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湖泊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湖泊在自身形态、功能和水循环特性上与天然湖泊有很大的差异,城市湖泊主要靠人工引水来满足生态环境需水,现有天然湖泊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城市湖泊。根据满足城市湖泊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水要求,以防洪控制、水质控制和景观水位控制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确定城市湖泊需要引水量和引水水质的计算模型。经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生态环境需水实证分析,取得了实用性成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2.
大通湖是洞庭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其水质状况呈现恶化态势,正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以期改善其水环境。基于MIKE21构建大通湖区水系连通工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选取总氮和总磷作为水质指标,模拟不同连通调度方案下大通湖的氮磷浓度变化,采用滞水区面积比例、浓度变化指数、换水率和水质浓度改善率,评估6个连通方案下大通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引水调度方案能够有效改善大通湖水环境,当引水前期流量取30 m~3/s,出口水位控制在25.48 m时和引水后期流量保持为30 m~3/s不变,出口水位调整至25.88 m时,大通湖水环境改善效果最佳。本研究可为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改善类似湖泊水环境和提高引水调度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建新  尹晓科 《人民长江》2009,40(19):12-14
洞庭湖区湿地的生态环境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给湖区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致使湿地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目前,洞庭湖区湿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湖区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珍稀物种濒危;泥沙淤积严重,湖泊萎缩,洪水水位升高,调蓄功能下降;水文环境趋于恶化,洪涝灾害日益频繁;血吸虫病盛行,疫区面积有扩展趋势;湿地生态质量下降,功能衰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切实做好洞庭湖水质监测工作,保护湖区湿地水环境;实施退田还湖和生态防护工程,减少泥沙淤积,确保湖泊蓄洪、分洪功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强化生态保护的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对湿地保护的立法;优化湖区产业结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流域统一管理,建立跨区域生态管理模式等对策,以期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并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大多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城市的防洪、供水。防火、旅游、改善生态环境等等,无不与水有关密切关系。水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大体有几下几点。 水有巨大的造景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城市环境包括湖泊水面、湿地等等。城市的水文化包括水文化出版物、水博物馆建设、水风貌保持、水文物保护和旅游等等。城市环境建设则包含了水系的综合治理、水污染的治理、水质的监测、回补涵养地下水等等。许多城市在建设时特意圈入河道、湖泊,或引水入城开凿人工  相似文献   

5.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体系设计是人工湖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实现人工湖水质目标的根本保障。以人工开挖的杭州下沙金沙湖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湖湖区河道水质较差的环境问题,提出集成湖泊污染控制、湖泊生态引水、湖泊形态设计与湖泊生态系统建设的水质污染防范体系,并对各部分的设计思路、确定方法和主要结论进行了阐述,最后采用湖泊建成后的实测水质资料,对湖泊水质目标实现情况进行了检验。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水质安全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长江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本文通过收集湖区主要水质监测断面2003-2008年逐月监测资料,采用单因子评价、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季节性肯达尔检验等分析主要河流、湖泊水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鄱阳湖区现状水质较好,全年、汛期、非汛期的I-Ⅲ类水面积比例分别为63.9%、99.3%、40.8%,水体处于中营养一轻度富营养化状态。赣江、抚河、修河等人湖控制断面I一Ⅲ类水比例高于90%,乐安河、长江等控制断面I-Ⅲ类水质比例高于70%,湖口断面现状水质较差,Ⅳ类及以下水质比例高于30%。随着鄱阳湖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水质断面污染物浓度增加,湖泊I-Ⅱ类水面积比例呈下降趋势,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流域污染物排放量和人湖量,实现一湖清水的目标,为水利枢纽工程实施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龙子湖为平原浅水型新建人工湖泊,水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水体富营养化。结合其现状及集雨区的污染特征,通过水生植物群落、大型底栖生物群落、鱼类群落及净化辅助工程等人为引导水体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清水型生态系统转变,从而提高龙子湖水体自净能力,并对构建过程中水质进行跟踪监测,根据数据分析龙子湖水质指标达到IV类标准,各项水质指标的波动可以通过自身的生态进行调整,正趋于自然界本应有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8.
