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价铬污染土壤还原稳定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常州某关闭化工厂遗留的铬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还原-稳定固化法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通过不同的单因子试验研究,确定最佳还原剂及优化条件,同时优化稳定固化条件,降低药剂成本。实验结果表明:选用酸化硫酸亚铁为还原剂,石灰为固化剂,联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六价铬的浓度,其Cr(Ⅵ)去除率达到98%以上;Cr(Ⅵ)、总Cr毒性浸出浓度降低率达98%以上,并满足《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某铬盐厂的两种不同污染特性铬渣污染土壤(A土和B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种异位修复工艺(淋洗、稳定化、湿法解毒)去除铬渣污染土壤中总Cr和Cr(Ⅵ)的效果,并采用改进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不同修复工艺对土壤中各形态Cr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为湿法解毒稳定化淋洗,湿法解毒工艺对A土、B土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6%、92.94%;对铬污染土壤总铬去除效果最佳的是异位淋洗工艺,异位淋洗工艺对A土、B土总铬消减分别达54.87%、80.16%。异位淋洗工艺实现了对水溶态Cr(Ⅵ)、酸溶态Cr(Ⅵ)的泥水分离,是总铬消减的主要原因;稳定化工艺和湿法解毒工艺降低了土壤p H,促进了水溶态Cr、酸溶态Cr及可还原态Cr向可氧化态Cr的转化,因此土中总Cr并未发生显著消减。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经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处理后,A土Cr(Ⅵ)仍然残留736.6 mg·kg~(-1),B土Cr(Ⅵ)仍然残留245.47 mg·kg~(-1),酸溶态Cr的残留是导致三种工艺修复Cr(Ⅵ)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某铬盐厂的两种不同污染特性铬渣污染土壤(A土和B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三种异位修复工艺(淋洗、稳定化、湿法解毒)去除铬渣污染土壤中总Cr和Cr(Ⅵ)的效果,并采用改进BCR顺序提取法分析了不同修复工艺对土壤中各形态Cr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对铬污染土壤中Cr(Ⅵ)的去除效果为湿法解毒 > 稳定化 > 淋洗,湿法解毒工艺对A土、B土中Cr(Ⅵ)的去除率分别高达83.26%、92.94%;对铬污染土壤总铬去除效果最佳的是异位淋洗工艺,异位淋洗工艺对A土、B土总铬消减分别达54.87%、80.16%。异位淋洗工艺实现了对水溶态Cr(Ⅵ)、酸溶态Cr(Ⅵ)的泥水分离,是总铬消减的主要原因;稳定化工艺和湿法解毒工艺降低了土壤pH,促进了水溶态Cr、酸溶态Cr及可还原态Cr向可氧化态Cr的转化,因此土中总Cr并未发生显著消减。高浓度铬渣污染土壤经三种异位修复工艺处理后,A土Cr(Ⅵ)仍然残留736.6 mg·kg-1,B土Cr(Ⅵ)仍然残留245.47 mg·kg-1,酸溶态Cr的残留是导致三种工艺修复Cr(Ⅵ)效果受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选择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铬污染紫色黏土作为研究对象,选用FeSO4对污染土壤中Cr(Ⅵ)进行解毒,使土壤中浸出Cr(Ⅵ)浓度(1745.13±27.93)mg/kg,总铬(1768.83±57.24)mg/kg分别降到(17.65±2.28)mg/kg和(69.79±8.61)mg/kg,同时测定不同药剂投加量下,被还原土壤中浸出Cr(Ⅵ)以及浸出总铬的变化趋势以及铬在土壤的各形态的相互转变情况;发现FeSO4主要将铬形态由水溶+碳酸盐结合态转变到铁锰结合态;之后对还原解毒后的土壤进行马弗炉高温煅烧实验后污染土壤的浸出Cr(Ⅵ)和总铬浓度分别降至1.11±0.59mg/kg、1.69±0.34mg/kg,该浓度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生产的砖块和砌块的浸出浓度标准限值,为铬污染土壤的资源化再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毒性较大的硫化砷渣有较好的稳定化固化效果,先用m(重铬酸钾):m(三氯化铁)=1:1.6作为硫化砷渣的稳定化药剂,在探究出稳定化药剂的最佳加入量以后,使用生石灰粉作为pH调节剂、水泥做固化剂,结果使砷的浸出毒性低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19)的要求.结果表明,稳定化药剂(重铬酸钾和三氯...  相似文献   

6.
