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了大通至外海长江口平面二维水-盐数学模型,对上游不同径流量及外海不同潮流条件下长江口淡水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淡水资源分布情况与径流量关系明显,当大通站径流量低于10000m3/s时,长江口南支与北支均发生盐水入侵。随着径流量增大,淡水资源分布区域逐渐增加。当径流量大于20000m3/s时,青草沙水库可以保证水库正常取水安全。涨潮时,大潮期间南支淡水资源分布范围较广,而小潮时淡水资源分布范围较小,落潮时相反。对于青草沙水库而言,潮差越大水体含盐度越低。形成“大潮低盐,小潮高盐”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生态流量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和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以大通河流域青石嘴站、天堂站、连城站、享堂站的长序列径流资料作为基础数据,采用基流比例法、Tennant法、最枯月平均流量多年平均值法、90%保证率法和7Q10法计算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同时研究流域生态流量预警方案和预警流量控制指标。结果表明:基流比例法计算结果更具全面性和合理性,可以反映各年际各时段的流域生态流量;大通河流域生态流量的流量范围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1%~35%,相应的青石嘴站、天堂站、连城站和享堂站的生态流量分别为5.57~17.73 m3/s、8.68~27.61 m3/s、9.08~28.88 m3/s和9.39~29.89 m3/s,经过保障度分析,各水文站全年生态流量保障度达到90%;依据确定的生态流量,将生态预警划分为蓝色预警、橙色预警、红色预警3个等级,并制定预警方案,该方案可以提高流量监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优化水库调度,维护生态环境健康。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地确定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流域水安全与生态环境健康,基于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1960-2018年的实测径流数据,采用Tennant法、典型水文频率年法、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和Qp法等4种水文学方法计算了河流的生态流量,通过对比分析确定基于Tennant法的计算结果最为适宜。计算结果表明:开都河大山口水文站10-翌年3月的平均生态流量应不小于15.60 m3/s,对应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 2.47×108 m3;4-9月的平均生态流量应不小于46.15 m3/s,对应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30×108  m3,全年生态流量平均不小于30.88 m3/s,对应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9.77×108  m3。该生态流量目标可满足开都河大山口至博斯腾湖河段的河道径流损失,保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与水生态安全。计算分析结果可为开都河河流生态流量管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降雨量、气温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流量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以云龙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模型和改进的Tennant法,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和降雨量、气温对月尺度生态流量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8年云龙水库流域内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使流域月平均生态流量和生态流量峰值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经计算,流域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率分别为950%、100%,累计年生态流量增加了7.82 m3/s;生态流量与降雨量和气温关系密切,其与降雨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相较于气温,降雨量对生态流量的影响更大;在相同变幅下,降雨量增加比减少对生态流量产生的影响更大,气温下降比上升导致的生态流量变化更大。经计算,降雨量变幅分别为10%和-10%时,相应的生态流量变化量分别为+0.061 7和-0.057 0 m3/s,气温变幅分别为1 ℃和-1 ℃时,相应的生态流量变化量分别为-0.015 1和+0.019 3 m3/s。综上所述,降雨、气温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流量的影响均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研究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对于提升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及河道生态需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黄河流域甘肃段河流断流、水污染严重及泥沙含量高等水与生态环境问题,依据30个水文站1956—2016年的河流月径流资料,采用年内展布计算法确定生态基流量,并与自净需水量、输沙需水量按照“取大”原则整合为基本生态流量;采用逐月频率计算法确定目标生态流量。综合基本生态流量与目标生态流量分布特征,获得年内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对其进行等级评价并分析满足程度。结果表明:年内水量较枯、较丰时段黄河干流河道生态需水阈值分别为74.78~393.29 m3/s、595.35~1 108.84 m3/s;玛曲至上诠段支流分别为8.97~26.81 m3/s、30.16~156.20 m3/s;上诠至安宁渡段支流分别为0.64~11.93 m3/s、3.50~124.61m3/s;安宁渡以下段支流分别为5.67~7.76 m3/s、14.77~30.53 m3/s。河道生态需水阈值评价等级在年内水量较枯、较丰时段分别位于“一般—最佳”、“很好—最佳”;其满足程度在年内各个时段祖厉河、马莲河皆未超过67%,在水量较丰时段大通河、庄浪河未超过50%。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区河道生态需水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可为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及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秦淮河水情水质特点,结合QUAL2K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选取DO、NH3-N、COD作为模拟因子,在汛期与非汛期,分别对南河莲花闸及象房村泵站是否开闸引水两种工况进行模拟和参数率定,构建秦淮河水质优化管理模型。结果表明:在南河、内秦淮河泵站引水的情况下,汛期引水量为40 m3/s时基本满足Ⅴ类水标准,非汛期引水量为60~70 m3/s时全段达到Ⅴ类水标准,其中秦淮新河段达到Ⅳ类水标准;在南河、内秦淮河泵站(含闸段)均不引水的情况下,汛期长江自流流量为30 m3/s时能达到Ⅴ类水标准,非汛期当抽水站抽水流量为40~50 m3/s时达到全段Ⅴ类水标准,其中秦淮新河段水质达到Ⅳ水标准。  相似文献   

7.
