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乌江银盘航电枢纽明渠通航方案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均水深的二维有限元法建立了乌江银盘枢纽导流明渠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了多级流量下的明渠内水流条件.根据乌江代表船型确定了船舶自航的流速与比降的组合标准,依此标准绘制了明渠各级流量的适航区域.采用复式断面法对导流明渠进行3个方案的优化,得到了较优的明渠断面形式,调整明渠内水流流速与比降分布,改善了导流明渠的通航条件,提高了导流明渠的通航流量,保证了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2.
乌江郭母子至狮子口滩群河段由多个碍航滩点组成,且受三峡水库与上游电站运行的影响,通航环境较为复杂,整治难度较大.在滩性分析的基础上,将该滩群组成重新划分为进口汊道浅险滩、中间顺直微弯过渡段浅滩、下游弯曲段浅险滩等3个滩段;采用物理模型研究了该滩群的整体整治方案,对航道尺度、通航水流条件的改善程度、挖槽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多组方案比选,提出了本滩群的整治原则与措施,试验研究表明,推荐方案可以满足航道尺度与通航水流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重庆市蔡家嘉陵江大桥桥区河段物理模型试验为基础,分析了桥区河段的河床演变,同时研究了桥梁间距、桥跨布置及主墩型式对桥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通航角度而言,桥梁通航孔跨度越大对通航安全影响越小,但桥跨过大则经济性差,结构不安全,接线要求更高。在综合考虑模型试验、桥梁结构要求和两岸接线等因素的前提下,尽量加大桥梁跨度,保障桥区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4.
新安江马目大桥位于"Ω"型弯道出口狭颈处,由于两岸陆上选址的条件限制,桥轴线与水流存在一定的夹角,为了保证船舶通航安全,利用数学模型对桥轴线附近的水流流场进行计算,据此对通航孔的跨度布设合理性进行分析,为桥跨布设提供科学依据,可供类似桥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安江马目大桥位于“Ω”型弯道出口狭颈处,由于两岸陆上选址的条件限制,桥轴线与水流存在一定的夹角,为了保证船舶通航安全,利用数学模型对桥轴线附近的水流流场进行计算,据此对通航孔的跨度布设合理性进行分析,为桥跨布设提供科学依据,可供类似桥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陆路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已促使桥梁建设步入了高峰期,桥梁在沟通陆上交通的同时,受河道条件、跨江路线、岸线资源、撤迁以及建桥投入资金的影响,桥梁跨度及墩台布设等往往不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加之水运行业的持续发展,船舶流量、船舶吨位及船舶尺度均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能引起原河道通航条件恶化、威胁船舶航行安全等一系列后果.而多座小间距桥梁形成的"桥群",对航行安全影响更大.基于给出的"桥群"基本含义,从桥群建设对通航条件的影响、桥梁选址与桥跨布设、通航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桥群河段通航条件及通航安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由于兰江铁路桥通航尺度不满足三级航道的通航安全要求,为了研究兰江铁路桥桥区通航水流条件,该文章收集了相关资料,分析了工程河段河道演变及水流条件,建立并验证了适合该区域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对兰江铁路桥桥区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兰江铁路桥桥区的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并提出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对今后类似现状航道及桥区通航安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引航道通航水流的研究,国内主要依赖于实体模型及船模试验,波高测量对于航道通航问题,对船队航行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开发了一套由软、硬件组成的波高数据自动采集分析系统,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乌江银盘水电站水力学整体模型.该系统使用方便、迅速、易操作,可满足科研生产需要.由于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进一步开发功能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9.
结合赣江石虎塘枢纽工程水工模型对其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了细致研究,试验观测表明:由于赣江属于宽浅性平原河流,滩槽分布明显,水流条件顺畅,流态良好,上下游通航水流条件能够满足设计船舶的安全航行,但为了节省工程量和投资,对工程进行优化,将上下游引航道外引航墙进行适当缩短后,经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发现:该优化工程措施值得在同类平原河道低闸坝枢纽船闸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导流明渠是三峡二期工程的重要航运通道,中枯水期通航条件好,可满足运量要求,根据施工通航历时长,运量大,技术难题多等特点,如何增加明渠道时间,提高运量,是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经研究,当整治上,下游口门连接段航后,选择合适航线,采取较滩换推等措施,可将通航流量提高到30000~35000m^3/s,但同时应加强原型观测,注意能航水流条件的变化,以便采取保证顺利施行。  相似文献   

11.
石纲  包雄斌  练操  陈根 《人民长江》2011,42(22):54-56
羊角滑坡群是乌江白马航电枢纽坝前的一个巨型滑坡群,该滑坡群的稳定与否,对白马航电枢纽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为能给该滑坡群的治理工程设计和稳定分析提供准确的强度参数,对该滑坡群中各滑坡的滑带土抗剪强度进行研究.采用滑带土室内试验、现场大剪试验、反演分析等方法,确定了羊角滑坡群各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  相似文献   

12.
