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黑龙江省水稻灌溉水利用效率,确定寒区第一积温区适宜种植水稻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不同品种水稻的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比较,控灌条件下四个水稻品种有效分蘖数每穴平均提高了1.4穗,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3.45%;控制灌溉水稻,空秕粒较少,结实率高;控制灌溉条件下松粳16,松粳20和松粳201产量平均提高918.15 kg/hm~2,提高9.74%。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最优评价分析,得出松粳18控灌为最优处理,其次是松粳18常灌和松粳20控灌处理。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松粳18和松粳20,配套控制灌溉技术模式为寒地第一积温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寒地黑土区调亏灌溉对水稻蒸散量的影响及节水效果,采用蒸渗器试验法和田间水量平衡分析,开展水稻本田期不同灌溉模式需水规律与降水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相对于调亏灌溉管理的水稻蒸散需水要求,多年平均降水量仅在返青、分蘖期有所亏缺,灌溉水主要满足泡田期用水和深层渗漏导致的水量消耗。为此,调亏灌溉的净用水量可降低到390 mm,节水效果比浅晒浅灌节约灌水量51.9%,地下渗漏量是浅晒浅灌的37.43%,降水有效利用率较充分灌溉模式提高4.2%以上。  相似文献   

3.
根据汤旺河灌区5a的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控制灌溉对寒区水稻的产量、灌水量、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CK),不蓄雨水的控灌Ⅰ处理会造成水稻小幅减产,而蓄雨水的控灌Ⅱ处理可使理论产量增加6.3%,样方产量增加10.6%;控灌处理的灌水量和耗水量均小于对照,且控灌Ⅰ的灌水量和耗水量最小,比CK年平均节水267.6mm,年平均减少耗水334.2mm;控灌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高于CK,控灌Ⅱ的IWUE高于控灌Ⅰ,但其WUE低于控灌Ⅰ;综合考虑控制灌溉对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宜在寒区示范和推广控灌Ⅱ的水稻调控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4.
国内最新研究表明 ,虽然自古水稻是水生作物 ,但是可以改变其水生态 ,为旱生态环境栽培 ,即采取控制土壤水分灌溉 ,简称“控灌”。同样可以达到优质高产并节约大量水资源。全国各地均已大力试验推广。我省结合国家“九五”科技攻关 ,已进行了四年的适应性实验。不仅获得成功 ,而且取得部分技术新进展。水稻控灌技术指标根据水稻生育阶段分别采取轻控、中控、重控。轻控是灌溉控制为 80 %~ 10 0 %土壤饱和含水量 ;中控为 70 %~ 10 0 %土壤饱和含水量 ;重控为 6 0 %~10 0 %土壤饱和含水量。一般返青、分蘖、孕穗开花期为轻控 ,其中返青期以…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粳稻生产基地,每年将为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粳稻2000万t,这对全省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寒地的特点,2004~2009年,在全省22个试验站开展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摸索出了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文章阐述了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优势、寒地水稻节水优质高产调控原理及推广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蓄雨控灌技术具有良好的节水高产,减排省工效应,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与现有淹灌模式相比,节水21%~47%,灌水次数约减少3次,排水定额减少40%以上,氮磷负荷减少40%以上。本研究将水稻节水灌溉与面源污染控制相结合,提出了蓄雨控灌的理念及其技术模式,具有节水省工、环境友好的优点。阐明了水稻蓄雨控灌的高产、节水、减排、省工效应及其影响机制,并综合产量、品质和节水效果、环境效  相似文献   

7.
东台市下辖28个镇、483个村(场),总人口118万,耕地总面积9.8万hm~2,稻区面积近2.4万hm~2。从1994年开始全市试验推广和普及水稻节水高产控制灌溉技术,经过连续4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稻区全部实现了节水控灌,取得节水一半、增产一成、亩增效100元的显著效益。全市水稻节水控灌工作荣获省政府农业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型控灌中蓄稻田水分变化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灌中蓄是在控制灌溉(排水)技术和蓄雨型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依据南方地区稻植期雨量多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灌溉制度。本文从不同年型稻田各水分要素在田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入手,通过比较控灌中蓄和常规灌溉模式下有效降雨量、灌溉用水量、水稻需水量、田间耗水量、稻田排水量之间的差异,掌握不同年型水稻生育期田间水分分布和变化规律。通过对水稻不同年型田间灌溉以及对降雨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水稻控灌中蓄和常规灌排模式下水稻需水量之间的差异,探索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差异的根源,阐明控灌中蓄生态节水灌溉模式的节水机理,旨在为节水灌溉技术下土壤水分管理和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土壤饱和含水率为上限,以50%、60%、70%饱和含水率为控灌下限,对水稻全生育期生理生态变化及产量结构与常规灌(即淹水灌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0%、60%两种控灌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常规灌高,但产量相对较低;4种处理中只有70%控灌的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与常规灌相比增产2.6%、耗水量减少41.4%,效益十分显著,是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在管理方面,水稻控制灌溉必须在水稻完全返青,即叶片顶部没有黄尖现象后方可实施,否则对水稻的茎蘖数有明显不利影响。水稻控制灌溉灌水时间除可实时监测预报外,还可根据灌水间隔或地表特征简易掌握,在没有降雨的情况下,70%控灌一般间隔46 d灌水一次。  相似文献   