K2Cr2O7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能被一些价格低廉的还原性物质还原,如毒性强、危害大的Cr(Ⅵ)还原为毒性小、危害小的Cr(Ⅲ),并转化为三价铬氢氧化物沉淀。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浸出毒性实验,浸出液符合国家标准,稳定化处理后可进行安全填埋。  相似文献   

7.
王儒  施维林  张建荣 《广东化工》2014,(1):26-27,41
文章以Fe(Ⅱ)为还原剂,土壤浸滤液中Cr(Ⅵ)为处理对象,研究了处理效果与pH、氧化还原条件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pH为中性,厌氧的条件下Fe(Ⅱ)对于Cr(Ⅵ)具有较好的还原效果。在一个月的反应时期内曝气组中Cr(Ⅵ)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建议在实施化学还原技术修复土壤重金属铬污染的时候结合微生物以及固定化等技术联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广东化工》2021,48(7)
本文以外源添加重铬酸钾的方式制备模拟铬污染土壤,采用硫酸亚铁和碳酸钙对铬污染土壤进行稳定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Fe2+与Cr6+化学计量比为6时,硫酸亚铁对六价铬的还原率达到99.51%;与对照相比,FeSO4可使Cr浸出毒性降低95.94%,硫酸亚铁与碳酸钙联用后Cr浸出毒性降低99.49%~99.86%,且在碳酸钙添加量超过3%时Cr浸出毒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铬渣是重金属废渣的一种,其中水溶性Cr(Ⅵ)和酸溶性Cr(Ⅵ)的浸出,严重污染环境。湿法解毒是处理铬渣的一种重要手段,本实验选用亚硫酸氢钠还原铬渣浸出液中的Cr(Ⅵ)。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Cr(Ⅵ)的还原效果最明显,Cr(Ⅵ)最大程度地被还原。反应过程中pH、亚硫酸氢钠用量对Cr(Ⅵ)的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玲  刘海卿  李喜林  赵奎 《硅酸盐通报》2016,35(7):2065-2070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已经成为治理重金属污染土的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技术.以沈阳矿渣堆场污染土为研究对象,使用熟石灰和高炉矿渣作为混合固化剂,进行固化/稳定化联合修复重金属铬和镉污染土试验研究,测定不同固化剂掺量、不同含水量、不同养护龄期条件下,联合固化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浸出特性及酸中和能力.结果表明,熟石灰-高炉矿渣联合修复镉和铬污染土壤具有有效性,力学性能主要由固化剂掺量和水含量控制,而重金属铬和镉的浸出主要受pH和固化剂掺量的影响;熟石灰与高炉矿渣质量比1∶4作为混合固化剂掺量20%、含水量为最佳含水率22%时,满足填埋场的废物接受标准和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含Cr(Ⅵ)工业废水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一些微生物能够将Cr(Ⅵ)还原为低毒性的Cr(Ⅲ)。从河道污泥中筛选到一株Cr(Ⅵ)还原菌并鉴定为Lysinibacillus sp. ReCr-13。实验探究了该菌还原Cr(Ⅵ)的特性及其对Cr(Ⅵ)诱导的氧化胁迫响应。在pH值为8.0、NaCl为5 g×L~(-1)、Cr(Ⅵ)为200 mg×L~(-1)条件下,Lysinibacillus sp. ReCr-13具有最佳的铬还原效率。Cr(Ⅵ)浓度在200~400 mg×L~(-1),随初始Cr(Ⅵ)浓度的增加,胞内O_2~(·-)、H_2O_2及MDA的含量增加,然而Cr(Ⅵ)还原效率下降。外加Mn~(2+)能够有效促进胞内抗氧化酶SOD和CAT的活性,能降低O_2~(·-)、H_2O_2及MDA的含量,并最终提高了Cr(Ⅵ)还原效率。研究结果将为生物还原含Cr(Ⅵ)工业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彭蕾  姜岩  夏如馨 《化工学报》2021,72(9):4458-4468
铬及含铬的复合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物修复技术处理铬污染场地具有应用潜力。本文剖析了微生物吸附、吸收、转化及外排Cr(Ⅵ)等作用机制;结合当前的污染场地状况,概述了多因子复合胁迫下生物去除Cr(Ⅵ)的研究现状,指出金属离子和氧阴离子胁迫对细胞生长代谢及Cr(Ⅵ)的去除产生复杂影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论述了在复合污染条件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去除Cr(Ⅵ)的研究进展。提出当前生物修复铬污染场地技术,正经历着由突破功能型菌株选育向探索生物解毒机制的转变,以现有认知可以证实生物去除Cr(Ⅵ)核心技术的应用潜力;限制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瓶颈在于修复成本和技术载体等工艺本身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以推动生物修复技术走向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限氧和高温条件下制备成生物炭,并加入KOH溶液对玉米秸秆生物炭进行碱改性处理,利用FTIR、SEM和TGA等测试技术对材料进行表征,考察材料的理化性质,并通过稳定化实验,研究改性生物炭协同硫酸亚铁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生物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得到强化,出现明显的孔隙管道结构,呈现蜂窝形状,且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由稳定化实验结果可知,改性生物炭协同硫酸亚铁对铬污染土壤有良好的稳定化效果。