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耦合天气预报模式的径流预报对提高预报预见期及流域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金溪池潭水库流域为例,通过尺度转换和气象要素联结实现GEM和GFS两种数值天气模式与新安江模型的单向耦合,进行流域水文模拟以及中期径流预报。日径流过程和次洪过程模拟结果发现耦合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流域中期径流预报能够较好地预估一段时间内的径流总量,而对洪峰以及洪水过程预报能力稍有不足。预报误差来源有水文模型误差和降水预报误差两种,且降水预报的误差在水文模型中会有放大的效应,这增加了中期径流预报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水文模型可以模拟自然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在降雨径流过程模拟中,水文模型参数的选择往往会影响模型对流域径流过程的模拟效果.针对新安江模型,以陕西黑河金盆水库流域为研究流域,分析新安江模型参数变化对模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以确定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敏感程度,从而服务于研究流域的汛期水文预报参数修正.模拟结果表明:在研究流域新安江模型参数中KKSS、KKG、WLM、WDM、kg、k为敏感参数,对模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影响较大;参数WUM、IMP、B、c、SM、EX为不敏感参数,对模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经典流域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为基础,耦合SCE-UA全局自动优化算法和AR自回归误差校正模型构建出适用于水库流域的洪水实时优化校正预报模型。根据实测的降雨径流过程对水文模型参数和流域状态变量参数进行全局优化实时校正计算,并依据预报降雨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水库洪水过程进行高精度预报。选取亭下水库流域为实验对象,对亭下水库流域洪水分别进行初步预报和实时优化校正预报,两种预报结果比较分析显示,实时优化校正预报结果能更好地模拟实测洪水过程,其预报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考虑降雨、径流预报的不确定性和降低水库发电调度模型的复杂性,采用贝叶斯概率水文预报系统(BFS)耦合降雨预报的不确定性和径流预报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来定量描述径流预报的不确定性,发布径流确定性预报、概率预报和概率预报期望值;结合随机动态规划(SDP)模型和贝叶斯随机动态规划(BSDP)模型来制定发电调度图;以浑江桓仁水库流域为背景,采用美国国家天气局的全球预报系统(GFS)发布的10d降雨预报信息作为预报模型输入,模拟桓仁水库的发电调度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基于径流贝叶斯概率预报的水库发电调度能有效提高水库的发电效益和保证率。  相似文献   

5.
SCS模型简单实用且不依赖于实测水文资料,可用于解决无资料地区的水文模拟与预报问题,但若直接采用模型推荐的综合参数,模拟或预报精度往往不高。为提高SCS模型在渭河流域的适用性,选择渭河流域资料较为充分的咸阳、秦渡镇和武山3个典型子流域,通过改变前期土壤湿度的估算方法和增加径流曲线数CN的分级,重新确定潜在蓄水能力与径流曲线数S—CN关系式的常数项,得到适合渭河流域的SCS产流模型,并在渭河流域的千阳和甘谷2个子流域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适合渭河流域的SCS产流模型常数项为112,与原模型相比,修订后的SCS模型精度较高,计算径流深的相对误差及纳什效率系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因此,常数项修订为112的SCS模型对渭河流域的水文模拟与预报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刘昱辰  刘佳  刘录三  李传哲  王瑜 《水利学报》2023,54(11):1334-1346
为改进WRF/WRF-Hydro陆气耦合系统的径流预报效果,减小耦合系统在峰现时间、洪峰流量预报上的误差,本文在使用变分数据同化技术充分降低预报降雨误差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LSTM对WRF/WRF-Hydro耦合系统的径流预报过程开展了实时校正研究,并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实时校正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据同化技术可有效提升WRF模式降雨预报精度,降低WRF-Hydro模式的输入误差,但径流预报准确性仍有待提升。对比LSTM和ARMA两种实时校正模型对耦合径流预报结果的实时校正:在前3 h预见期,两种模型在中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山区小流域6场典型洪水预报中的表现基本接近,除场次4外,LSTM和ARMA两种模型在3 h预见期的衰减速率分别为2.04~23.08和9.18~36.47,随着预见期的延长,LSTM径流预报精度的衰减速度在整体上慢于ARMA模型,预报效果优于ARMA模型。  相似文献   

7.