长沙市梅溪湖作为梅溪湖片区的绿心,是湘江新区核心区域的城市"海绵体",其水环境质量的稳定是片区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但随着梅溪湖片区的集中开发,周边商业、餐饮业快速发展,人流量逐步增加,生态环境破坏风险加大,对梅溪湖水生态环境和景观生态的维护带来了极大考验。为改善梅溪湖生态环境,采用生态优化处理、营养级串联调控、营养物生物过滤、营养物生物吸收等生态治理技术对梅溪湖景观水体实施净化工程。实施生态治理技术后,对梅溪湖湖区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梅溪湖水质由地表水Ⅳ类水提升至Ⅲ类水,初步形成了"水清岸绿"的风景。梅溪湖生态治理修复工程的成功实施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常用的生态需水量研究方法。并在对新郑市水系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新郑市水系的实际情况,采用换水周期法根据水系水体规模、蒸发量及渗漏量计算了新郑市水系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新郑市河道和人工湖泊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533万m3和1079万m3。今后需要加强河道生态资料的监测和收集,建立以生态学信息为基础的物理实验模型,为定量研究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洞庭湖多年环境监测资料的详细整理与分析,从物理化学指标、水生生物以及底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摸清了水质污染的一些主要特征(主要污染物、污染水域、营养程度)。对湖区污染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表明:洞庭湖的污染存在分层现象;洞庭湖水质状况基本良好,但局部污染的危害程度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水质污染状况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洞庭湖多的环境监测资料的详细整理与分析,从物理化学指标,水生生物以及底质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摸清了水质污染的一些主要特征(主要污染物,污染水域,营养程度)。对湖区污染的多样性,复杂性及动态变化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表明,洞庭湖的污染存在分层现象,洞庭湖水质状况基本良好,但局部污染的危害程度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汤逊湖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对湖北省武汉市汤逊湖及周边水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野外考察,并在四月中旬对汤逊湖11个采样点的水质主要污染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该湖东西两岸经济发展状况明显不同,水质污染程度和被污染原因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污染状况达到V类水质. 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对湖泊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级别为中度富营养化.根据取样分析的结果,结合周边生态环境,提出汤逊湖水体富营养化控制与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淀湖是一个小型、浅水、吞吐型的半人工湖泊。本文通过大淀湖及周边水系的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重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使大淀湖主水体水质等级在2006年底达到标准的Ⅳ~Ⅴ类.1~2年(2007~2008年)后水质达到Ⅲ~Ⅳ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东平湖老湖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平湖既是防御黄河下游大洪水的重要分滞洪区,又是南水北调东线最末一级调度湖泊,具有防洪、调水、航运、旅游、养殖、引水灌溉等多项功能,其中老湖区是其发挥各项功能的基础。基于东平湖的功能,分别计算其本底需水量、蒸散发需水量、渗漏需水量、水生生物栖息地需水量、景观娱乐需水量、稀释净化需水量、航运需水量,并综合考虑湖泊内生态和环境影响因子,建立生态环境需水量优化计算模型,对东平湖老湖区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东平湖老湖区的适宜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75亿m3,对应的适宜水位为41.20 m。  相似文献   

15.
浅水湖泊群连通与调水的二维水动力-水质藕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湖泊群连通并进行引清调水的水环境污染治理模式在浅水湖泊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探究独立湖泊群相互连通引水后各湖区的水动力水质变化情况,以武汉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的建设为背景,建立了湖泊群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采用适合复杂边界的非结构化网格,考虑湖底地形和气候条件,考虑污染物的输入、迁移和转化,以及蓝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条件,分别利用东湖2006年6月和2007年6月的野外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参数的率定和校核,并利用2012年6月实测数据对3种引水方案与3种连通模式组合情况下湖泊群的BOD5,TP,TN以及Chl-a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对稳定运行30 d后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水工程中,对于水域面积较大的湖泊,风力作用依旧是影响流场的主要因素;同样的引水流量下,不同的调水方案对水质改善结果有较大差别;湖泊群中隔堤的存在会给湖泊污染治理带来困难,而在湖泊群中适当区域设置生态小岛对水质变化过程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6.
重建江(河)湖动态联系修复水网生态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受围湖造地、污水直排、无序养殖等人为活动的影响,湖北地区的湖泊数量及面积急剧下降,江(河)湖阻隔日趋严重,水系日益破碎,湖泊生态功能日渐萎缩,生物多样性逆向演替.从分析湖北地区湖泊生态水环境的问题入手,讨论了水系网络修复的必要性,提出重建江(河)湖动态联系、修复水网生态环境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介绍了武汉市汉阳地区四湖连通水力调度工程和新洲县涨渡湖引水工程两个实例以及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周娅  吴东浩  翟淑华 《水资源保护》2016,32(S1):151-153
为掌握河湖健康变化规律,从而为制定河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以太湖为例,从河湖健康评估实践的角度,指出太湖流域水系治理的现状:较低的水功能区达标率不利于太湖富营养水平的降低,长期的富营养化使得湖泊藻型生境形成和维持,藻型生态系统导致了太湖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湖泊水位变化影响了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提出保护开发建议:理清河湖健康的概念,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水质监测,分区开展生态治理;逐步开展新型污染物调查研究,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扩充太湖健康评估指标体系,预防新型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星海湖存在的湖泊水动力不足与水质恶化等水生态问题,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选取化学需氧量(COD)为水质指标,计算了12种不同水文特征与引水量工况,分析引用不同黄河水量下湖区水动力和水质指标的变化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引入黄河水能够有效改善星海湖的水动力与水质状况,减小滞水面积,降低COD浓度;在相同水文特征工况中,水质指标COD浓度随着引水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其削减率逐渐提高;在相同引水量工况中,丰水年水质指标COD削减率普遍高于枯水年和平水年;枯水年和平水年引水量分别为1 400×104和700×104 m3时能够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水质变化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洞庭湖区14个监测断面的1991-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以及入出湖9个水文站的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结合水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系统评价和分析了洞庭湖水质与营养状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水质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由1991-1994年的Ⅱ类水质为主演变为2011-2015年的Ⅳ水质为主;洞庭湖富营养化状态由中营养状态逐步演变为轻度富营养化,导致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是TN和TP;从空间分布看,东洞庭湖污染最为严重,西、南洞庭湖污染较轻。探讨了洞庭湖水质变化的主要致污因子,点源和面源是其两大主要污染物来源,同时还受江湖关系变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荆江三口来水锐减的影响。最后对治理湖区水质环境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湖区水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水环境污染较为突出,特别是城市内河、内湖污染加剧。为此,许多地方政府花巨资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整治。湖泊水质与底泥污染情况是湖泊治理的基本资料,以武汉外沙湖为例,介绍了湖泊水质及底质监测方法,并对其水质及底质质量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外沙湖水质为劣Ⅴ类,底质表层0.1~0.5 m厚度范围的淤泥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建议在外沙湖的治理中,清淤平均厚度为0.5 m左右,清除的淤泥可以用于农业种植,不会对堆放区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