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出区域旱灾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干旱灾害防治区划研究,从风险管理角度定量评估和区划干旱灾害风险,以县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计算农业干旱灾害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度,并采用等分间距法开展农业干旱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区划,最后根据最不利原则确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北部地区和江淮分水岭地区;因旱人饮困难高风险区位于皖西皖南山区;城镇干旱灾害无高风险区;6个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综合为高风险区。风险区划成果有助于掌握安徽省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可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山洪灾害严重制约着山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风险区划对景区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庐山景区为例,通过调研、数据采集与分析,构建了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景区山洪风险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以汛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大24h降雨量、水系缓冲区、坡度、坡向、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植被覆盖指数、灾点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以旅游景点、上山道路、山顶公路、旅游线路、建筑物等5个指标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形成了山区旅游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基于ArcGIS对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得到了庐山风景区山洪风险区划分级图.经验证,该区域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调研数据吻合;研究区域中、高风险区面积占比约16.50%,低风险区占比约39.01%.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山洪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其它山地旅游景区山洪风险等级划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山洪灾害严重制约着山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风险区划对景区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庐山景区为例,通过调研、数据采集与分析,构建了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景区山洪风险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以汛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大24h降雨量、水系缓冲区、坡度、坡向、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植被覆盖指数、灾点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以旅游景点、上山道路、山顶公路、旅游线路、建筑物等5个指标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形成了山区旅游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基于ArcGIS对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得到了庐山风景区山洪风险区划分级图.经验证,该区域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调研数据吻合;研究区域中、高风险区面积占比约16.50%,低风险区占比约39.01%.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山洪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其它山地旅游景区山洪风险等级划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洪水风险区划及灾害防治区划编制有关成果,对我国洪水风险分布总体特征以及不同类型区域的洪水风险分布特点及其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当前,我国洪水风险及灾害防治等级较高区域主要位于江河湖泊未达标治理河段两岸、部分国家蓄滞洪区以及广大山地洪水威胁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应重点针对这些区域加快推进河湖堤防达标建设、河道整治、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等工作,强化洪水风险管控和重点隐患排查力度,提升“四预”能力。  相似文献   

5.
河口地区受高强度局部暴雨和潮位顶托作用的影响,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频发。提出了一种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及空间迁移规律研究的综合方法,以广州市为研究区,构建了广州市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多源复合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并基于标准差椭圆法探究上述3种灾害的风险空间分布格局及灾害风险迁移规律。结果表明:(1)广州市有52.81%的地区属于中高风险及高风险区域,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风险整体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特点,其中从化区和增城区风险较高,因此,应对以上区域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降低灾害风险;(2)暴雨洪水-复合洪水-复合洪水及衍生滑坡灾害的风险重心先向西南方向移动后向东北,灾害风险呈现西南—东北分布格局,灾害风险的聚集效应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复合灾害的风险决策及防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山洪灾害防治管理的针对性,在小流域山洪灾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选取了历年最大6 h暴雨均值、高程标准差、河网密度、土壤类型4个危险性因子和人口密度、人均GDP、土地利用类型3个易损性因子,以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因子权重,通过GIS空间叠加分析,对曹江上游小流域进行了山洪灾害风险区划。由风险区划图可知,曹江上游小流域山洪灾害高—次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密集、经济较发达的沿河谷低洼区。通过与历史山洪灾害点的对比验证,证明风险区划结果精度较高,可为本区域的山洪灾害风险识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桂林市区作为研究区域,首先综合考虑了洪水灾害的危险性、易损性及社会的抗灾减灾能力,利用GIS与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然后利用模型对桂林市区的洪水灾害风险进行了分区评价和分析;最后利用自然间距分类法将桂林市洪水灾害风险分成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风险评价结果与评价区域内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供桂林市防洪减灾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洪灾风险危险性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洪水灾害频繁且严重的河南省为研究区,根据洪灾风险分析和区划的理论与方法,利用GIS技术,针对引起洪水灾害的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通过分析评价历史洪灾、综合降水、综合地形、土壤、河流水系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从行政区划范围获得了由高到低5个级别的河南省洪灾风险危险性区划图。结果显示:高风险区主要位于信阳、驻马店、漯河南部、平顶山、商丘东南部以及开封、商丘、周口三市的交界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三门峡的大部分地区、洛阳的西南部和南阳的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新疆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是全国水旱灾害风险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之一。以新疆地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的体系,并实现了对新疆洪水风险的定量评估。研究表明,新疆洪水灾害极高、高、中风险区域面积分别为5414.99、3463.81、8753.72km2,主要江河防洪区一级、二级重点防治区面积分别为2194.07、5203.82km2,山地洪水重点防治区面积13650.93km2。基于新疆洪水风险区划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该领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推进洪水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及时准确评估安阳市洪水灾害风险,构建了安阳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安阳市洪水灾害风险等级云模型。