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原型试验前的水库运用方式与水利部报国务院的水库运用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对水电站发电影响,原型试验前的水库运用方式为:汛期当潼关流量大于2500m3/s时敞泄,否则按305m控制;非汛期最高运用水位321~322m。水利部报国务院的运用方式为汛期敞泄;非汛期最高水位不超过318m,平均水位不超过315m。针对因调整水库运行方式给三门峡枢纽局造成的发电收入损失,结合具体情况,提出补偿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朱粹侠 《人民黄河》1989,11(3):30-32
文章总结了1973-1982年三门峡水库春灌蓄水运用成效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高水位运用时间长,对潼关河床稳定造成不利的情况,提出春灌蓄水运用应采取蓄桃汛水加4月份来水方式。即起调水位315m,蓄水12亿m^3的方案较适宜,其保证率可选70%。  相似文献   

3.
五强溪水库汛期水位动态控制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才德 《水力发电》2004,30(6):71-74
沅水的洪水特性分析与降低五强溪水库汛期限制水位的防洪作用及其对电站效益的影响分析表明,五强溪水库主汛期防洪限制水位由设计的98m降低到94∽96m运行,对电站的发电运行有较大的影响,而所能增加的防洪作用有限计算表明,通过预报预泄在洪水预见期内可将五强溪水库起调水位降低3~5m,可起到同样的防洪作用。为此提出,存实际运用中应结合气象水文条件并考虑预报预泄措施,对该水库实行分时段汛期水位动态控制运用。这样可更好地协调防洪与发电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工程规模和综合运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对三门峡至秦厂河段开发方案比选,小浪底高坝方案,较好地满足防洪、防凌、减淤、供水、灌溉、发电的需要。对小浪底水库蓄水位265m、270m和275m的技术经济比较,各方案的防洪、灌溉和防凌效益相同,均可满足要求,但蓄水位275m方案的减淤效益最大。推荐275m方案为小浪底水库最高蓄水位,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也是安全可行的。小浪底枢纽的运用首先是满足防洪、防凌、减淤的要求,相应进行供水、灌溉、发电。为了发挥水库减淤作用,采取在汛期逐步抬高水位的运用方式,多拦粗沙,提高对下游的减淤效果。10月至次年6月来水含沙量少,水库进行供水、灌溉、发电的蓄水调节。  相似文献   

5.
西霞院水库运用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了西霞院水库3种运用方案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3个方案的淤积量基本相当,方案二和方案三的淤积量略小于方案一的,因此从控制水库淤积方面考虑,方案二和方案三稍优;方案二在控制大流量和含沙量大于1 kg/m3浑水时的运用水位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库发电量,从而增加效益。各方案均能满足长期保持西霞院水库反调节库容的要求,西霞院主汛期运用水位较低对控制水库淤积比较有利,但会损失一定的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6.
三门峡水库运用对库区冲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和分析,非汛期水库回水淤积末湍距坝距离l1与非汛期水库最高运用水位和初始始河床平均高程交点距坝距离l2之比平均为1.07左右;水库汛期溯源冲刷输沙率与流量和坝前比降成正比,溯源冲刷范围一般在和大禹渡之间;水库近几年的排沙流量一般在1500-2500m^3/s之间,水库降低水位应控制在292-295m范围内,9、10月水库蓄水发电运用水位可适当提高,控制指标是以不影响大渡附近河段的冲刷为前提。建议在北村至大禹渡之间增设一个水位站作为水库新的控制指标站,并开展水库不同水位对该站以上河段冲淤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1973—1982年三门峡水库春灌蓄水运用成效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高水位运用时间长,对潼关河床稳定造成不利的情况,提出春灌蓄水运用应采取蓄桃汛水加4月份来水方式。即起调水位315m,蓄水12亿m~3的方案较适宜,其保证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8.
汛初,三门峡库区堆积了大量的淤积物,各级运用水位的回水范围小。经泄洪排沙运用,淤积物基本得到清理,305m水位回水延伸到北村附近,调沙库容增至0.5亿m^3左右。此时,壅水淤积物分布在北村以下,上段河道不受壅水影响,河床冲刷继续发展。进入非汛期运用后,潼关--GyDuo段淤积量主要来源于运用水位大于322m,尤其是324m水位期间的部分入库沙量。潼关高程年内升降变化与潼关--GuDuo段冲淤量密切相关;年际间,潼关高程与潼关--GoDuo段河槽淤积量之间呈线性变化,即潼关--GoDuo段河槽淤量增减0.023亿m^3,潼关高程随之升降0.10m左右。  相似文献   

9.
白石水库位于辽宁省大凌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和供水为主,结合工农业用水发电的控制性骨干工程.大凌河是多沙河流,为了综合考虑白石水库兴利、防洪与排沙之间的矛盾,达到长期保持有效库容,提高水库近、远期效益的目的,从水库寿命和任务两方面确定排沙比,再由排沙比选择运用方式,运用方式选择为以蓄洪为主,遇2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尽量降低库水位直至死水位,集中排沙,20年一遇以下的中、小洪水则蓄洪运用,并利用弃水适时打开底孔,排泄异重流泥沙或高浓度浑水.死水位定为108.00m.  相似文献   

