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取黄河水体中含量较多的稀土元素镧(La)作为研究对象,以引黄水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混合藻类为受试生物,进行藻类的培养试验,探讨了稀土元素对黄河水体中混合藻类生长生理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浓度(2 mg/L)La对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50 mg/L)La对藻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中等浓度(5~10 mg/L)La对藻类生长的刺激与抑制作用受光照强度影响;La在任何浓度下都会改变藻类种群结构、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物多样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引黄水库每年3月份藻类的爆发及黄河水体的富营养化可能与水体中的La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工湿地在玉林市苏烟水库富营养化水质改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飞妮 《人民珠江》2014,(3):101-104
研究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乔化水体的净化效果,为进一步开展人工湿地技术的研究、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TN、TP、COD_(Mn)、BOD_5、NH_3-N、粪大肠菌群等指标的净化效果,可知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粪大肠菌群、NH_3-N、COD_(Mn)、TP和TN去除率分别为96.5%、73.4%、43.1%、37.5%、20.8%以上,其去除入库总氮量1 246 kg/a,去除总磷227 kg/a。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源水中藻类繁殖危害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源水中藻类繁殖的危害进行了总结,对藻类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碧流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是水体中藻类的大量繁殖,因而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水色由兰绿变为绿褐色,水质污浊,恶臭,水中缺养,使鱼贝类死亡,同时,水体失去供水功能.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多,从南方到北方,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是依据TP、TN、chl-a、CODMn和透明度(SD)等表征富营养化指标,综合分析了碧流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变化.在此基础上,指出碧流河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引起的夏季藻类数量增加现象严重影响饮用水质量,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以秦皇岛市石河水库为例,综合其水体富营养化的具体特征和藻类生长与氮磷含量、水体流速的关系,在分析石河水库藻类生长的具体特征后,提出表层取水、加速置换适于藻类生长表层水体、生态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太阳能水质净化系统对北京市亮马河微污染水体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各项水质指标的监测,研究了该系统对河湖微污染水体的处理性能.结果显示:水质净化系统安装后,有效改善了试验区内水体表层富氧、底层缺氧的状况,缓解了藻类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的现象,表、底层DO和叶绿素分布日趋均匀.  相似文献   

7.
刘军  李开明  刘斌 《水资源保护》2004,(S1):102-103
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原理,通过藻类营养阻隔,促进富营养化湖泊藻类死亡;通过湖泊人工增氧造流、底泥生物氧化技术、藻类微营养调节,强化水体和底泥好氧微生物生长,促进死亡藻类分解,降低水体藻类数量,提高水体藻类多样性指数,恢复水体生态平衡。利用该技术成功治理了上海静安公园、南京总统府公园等城市湖泊富营养化。实践证明,藻类营养阻隔技术和其他生物修复技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既可作为独立的技术单元用于城市水景的应急处理,也可和生物操纵技术、人工湿地、水生植被恢复等结合起来,应用于湖泊富营养化治理,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朱兆启 《治淮》2008,(7):12-13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地表水尤其是湖泊、水库水呈现富营养化的状态,而富营养化水体中相对丰富的氮、磷在夏秋季会造成藻类的疯长。近几年来,寿县城区水源水藻类含量不断增高,给自来水的工艺处理带来困难,而且部分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的微囊毒素。富营养化及藻类成为保证水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湖的富营养化给城市水环境造成了许多不利因素,改善水质,消除藻类水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阐述了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控制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的内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进一步研究出高效的控制策略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水华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文平  王成  吴芸 《治淮》2009,(12):32-33
湖泊、水库等水域的植物营养成分(氮、磷等)不断供给,过量积聚,致使水体营养过剩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多,水生生物(主要是藻类)大量繁殖,藻类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并分解出有毒物质,从而给水质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影响水体周围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除藻技术的现状分析及瞻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对水体中藻类性质的研究,各种除藻方法逐步被提出并得以运用.对目前常用的除藻方法做了概况介绍,认为除藻应以生物方法为主,在水源上加强除藻措施,形成生态的除藻系统,同时促进水处理系统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植物抑藻作用及抑藻物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体内的化感物质进行有害藻类的控制,是一种新型安全的生物抑藻技术,近年来成为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国内外植物抑藻作用及抑藻物质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已发现的具有抑藻作用的植物种类、已鉴定出的抑藻物质类型,总结了植物抑藻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及影响抑藻效果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植物抑藻技术应用于实践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紫外线给水预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当前水体水质恶化,藻类、红虫控制的迫切性入手,重点介绍了紫外线给水预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紫外预处理技术在灭藻效果上较预氯化好,能避免由氯化带来的消毒副产物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红虫,且应用成本相对较低,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给水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津河水体开展长达18个月的定点采样监测分析,对造成藻华现象的优势藻种进行了显微识别。结果表明,近两年津河水体总体为富营养化状态,其中每年7、8月份藻华暴发,呈现重富营养化特征,经观察鉴别属于微囊藻型蓝藻污染。以Chl-a、浊度及UV254为主要水质参数,探索投加无机混凝剂用于藻污染控制的可行性,并对4种混凝剂的藻污染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投加无机混凝剂控制津河藻污染效果显著(聚合氯化铝对Chl-a和浊度去除率分别高达89%和92%),相同实验环境下混凝净化效能依次为:PAC(聚合氯化铝)PFS(聚合硫酸铁)FC(三氯化铁)AS(硫酸铝)。  相似文献   

