成.根据实测水文河道资料,结合河段的来水来沙、边界条件及河型等,分析了江湖汇流段的河床演变.结果表明:长江下荆江出口段历年河床演变主要表现为岸线崩退,河道横向位移,实施护岸工程后,目前岸坡崩退得到有效控制;洞庭湖出口段河床历年冲淤变化较小,河势较为稳定;江湖汇流段河床演变主要表现为局部洲滩和深槽的变化,河势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1958—2019年长江口实测地形数据,对南、北支河段河床边界、河槽容积和河床冲淤等河床演变要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从1958年至2019年,南、北支河段河床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1)岸线边界变化趋势表现共性,均遵循岸线内缩延展,河道面积逐渐缩小的变化规律。(2)冲淤演变差异明显,南支时间上整体趋于冲刷,分阶段冲淤交替,1998至2019年表现为持续冲刷;空间上整体表现为滩淤槽刷的特点。北支则整体趋于淤积,河道不断萎缩。(3)河槽容积变化表现一定相关性,2 m以深南、北支河槽总容积在84.76亿m3上下小幅波动,基本维持稳定,2019年比1958年仅增加4.1%。南、北支河段的河床演变受径流和外海水沙变化及人类工程活动综合影响,随着南、北支河段断面形态、滩槽格局及流域来沙的渐趋稳定,河床演变整体向平衡稳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游河道演变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治理开发的关键性工程。本文在分析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采用长江中游宜昌至湖口多年的实测地形资料,对建库前后该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表明: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坝下游输沙量大幅减小,荆江三口分流分沙特性尚未发生明显变化,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进一步调整;坝下游河势总体稳定,但河床冲刷强度加剧,并由蓄水前的冲槽淤滩转变为滩槽均冲。宜昌至枝城河段河床纵向冲刷明显、洲滩面积萎缩、床沙明显粗化;荆江河床冲刷下切,河床形态逐渐向窄深形式发展;城陵矶至湖口河段部分弯道段主泓横向摆动、凹岸崩塌,分汊段主泓摆动不定,滩槽冲淤交替仍较为频繁。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2020年夏长江流域发生了流域性大洪水。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水沙特性变化的基础上,结合2020年洪水期的水情、沙情,利用实测河床地形及大断面资料,分析长江下游干流湖口至江阴多年河道冲淤特性,探讨2020年洪水作用下长江下游河床冲淤变化及河势演变特性。研究表明:自三峡水库蓄水以来,长江下游年均径流量变化较小,输沙量锐减,水沙关系发生明显改变;湖口至江阴河段1998—2006年有淤有冲,2006年后呈单向冲刷状态,且滩槽普冲,在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作用后,长江下游河道延续这一冲刷特征,冲刷强度明显增强,各水位河槽冲刷强度为2016—2020年平均值的2.0~2.8倍;大通以上河段冲刷强度小于下游河段;长江下游分流格局总体稳定,但铜陵河段成德洲汊道有主支汊易位趋势,多次测得右汊分流比超过左汊;扬中河段支汊发展,分流比呈持续微增趋势;河势总体稳定,尚有多个江心洲边滩冲刷明显,铜陵沙首度出现撇岸切滩现象,扬中等局部江段江心洲高滩陡坎有条崩发生;河床纵向仍有冲刷,河道束窄段横断面形态进一步窄深化。对大洪水条件下河道冲淤演变特...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武汉河段近期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方  童辉  姚丽娟 《人民长江》2006,37(11):35-36
武汉河段系长江中下游14个重点河段之一。根据武汉河段1986年6月、1998年9月、2001年11月、2002年8月共4个测次的河道地形,采用GIS技术,对河道深泓变化、洲滩变化和冲淤变化进行了河道演变分析。分析计算表明:1986~2002年武汉河段冲淤基本平衡,冲刷部位主要集中在武汉关至天兴洲洲头,淤积部位主要集中在天兴洲左汉以及天兴洲右汉内洲体右侧部分和武钢工业港等区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实测资料分析,对道人矾-杨林岩顺直分汊段的洲滩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索了其与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洲滩演变特征与水沙过程的时间尺度特征相对应:年际间特大洪水易切割边滩,年内主流线摆动导致洲滩冲淤交替,数天、月的次生流输沙造成局部倒套和串沟形成;洲滩变形特征响应于洪季特征流量级的持续时间,蓄水后大于35000 m3/s流量级持续时间的减少是近年来丁家洲边滩洪季冲刷幅度较小,年际间微淤的原因,大于等于25000 m3/s流量级持续时间达4个多月且变化不大是南阳洲中水位以上部位剧烈冲刷的原因;洲滩的几何要素与断面平均含沙量具有较好的增减对应关系,但滞后于含沙量的变化;蓄水后在中小水小沙组合条件下,丁家洲边滩将呈现微淤演变趋势,而南阳洲呈现冲刷演变的趋势,其中洲长变形速度最大,洲宽其次,洲面积变形最慢.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众多,且大多分汊河段口门附近存在碍航浅滩,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沙条件变异造成下游河段滩槽形态的调整,部分分汊河段浅滩航道条件恶化.本文以嘉鱼—燕子窝河段为例,在总结河床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河床边界与水力输沙条件的相互作用,揭示河床演变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预测河床演变的趋势,并对已有航道整治工程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后改变了原有的河流边界,对局部河势造成一定影响,且经过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后,需要从整治工程安全稳定性及河势变化方面研究河势响应性调整情况。基于整治工程方案及实施时间、新济洲汊道段河势演变分析、近期水情,并结合实测1∶2 000大比例监测成果,从平面变化、断面变化、冲淤分布、岸坡比变化等4个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整治工程初期在不同量级洪水下的冲淤变化,对冲淤变化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新济洲河段河道宏观河势处于冲淤交替态势,整治工程区左汊1、右汊1、右汊2在近期河势变化处于河床调整变化的正常范围之内,岸线及堤防近期仍处于相对安全的态势。研究成果可为工程管养及应急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1 河势基本情况 长江南京河段八卦洲汊道属鹅头型汊道。左汊为支汊,长21.7 km,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衰退中,其近期演变格局为:洲头不断崩退,河道沿程不均匀收缩,沿程和局部阻力增加,河床淤积,分流比减小,河形向弯曲发展。使八卦洲左汊分流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有2个:上游分流区主泓的变迁和左、右汊阻力比变化。 50年代以来,上游分流区主泓总的变化趋向是左摆、下移,-20m槽尾逐渐指向左汊进口段,这一河势条件是维持左汊能长期保持一定分流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1~2005年长江界牌河段南门洲的实测资料和以往分析成果,概述了界牌河段南门洲汊道的基本情况和冲淤特性;针对长江中游界牌河段的河床演变特性,并结合界牌河段南门洲汊道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值和实测断面资料,计算了南门洲汊道及出口河槽断面的演变过程和泥沙淤积量,分析和总结了长江界牌河段实施整治工程以后,南门洲汊道及出口河段的河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伶仃洋高强度开发和建设改变河口形态和边界,必然对滩槽冲淤和演变产生影响,其累积和长期效应是河口开发治理需高度关注的问题。采用泥沙数学模型作为技术手段,通过设计出代表珠江河口长期的径潮特征动力的水沙系列计算河床冲淤变形,在对伶仃洋水沙运动和冲淤发展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对伶仃洋河口区的滩槽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伶仃洋近期的滩槽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钱海峰  葛俊  吴友斌  仲琳 《人民长江》2012,(Z2):109-110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南京段经过多次大规模河道整治,整理成本不断增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需要研究并使用更科学合理的整治方式。结合该河段护岸工程现状,对八卦洲洲头塌方段、三江口窝崩治理效果进行分析。根据实测水下地形资料,分析比较了实施护岸工程前后河床地形及剖面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南京河段水沙条件下,结合四面六边体框架群的护岸型式,抛石对窝崩治理的促淤、减速、稳定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1河势基本情况 长江南京河段八卦洲汊道属鹅头型汊道.左汊为支汊,长21.7 km,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衰退中,其近期演变格局为:洲头不断崩退,河道沿程不均匀收缩,沿程和局部阻力增加,河床淤积,分流比减小,河形向弯曲发展.使八卦洲左汊分流比减少的主要原因有2个:上游分流区主泓的变迁和左、右汊阻力比变化.  相似文献   

