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流作为河川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稳定起着关键作用。以淮河中上游流域为例,采用Chapman-Maxwell、Lyne-Hollick和Boughton-Chapman三种数字滤波法对淮河干流和支流沙颍河不同闸坝调控的7个站点2001-2015年日径流序列进行基流分割;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检测基流量在年际、汛期和非汛期多种时间尺度下的变化,对比分析闸坝调控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Chapman-Maxwell数字滤波法对基流过程分割更合理,沙颍河水系站点的基流系数在0.23~0.46之间,淮河干流站点系数在0.36~0.50之间,沙颍河水系站点基流系数均小于淮河干流站点;(2)沙颍河和淮河干流的站点基流量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其中沙颍河的基流量减幅明显高于淮河干流;沙颍河槐店、阜阳闸和淮河干流王家坝的年平均基流量,以及沙颍河白龟山、槐店和阜阳闸的汛期基流量减少趋势显著;(3)闸坝拦蓄导致下游的径流和基流量均呈现减少的趋势,沙颖河站点影响较严重,特别是在汛期8月减少趋势具有统计显著性;淮河干流站点受闸坝调控较弱,减少并不显著。研究可为认识淮河中上游流域的水循环特征及其转化关系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流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人类活动影响评估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怀洪新河工程是淮河中游的大型分洪河道,2003年汛期怀洪新河首次运用,对减轻淮河干流的防洪压力,减少洪涝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对其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淮河水产资源及其增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河是我国的主要江河之一,有众多的支流和一连串的湖泊、洼地。解放后,为了根治淮河,修建了数以千计的大、中、小型水库,現流域内的水面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具有发展淡水渔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淮河流域的水产资源比较丰富,在我国的淡水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六十年代以来,淮河的水产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天然捕捞产量下降,品种减少,质量降低。认真分析研究淮河水产资源变动的原因及其增殖问题,对综合利用淮河水系的水域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淮河的水产资源及渔业生产概貌淮河水系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都很丰富。目前已知的鱼类有115种,分属于16科。其中鲤科鱼类66种,是淮河鱼类的主体和主要捕捞对象。在115种鱼类中,纯淡水  相似文献   

4.
针对淮河流域沙颍河因污染水体集中下泄导致淮河干流多次出现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基于在沙颍河开展的实验工作,借助SMS软件中的RAM2和RAM4模块,对沙颍河下游的颍上闸到淮河干流鲁台子间的河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颍上闸下泄流量对淮河干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颍上闸的水质合理地调整闸的下泄流量,能有效减少汛前颍上闸下泄水量而造成淮河干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为淮河流域开展闸坝防污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刘海涛 《人民长江》2016,47(4):17-19
淮河流域上游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需要准确预测与分析该区域水土流失情况,以制定相应的治理规划。引入考虑地表径流深的改进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模拟了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区域2000~2010年水土流失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改进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模拟的输沙量满足规范要求,相比于传统方程,相对误差减少,模拟的含沙量过程确定性系数提高,对淮河上游的水土流失模拟精度更高;研究流域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呈现西大南北偏小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淮河上游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怡然 《治淮》1993,(12):33-34
建国后历次的洪水表明,淮河干流在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洪水位有不断升高的趋势,或者说在同一水位,流量不断减少。1991年大水后,治淮的18项大型工程将陆续上马,治淮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维持和恢复淮河的泄量。通过近年淮河工作实践和实地查勘,笔者对淮河泄量的维持和恢复,谈以下两点认识: 一、淮河干流河道两堤堤距宽窄要适度,蚌埠至小柳巷河段两堤间泄量趋向改善;南照集以上河道较宽,明显淤积。近年我们对淮河干流涡河口以下河段进行泄量分析计算。采用的是80年代实测河道横断面图,参照50年代以来几次较大洪水,多次验证河道主槽和滩地的糙率,与这次分析验证的糙率,基本上是接近的。即主  相似文献   

7.
水闸防污调度对减轻淮河水污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淮河干支流再次发生较大洪水,为减轻沙颍河、涡河污染水体随洪水集中下泄对淮河干流的污染威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和流域各级水利部门按照污染联防预案,在保证防汛安全和工程供水的前提下,科学调度水闸,发挥出水闸等水利工程的调蓄和控制作用,有效减轻了水污染影响,避免了淮河中下游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提前应对,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度水闸,通过延长污染水体下泄时间,减缓对淮河干流的污染冲击,对减轻污染危害,防止淮河水污染事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根本的措施仍然是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污染负荷,控制排污总量.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和减少超标准洪水造成的损失,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水情测报机制,淮河王家坝站2020年汛前编制超标准洪水测报预案,并在当年7月中下旬的超标准洪水测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淮河防汛调度和防汛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针对超标准洪水测报预案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依据超标准洪水实测资料并结合淮河王家坝站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1194年黄河决口,主流在淮阴夺淮,淮河入海受阻,造成淮河流域洪、涝、旱灾害频繁。淮河来水留滞洼地,形成洪泽湖,成为淮河下游调洪、调蓄水库。1949年江苏开始治理淮河,取得1954年淮河大洪水防汛胜利,但淮河下游的洪水出路仍未妥善解决。1959年开始江水北调工程,补充淮水不足,水资源供应有了改善,淮河下游地方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已开始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淮河下游江苏段既作为水资源调出区,又作为调入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该区的可用水资源,将导致淮河下游流域水不安全。河湖分离的目的是要降低淮河行洪水位,使中游淮北平原涝水能自排入淮河,新建低水行洪入海的淮河不仅工程量巨大,还因上、中游已建水库留滞了60%~70%的平均年径流量,致使入海的平均地面径流量将难以维持入海感潮河段不被淤狭,使河水位抬高,中游淮北平原涝水仍将无法自排入淮河,而且导致失去洪泽湖水源,已建的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等不再能分泄淮河洪水和利用洪水资源。建议采用机械抽排,有把握解决淮北平原排涝入淮河,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益快。  相似文献   

