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有机蒸汽膜的耐溶胀性,选用分子中含有C—F键及不对称结构的橡胶态聚合物聚三氟丙基甲基硅氧烷(PTFPMS),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了均质膜,测试了包含全氟烃类在内的10种气体在聚合物膜中的渗透性,并对渗透系数与压力及临界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氟烃类气体的渗透系数较小,低于永久性气体及具有相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气体;随着压力的增加,CO_2和C_3H_8等吸附性较强的气体渗透系数不断提高;而对于H_2、O_2和N_2等气体,渗透系数变化不大;除H_2、CO_2和全氟烃类外,气体渗透系数随着临界温度的提高而增加;气体分子尺寸大且易被压缩的烷烃气体更容易渗透,渗透系数随着碳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对于全氟烃类气体则表现出相反的渗透行为。  相似文献   

2.
碳氟表面活性剂在有机液体中的表面活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不同的碳氟链( 包括四氟乙烯五聚体衍生物、全氟丙烯环氧齐聚体衍生物以及全氟烷基衍生物等) 出发, 制备了多种碳氟化合物。通过表面张力测定,研究了碳氟化合物在甲苯、正己烷、正癸烷、环己烷等烃类化合物以及在氯仿、硝基甲烷、二甲亚砜、正丁醇等极性化合物中的表面活性。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工业废水中全氟辛酸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kromasil(250 mm×4.6 mm×5μm)ODS C-18色谱柱,以乙腈与水的体积比50:50、加高氯酸(HClO4,质量分数1%)、三乙胺调pH=3.0为流动相,在该条件下可使试样中各组分完全分离,全氟辛酸的质量浓度在0.05~5 mg/L内线性良好(R=0.999 7、n=7、相对标准偏差1.60%),回收率在95.92%~105.2%。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用于工业废水中全氟辛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吴晓妍  廖佳 《化学世界》2021,62(1):8-13
全氟化合物是环境中一种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近年来,随着全氟化合物的广泛使用,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有必要对其环境行为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综述了全氟化合物在水体、沉积物、大气中的污染现状,总结了关于全氟化合物的采集技术、前处理技术以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纪敏 《浙江化工》2023,(4):40-43+49
全氟聚醚羧酸是合成全氟聚醚衍生物的关键中间体之一,平均分子量在500~15000之间,其分子量大小对后续应用至关重要。本文分别采用端基返滴定法和19F核磁共振法间接测定全氟聚醚羧酸的分子量,并对两种检测手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端基返滴定法测定全氟聚醚羧酸的分子量,方法可靠且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度高、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台气相色谱仪,两阀三通道,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检测丙烯中微量烃杂、CO、CO_2以及含氧化合物等全组份分析。通过考察柱温、分流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方法中烃类杂质最小检测限为0.1 mL/m~3,CO、CO_2最小检测限为0.01 mL/m~3,含氧化合物最小检测限为0.5 mg/kg。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最小检测限考察。各个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简单、灵敏、可靠的气相色谱测定塑料制品中全氟辛酸的方法。塑料样品破碎后经甲醇提取,用对甲苯磺酸作为衍生化试剂、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作为除水剂,将提取的全氟辛酸转化成全氟辛酸甲酯,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 999 5;在1. 0、10. 0及100. 0 mg/L添加浓度水平下,全氟辛酸回收率为96. 4%~105. 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 01、0. 05 mg/kg。结果表明,本方法重现性好、准确性高,可用于塑料制品中全氟辛酸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UPLC-MS/MS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15种全氟化合物(包括全氟烷基羧酸类、全氟磺酸类、全氟磺酰胺、全氟调聚醇)的检测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1.7μm,2.1 mm×100 mm)色谱柱,以5 mmol/L乙酸铵的5%甲醇水溶液和95%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质谱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对15种全氟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样品采用1%甲酸乙腈重复提取两次,提取液旋蒸蒸发至近干,V(甲醇)∶V(水)=3∶2溶液复溶,14000 r/min离心除杂制得待测液,与QuEChERS方法比较,回收率高、操作简单。结果显示:15种全氟化合物在8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线性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1,检出限为0.0202~0.0365μg/kg,定量限为0.0674~0.1217μg/kg,1.5、3.0、4.5μg/kg 3个添加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63.5%~101.3%,相对标准偏差为0.8%~9.4%。本方法可应用于食用植物油中全氟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梁天水  刘德智  王永锦  钟委  赵军 《化工学报》2020,71(7):3387-3392
全氟己酮是一种新型的哈龙替代灭火介质,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全氟己酮在低浓度时具有助燃效果,未通过美国联邦航空局气溶胶爆炸实验(FAA-ACT)。为抑制全氟己酮的助燃效果,采用混合气体的方法,引入全氟三乙胺作为全氟己酮的协同灭火介质。首先利用杯式燃烧器研究不同浓度全氟己酮作用下的火焰高度、火焰宽度,并获取其临界灭火浓度;以火焰高度和火焰宽度作为助燃现象的判据,实验结果表明全氟己酮浓度为3.00%(占氧化剂体积分数,下同)左右时助燃现象最为显著,临界灭火浓度为5.80%。为研究全氟三乙胺抑制全氟己酮助燃现象的效果,在保持全氟己酮浓度3.00%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增加全氟三乙胺的浓度,获取火焰高度、火焰脉动频率和混合气体的临界灭火浓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氟三乙胺对全氟己酮的助燃现象有抑制作用,且预测全氟三乙胺单独作用下的临界灭火浓度约为4.86%。全氟己酮和全氟三乙胺的混合灭火气体中,全氟三乙胺占灭火剂体积分数超过10.00%后,全氟己酮和全氟三乙胺具有较好的协同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聚四氟乙稀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制造聚四氟乙烯树脂的原料为F_(22)(二氟一氯甲烷),经高温裂解得到含C_2F_4(四氟乙烯)的裂解气。其组分复杂,有全氟烃类、氟氯烃类、含氢氟烃类及环烷烃类等三十多种组分,其中和C_2F_4近沸和共沸组分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在2~8℃保存的稳定性。方法将3批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放2~8℃保存,于不同时间取样,检测微球浓度、平均粒径、全氟丙烷气体含量、IgG各组分含量及其他各项主要指标。结果3批制品保存30个月,其微球浓度、平均粒径、直径小于10μm的微球百分数和全氟丙烷气体含量均无明显变化,IgG各组分含量及其他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的要求。结论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在2~8℃保存30个月,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液态无水氢氟酸中N-三丁胺的氟化制备全氟三丁胺.试验用电解槽型号Simons,材质为碳钢,容积0.66 L,电解电流密度恒定为0.03A/cm2,电解槽中N-三丁胺的质量分数为5%~10%.生成的粗品精馏分离出的目的产品纯度为98.0%~99.5%,从电解气中还可分离出2个有用产品全氟丁烷和八氟丙烷.  相似文献   

