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经典的合并原理应用方式有物体合并和操作合并。在化学领域中,除了物体合并和操作合并,还有方法合并、性能合并、反应合并等独特的应用方式。通过探讨合并原理在化学中的应用方式,为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创新原理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2.
大学化学教学中的预先作用原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学明 《江西化工》2010,(2):120-121
阿起舒勒提出了40个创新原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永恒的目标。将阿起舒勒提出的创新原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是提高大学创新教育的有效性的重要方法。本文就预先作用原理在大学化学中的教学进行探索,揭示了预先作用原理在化学中的形式、方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3.
《煤化学》是高职煤化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实现其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型课程目标,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创新方法理论体系相结合。TRIZ理论是目前公认的经典创新方法理论体系。通过探索TRIZ理论的40个创新原理在《煤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方式,发现了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专创融合",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郭其勤 《佛山陶瓷》2023,(10):136-138
陶瓷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其发展对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而言影响重大,作为陶瓷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陶瓷艺术创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陶瓷艺术的创新,并不能单纯地从外形上进行设计,而是需要多方考量,设计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陶瓷艺术作品,以此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陶瓷文化也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TRIZ理论是一种基于逻辑和数据统计的创新问题解决理论,旨在揭示作品的内在规律以及原理,逻辑结构极为严密,将其应用于陶瓷艺术的创新设计之中,可以让陶瓷艺术作品的创新设计方向更加明确。本文就以TRIZ理论为基础,探讨陶瓷艺术创新设计的方式,希望能为陶瓷艺术文化的发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7)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逐渐得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序得到提升。通过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可以强化大学生双创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化工原理与Triz创新理论的融合教学实践应用探索得出,有助于夯实学生掌握基本化工生产单元操作理论知识,有助于提高解决化学工程实践的能力,有助于拓展科技创新思维能力。并为化学化工类专业课程与创新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广 《广州化工》2012,40(20):28-31,45
TRIZ是一种解决创新发明问题的理论和工具,它由前苏联发明家Altshuller提出,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广泛应用。TRIZ的核心内容之一是40个发明原理,这些原理来自于对大量专利的归纳总结,并且可以作为通用型的解决方法应用到不同领域。作者根据对于TRIZ理论的理解,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40个发明原理在塑料行业,尤其是塑料产品开发和应用中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7.
胡女丹  胡江良 《广州化工》2013,41(9):254-255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具有工程性质的课程,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根据化工原理教学实践,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制作多媒体课件,创新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三方面就如何提高化工原理理论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州化工》2021,49(8)
实验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无机化学实验课在教学上只有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本文具体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创新与思考,教学模式的创新会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创新会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考核方式的创新能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TRIZ的40个发明原理在化工行业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RIZ理论是Altshuller在分析了大量专利的基础上提出的,40个创新发明原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分割、抽取、局部质量特性等原理。理论认为尽管很多专利虽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领域,而且解决的也是不同的问题,实现的是对不同系统的改进,但是,这些专利是利用了某些相同的方法。也就是说,很多的原理和方法在发明的过程中是重复使用的。笔者根据发明原理的内容并结合工作实际,归纳总结了TRIZ的40个发明原理在化工行业中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10.
供应链竞争有三个法则。法则之一,差异化:不停地创新产品和服务。企业在同行业中选择差异化的竞争方式,就可以把握住快速引入别人没有的产品的时机,就可以在强大对手的强势竞争下,找到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化工原理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强化工程分析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化工原理重点课程建设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根据化工原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在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考核指标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希望能为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提出了《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创新与优化措施,教学结果表明这些优化措施是对理论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使学生能从理论高度上提高对工程实践的专业深度、思维方式、分析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焦哲  王玥婷  曾燕艳  陈洪伟  陈贵 《广东化工》2023,(9):228-229+225
为了更好地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东莞理工学院通过开设“创新研究短课”,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聚集诱导发光(AIE)由我们国家唐本忠院士课题组首先发现的并且被作为被世界各地学者广泛研究的前沿科学理论,并在生物医学、环境检测等领域报道了大量的应用研究。通过讲AIE理论引入环境工程专业创新短课,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唐本忠院士发现AIE理论的过程,认识到重大科研的发现背后是科学家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AIE作为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发现并引领其他国家科技工作者的事实,提升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基于AIE荧光分子开展了两个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基于AIE荧光探针如何实现环境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春雄 《发现》2010,(6):24-25
思维方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思维方式决定了知识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 思维方式创新比知识创新更重要,只要思维方式有所创新,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知识。  相似文献   

15.
化工原理是一门从自然科学到工程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改革对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该课程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改革探索中,充分体现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堂讨论和线下讨论相结合、以赛代练及以训促学、优化考评制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广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业公司)是综合性省属国有大型工业企业,近两年,该企业通过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重视从安全生产技术升级改造、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考核和奖励制度、专业安监人员配置和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六个方面创新监管方式,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文章从分析广业公司安全生产特点和问题入手,对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的创新及对策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化工原理教学的现状,将虚拟仿真VR技术引入到化工原理课程讲授中是极有必要的,也是提高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的重要举措。本论文将虚拟仿真VR技术应用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化工单元设施设备,掌握对单元设备操作的相关原理,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高学习兴趣,提升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将虚拟仿真VR技术应用于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明显得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期的紧迫任务。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探寻实践情境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和已有问题,提出优化创新人才教育环境、改进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健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等一系列措施,以确保创建良好的创新人才氛围。  相似文献   

19.
针对国内《食品工程原理》本科教材编写的现状,我们提出了需要创新编写思路的问题,从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指导思想、采用新主线系统化和简化内容、融合创造意识、融合现代计算技术四方面考虑,探索了《食品工程原理》教材编写创新的可能途径。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指导思想、融合现代计算技术以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达到编写出新;采用新主线系统化和简化内容、融合创造意识则是主动创新,两者结合可以编写出新的《食品工程原理》教材。  相似文献   

20.
《广州化工》2021,49(19)
材料液态成形原理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较多、专业知识理论与概念抽象性较强的特点,课程学习和教学的难度较大。为了进一步提升材料液态成形原理课程教学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本文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等手段,对材料液态成形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