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注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人文精神,这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制药工程专业课程涵盖工程类、化学类与药学类的课程,在药学类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使专业课程教学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2.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大学化学是大学教学中一门关键的基础课,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化学思想,运用化学相关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在工科类专业开展大学化学课程及教学探讨十分必要。结合《大学化学》课程在机械工程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分析了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学化学》课程是理工科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为了提高卓越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探索热情,明确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根据《大学化学》这门课的内容,对《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例如案例分析、探究讨论、合作学习,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等。以期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化学》是高等院校一些非化学专业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大学化学》教学存在问题基础上,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探讨《大学化学》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为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参考。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非化学专业学生对于《大学化学》这门公共基础课给予应有的重视,每位授课教师都会开动脑筋、想尽办法。绪论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在绪论课中突出两个方面的授课内容:一方面是学科交叉融合需要化学;另一方面是当好党政领导需要化学。结果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袁乙平  刘水波 《河南化工》2021,38(11):64-66
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是大学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借助"三全育人"理念,从校风校训、心理健康、教学改革三个维度探索大学化学课程思政的建构路径.教学实践中,通过把化学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知识学习、道德涵育、价值观培养、目标引航相互串联,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基础知识扎实、有理想目标、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合格青年.  相似文献   

7.
《大学化学》教学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冉敬文  任乃林 《广东化工》2009,36(5):214-215
《大学化学》是非化学专业而又与化学紧密相关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创耨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面广,成功讲授这门课程,使师生共同满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备课、授课、实验三个环节不能有任何马虎。文章从这三个环节分别论述《大学化学》的教学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雷青娟  张正国  李延斌 《广州化工》2020,48(11):168-169
《大学化学》课程是针对非化学化工类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化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教学过程中的学时短、学生积极性差的实际情况,作者借助微助教平台开展《大学化学》授课,并增加学生课堂主导性,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评价,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大学化学是非化学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化学工作者,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知道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相关化学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教学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高校教师的教学经验,从绪论的重要性及相关授课内容;突出理解、杜绝死记;案例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谈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蔡孝凡 《广州化工》2007,35(2):67-68
论述了《大学化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大学化学》教学改革应从理念更新、内容设置、方法改进等方面,坚持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