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微胶囊农药的特点、囊壁材料、制备方法及理化性能表征,讨论了微胶囊农药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农药微胶囊的应用开发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利丰 《浙江化工》2004,35(10):21-24
介绍了农药的发展趋势及农药新剂型微胶囊剂的特点,农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和影响微胶囊农药的释放因素,并指出了农药微胶囊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农药微胶囊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在总结农药微胶囊芯材与壁材种类及农药微胶囊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对难溶性农药微胶囊化方法、吸附型缓控技术、包合型缓控技术以及化学键合缓控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我国农药微胶囊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农药的发展趋势,新型农药微胶囊剂的结构、构成材料。分析了农药微胶囊剂的优点,简述了微胶囊剂的制备方法,预测了微胶囊剂存在的问题和在未来市场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微胶囊的释放机制,介绍了几种新型微胶囊,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农药微胶囊在农药应用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微胶囊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微胶囊农药的概念、特点、释放机制、囊皮材料等进行了简单综述,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成囊工艺和相应的商品化微胶囊农药产品,同时总结了微胶囊农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微胶囊技术在农药剂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高德霖 《现代化工》2000,20(2):10-14
微胶囊剂是农药剂型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种,它将成为今后农药新剂型的发展方向。本文概述了微胶囊剂所具有的优点和功能,着重介绍了界面缩聚法和就地界面缩聚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基本工艺,微胶囊的控制释放机制和当前已经商品化的各种制剂。  相似文献   

8.
微胶囊农药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超  叶非 《江苏农药》2001,(3):21-24,20
本文综述了微胶囊农药的发展概况、特点,着重介绍了壁材的种类和微胶囊农药的制备方法,以及影响微胶囊农药缓释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农药微胶囊剂的加工和进展(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华乃震 《现代农药》2010,9(3):10-14,18
微胶囊方法是农药剂型制备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它与常规农药剂型相比,具有延长持效期、降低对环境污染、降低毒性、改善抗雨性、有好的防效等优点,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论述微胶囊技术进展和农药微胶囊剂特点及其几种适合农药微胶囊剂工业规模生产的方法,认为在农药微胶囊剂开发中应优先开发微囊悬浮剂。同时也论述了农药微囊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剂型稳定性、控制释放性能、实例、国外市场产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农药微胶囊剂的加工和进展(Ⅱ)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微胶囊方法是农药剂型制备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技术。它与常规农药剂型相比,具有延长持效期、降低对环境污染、降低毒性、改善抗雨性、有好的防效等优点,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论述微胶囊技术进展和农药微胶囊剂特点及其几种适合农药微胶囊剂工业规模生产的方法,认为在农药微胶囊剂开发中应优先开发微囊悬浮剂。同时也论述了农药微囊悬浮剂的配方组成、剂型稳定性、控制释放性能、实例、国外市场产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Microencapsulation of pesticides is a promising technique for avoiding high initial doses and multiple applications of the chemicals to agricultural land which cau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is because the formulation i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he chemicals agains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control the release rate. In the present study, polymeric microcapsules prepared by the solvent evaporation method via water-in-oil-in-water (W/O/W) emulsion were used as immobilization supports of acetamiprid, a water-soluble pesticide. The pesticide was loaded in the microcapsules by impregnating the polymeric supports with acetamiprid dissolved in an organic solvent. Increased volume ratio (ϕ) of inner aqueous phase to oil phase in the emulsion system contributed to more pores in the microcapsules and in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acetamiprid in the polymeric supports. Release rate of acetamiprid from the microcapsules could be controlled by changing ϕ.  相似文献   