10.
非汛期潼关高程与三门峡水库运用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潼关高程即呈微升趋势,并具有“汛期下降、非汛期上升”之规律。根据潼关高程上升的物理成因分析,结合建库后实测资料及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分析认为:非汛期高水位期间的来沙量Ws对潼关高程上升量△H有一定影响,不同信度水平(α=0.01-0.10)下对潼关高程有影响的临界库水位不同(H=322.24-320.56m),非汛期运用水位326-322.24m所造成的淤积影响,一般可在汛期大洪水过程得以消除;运用水位低于临界水位,基本不对潼关高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结合1997~2001年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水文泥沙测验资料,采用水文分析的方法,分析施工运用期、蓄水运用初期等不同时期库区各因子站的水流泥沙运动特征、库区泥沙淤积量及其淤积形态和水库初期运用的回水影响等,并着重分析2000年洪水期含沙量变化过程以及库区泥沙淤积上延现象,初步得出库区不同时期的水流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由于受当时设站规模的限制,库区水文泥沙资料尚存在不足.今后需加强小浪底水库泥沙淤积状况的监测,收集更广泛的库区水流泥沙资料,为制定小浪底水库运行调度方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是贯穿三峡工程论证、设计、施工、运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需求,开展了三峡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模拟与调控技术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揭示了三峡水库泥沙絮凝规律、清水冲刷条件下推移质输沙及河床二次粗化机理、坝下游典型滩群演变与水库水沙过程调节的响应关系;提升了水库和坝下游河道泥沙数学模型技术,大幅提高了模拟精度;建立了三峡入库泥沙预测模式,提出了三峡入库新水沙系列;揭示了长江与洞庭湖、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分汇关系调整机理及变化趋势;研发了透水坝头和台阶式坝头两种新型航道整治结构技术;提出了三峡水库泥沙调控与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优化了"蓄清排浑"运用方式,拓展了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为三峡工程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黄河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运用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小浪底水库拦沙后期"多年调节泥沙,相机排沙出库"运用的必要性,初步拟定了水库调节指令,结合水库及下游河道淤积发展过程预测,探讨了拟定运用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三门峡水库运用的几个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地对近期潼关高程居高不下,下游河槽萎缩等问题,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得出:潼关高程升高对库容损失影响不大,科学进行了水库调度,改善库区冲淤分布,可以进行综合利用;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对下游河道的冲淤影响,经历了减和增淤两个阶段,近期水库汛期采用“洪水排沙,平水发电”运用,初步分析对下游河道有一定的减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库区淤积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库区的淤积形态,结果表明:水库非汛期蓄水拦沙,淤积形态变化不大;调水调沙期间及汛期发生洪水时,淤积形态受水沙条件、边界条件及水库运用方式的影响而调整,截至2010年汛后,小浪底全库区断面法计算淤积量为28.225亿m3,其中干、支流淤积量分别为22.395亿m3、5.830亿m3,支流淤积量占总淤积量的20.7%;库区干流呈三角洲淤积形态,并逐步向下游推进,支流口门淤积较为平整,支流河床纵剖面沿流向呈现一定的坡降;畛水沟口形成了高10.5 m的拦门沙坎,建议开展畛水拦门沙坎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洪水期输沙用水量与河道泥沙冲淤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本文从1973-1990年,共选取106个洪峰时段。分析了洪水期,三门峡出库不同含沙量级中,输沙用水量与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冲调整的关系。所得成果对三门峡水库今后的运用,以及下游河道减淤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总结了1950年代以来我国多沙河流水库运用方式发展历程,阐释了不同时期水库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的发展变化,详细剖析了“蓄清调浑”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蓄清调浑”运用将以往低壅水“拦粗排细”传统拦沙模式发展为“小水拦沙,大水排沙,适时造峰,淤滩塑槽”滩槽同步塑造运用和拦沙库容多元化利用,改变了只淤不冲的传统拦沙模式,正常运用期采用水沙分级分类调度辅以非常规排沙调度,实现协调水沙关系和拦沙库容再生利用,能在长期保持水库有效库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兼顾水库调水调沙需要,有效避免了泥沙淤积占用水库有效库容,减少了水库强迫排沙对下游水沙关系的不利影响,是对“蓄清排浑”运用的继承和对“调水调沙”的全面发展。在设计技术上,为了更好地满足调沙需要,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调沙库容和排沙水位相应泄流规模,考虑调沙过程中的不同淤积状态,按照“深槽调沙、中槽兴利、高槽调洪”的库容分布规则进行水库库容配置;超高含沙量河流要在正常泄流排沙孔以下增设非常排沙底孔,形成“正常+非常”双泥沙侵蚀基准面;特高含沙量河流水库有效库容保持和供水调节之间难以协调,要采用水沙分置开发方式。研究成果将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多沙河流水库...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水流挟沙、输沙是低能效的输沙模式,因为挟沙依赖的紊动是主流的二级以上微项,输沙的水流速度必须大于泥沙的起动流速才行。黄河几年来调水调沙的实测资料表明未有大幅增沙的现象,也是因为挟沙和输沙本身从水流摄取的能量不足的缘故。为了克服此缺点,并为"水利创新"[1]开辟一条治沙输沙的新途径,本文提出一种新观点和新思路,即利用空气的上升流,加强水体紊动,加速排沙,全面治理黄河泥沙的方法。此方法可从根本上克服水流输沙低能效的弱点,试验室的结果表明效果良好。文中初步总结了此方法的试验经验,提出了在黄河使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来水来沙对潼关高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阐述了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入库水沙的特性和潼关高程的变化,对潼关高程非汛期升高、汛期降低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分析,指导汛期来水量的多少是影响潼关高程的主要因素,1986年以后汛期来水量的大幅度减少是潼关高程持续升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