降雨是洪水过程模拟的重要输入,研究降雨输入的不确定性对洪水期间径流模拟的影响是优化洪水预报的重要手段。为研究不同降雨数据密度下面降雨量的特征以及其对径流模拟结果的精度影响,以曹娥江流域上浦闸以上为研究区域,2021年“烟花”洪水为研究案例,选取不同数量的实测降雨站点数量,使用泰森多边形插值法对研究区域内实测点降雨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得到面降雨量。在高密度降雨数据情况下,使用自研发的率定软件对NAM水文模型和HD水动力的耦合模型进行模型参数的联合率定。确定模型参数后,模拟不同密度的面降雨输入下的径流结果,计算实测径流过程与模拟径流过程的误差,量化面雨量计算的不确定性对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降雨数据密度由低至高,各站的模拟径流确定性系数分别为,嵊州新市站0.84、0.83、0.83、0.76;嵊州站0.97、0.96、0.95、0.92;黄泽站0.83、0.91、0.89、0.90;东山站0.97、0.97、0.98、0.98。结果表明:在降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面降雨数据易受到单个站点的数据影响,径流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整体而言,降雨数据的密度越大,面降雨量的不确定性越小,径流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
水文循环的变化受控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组向量。结合渭河流域陕西片的降雨变化趋势,建立了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测流域径流变化规律的情景分析方法。选取降雨作为流域径流的主要影响因子,随机设定一系列降雨情景,通过模型计算有效揭示降雨对流域径流及水文循环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现状下垫面等条件下,渭河流域陕西片的地表水资源主要取决于降雨资源。对于不同的降雨情景,其年降雨总量对年径流总量影响显著,而年内的月径流量虽然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月径流量的峰值大小及出现时间呈现出明显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9.
气象水文耦合预报能够延长洪水预报预见期,针对预报结果不确定性大的问题,选取东南沿海地区的梅溪流域为研究区,以2012年8月3日“苏拉”台风和2014年6月17日“海贝思”台风引发的降雨洪水为例,开展气象水文耦合下的集合预报研究。依托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建立基于36种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的降雨集合预报集,并通过耦合WRF模式和梅溪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实现降雨径流集合预报。结果表明:在不同物理参数化方案下,数值降雨预报结果有一定差异,且对降雨空间分布的预报效果优于降雨时间分布,更容易准确描述时空分布均匀的降雨,很难捕捉短历时强降雨;采用集合预报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洪水预报的不确定性,当预见期超过6 h时,对于时空分布均匀的降雨,相应洪水过程的洪峰流量预报误差Rf为11.30%,能够准确反映洪峰量级,峰现时间提前2h,相比基于“落地雨”开展的洪水预报有一定优势;基于异方差扩展型Logistic算法对预报降雨进行处理后,能够有效提高降雨预报精度,但对于时空分布不均匀的降雨,洪峰流量误差R f由处理前的-86.89%降低至-48.95%,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P模型和TRMM_PR的唐家山堰塞湖入湖径流预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解决缺资料地区的堰塞湖入湖径流模拟预报问题,本文以2008年5月12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与热带降雨测量卫星的降雨数据(TRMM_PR)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3种降水输入模式,对堰塞湖形成期内(5月12日—6月9日)的日均入湖流量进行了模拟预报,并利用监测期内(5月29日—6月9日)入湖径流实测资料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根据气象站实测降水数据对TRMM_PR数据进行修正后输入模型(模式3),比将气象站实测数据直接输入模型(模式1)和将TRMM_PR观测数据直接输入模型(模式2)的模拟结果要好。本文的模拟结果表明,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和星载雷达测雨数据相结合可有效弥补因气象站点过于稀疏、单站控制面积过大造成的资料缺乏问题,而利用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对TRMM_PR数据进行修正可以有效改善模型的降水输入,从而可以提高入湖径流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杨云华 《东北水利水电》2004,22(7):13-14,17
本文分析了辽宁省水旱灾害各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及物理成因,对今后一段时间洪旱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辽宁省防灾减灾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与植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详细论述了水土保持与植被的内在关系,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土水保持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影响工程质量的诸因素,提出了控制工程质量,创造精品工程的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张家口、承德地区风沙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河北省不同类型区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提出了风沙治理模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沙尘暴的形成、土地沙化、荒漠化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水土保持力度、严格执法等防止土地进一步沙化、荒漠化的措施,以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过程中,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文聪  高媛 《中国水利》2011,(12):62-64,76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防治途径。通过分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近年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进展和成效,总结了实践经验,强调了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风蚀与荒漠化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蚀是造成土壤荒漠化的一种主要形式。进行自然环境和成因研究对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吉林省西部沙地风蚀为例,在研究探讨其自然环境和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风蚀对荒漠化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荒漠化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元红  朱强  张洁 《中国水利》2007,(10):106-107
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是应用于实践的雨水安全利用技术中最成熟且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从雨水集蓄利用的概念入手,介绍了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实施的必要性以及雨水集蓄工程的设施和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20.
以护坡为例阐述了水土保持项目中单一工程的不足,并结合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介绍,论述了沟道及坡面治理中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的结合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