针对长距离输水隧洞小比尺物理模型难以满足阻力相似的问题,依托陕西省某县城分洪隧洞工程,通过对进口闸室段过流能力及隧洞段输水能力进行分别验证,实现了在小比尺物理模型上进行隧洞过流能力的试验研究。基于隧洞段内可以形成均匀流的特点,采用明渠均匀流计算方法对模型实测结果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流量与模型实测流量的最小差值为11.71 m3/s,最小相对误差为1.93%;基于进口闸室段距离短、局部水头损失远大于沿程水头损失的特点,控制隧洞桩号0+099.25 m处水深为隧洞正常水深,可直接验证其过流能力,进口闸室段过流量与实测过流量最大误差不超过1.78%;在30年一遇洪水时,推荐方案闸室和隧洞的过流能力相匹配且与模型实测值基本一致,隧洞的分洪流量达到863 m3/s,较设计分洪流量800 m3/s超泄了63 m3/s,超泄流量占设计过流量的7.88%,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沙颍河干流界首至阜阳段为研究区,建立河流与地下水水量交换的数值模型,研究其主要河流与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在研究中发现:排泄河流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量交换主要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河流与地下水的交换水量与河流水力传导系数C直接相关,基本呈指数关系。当C值为100 m2/d,沙颍河干流高洪水位期间,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强度为4.77×10-6m3/(s·km),在距离河流小于1000 m范围内的潜水水位受补给影响明显;在枯水季节,地下水对河流平均补给强度为7.26×10-3m3/(s·km)。枯水季节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强度较大,过度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对沙颍河的补给量减少,对枯水季节沙颍河河道流量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湟水河流域的湟乐水电站为例,基于自然水流范式计算河道内适宜生态流量和生态基流,以生态流量为主要约束建立径流引水式小水电生态-发电协同优化模型,利用NSGA-Ⅱ算法得到引水发电流量的Pareto解,研究成果对指导径流引水式小水电的生态调度和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结果表明:滑动t检验法诊断西宁水文站年径流量时间序列的突变点是2000年,经还原后得到1956—2000年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41.3 m3/s;适宜生态流量在年内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展布的同期比分别是0.60、0.41和0.42,达到了“极好”标准;以传统Tennant法“一般”标准确定的非汛期生态基流为4.13 m3/s、汛期生态基流为12.4 m3/s;采用生态-发电协同优化模型计算多年平均来水条件下湟乐水电站的年发电量为634.29×104 kW·h,枢纽下泄流量均满足减水河段生态流量需求;多年来水条件下湟乐水电站等效减排6 323.9 t CO2,电站的减排生态效益为188.45×104元,发电经济效益为134.47×104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野外生物监测、栖息地同步观测和实验室控制实验等技术手段,应用生物学、鱼类生态学、生态水力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基于河流栖息地模拟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指示物种黄河鲤生态学特性及其栖息生境与流速、水深、水温等水文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将径流条件与目标物种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信息相结合,建立了代表物种繁殖期、越冬期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构建了黄河下游重点河段河流栖息地模型,建立了指示物种栖息地状况与河川径流条件定量响应关系,提出黄河下游花园口和利津断面繁殖期最小生态流量为300 m3/s和100 m3/s、适宜生态流量为600~700 m3/s和190~250 m3/s。该研究在水生生物习性及其与河川径流响应关系方面实现突破,解决了黄河生态需水研究中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加强水管理 保障水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水安全的形势和特点,保障水安全不仅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安全的工程基础,还必须特别注重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制度等方面着手,切实强化水管理,为水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借奥运机遇,朝阳区水务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为了适应新时期现代水务的发展,必须切实做好水务规划工作.本文基于目前我区水务工作以及国内外水务工作的思路,贯彻市局提出的"民生水务、科技水务、生态水务",从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建设、安全供水、防汛以及节约用水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水务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一、水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①从改革开放初期到《水法》的制定(1978--1988)。这一阶段处于多龙治水、水资源管理无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引黄济津应急输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工程概况2000年10月,为解决天津市饮用水源紧张的问题,国家实施了引黄济津应急输水工程。该工程从黄河位山闸引水100m3/s,经位山三干渠、穿卫枢纽、位临干渠、清凉江,通过清南连接渠进入南运河,输水至九宣闸供天津市饮用。工程全长384km。工程自2000年10月位山闸开启至2001年2月关闸,黄河位山闸累计供水8.66亿m3,历时112天,天津市九宣闸收水4.0亿m3。由于采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各断面水质均能达到地面水Ⅲ类标准,大部分时段水质都能稳定在Ⅱ类,满足了生活用水要求。2水质评价水质评价参…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各供水目标将由现在的当地水供水转变为引江水、地下水、地表水多水源供水的格局,因引江水年内年际来水的不均匀性,在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引江水的同时,为保证各供水目标的供水保证率,需要研究当地水对引江水进行补偿调节的供水方案.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水价改革全面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较“九五”有较大提高,水费的计收、使用管理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水利工程水价改革特别是末级渠系的水价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增强了水利投融资能力,“十一五”期间,水价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水利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诸多。正确理解现代水利的内涵对水利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从而得出搞好现代水利的道理。  相似文献   

19.
从引滦工程体系建设看科学调水化解水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勤农 《中国水利》2009,(14):19-20
一、20世纪70年代后京津唐秦地区水资源状况 京津唐秦地区是我国首都所在地.又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1965年以来,海河流域从丰水期向枯水期转变.可供水量衰减,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加上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量日益增加,特别是1970年以后,京津唐秦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