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壳聚糖作为载体的药物缓释过程,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出壳聚糖纳米微球,以牛血清蛋白为药物模型研究了该纳米微球对蛋白类药物的缓释效果。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壳聚糖纳米微球药物缓释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MATLAB编程确定了网络拓扑结构为5-9-1型。基于PSO-BP算法对网络进行了训练,训练后以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及较强的泛化能力,对测试数据拟合相关系数达0.9854;T检验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存在较强的统计关系,模型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2.
聚酰胺微胶囊缓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荣  高新  张杏梅 《化学工程》2007,35(2):56-59
通过对染料微胶囊缓释性能进行定量研究,制备出一种环保型分散染料微胶囊。文中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散染料微胶囊中染料扩散到丙酮溶液中的吸光度,并通过非线性函数方程Boxlucasl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与微胶囊缓释性能规律相适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对这一模型的分析,得到制备过程工艺条件对聚酰胺分散染料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得到制作环保型分散染料微胶囊所需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陶媛 《山东化工》2014,(7):58-59
药物缓释材料种类繁多,壳聚糖因其自身多方面的特性而成为理想的药物缓释载体。文章简要介绍了壳聚糖的缓释机理,且因壳聚糖本身拥有的特殊药理作用,它可用于抗炎、抗癌、抗肺结核及基因类药物载体,模型实验显示均收到了较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和相应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壳聚糖作为不同药物缓释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罗华丽 《广州化工》2023,(20):122-124
对国内外最新壳聚糖文献进行信息检索,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药物制剂实践教学,以壳聚糖药物缓释微球研发为导向,依次从药物制剂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内容选取、药物缓释制剂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教学的分类评价等角度进行论述五五制实践教学模式在药物缓释制剂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经实验比较发现该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成绩、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报告从腐植酸增效缓释BB肥作为和谐土肥体系的构建者、缓释新标准制定者和增效缓释理论创新者三个方面进行了评述,提出创新腐植酸增效缓释理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指出腐植酸增效缓释BB肥是肥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报通过对腐植酸增效缓释肥料进行了初步探索和试验,证明腐植酸增效缓释BB肥对磷肥和钾肥都有增效作用,对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理工科传统课堂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不足,不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药剂学实验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花粉作为骨架材料用于药物缓释研究"为例,构建了一种课堂实验衔接大创训练项目延伸式教学模式.介绍了这一教学模式的组织形式和考核方式,并对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正交实验对一种新型高分子多营养元素缓释化肥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确立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合成高分子营养元素缓释化肥的最适宜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新型多营养缓释化肥的制备及养分释放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脲、异丁醛和磷酸二氢钾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多营养缓释化肥(MNSRF),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NMR、31P-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MNSRF缓释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水释放试验研究了MNSRF中氮、硫、磷和钾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养分释放特性,实验结果表明,MNSRF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9.
互穿网络型高分子.NPK缓释化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刘亚青  高建峰  王赫 《化肥设计》2007,45(4):58-59,64
介绍了将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缩聚物与脲醛反应,以合成一种互穿网络型高分子NPK缓释化肥的实验。研究评价了该缓释化肥的缓释性能以及合成中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摩尔比、反应温度、甲醛的加入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缓释化肥中N的缓释期>120 d,P的缓释期为80~100 d,K的缓释期为70~90 d。  相似文献   

10.
