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上接总干渠,下连城市水厂,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输水任务,PCCP管道静水压试验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安全。文章结合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许昌17号分水口门供水配套工程施工第五标段工作实践,就PCCP管道静水压试验目的、条件、分段、步骤以及保证措施等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文章以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省受水区为研究区,根据分摊系数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定量分析了南水北调工程供水为河南省受水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改变下垫面和调水给河南省受水区带来的经济效益约为229.40亿元,其中生活用水供水经济效益约为47.30亿元,工业用水供水经济效益约为182.10亿元;供水生态效益总价值约69.70亿元,其中生态保育约7.10亿元,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约44.50亿元,压采地下水形成生态效益约18.10亿元。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南水北调工程效益分析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郑州供水配套工程共设置分水口门7座,向4座受水城市、6个供水目标、10座水厂供水,同时向5座水库充库。河南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测监督站对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郑州供水配套工程质量进行监督工作。省质监站根据该工程特点制订了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监督工作方式方法及主要内容。通过对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郑州供水配套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浅析,以对同类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由总干渠主体工程、分水口门以下至城市水厂供水配套工程、城市水厂及管网工程3部分组成,3部分工程应同步开展前期工作、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才能实现南水北调工程供水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受水区供水调蓄工程是供水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受水区现状供水条件,对河南省沿线受水城市的供水调蓄工程确定做出了自己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平顶山市受水区(以下简称"受水区")水资源日趋紧张,部分地下水超采,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将明显改善受水区水资源条件和配置格局,提高供水保障程度,为遏制地下水超采,逐步改善和修复受水区生态环境创造有利条件,现对受水区在南水北调通水后水资源配置进行初步探讨,通过对受水区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省供水区平顶山市城市水资源规划报告》,初步拟定受水区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并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水资源能够支撑受水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PCCP是一种新型的钢性管材,广泛应用于长距离输水线路、压力倒虹吸、城市供水工程、产业有压输水管线、电厂循环水工程,下水管道、压力排污干管等。与普通管材相比,PCCP管材具有适用范围广,经济寿命长、抗震性能好、安装方便、运行用度低,基本不漏水等优点,在我省南水北调配套供水管道工程中广泛应用。文章以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许昌供水配套工程16号分水口门供水工程建安施工第3标段为例,对PCCP管道施工工艺进行探讨,希冀为南水北调或其他类似工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静水压试验是对水利工程中的管道、接头、管件、各种阀件及镇墩、连通、分水口等附属建筑物进行的技术性综合验证,是防止事故发生、检验工程质量、减少管道渗漏的保证。文章通过南水北调安阳段供水配套工程静水压试验的准备、实施、注意事项等论述,明确了静水压试验的工作流程,为南水北调安阳配套工程试验性通水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上接总干渠,下连城市水厂,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输水任务,PCCP管道安全运行关系到城市居民用水安全。文章结合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许昌17号分水口门供水配套工程施工第五标段工作实践,PCCP管道接缝渗水原因、处理方案、综合处理措施等谈一些认识,以期对于类似问题处理起到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合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静水压试验,介绍浅埋暗挖段钢筋混凝土圆涵静水压试验技术.该工程采用全线充水的方法对管道各个部件进行了静水压试验,从而对管道的设计、施工及安装质量进行检验,为长距离、大管径钢筋混凝土输水管道静水压试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工程自建成运行以来,作为受水区重要水源,随着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供水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饮用水Ⅱ类指标,受到沿线受水区用户的认可和欢迎,对南水北调水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应进一步保障受水区用户供水安全。为解决南水北调受水区水资源利用率低,南水北调来水不均匀,与用水过程不匹配等问题,在沿线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调蓄工程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调蓄工程规模、布局、调度运行方式等对受水区供水安全影响,增加调蓄能力和城市之间的水量调配,对于提高南水北调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收集整理美国北水南调工程供水合同、澳大利亚供水合同、法国供水合同等相关资料;分析研究了不同国家供水合同、同一工程不同受水区和同一受水区不同时期供水合同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外供水合同的可鉴经验和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合同的可改进之处,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供水合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供水目标多,线路分布广,管材种类多,管线长短、管径大小差异大,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工程运行环境复杂。通过静水压试验,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及阀件等在制造、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静水压试验主要实施步骤分为注水、管道浸泡、升压、观测、泄压排水等。在试验过程中还需密切注意管道两端堵头是否有足够的抗压应力阻挡水压;管压上升加强观测、管道渗漏情况,制定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3.
龚友良 《中国水利》2012,(4):39-40,44
南水北调工程充分发挥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的关键在于受水区水价改革.分析受水区自来水厂取用当地水和南水北调工程水供水利润的形成,探讨调水工程公益性与市场化问题,提出受水区应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到大于调水工程供水成本,以及调水工程水价应逐步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工程.工程通水后,将形成受水区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工程水和南水北调工程外调水多种水源供水格局.通过建立受水区多水源水价模型,适当调整受水区综合水价,引导人们调整用水行为,可以实现南水北调工程的良性运行和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正>在开挖管沟敷设管道过程中,如未来得及回填而遭受雨洪袭击,随着管沟内水位的上升,当浮力大于管道自重及两管连接处产生附加竖向力之后,敷设的空管就会产生隆起、漂浮,进而造成相连管道、管件撬裂损坏。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制定修复方案,进行处理和重装。工程与水毁情况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平顶山供水配套工程包括10、11、11-1、12、13、14号口门供水管线,线路总长81.92km。工程于2012年11月后陆续开工。2013年7月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26日,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召开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规划宣传贯彻会议,办公室主任张同立作重要讲话,副主任庞汉英主持会议。省直有关部门、勘测设计单位及各省辖市南水北调办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南水北调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向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座省辖市和邓州、滑县2座省管县(市)所属的50个供水目标区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总分配水量37.69亿m3,配套管线绵延1 000余公里。为保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安全运行,对于穿越邻接配套工程的其它工程均需进行安全评价,规范其工程设计。文章以漯河市某制盐输卤管线穿越南水北调配套供水管线工程为例,介绍安全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8.
苗红昌  张立春 《人民长江》2013,44(16):95-99
南水北调河南省受水区供水配套工程涉及范围广,线路长短、供水目标、供水方式差异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针对供水配套工程具体情况,论述了供水配套工程总体设计理念,重点提出了长距离、大流量、多目标及高扬程输水工程的布置设计思路;考虑了输水工程的设计流量、水位势能利用问题;确定了输水线路及输水方式及保证输水安全的措施,为供水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管道总长约1000 km,管道所处地形地貌复杂,向水厂供水管道均是单管供水,一旦管道发生破坏,抢险修复的时间很短,所以,南水北调供水配套管道修复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通过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PCCP管道修复技术分析,证明南水北调供水配套管道修复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以后运行提供技术支持,为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作准备。  相似文献   

20.
张会言  谢宝萍 《人民黄河》1999,21(2):29-31,37
根据黄河供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水资源利用现状,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和有关政策,结合流域内和下游沿黄地区的土地与矿产资源条件,对2010年和2030年水平黄河供水地区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的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预测,论述了黄河供水地区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程度,为国家决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上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