桥墩建在航道中,干扰了天然的水流运动,在其周围形成紊流区,影响到建桥水域的河床演变和航道稳定.桥墩附近存在不安全的航行区域,导致船舶碰撞桥墩事件时有发生.开展桥墩紊流宽度的研究对水运、桥梁建设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回顾了国内外对桥墩紊流宽度的研究进展,从桥墩周围水流紊动特性研究、紊流宽度影响参数分析及公式计算、桥墩紊流对通航净宽的影响3个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构皮滩水电站过坝通航建筑物是乌江下游航道的起点,根据工程技术经济论证结果,电站工程开工时过坝通航设施采用缓建方案。但随着下游梯级电站的提前开工建设,尽快实现河道通航的需求与过坝设施缓建方案矛盾日益显现,建与缓建争议不断,最终根据宏观发展战略需要确定了同步建设、立即开工的决策。分析了过坝通航建筑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对其他类似水电工程建设决策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葛洲坝水库冲淤规律及航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葛洲坝水库近20a水文泥沙观测成果,分析了库区水力条件的变化,阐述了水库泥沙淤积的动态特征与基本规律,浅滩演变与航道变化。葛洲坝枢纽运用一期,库区淤积即基本平衡,经过多年冲淤冲淤调整与交换,水库平衡淤积量约1.5亿m^2,库区淤积主要在常年回水区的宽谷段,其淤积末端距坝120km处,库尾河道及浅滩仍保持蓄水前的演变形势,库区险滩水流条件及航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河床边滩较宽、水位落差大的情况下,常规的固定式浮码头其前沿线伸缩较小,高水位时影响通航安全,其使用和推广受到了一定制约。拆装式浮码头作为一种新颖的浮码头型式,可依据水位的变化,通过增加或减少活动钢引桥的数量,调节码头前沿位置,可有效地解决码头布置与通航要求之间的矛盾。结合工程实例,系统地介绍了拆装式浮码头设计方案及使用效果,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小比尺船模和正态河工模型相结合研究通航河流上的桥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以京泸高速铁路跨越长江建桥方案的通航试验为例,讨论了代表性船队的选择,进行了河工模型的验证和船模率定,获得了船舶的航行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盘龙寺拦河闸枢纽工程拟在右岸兴建引航道,需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分析盘龙寺拦河闸枢纽工程通航建筑物的布置方式及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在5年一遇洪水条件下,上游航道口门区纵向流速最大为1.33 m/s,横向流速最大为0.28 m/s,稍微超标;原方案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在四种试验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超过规范要求,原因在于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受河道弯道影响,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主流存在夹角引起汇流不平稳。为了通航安全需在上游引航道局部段设置引航线,控制最大通航流量应设置为4 900 m~3/s。同时,提出了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优化布置方案,改变下游引航道外侧导墙布置长度,将原来的末端40 m直线型导墙改为半径为50 m,偏角为16°,偏向河中央的弧线型导墙。改进后的方案有效地改善了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附近的通航水流条件,流速符合内河航道通航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桥区河段的洲滩演变,可能会改变桥区的航道条件,影响船舶通航。武汉长江大桥所在的武桥水道河段汉阳边滩年内呈现汛冲枯淤的规律,如果枯水期汉阳边滩淤积展宽,武汉长江大桥上水通航孔水深不足,不能通航,或者即使水深足够,但因桥位上游的航槽过于弯曲,上水船舶通航困难,常需要调标改孔,严重时必须采取疏浚措施。将二维水流数学模型与船舶运动漂移量模型相结合,计算分析了汉阳边滩不同淤积形态条件下上行船舶通过大桥上游弯道的所需航宽,从船舶运动学角度分析了汉阳边滩淤积展宽影响桥区通航的机理。结果表明,即使4 m等深线没有直接淤积通航桥孔,当汉阳边滩突咀较大且靠近大桥时,桥位上游弯道宽度不满足上水船舶安全通航所需航宽的要求,必须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施工通航水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关科研成果和川江通航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阐明了施工河段在三峡工程施工期间的河势变迁及其对相应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认为正确处理施工与通航的矛盾以及河势的复杂变迁与适航水流条件的矛盾是解决好施工通航问题的关键。为此,必须对天然的和人工的水流边界、河滩进行整治,以达到流速纵、横向合理分布,降低流速和水面比降,消除局部碍航流态的目的,是形成适航水流条件和适航线路的重要举措。并明确指出,三峡工程施工通航建筑物体系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桥梁属永久建筑物,为使大桥建设对桥区河段通航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通过实船试验、通航水力学及船模试验,研究了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拟选的两处桥位及各种桥型方案对桥区河段通航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处桥位建桥方案,仅桥墩附近及桥墩下游一定范围内流态有所改变,河段内其他部位流态无明显变化,建桥对上游壅水仅在较短距离内产生影响(上游150m 处壅高0.10m、下游水位建桥前后无变化)。综合分析得出,以2号桥位优化方案为宜。该试验研究,不仅为本工程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国内其它大型跨江桥梁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