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抗御水旱灾害的侵扰,人们一直尽力运用各种工程手段不断扩大防洪保护范围、提高防洪保护标准与供水保证标准.然而,面对我国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日趋严重的水危机,单纯的人与自然对抗的治水模式,已开始受到诘问与质疑.本文依据对洪水风险的基本特性、分类特征,以及对洪水风险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从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出发,进而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体现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关系的治水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为了抗御水旱灾害的侵扰,人类一直尽力运用各种工程手段不断扩大防洪保护范围、提高防洪保护标准与供水保证标准。然而,面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日趋严重的水危机,单纯的人与自然对抗的治水模式已不适应当代中国水利发展的需要。新世纪中,人类迫切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到中国的治水理论和实践中,坚持保障发展、社会公正和分担风险的3个原则,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地与洪水协调共处,探讨应用泛滥允许型的治水模式。  相似文献   

3.
98大洪水之后。我国防洪体系的建设形成了新的高潮.新时期大规模的治水活动迫切需要科学而又适合中国国情的治水理论的指导,否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洪水风险具有不可消除性与可管理性.从“洪水控制”到“洪水管理”,是当代社会防洪战略转移的重要标志.洪水风险管理是洪水管理的模式之一.阐述了洪水风险管理的本质特征,从中国国情出发,说明我国选择洪水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为探讨有中国特色的洪水风险管理体制建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洪水资源化调研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也是洪涝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党中央治水方针和部党组治水思路的指引下,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减害增利,以更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防洪抗旱安全保障,成为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为此,水利部将洪水资源利用列为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一直伴随着对洪水灾害的治理,所谓“治水者治国”。在历代治水方法中居主导地位的是兴建防洪工程以抵御洪水。不过,每当河患频仍,工程治水一途陷入困境的时候,人们都会冷静下来思索人类社会发展与洪水灾害之间应取怎样的态度,在反思和调整自然观中间,开阔防洪减灾的思路。反思集中到一点,就是提倡在实行工程防洪的同时,积极开辟社会化综合减灾的新途径;不以战胜洪水为目的,而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  相似文献   

6.
刘宁 《中国水利》2006,(4):11-13
在介绍了我国洪水、干旱及渍涝灾害情况、论述了防洪减灾与灌溉排水的密切关系后,从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特点入手阐述了对洪水灾害的认识,结合近年来治水新思路的探索和实践,提出防洪减灾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1 超标准洪水 我国北方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造成洪水灾害。为了减少洪水灾害,采用水库防洪体系控制河道洪水,河道防洪标准一般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遭遇洪水的损失大小和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来确定。从世界各国的河道防洪标准来看,除了极个别的河段外一般都在20~200年一遇、不  相似文献   

8.
防洪思想的历史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世纪初叶以来,迅速发展的工程技术带来防洪的新形势和新观念。在与洪水作斗争的进程中,尽管调控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洪水灾害的损失仍不断增长。世界各国为此都在进行减灾战备的新探索。中国传统治水思想中蕴含的人类社会发展要适应洪水规律的认识,今天仍然散发着科学的光芒。水利史研究提出了灾害双重属性的科学概念,认为在进一步提高工程防洪能力的同时,人们应当积极寻求适应自然规律的发展模式,建立社会化的防洪减  相似文献   

9.
2003年初,水利部与国家防总已经明确提出,我国的“防洪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抗旱工作要从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的全面主动抗旱转变”.“两个转变”成为我国新时期治水方略调整的重要标志与必然趋向.结合江西省景德镇市洪水管理实际,谈谈洪水管理与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与洪水风险管理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防洪安全保障体系与洪水风险管理的基础研究>(SCX2000-01)为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于2000年4月,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负责完成.2002年11月,水利部项目验收专家组对这项跨世纪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该项目以人类与洪水和谐共处与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致力于探讨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洪水风险管理理论与模式,提出了我国现代防洪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项目组"所采取的理论分析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保障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对于指导我国治水方略的调整与完善防洪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叶以来,迅速发展的工程技术带来防洪的新形势和新观念,在与洪水作斗争的进程中,尽管调控洪水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洪水灾害的损失仍不断增长,世界各国为此都在进行减灾战略的新探索,中国传统治水思想中蕴含的人类社会发展要适应洪水规律的认识,今天仍然散发着科学的光芒,水利史研究提出了灾害双重属性的科学概念,认为在进一步提高工程防洪能力的同时,人们应当积极寻求适应自然规律的发展模式,建立社会化的防治减灾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分析我国暴雨和江河洪水的特征出发,说明洪水有其形成、发展、变迁的自身规律,并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提出了今后防洪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洪水管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是自然的产物,其造成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过去很长时间里,人类已形成了控制洪水的观念,特别是要依靠人工工程来控制洪水。但是,事实证明,人类是无法完全驾驭控制洪水的,而人类这种控制洪水的努力,却造成了更多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通过洪水灾害的分析,反思着防洪治水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根本上减轻洪水灾害,必须要转变传统治水观念和防洪减灾的思路,处理好水与自然生态环境,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调整与规范人类社会行为。本文对洪水灾害双重属性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洪水保险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振胜  杨谦  徐元明 《人民长江》2000,31(11):16-18
洪水保险是防洪非工程措施的重要内容,实施洪水保险是完善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必然。国内外洪水保险的实践为在长江流域试行洪水保险提供了借鉴。结合长江流域的防洪实际,对在长江流域试行洪水保险作了探索,对诸如试行洪水保险的范围与对象,保险的组织形式,机构模式、保险费率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见解。我国的洪水保险在一些地区开展了探索性的式点,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分析的大坝设计洪水标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和评价传统大坝设计洪水标准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基于风险分析确定大坝防洪安全标准和设计洪水标准的方法,建立了可接受风险水平约束下的大坝防洪安全标准的风险决策模型,初步解决了风险分析中生命损失不宜货币量化的问题。建议我国把基于风险分析的设计洪水标准作为防洪标准规范的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我国防洪减灾领域重大科问题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百年,人类运用蓬勃发展的水利科学知识与工程技术手段,使防卸与控制洪水的能力得到了空前提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洪灾损失仍在上升,治水这一古老的问题正在变得更为复杂严峻。新世纪之初,我国人口继续增长、城市化加速、粮食与土地需求压力加大,现有防洪能力与全社会日益提高的防洪安全保障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奖加剧,防洪减灾将更加依赖于科技,本提出我国防洪战略调整时期必将面对的若干重大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与从以农业抗旱为主向城乡生活、生产和生态的全面抗旱转变是我国新时期治水方略调整的重要标志。就洪水管理而言,在总结已往治水经验的基础上,迫切需要重新认识洪水,更新洪水灾害的观念,探讨洪水管理的运作模式与推进机制。本文在前两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治水观念的转变,提出洪水管理要形成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并建立起双向调控、把握适度的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防洪到洪水管理转变的战略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展望21世纪,传统的防洪减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确保水利可续持发展,需转变防洪减灾治水思路,实现洪水的科学管理,即在消除洪水可能造成的灾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洪水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洪水灾害保险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保险是现代社会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担洪水风险的模式,是洪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实现形式。当前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小康社会,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启动洪水保险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