10.
综述2011年全省平均降水量736.2mm,折合降水总量1218.602亿m3,较上年减少12.5%,较多年均值减少4.6%,省辖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流域降水量分别为630.9mm、792.1mm、715.3mm和786.6mm,与多年均值相比,海河、黄河流域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3.4%,25.1%;淮河、长江流域有所减少,减幅分别为15.1%和4.3%。本年度属平水年份稍偏枯。  相似文献   

11.
《治淮》1986,(3)
近年来,淮河干流阻水障碍物越来越多,阻水问题日趋严重。与五十年代相比,正阳关以上减少泄量约2000秒立米,正阳关至蚌埠河段减少泄量约1500秒立米。水电部把淮河列为今年全国两条重点清障河道之一。淮河干流的阻水障碍是自六十年代以后加剧的。由于沿淮人口急剧增长,与水争地,盲目围垦河滩地,在河道内大量种植杞柳、芦苇、荻柴等阻水植物,修建各种阻水建筑物,从而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一九七二年国务  相似文献   

12.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1) 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2) 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量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河中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床倒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倒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13.
崔彪  赵子梅 《治淮》2008,(3):36-37
一、工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的格栅池、调节池和空压机房等占地约950m^2,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地基土表层4~5m深度均为素填土,经过强夯后作为基础持力层,在其北侧约35m处为淮河。为避免淮河水侵入使周边地基土层软化而导致强夯地基承载力的降低,需采取必要措施,以减少因淮河侵入水长期浸泡及渗流对基础持力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淮河纵贯全境,总长达87公里。沿岸的城镇、工矿、农业及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均靠淮河供水或进行物资交流。由于过去长期管理不善,除了行蓄洪区的行洪堤、生产圩超过标准外,沿岸建起了各种阻 水房屋、码头,河滩地违章堆放着砂、石、煤炭、煤矸石等人为障碍;以及滋生着树木、芦苇等各种天然阻水障碍。这些阻水障碍的存在,使淮南市境内的洪水位逐年提高而洪水泄量逐年减少。这不仅影响该市的防洪安全,而且威胁着整个淮河中游的防洪全局,遂使淮南市成为淮河中游阻水最严重的“卡脖子”地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庆  李军 《泥沙研究》2000,(1):50-55
淮河中游河床例比降的形成机制有二:⑴淮河入洪泽湖河口形成与地貌演变;⑵洪泽湖湖底淤高。50年代以来,由于淮河中上游大量水库和蓄洪区的兴建、中游地区水土保持,使河流输沙旺和含沙量不断减少,淮 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河诃例比降又有新的发展。在严重的水资源紧缺形势面前,根治例比降的关键措施是洪泽湖反季节运用、下游直流入海。  相似文献   

16.
据淮委水资源保护办公室和监测中心披露,淮河干流淮南、蚌埠市区段,由于城市工业、生活污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质逐年恶化,污染越来越严重。去年今春干旱少雨,淮河干流水量减少。3月3日9时蚌埠闸开始关闸,至3月6日闸下发生大量死鱼。3月8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淮河发生的大洪水,仅次于1954年,居建国以来第二位。由于40年来建成的淮河防洪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再加上防汛指挥调度得当,使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下面笔者谈谈对今后治淮工作的一些看法: 一、要继续执行“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认真落实治淮规划以及淮河防止特大洪水的方案。建国以来几次较大的洪涝,如1954、1963、1968、1975以及1991年,水情、灾情都各不相同,每次也都可为我们提供不同的经验教训,但基本上都未越出原规划的治理要求和内  相似文献   

18.
张海钦 《治淮》2004,(1):8-9
历尽沧桑的淮河,在2003年又经受了大水的洗礼. 淮河大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注目,治理淮河也再次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国务院治淮会议对今后淮河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治理淮河将成为继长江、黄河治理之后水利建设新的热点.地处淮河上游的河南省也迎来了治理淮河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郑华 《治淮》2012,(2):19-20
本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淮河干流2个站1951 ~2009年59年的年径流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论是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省水利厅蔡建平副厅长与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十多位离退休及关心治淮规划的同志座谈,介绍当年汛期洪水情况和灾后恢复治理以及建设工程进展状况。其间还提到当前安徽省淮河中游境内存在三大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淮河行蓄洪区因经常行蓄洪,需要提高标准以减少行蓄洪机遇;区内群众要解决安全居住问题;对行蓄洪口门要建闸控制。二是淮河中游中小洪水通道,要求达10年一遇以上标准。三是淮北内涝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