17.
南京八卦洲汊道河道整治工程措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八卦洲汊道位于长江南京河段下关束窄段与西坝节点之间,汊道两岸聚集了南京地区大型企业的精华.经过实施洲头分水平台及两缘的平顺抛石护岸工程,八卦洲左汊衰退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现有分流段主流形势对左汊进流较为有利.为了进一步稳定甚至改善左汊河势,除了加固原有抛石护岸工程和结合其它工程目的对左汊河床进行疏浚外,在八卦洲头滩地上拟修筑围堤以阻断汛期漫滩横向水流.延长洲头分水鱼嘴的工程方案也在继续研究论证中.  相似文献   

18.
刘艳 《陕西水利》2013,(3):126-127
本文通过黄河龙门下游禹门口出口段河道纵、横向演变和河段内深泓、洲滩、汊道、岸线等的平面变化,分析该段河道演变情况。结果表明:该河段历史演变过程呈冲淤平衡状态;近期演变呈淤积状态;在自然条件下,河床演变的总趋势以冲淤平衡为主。  相似文献   

19.
从2015—2019年世业洲左汊进口段的平面和断面的冲淤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镇扬三期部分工程和深水航道工程世业洲头部潜堤工程实施前后世业洲左汊进口段的地形变化.结果表明,工程的实施虽使世业洲汊道左兴右衰的状态得以改善,但世业洲左汊口门部位的河床发生较大的冲淤调整,其中原洲头左缘的2个贴岸深槽大幅淤积,而左汊口门中部及左侧河床出现了大幅冲刷,从而出现崩岸现象,最后针对因工程影响造成崩岸的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长江干流河道近期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主流、汉道变化、洲滩演变及岸线变化等方面分析安徽省长江干流河道的近期演变情况。在近几十年的护岸工程控导下,近期河势变化得到初步控制,沿江岸线变化相对稳定。洲滩由于未得到治理,其较大,主要表现为洲滩与江岸并接、江心洲冲淤、合并及切滩。1998年大洪水给长江河道演变带来了较强的影响,一些河段的河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于不利的河热演变,应当尽快提出治理措施,及时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