10.
水稻灌溉技术的水层管理是水稻生产中夺取稳产、高产的主要环节。通过水稻各生育期的水层管理标准,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稳产、高产的基础上,人为调节控制用水量,减少灌溉次数及水量,达到量化灌水指标、节水控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最新研究表明,虽然自古水稻是水生作物,但也可以改变其水生态环境栽培为旱生态环境栽培,即采取控制土壤水分灌溉,简称“控灌”,同样可以达到优质高产并节约大量水资源。这种灌溉方法在全国各地均已大力推广。黑龙江省结合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已进行了4年的适应性实验,不仅获得成功,而且取得部分技术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苏南太湖地区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年种植面积达70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近1/3,为我省主要产稻区。年灌溉用水量近900亿m~3,且多为机电提水灌溉,能源消耗很大。本区水资源虽较丰富,但干旱年份缺水仍达20亿m/~3。因此探索本区适用高产节水灌溉模式,缓和水资源、能源紧缺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灌溉现状 本区水稻灌溉早在60年代就在全省率先试验浅水勤灌,将以往深水灌溉亩灌水量1200~1500m~3降至800~1000m~3。但由于部分县市对水资源、能源的紧迫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新型的高产节水灌  相似文献   

13.
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精准农业的一部分,其原理是根据水稻生理生态需水的特点,并对水稻生长发育动态研究后,确定的灌溉新模式.控制灌溉的精髓,是在水稻稳产增产的同时,提高水肥的利用率,增加了田间的积温,更利于水稻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以来,全省推广控灌(系指水稻控制土壤水分灌溉)。1996年引进“控灌”消化吸收试验至今,就黑龙江省近年来水稻栽培现状而言,笔者认为很难全程推广“控灌”。因为在没有改变栽培与耕作方式的情况下,一些生产用水还应以水层管理(如泡田、整地、除草、施肥、防寒、保温等为主),只能阶段性进行控制土壤水分灌溉(干湿交替灌溉),可简称为“间控”。进行“问控”节水灌溉,灌溉上限以10—20mm水层为标准,下限以10~20kPa(土壤吸水力)为标准。上限以保证灌溉后土壤能饱和,且使耗水多或需水高峰时,保证灌溉周期约5天左右,而不歪太短和难以操作。下限是满足水稻各生育期最低土壤水分限制,不仅可达到节水目的,而且不会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这两个标准可以分别用水尺和测水笔现场测视,结合感官标准(视田面陷脚和干裂程度)进行灌溉控制。改变以推广土壤水分相对饱和含水量标准控制,可减少很多实际麻烦与不便。采用相对饱和含水量(60名-100名),需要做很多前期土壤与土壤水分动态测定工作(土壤容重.土壤体积或蕾量含水量等)。  相似文献   

15.
推广水稻“控灌”节水灌溉,是从改变水稻生态环境入手,改水层灌溉为控制土壤水分灌溉。减少水面蒸发和渗漏,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并保证水稻增产、增效的目的,即  相似文献   

16.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通过在水稻全生育期采取无水层灌溉制度,通过试验,其可节约用水量为1650m^3hm^2,节省柴油37.5L/hm^2增产402kg/hm^2,节水控灌技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铁力市年丰朝鲜民族乡作为全省寒地水稻三超推广示范区,在寒地水稻三超栽培种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2001年该示范区最高公顷产24 120斤,平均公顷产达19 180斤。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有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分不开的。我们对该示范区内的水稻三超栽培技术进行了观测,实践证明,水稻三超栽培为节水灌溉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寒地水稻三超栽培简介 所谓水稻三超栽培就是(一)超稀植,并且是宽行单本超稀植。(二)超级稻品种,并且是优质超级稻品种。(三)超高产,并且是极限超高产。水稻三超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控灌条件下的水稻合理密度 ,探求最佳栽插密度模式 ,连续 3年在江苏省东台市一0 .3 4hm2 试验区内开展水稻控灌特性及最佳密度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控灌可以节约灌水量5 5 .7%~ 61 .7% ,增产幅度 7.8%~ 9.2 % ,并具有扎根深、有效分蘖高、茎杆粗壮、抗倒伏等优点 ;水稻在相同的控灌条件下最佳密度为 3 7.5万穴 /hm2 ,栽插株距 1 0 .0cm ,行距 2 6.6cm ,增产幅度3 .3 %~ 6.9% .  相似文献   

19.
今年我省推广水稻控灌节水技术(系指水稻灌溉改变历来水层淹灌为控制土壤水分灌溉,从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是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以不同相对土壤饱和含水量为灌溉下限(60~80%饱和含水量,而灌溉上限一般为  相似文献   

20.
砂礓黑土是河南省低产土壤,具有易旱、易涝、易渍的明显缺陷,产量低,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砂浆黑土区通过灌排实验,减少水稻串灌、漫灌,探索出节水灌溉的新思路,水稻每公顷节水一半左右,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为改变砂浆黑土区农业增产,灌排结合找到一个新办法,为河南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如何保丰收找到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