载药缓释型微针可以无痛、有效地释放疫苗激素类药物。以交联透明质酸为基材,分别使用预载药和后载药的方法制备右旋布洛芬缓释型微针,研究载药缓释型微针的最佳制备工艺。对这2种载药方法制备的微针阵列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同时通过体外透皮扩散实验评价了微针的释药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预载药法更适合制备载药缓释型微针,微针阵列的成型较好,并且具有足够的力学性能刺破皮肤。体外透皮扩散实验显示,预载药法制备的右旋布洛芬缓释型微针的释药性能更加优异。微针在6 h时释放了约42%的药物,最终,累计释放了约95%的药物。实验结果证明了载药缓释型微针的有效性,为疫苗、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茶油的存储稳定性,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与阿拉伯胶(GA)为复合壁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茶油微胶囊。首先,以凝聚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的壁材复凝聚参数;随后,以微胶囊形貌和包埋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的茶油微胶囊制备条件:壁材质量分数2.0% 、壁材组分WPI与GA的质量比1:1、芯壁质量比0.84:1、复凝聚pH=4.3、复凝聚温度40 ℃和搅拌速度500 r/min,此时包埋率达89.67%。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分布、休止角、POV值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茶油微胶囊结构完整、粒径均一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分散性、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体外缓释数据表明,茶油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缓释机理均符合Ritger-Peppas缓释模型,符合人体消化吸收特性。茶油微胶囊化保护茶油的有效成分,扩展其使用范围,提高其消化吸收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尺寸均匀、形状规则的花状形貌的介孔状二氧化硅微球。基于二氧化硅花球特殊的表面褶皱和内部的介孔孔道,将其作为载体负载模型药物布洛芬,探究其药物缓释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花球对布洛芬模型药物的负载量为701.63 mg·g~(-1),明显高于传统药物载体材料。此外,对介孔二氧化硅/布洛芬复合粒子进行缓释实验研究,发现10 h后布洛芬的释放量为74.60%,表明其具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3.
混合药膜缓释体系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铜文  王绍亭 《化工学报》1995,46(5):593-600
将化学工程原理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建立了应用范围较广的混合药膜缓释体系的动力学模型,讨论了混合药膜的内扩散过程,针对氟尿嘧啶(5-FU)和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组成的混合药膜体系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与实验符合良好,并能为Higuchi模型的假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实验过程不合理、实验设备落后、缺乏"工程性"和创新性实验等问题,为了专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优化教学体系、健全实验教学制度、升级实验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增加"工程性"和创新性实验等方法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显著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乔生 《腐植酸》2008,(6):26-26
1涂层缓释一次肥技术 涂层缓释一次肥的关键技术是涂液,创新工艺是分级处理、分级使用。  相似文献   

16.
《广州化工》2021,49(12)
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了创新设计。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课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教学内容创新:通过微型化实验,限制性实验创新,无限制实验等创新优化课程体系,学生转变为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者。实现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探索培养专业技能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药学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17.
"实验创新训练"课程是众多新建本科院校中新设课程之一。本文剖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创新训练课程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学生学好实验创新训练课程理论知的前提下,将教师的科研工作与实验创新训练课程理论知识结合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指导学生查看文献、提出问题(创新点)、设计实验方案、做实验、掌握表征手段、书写科研论文、汇报PPT的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专业综合实验》是复合材料专业学生最主要的一门实践类课程,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本文以复合材料制品为主线设置实验项目及子项目,明晰了实验间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增加了复合材料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实验,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实现了"一体化、多层次、自主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实验效果。《复合材料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助于完善复合材料专业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氨水为碱性催化剂,采用无模板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和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选用持效期较短的阿维菌素作为模型药物构成缓释体系,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比表面仪(BET)、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二氧化硅材料的形貌、粒径、载药量进行表征和测定,同时测试其缓释性能。探讨了溶剂蒸发法和超声浸渍法两种不同载药方法对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农药缓释载体均呈球形,平均粒径500 nm,其中中空介孔二氧化硅载体具有独特的中空介孔复合结构,超声浸渍法载药效果较好,两种载体的载药量分别为48. 89%和52. 58%,中空介孔二氧化硅-阿维菌素缓释体系的缓释区间较大,缓释效果较好,31 h才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20.
以正硅酸乙酯、三氯生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为原料,制备了缓释型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采用低温氮吸附、SEM、FTIR等手段表征了样品的比表面积、颗粒形貌和表面基团;通过摇床溶出实验检测了该复合材料的耐溶出性能;通过抑菌圈实验表征了样品的溶出抗菌性。研究发现,该方法所制备的有机/无机复合抗菌材料具有良好缓释性能,当添加KH-550时材料的耐溶出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