15.
淡水藻类生长的环境影响因子分析——以铜绿微囊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藻类的快速生长易导致水体"水华"。藻类生长受其自身生理特征和外界环境因子共同作用。选取"水华"爆发常见的藻种——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实验以及理论研究成果,分析环境因子包括氮、磷营养盐(浓度、形态及氮磷比)、光照(强度和周期)、温度、pH、盐度及水力扰动对其生长的影响。基于上述讨论分析总结藻类生长的适宜环境条件,提出抑制藻类"水华"的必要控制措施和相关技术构想。  相似文献   

16.
典型污染物对藻类生态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各种污染物质源源不断进入到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以藻类为研究对象,综述了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及人工纳米材料对藻类生态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重点从藻的生长、酶活性、光合作用、细胞结构和代谢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及展望。期望能为藻类敏感物种的筛选和生态毒理学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重污染河道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乐 《水资源保护》2012,28(3):32-37
通过采集苏州有机重污染河道南园河疏浚段、未疏浚段底泥和水质较好的内城河底泥进行菹草种植试验,分析各种底泥栽种菹草后上覆水体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变化、菹草生长特点、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情况,研究疏浚对菹草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污染河道疏浚可以降低底泥中的营养盐浓度,有利于恢复菹草生境和改善水生态环境;河道疏浚后底泥TN、TP、有机质质量比分别降为1.50 g/kg、1.00 g/kg、27.00 g/kg左右时,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的繁殖受到抑制,菹草生物量增加,上覆水体的营养盐质量浓度降低;经过一段时期的泥-水界面反应,疏浚后的底泥含水率得以提高,底栖附泥藻类数量及生物量将会增加,将恢复菹草、浮游藻类和底栖附泥藻类共存并相互制约的生物多样化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区河湖水体水华现象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近年来北京市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北京市城市河湖富营养化愈趋明显,至2001年,北京城区水域爆发了大面积的水华现象.从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内在主因与外部条件分析了城市河湖水华现象形成的原因,对京城水系的富营养化控制与水污染防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再生水回用人工景观水体优势藻和水华指示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人工景观水体用水,考查了北京5~9月期间藻类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以二级出水作为景观用水的人工水池中,夏季暴发水华的优势藻种类以绿藻为主,主要有小球藻、十字藻、栅藻等,另外还有短时期的裸藻出现,蓝藻一直没有成为优势种属。试验水体的氮磷比为5~15,处于地表水的氮磷比为3~45,可见氮磷比并不是决定水华优势藻的主要因素。对各项指标的监测及分析表明,碳元素的水平才是影响水中优势藻种的关键。试验结果得出水体透明度与藻类生长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本试验中当透明度低于0.4m可称已发生水华,可作为水华发生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