13.
对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的合成与表面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海民  史鸿鑫  武宏科  项菊萍 《农药》2007,46(8):520-522,534
以全氟壬烯、苯酚和氯磺酸为主要原料,经醚化、磺化和中和反应制备对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和19FNMR,1HNMR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醚化反应投料方式对全氟壬烯基苯酚醚收率的影响,氯磺酸和全氟壬烯基苯酚醚的配比以及反应时间对磺化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向苯酚、三乙胺和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混合物中滴加全氟壬烯,比向全氟壬烯、苯酚和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物中滴加三乙胺,醚化反应收率高17%。氯磺酸和全氟壬烯基苯酚醚的摩尔比为3∶1,40℃反应2h,磺化反应收率67.6%。表面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对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为1.28×10-3mol/L,γcmc为19.23mN/m(20℃)。对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4.
建立并优化了水性涂料中6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考察了毛细管电压、干燥气流速和雾化气压力三个离子源参数对质谱响应的影响,采用Optimizer优化软件优化了子离子、碎裂电压和碰撞能量等参数。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在优化的提取时间下,提取液经离心分离、定容、过虑膜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0.37~2.68μg/L浓度范围内6种全氟烷基化合物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检出限为0.925~1.850 mg/kg。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6.9%~103.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4.6%。  相似文献   

15.
水基乳液及共聚母液中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用气相色谱测定水基乳液及共聚母液中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含量的方法.对样品制备、色谱条件、萃取剂和内标物选择进行了试验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样品质量浓度1~120m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8,回收率为98%~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08%,最小检测质量浓度为1μg/mL.分析快速,能满足科研和生产中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王开明  吴晓毓  张瑞珍  胡苹 《广东化工》2022,49(2):102-103,107
目的:建立了饮用水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方法:水样经C18固相萃取柱富集,甲醇和氨水甲醇溶液依次洗脱目标物,洗脱液氮吹浓缩定容至1 mL.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多重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在0.2~5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69和2.08 ng/L,在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4.1%~107.0%,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0%~9.2%.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精密度、回收率理想,适用于饮用水中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ASE-GC/MS)用于检测塑料中5种氯烃类化合物的含量,并比较了萃取方法、萃取溶剂及萃取温度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氯烃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1.025.0mg/L范围内分别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倍信噪比)均为1.0 mg/kg;另外,在1.00、5.00、10.00 mg/kg 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5种氯烃类化合物的回收率在83.2%25.0mg/L范围内分别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倍信噪比)均为1.0 mg/kg;另外,在1.00、5.00、10.00 mg/kg 3个添加浓度水平下,5种氯烃类化合物的回收率在83.2%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能够满足实际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简要概述了全氟辛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主要应用领域,介绍了自然环境中全氟辛酸的来源、对生物体的危害以及污染现状,简单综述了全氟辛酸主要的四种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超声萃取。着重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在全氟辛酸浓度检测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总结。从目前的文献来看,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检测环境中或产品中的全氟辛酸较为广泛,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处理,而且分析速度快、回收率高、选择性好。最后对如何治理环境中全氟辛酸的污染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我国建立全氟辛酸污染控制现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喷雾质谱法(ESI-MS)检测了全氟丁酸、全氟己酸、全氟辛酸和全氟癸酸分别与肌红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直接计算法测定了4种全氟羧酸与肌红蛋白的结合常数,并研究了碳链长度对全氟羧酸类化合物与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碳链长度的全氟羧酸类化合物与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的能力有差别,碳链越长,其结合能力越强,且与蛋白质结合的配体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20.
河流水源水中全氟类化合物是常见的污染物,为探究深度处理工艺对河流原水中全氟类化合物(PFCs)的去除效果,研究检测了自来水厂臭氧和生物活性炭组合深度处理对17种全氟类化合物的去除效率,分析了深度处理工艺调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原水中检出14种PFCs,ΣPFCs的浓度范围是19.35~57.57ng/L,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其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所占的比例较高,达到47.6%~57.9%;臭氧和生物活性炭联合深度处理工艺对PFCs的去除率达到37.3%,砂滤后置工艺比常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