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时空、可持续、社会经济和生态4个方面的内涵,指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涉及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评价了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包括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未来201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给出了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协调发展有待提高,亟待探索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助力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以2011—2020年长江干流10省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水资源-经济-生态(water-economy-ecology, WEE)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其次利用趋势面映射耦合协调度全域分布,并探究长江流域耦合协调度发展的局部特征;再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解析耦合协调度全局和局部相关性;最后采用因子探测器,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资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两两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上升趋势存在显著差异;WEE系统耦合协调度全域呈现“U”型变化的态势,局部表现为“中游<上游<下游”;WEE系统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水平不断提高,局部空间相关性逐年向好;WEE系统耦合协调度主要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污染排放及治理。长江流域未来可依据耦合协调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贡献率,改善地区相应影响因素的现状,拓宽长江流域各省市高质量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以复杂系统科学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论述了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层次关联模式及动态反馈关系,分析了系统耦合关系的实质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子系统之间关系的规律性及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的机制,以求为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关系的评价与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浙江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采用Tapio脱钩评价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对浙江省2000—2019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20 a来浙江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全省水资源利用整体上处于生态盈余的安全状态,且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安全性与可持续性不断提高;研究期内浙江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总体上脱钩效应较强,主要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几个阶段,其中农业用水脱钩关系优于工业用水。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态势明显,但在工业用水脱钩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未来进一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方向为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开发应用水污染防治与节水技术,同时逐步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Ⅰ)——理论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本文探讨了广义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内涵、配置系统、配置目标及协调与冲突、研究框架、调控机制、全口径供需平衡分析方法和后效性评价体系。广义水资源含义是指把狭义的径流性水资源拓展为包括土壤水和降水,合理配置是以此广义水资源为配置水源,以自然-人工复合系统为配置对象,以宏观经济分析为总控,以水循环模拟为基础,通过水量水质统一配置,实现水资源在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中高效配置,维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保障生态与环境的稳定,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面向生态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框架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阐述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原则、机理和决策等基本理论框架,探讨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具体量化方法以及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工程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量化方法,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和多目标综合集成的方法.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雷晓琴  车涛 《人民长江》2008,39(23):68-71
国内外各界对水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关注,生态问题将成为近期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以长江流域为对象,通过分析不同河段和区域的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境,提出建立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度指标体系的理论和方法,旨在通过敏感度指标的计算,分析各生态因子的敏感性,得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生态制约因素和制约性,使流域内的主要敏感因素得以直观和具体的体现,找出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制约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敏感因子,对于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维系流域优良生态和河流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重,逐步成为危害地区经济、环境和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朝阳市水资源以及经济情况进行调研,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研究区域经济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动态关系的脉冲响应模型;借助朝阳市近10a的数据,建立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研究区域经济与水资源系统的协调演化过程;深入分析水资源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协调水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对策。由于水资源的存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定,区域生态以及经济的发展必然受到水资源的限制,因此,保护和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复合系统协调性理论,通过分析水资源复合系统内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两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全新的视角构建了水资源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反映的系统特征和系统间关系相应地提出了子系统之间协调性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复合系统协调性理论,通过分析水资源复合系统内水资源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两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全新的视角构建了水资源复合系统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指标反映的系统特征和系统间关系相应地提出了子系统之间协调性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短缺日益严峻,水资源成为制约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于协同理论和集对分析方法,构建经济区26个县(市区)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区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整体水平不高,且各县市区之间协同度差异明显,其中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赫山区、沅江市、大通湖区和桃江县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度较高,而临湘市和岳阳县则处于不协同状态,其他县市区处于中等协同水平。分析发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协同程度高低的决定因素是水资源系统稳定程度,所以经济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最后提出了促进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ESEF的水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探讨了水产品、水污染、水资源足迹、承载力与水生态足迹、承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区域水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估。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襄阳市为例,对其2008—2017年的水生态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估,比较了有无水质标准与环境功能分类时的评估结果,对求平均和求并集两种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考虑水质标准和环境功能分类与否,两种方法均反映出襄阳市2008—2017年水生态承载力指数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变化态势。而求并集的方法说服力更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评估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状况,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流域所在地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并通过水资源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水资源生态经济协调指数评估了水资源生态压力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农业用水是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主要类型,宜春市是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多的地区;各市均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多数地区水生态承载力有所降低;在产生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因素中,应重点关注农业用水和水污染因素;研究区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降低,萍乡市和吉安市水资源的生态经济协调性下降。各市应以绿色发展为目标,注意水资源消耗强度,通过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等措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苏南丘陵地区水-社会经济-生态耦合系统仿真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综合运用系统动力学、运筹学、经济学、水文学等理论和方法,对地处苏南丘陵地区的句容市的水—社会经济—生态耦合系统进行了系统概化和仿真分析研究,建立了苏南丘陵地区水资源系统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水—社会经济—生态耦合系统仿真模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多种水资源调控策略的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句容市水资源调控的最优策略,提出了句容市水资源调控战略的重点在于加大各部门节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以及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善水生态环境,从而为实现区域水—社会经济—生态耦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治理岩溶山区石漠化,尽快恢复植被、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水资源是生态建设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是一典型的高原喀斯特流域。在分析了流域内喀斯特特征、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蓄满产流模型,对流域石漠化治理生态需水量作了预测,并对2010年在P=95%特枯年下石漠化治理后的水资源供需平衡作了分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水源污染的预防和生态治理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城市污水性质和水生态系统现状 ,分析了城市水污染的成因 ,讨论了预防城市环境污染的方法 ,介绍了自然处理系统、以土壤为基础的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等废水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涉及评价体系和法制保障措施两个方面,在分析水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内容的基础上,从水资源体系、水生态体系、水景观体系、水工程体系和水管理体系5个方面提出了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济南市为例,通过介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法制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新认识   总被引:69,自引:4,他引:65  
龙腾锐  姜文超  何强 《水利学报》2004,35(1):0038-0045
本文概要总结了当前水资源承载力认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未能与水资源承载力有效地结合。依据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水生态系统承载的效用与价值,对水资源——人类系统做了简要的生态经济分析,认为应将水生态系统作为水资源承载力中的承载主体,并以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全部生态经济服务为基础开展研究。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可持续原则、可持续性和发展概念等,较详细地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在生态、技术、社会经济和时空等方面的内涵,并给出了基于这些内涵的水资源承载力定义及相应的模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可持续理论、系统协调理论内涵,从区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经济社会现状要素相互耦合、共同支撑水资源系统的角度,应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构建了区域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协调度概念及其定量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有关数据对2003—2013年辽宁省水资源安全形势演进态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可持续度呈整体上升趋势,自然因素导致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度变化不稳定,其余3个子系统可持续度基本呈现逐年提升态势;2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协调度波动变化,是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耦合导致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不稳定;3在研究时段内辽宁省水资源系统安全等级逐渐提高,安全态势趋于好转。未来,有关部门应在加大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区域水资源系统协调发展和统一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将水资源纳入区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管理和优化配置,以期实现区域水资源系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