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对光盘级聚碳酸酯的增韧作用,结果表明,MBS对PC增韧效果显著,且MBS分散性越好,达到晚一韧转变时所需的MBS含量越少,求得达到脆-韧转变时的临界粒间距为50nm,对共混物损伤机制的研究表明,MBS增韧PC共混物的增韧机理为MBS粒子的空洞化引发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2.
MBS对聚碳酸酯的增韧作用及其增韧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对光盘级聚碳酸酯的增韧作用。结果表明,MBS对PC增韧效果显著,且MBS分散性越好,根据逾渗理论,达到脆一韧转变时所需的MBS含量越少。求得达到脆-韧转变时的临界粒间距为50nm。对共混物损伤机制的研究表明,MBS增韧PC共混物的增韧机理为MBS粒子的空洞化引发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3.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丁二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PB-g-MMA)核-壳改性剂。将PB-g-MMA、聚氯乙烯(PVC)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160℃下熔融共混,制得橡胶含量为16%(质量含量)的一系列的橡胶改性PVC/PMMA共混物。研究了基体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宽组成范围内PVC和PMMA是相容的,并且当PVC含量较少时,共混物以脆性方式断裂,银纹是其主要的形变机理;当PVC含量较多时,共混物以韧性方式断裂,此时主要的形变机理是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和基体的剪切屈服。在橡胶改性PVC/PMMA共混物中,随着基体组成的改变形变,机理存在着从银纹到剪切屈服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实验采用PE-g-MAH、MBS增韧PC,结果表明,PE-g-MAH/PC共混物冲击强度为纯PC的5倍,但仍为脆性断裂。MBS质量含量达10%时,PC合金开始表现为韧性断裂;MBS质量含量达15%时,MBS/PC共混物冲击韧性可为PC的30倍,达到399 J/m。对共混物损伤机制的研究表明,MBS增韧PC共混物的增韧机理为橡胶粒子的空洞化引发基体的剪切屈服。增韧体系符合Wu提出的临界粒间距模型。采用酯交换-缩聚法对PC进行扩链,研究表明,在300℃、1.5mmHg真空度下充分反应后,PC的分子量由29324提高到53035,且分子量分布略变窄。经超临界处理,PC的水解产物为双酚A。  相似文献   

5.
用自行设计的带孔试样进行拉伸试验以模拟聚丙烯(PP)共混物试样受力时的变化。利用带孔试样拉伸试验得到的启示,系统分析了PP/CaCO3拉伸屈服强度的变化机理,发现塑性变形约束机制和微区硬化机制是极低分散相浓度共混物拉伸屈服强度高于纯PP拉伸屈服强度的原因,应力集中发生叠加后屈服易在整个基体层内扩散是高分散相浓度共混物拉伸屈服强度降低的原因。并成功地解释了多种体系中存在的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6.
PP/HDPE/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采用茂金属催化乙烯-辛烯共聚物(Engage,POE)对聚丙烯和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共混物进行了增韧改性。研究了共混物的稳态流变性能和小振幅振荡剪切流场下的动态粘弹性质,探讨了共混物的相态结构、粘弹性与抗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POE用量仅为5%时,POE对两种基体具有显著的增韧作用,尤其是显著提高了PP/HDPE共混物的低温韧性。在本实验的共混物组成配比下,共混物具有类网状的相态结构,各组分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强,进而导致共混物的粘度增大和冲击韧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塑料增韧理论的发展,包括微裂纹理论、多重银纹理论、剪切屈服理论、空穴化理论、逾渗理论等,分析了影响塑料韧性的因素,包括聚合物基体、增韧剂和共混加工工艺等。韧性的聚合物基体以剪切屈服断裂为主,而脆性的聚合物基体以银纹化为主。增韧剂对聚合物韧性的影响包括增韧剂的种类、用量、相尺寸、粒子间距等,共混加工工艺即共混顺序也影响聚合物的韧性。正确地理解聚合物的增韧理论和影响因素,有利于合理地设计出高效的聚合物增韧体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固定PP/HDPE/SBS三地共混物配比,采用不同共混工艺条件下的脆-韧转变规律。研究表明:PP三元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SBS分散相粒径有密度关系,当SBS分散相粒间距T等于临界值TC时、PP三元共混物将发生脆-韧转变研究还表明基体韧性与TC有密切关系,当基体韧性增高时,TC值将增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固定PP/HDPE/SBS三元共混物配比,采用不同共混工艺条件下的脆-韧转变规律。研究表明:PP三元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SBS分散相粒径有密切关系。当SBS分散相粒间距T等于临界值T_c时,PP三元共混物将发生脆-韧转变。研究还表明基体韧性与T_c有密切关系,当基体韧性增高时,T_c值将增大。  相似文献   