同时,利用熵权法和模糊变换法得到安阳市各县区的洪水灾害风险等级评价表,并绘制出安阳市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地区分布图。以安阳市"7·19"特大暴雨进行验证,检验了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及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林州市和安阳县存在高风险洪水灾害等级,因为两地依靠太行山脉,受地形地势影响,降雨尤其集中,洪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极高;且两地人口密度较高,洪水灾害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以岷江上游汶川地震重灾区为靶区,在剖析山洪灾害特征及驱动因子的基础上,开展山洪灾害危险性分区研究。得出研究区山洪灾害具有如下特征:①受暴雨控制,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暴雨区,具带状、群发特征;②受地震发震断层的控制,在主断层范围内集中、连片分布;③呈串联或并联特征;④震后崩塌、滑坡淤堵河道,山洪灾害发生的临界雨量降低,导致山洪灾害规模扩大、频率增加,危害加剧。根据主控驱动因子即暴雨驱动因子(年最大1 h暴雨均值)和地震驱动因子(距发震断层距离),将研究区山洪灾害分为3个等级:高度危险区、中度危险区和低度危险区。研究成果可为岷江上游流域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水污染与水质现状,按照工程通水水质目标要求,以控制单元作为规划污染治理方案、进行水质输入响应分析的基础单元,根据东线治污的目标,在输水干线规划区,山东、天津用水规划区,河南、安徽规划区分别实施清水廊道工程、用水保障工程和水质改善工程。分析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水质风险,提出只有在资金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输水干线水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是研究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结果可为区域洪涝灾害监督预测、防洪减灾措施的制定与规划提供依据。以河北武安市为研究区域,以自然灾害风险系统理论为基础,考虑当地实际情况,从洪涝灾害的致灾危险性、灾害敏感性以及防减灾能力三个方面出发,选取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和人口密度、经济投入水平等社会经济要素共9个评价指标,采用GIS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加权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得出洪涝灾害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武安市洪涝灾害风险分布整体呈现由中部、西南部高风险区向四周逐渐递减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河谷风险等级突出,洺河沿岸地区的风险要高于其他地区;平原风险等级明显,平原区由于易出现洪水汇入,且敏感性强的特点,易出现洪涝灾害;农耕区域的风险等级要高于林草区域。通过历史灾情数据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本文提出的武安市洪涝灾害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 639 个单元工程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灌渠河、贾河、金水河、石门河和沙沟 5 个典 型单元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中线工程沿线 639 个评估单元中,风险事件可能性指数为 1 的单元占比最大,风 险等级以一般风险为主;在 5 个典型单元中,极端降雨移用(植)后在交叉断面处形成的洪水基本上呈现流域面积 越小洪水量级越大的特点。此外,灌渠河排水倒虹吸发生渠顶漫溢的风险低;贾河梁式渡槽、沙沟排洪渡槽和石 门河渠道倒虹吸均存在较高的工程风险;金水河渠道倒虹吸在超标准洪水下河道冲刷满足要求,工程风险较低。 研究成果对提前部署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御超标准暴雨洪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水北调东线典型受水区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南水北调东线典型受水区1951-2012年降雨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检验法、游程检验法、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及Morlet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沂南水利分区降雨演变趋势和周期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62年来,该区域降雨量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并且呈现27a显著周期变化。研究结果对该地区应对防洪抗旱、农业生产以及南水北调东线可持续调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深圳市暴雨洪涝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从危险性和易损性两大风险要素出发,利用ArcGIS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洪涝频发的深圳市进行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区划,最终生成以100 m×100 m为基本评价单元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分布图。结果表明:深圳市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宝安区西部、福田区、罗湖区西部、龙岗区以及大鹏新区部分地区。研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深圳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实际分布情况,为有关部门的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较为客观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羚山电排站位于广东省肇庆市景丰联围的景福围堤段末端、桩号16+300处。羚山电排站保护的羚山排涝区位于肇庆市端州区的东城区,主要担负肇庆市端州区东部的排涝任务。涝区的主要范围是二塔路、星湖以东,南至景福围的防洪大堤,北至过境公路和北岭截洪渠,东至水基堤和羚山,集水面积为27.77km2,涝水经羚山涵闸和羚山电排站排出西江。  相似文献   

18.
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线路、工程分期、规模和调水量 ,认为东线工程供水范围内属资源性缺水 ,已制约了这一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施东线工程是必要和紧迫的 ;供水目标和范围是合理的 ;治理污染是东线工程的重点 ,关系东线工程的成败 ,必须先治污后通水 ;工程分期实施可减少风险 ,降低投资强度 ,与治污工程和城市配套工程相协调 ,东线工程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General Channel designed for the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n China has to cross many rivers and streams flowing from west to east, there are potentially serious effects additional flooding on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project alignment. Therefore, a 2-D numerical model for forecasting basin flood disasters was established and verified using historical flood data.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research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posed Project and flooding events for 5 streams in the Anyang River reach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y.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could correctly forecast the flood, submerged area and depths, and water surface elevations along the left side of the channel. The discharge capacity and location of hydraulic structures in the transfer canal alignment were analyzed. Then adjustments to the dimensions and positioning of proposed hydraulic structures were recommended at intersections, especially the addition of a channel to transfer flood water from one stream to anoth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limit the sluice and protect the Anyang City from floo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