12.
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傅桂华  钟滨  陈建宇  王海英  章大诩  王广远 《农药》2005,44(2):66-68,73
选取杀螟硫磷作为有效成分,介绍了界面聚合法制备农药微胶囊剂的改进方法,将多异氰酸酯预处理后再进行聚合反应,并与农药微胶囊剂的传统制备方法进行了对比,发现方法改进后,微胶囊的囊皮特性得到很好改善,微胶囊的包药率提高约一倍,达到95%以上,热贮稳定性有很大程度提高,分解率从15%降低到2%左右,释放速度更加缓慢,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条件控制释放速度,说明改进后方法制得的微胶囊剂能更好地提高农药的持效性,可以减少施药量一文中还着重研究了多种反应条件对农药微胶囊化的影响,测定了农药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实验表明:释放速度可以通过界面聚合反应的时间、微胶囊剂粒子的大小、农药与囊材的不同用量比、两种水相单体的不同用量比等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以获得适合实际要求的微胶囊:  相似文献   

13.
采用锐孔/聚合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89 mm、负载5-氨基水杨酸(5-ASA)的纤维素硫酸钠(NaCS)-壳聚糖微胶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考察了内、外水相pH值和NaCS浓度、多聚磷酸钠(PPS)浓度对微胶囊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内水相pH值对负载5-ASA微胶囊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起关键作用. 最佳制备条件为内水相pH 4.25,外水相pH 6.0,NaCS浓度14 g/L, PPS浓度5 g/L,该条件下所制微胶囊最大载药量为59.02%,最大包封率为89.96%..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效氯氟氰菊酯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皮肤的刺激性以及对水生生物的高毒性,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二氯甲烷为溶剂,通过设计L9(34)正交试验,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胶囊,同时对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和缓释特性进行表征。根据微胶囊平均粒径和未包封率的综合评分确定最佳制备工艺为:25%二氯甲烷,0.75%乙基纤维素,2%乳化剂,剪切8 min。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所制微胶囊具有粒径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等特性;红外光谱图表明,高效氯氟氰菊酯被乙基纤维素包埋;释放特性曲线也表明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该工艺操作简单,制备周期短,成囊性好,可为农药微胶囊的制备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嗜酸乳杆菌喷雾干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利用喷雾干燥法对嗜酸乳杆菌进行微胶囊化处理,以微胶囊产品细菌存活率作为主要考察目标,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微胶囊细菌存活率优化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40℃;进料速度14.58ml/min;主要壁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配比为1:10;壁材浓度为20%。微胶囊内细菌的存活率可达63%,活菌数达到108cfu/ml数量级。并对微胶囊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卢荣  王静  李亚敏  徐抗震  郑晓燕 《化学工程》2011,39(12):26-30,39
研究微胶囊相变材料包封率的影响因素,为微胶囊相变材料的研发及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以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壁材,正十二醇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采用响应面分析( RSM)实验设计和多元二次回归方法作为函数估计的工具,研究微胶囊制备体系中物料配比函数与微胶囊包封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得出物料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原位聚合法制备乙酰甲胺磷农药微胶囊剂。观察了脲醛树脂为壁材包埋乙酰甲胺磷农药获得微胶囊的反应过程。研究了酸化强度与固化温度、溶剂以及反应过程中搅拌速度等因素对微胶囊结构、表面特征以及粒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适当的酸化反应速度下,反应体系酸性越大,对微胶囊的生成越有利。同时发现聚合温度以60℃为宜;在非极性溶剂二甲苯及搅拌速度3000r/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得包覆良好、粒径较小、分布均匀且流动性好的圆球形微胶囊。测定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8.
裴建新 《化工进展》2016,35(9):2898-2904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自修复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裹沥青再生剂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最佳芯壁比、终点pH、温度与乳化剂浓度对包裹沥青再生剂的脲醛树脂微胶囊形貌、粒径与包覆率的影响;对完整试样和断裂愈合后的试样分别进行延度试验,探究普通基质沥青和添加自修复微胶囊沥青的自修复能力。极差数值分析结果表明:pH和温度对微胶囊制备影响程度更大,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是甲醛与脲的摩尔比为4:5,芯壁比为6:5,终点pH为4,反应最终温度为7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5%,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表面形貌致密,平均粒径为21.14μm,包覆率达到85%。在愈合试验中,微胶囊最优质量掺量为0.3%,此时愈合率为3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