最佳的稳定化修复条件为5%投加比例的KBC和7 d的养护时间。土壤中总Cr和Cr(VI)浸出浓度、Cr(VI)含量分别为0.144 mg/L和0.135 mg/L,22.53 mg/kg,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总Cr和Cr(VI)的浸出限值1.5 mg/L和0.5 mg/L以及《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中第一类用地筛选值30 mg/kg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含铬废水毒性大、处理难的问题,基于正交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的纳米FeS对废水中铬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纳米FeS去除铬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FeS的最佳制备条件:以(NH_4)_2Fe(SO_4)_2·6H_2O作铁源,铁源溶液滴加流速为0.44 mL/s,n(Fe)/n(S)为3.0。以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FeS处理含铬废水,Cr(Ⅵ)和总铬去除率分别可达81.65%、69.5%。SEM和XRD分析表明,处理含铬废水后,纳米FeS颗粒表面出现大块球形晶体结构的Cr(OH)_3和Cr_2S_3。  相似文献   

15.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219-220
铬污染土壤的还原稳定化修复是重点研究的课题,选择硫化亚铁、硫酸亚铁、四氧化三铁、纳米零价铁等四种还原剂,通过室内实验的方式,比较四种还原剂对六价铬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对土壤中六价铬的还原能力最强,对土壤中六价铬的去除率达到88.75%。同时,还探讨了石英砂、高岭土、石灰石等三种不同稳定化药剂与还原剂联用时,对土壤中六价铬和总铬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17,(10):1867-1870
以具宽禁带的阳极氧化ZrO_2纳米管为光催化剂,甲醇为空穴捕获剂,紫外光照下利用ZrO_2纳米管光生电子强还原性将含铬废水中的Cr(Ⅵ)还原并固载于其表面实现铬一步完全移除,废水中Cr(Ⅵ)在80 min内去除率可达99.4%,反应为一级反应;相关表征证实,Cr(Ⅵ)被还原为Cr(0)和Cr(III)沉积于ZrO_2表面,所得产品便于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以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为还原剂,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为沉淀剂,采用还原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中的铬。研究表明:以亚硫酸氢钠为还原剂、以氢氧化钙为沉淀剂时,电镀废水中铬的去除效果最好。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亚硫酸氢钠的用量、还原反应pH值等对废水中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当亚硫酸氢钠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75倍、还原反应pH值为2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35%,处理后废水中Cr(Ⅵ)的质量浓度为0.13mg/L。以氢氧化钙为沉淀剂、沉淀反应pH值为8时,处理后废水中总铬的质量浓度为0.26m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废水中Cr(Ⅵ)的质量浓度、总铬的质量浓度及出水pH值均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中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铁屑-活性炭微电解法处理含铬(Ⅵ)废水的工艺条件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未调节废水pH值(0.5)的条件下,铁屑与活性炭的质量比为10:1,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60min,处理的废水量为30mL/g物料,铬(Ⅵ)的去除率为97.92%,处理后的水中铬(Ⅵ)浓度为0.051 mg/L,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用铁屑一活性炭微电解法处理含铬(Ⅵ)废水比单独用铁屑还原或活性碳吸附处理含铬(Ⅵ)废水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RM”气浮剂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RM气浮剂,对电镀含铬废水进行了气浮法处理的实验室研究。该方法对酸性格(Ⅵ)废水,可直接加药后进行气浮分离铬(Ⅵ),不用调pH,不加还原剂。RM药剂比季铵盐便宜得多,设备简单,投资较少,处理后废渣量少,便于进一步处理与回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重金属铬污染带来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以沈阳铬渣堆场污染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水泥固化重金属铬污染土中Cr(VI)和Cr(Ⅲ)试验研究,测定了水泥掺量、养护龄期、铬不同含量及价态对固化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淋滤特性影响.结果表明,水泥是Cr(VI)和Cr(Ⅲ)污染土的有效固化剂,水泥掺量以20%为宜;Cr(VI)和Cr(Ⅲ)对固化土强度都具有弱化效应,Cr(Ⅲ)弱化效应更明显;SEM图从微观上解释了水泥固化铬污染土强度的变化,该变化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