10.
抗冲击改性剂ACR增韧聚氯乙烯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在双辊塑炼机和平板硫化机上于185℃下制备PVC/ACR抗冲击改性共混物。按照GB1040-79制备标准缺口冲击样条并进行冲击性能测试,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进行冲击样条的内部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以韧性方式断裂的共混物会产生明显的应力白化区,且区内ACR粒子呈现出严重的空洞化形变,因此空洞化诱导聚氯乙烯塑料基体发生剪切屈服是ACR增韧聚氯乙烯的机理。  相似文献   

11.
SEBS在PP共混物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塑料改性剂和共混相容剂,在聚丙烯及其共混物中对共混体系的屈服,冲击,断裂力学等性能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高流动性,超高韧性聚丙烯共混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述制备高流动性、超高韧性聚丙烯共混物的主要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聚丙烯基体树脂的种类和滑石粉含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PC/UHMWPE/(HDPE/LDPE)-g-GMA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范文  赵耀明  高倩斐 《塑料工业》2003,31(11):20-21,51
采用反应挤出增容方法,制备了PC/UHMWPE/(HDPE/LDPE)-g-GMA共混物,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出现了严重的撕裂现象,基体产生了剪切屈服形变;共混物的拉伸强度随相容剂和UHMWPE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冲击强度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当相容剂用量为6份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66kJ/m^2,比未增容的PC/UHMWPE共混物提高了28.5kJ/m^2。  相似文献   

14.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橡胶结构特征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共混,制备了ABS/SAN共混物,并系统地研究了橡胶相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其形变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丁二烯(PB)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拉伸强度降低;随着橡胶粒子粒径的增大,共混物形变机理从单一的银纹向橡胶粒子空洞化诱发基体剪切屈服转变。  相似文献   

15.
用动态交联方法制备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O)增韧聚丙烯,制备了具有低温冲击性能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比较均衡的聚丙烯合金。同时,研究了TPO组成、工艺及基体组成与TPO增韧聚丙烯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关系。并通过差热扫描量热计和扫描电镜考察了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丙烯 / 水溶性聚酯二元共混物的流动性、结晶性,考察了共混纤维的亲水性。结果表明:聚丙烯 / 水溶性聚酯共混物的流动行为与聚丙烯相似,为典型的假塑性流动,在低剪切速率区,共混物有更好的流动性;共混物的结晶度在水溶性聚酯含量为 9% 时,有最小值;共混纤维的回潮率随水溶性聚酯含量增加而增大;保水率在水溶性聚酯含量为 9% 时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以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聚丙烯(PP)/无规共聚聚丙烯(PP-R)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以及温度对熔体流变行为、熔体粘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配比共混物熔体的非牛顿指数和膨胀比。结果表明:PP/PP-R共混物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其熔体粘度随PP-R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P-R对PP有很好的增韧改性作用。另外,也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PP-R对共混物结晶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动态硫化增韧聚丙烯/三元乙丙橡胶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动态硫化和简单共混增韧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形态结构、流动性能和脆韧转变。结果表明:动态硫化的增韧效率要比简单共混的增韧效率高;随着EPDM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均随之发生变化,流动性明显降低;简单共混物的橡胶颗粒尺寸随EPDM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而动态硫化可以降低橡胶颗粒的尺寸;动态硫化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大约为0.3μm,简单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大约为0.2μm,并且动态硫化和简单共混物均在各自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处发生脆韧转变,验证了wu氏增韧理论。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含氟聚丙烯层状共混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接枝技术制备含氟聚丙烯(FPP),然后将聚丙烯(PP)与FPP共混造粒制备PP/FPP共混物。用锥板流变仪分析PP和FPP的流变行为,探讨PP/FPP共混物层状形态形成的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光测试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分析PP/FPP共混物层状形态、抗紫外光辐射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200℃.剪切速率为125s^-1时,PP和FPP的流变曲线相交于一点,此条件有利于PP/FPP共混物形成层状形态。与纯PP相比,PP/FPP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抗紫外光透过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动态硫化和简单共混增韧共聚级聚丙烯(Co-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形态结构和脆韧转变。结果表明:动态硫化共混物力学性能尤其是冲击强度明显优于简单共混物的,流动性则差于简单共混物的,动态硫化共混物中EVA颗粒尺寸小于简单共混物的;采用Wu氏增韧理论对2种共混物的脆韧转变进行了分析,动态硫化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约为0.55μm,简单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约0.6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