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微囊微球的物理化学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制备微囊微球常用的两种物理化学方法-相分离法和溶剂蒸发法,以及微囊微球在避抗微生物、生物药物释放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了以可生物降解材料为壁材,以生物药物制剂、植物的天然提取物为芯材进行微囊化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单分散油包水(W/O)乳液在食品、化妆品、药剂以及高分子微球微囊合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单分散W/O乳液的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基本原理,此外还简要介绍了其在单分散温敏性微球微囊和可生物降解微球微囊合成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单分散W/O乳液的制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聚合物微囊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其中液芯微囊因为其具有一般固体微球所不具备的特性,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纺织行业等进行了大量尝试与应用。本文旨在对液芯微囊的制备及其应用进行全面的阐述。目前有很多制备确切性质的聚合物微囊方法,包括胶体微囊制备法,聚合物沉淀相分离法,表面缩聚法,层-层聚电解质组装微囊,表面聚合共聚物微球,聚合物囊泡等方法。本文同时阐述了不同方法所制备微囊所具有的优缺点,以及使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微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蒸馏沉淀聚合法制备的聚α-甲基丙烯酸核微球与St?ber法合成修饰氨基的二氧化硅冠微球,两者自组装得到草莓型核-冠微球。并以此为模板,制备草莓型聚合物微囊。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复合微球形成机理,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含量交联剂对聚合物微囊壁厚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形成机理是COO~-与NH_3~+间的静电作用;DVB加入量0.5 mL时,草莓型聚合物微囊壳层厚度及凸起明显度最为恰当。  相似文献   

5.
PHEMA多孔微球和微囊的制备及生物医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豪  褚良银  胡林 《化工进展》2008,27(2):196-201,205
综述了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PHEMA)多孔微球和微囊的研究及应用进展,重点介绍了PHEMA多孔微球和微囊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物吸附和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成果,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复相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钙微球及其释放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复相乳化法制备了载牛血清白蛋白(BSA)的海藻酸钙微球,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以BSA包埋率、微球的载药率和平均粒径为考察指标,优化了该方法的制备参数,使最终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小于10 mm,球形度较好,包埋率约70%,载药率达4%. 随着海藻酸钠质量分数的降低和BSA质量的增大,微球的包埋率下降、载药率升高、平均粒径减小. 微囊化BSA的体外释放曲线表明,该系统存在pH响应特性,尤其在磷酸缓冲液中,被包埋BSA的释放速率较快. 电泳结果表明,BSA的分子结构并未受制备过程的影响. 因此,该微囊化方法有望用于蛋白类药物的控释制剂,使其免受胃酸等的破坏,达到肠部释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囊微球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微囊微球的特点、分类、选材、制备、释放机理、应用等各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目前已知的几类聚酰亚胺微球如聚酰亚胺实体微球、杂化微球、中空微球、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聚酰亚胺微球的制备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
以羟丙基纤维素为模板材料,分别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制备了2种不同形态和结构的聚合物空心微球--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聚丙烯酸(PNIPAm-co-PAA)微凝胶和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PNIPAm-PAA)水凝胶微囊。以盐酸阿霉素(Dox)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聚合物空心微球作为药物载体的载药能力和体外释放性能。研究表明,PNIPAm-co-PAA微凝胶、PNIPAm-PAA水凝胶微囊和Dox分子能够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实现有效结合;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并对Dox的释放表现出明显的pH值敏感性和温度敏感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载药PNIPAm-co-PAA微凝胶、PNIPAm-PAA水凝胶微囊具有很高的抗肿瘤活性,细胞相对存活率均可达20%左右。PNIPAm-co-PAA微凝胶、PNIPAm-PAA水凝胶微囊在作为水溶性药物或蛋白类药物载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有望应用于木材胶黏剂防腐等。  相似文献   

10.
宋芳 《化工文摘》2001,(10):46-46
甲壳胺是由氨基葡萄糖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聚合物组成的多糖,作为药用辅料,在药剂学中有多种用途,如用作崩解剂和粘合剂,用于促进药物的溶出,用于控释制剂,用于制备微球和微囊。  相似文献   

11.
添加剂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油渣油为原料,分别添加2%的Nl10炭黑和2%的二茂铁制备中间相炭微球,考察了这两种添加剂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炭黑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相比,添加二茂铁制备的中间相炭微球结构规整,内部含有α-Fe粒子,在热处理过程中,α-Fe粒子对微球结构的石墨化转变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皂苷提取物为模型药物,PCL-PEG-PCL(聚己内酯-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共聚物)为网络框架,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载皂苷PCL-PEG-PCL微球,通过FT-IR(红外光谱)和SEM(扫描电镜)表征微球的组成和结构,并评价其体外释药性和抗氧化活性。FT-IR结果表明微球成功包载皂苷提取物;SEM结果表明微球为类球形,表面有微孔;体外释药实验结果表明微球对皂苷具有缓释性能,释药机理符合Higuchi模型;微球对ABTS+·、DPPH·、·OH清除能力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微球体外释药结果为微囊释药机理提供理论基础,微球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有助于岗梅总皂苷抗氧化剂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中间相碳/Co复合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煤沥青和乙酸钴为原料进行热缩聚反应,以吡啶为溶剂,分离制备出大小为20μm左右的中间相碳/Co复合微球,并研究了钴含量和热处理温度对复合微球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中乙酸钴含量的增加,制备出的复合微球钴含量增加。复合微球的X衍射图显示出明显的石墨碳和金属钴的衍射峰,2500℃石墨化后,复合微球中的钴仍能稳定存在。热处理过程中复合微球中钴对碳的石墨化有催化作用,钴含量越大,这种催化石墨化作用越明显。复合微球的TEM照片显示微球中钴颗粒大小为10~40nm,颗粒均匀分布在中间相碳基质中。  相似文献   

14.
冯国栋  姜娈  赵卫星  王艳 《应用化工》2010,39(8):1190-1193
以核壳结构的SiO2磁性微球为载体,表面修饰环氧化基团,为进一步应用于多官能团修饰提供基础。采用酯缩合法制备出磁性微球,并利用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热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对微球的形貌、粒度分布、化学成分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制备的环氧化SiO2磁性微球核壳结构明显,粒径分布在200 nm左右,环氧化功能基在保证微球粒径大小的情况下成功结合在微球表面,并保持了磁性微球的超顺磁性。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环氧化核壳型磁性二氧化硅微球性质稳定,为磁性微球进一步功能化提供了可能,是一种优异的生物磁性材料载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体石蜡和液体石蜡复合的方法,制备出常温固-液相变储能石蜡,DSC法测试表明:m(固体石蜡):m(液体石蜡) =1:2时,复配石蜡固-液相变温度34.2℃,相变潜热34.0 kJ(kg(1,满足常温固-液相变需要.采用微乳化技术,将水稳定分散于常温固-液相变石蜡中,得到具有高储能密度的复合储能介质.通过设计采用膜乳化法制备微囊的装备,用海藻酸钠作为微囊壁材,制备得到粒度分布范围在6~26 μm的球形储能微囊.储能密度测试结果表明:将水引入石蜡中后,微囊储能密度显著提高,W1/O初乳中含水10%(wt)制备的微囊较未含水微囊储能密度提高了近15倍.为相变材料的高储能密度化和微囊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10):2822-2828
综述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常用的制备方法(乳液聚合法、种子聚合法、分散聚合法、沉淀聚合法、悬浮聚合法和膜乳化法等),介绍了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功能化研究进展,包括磁性微球、多孔微球、温度/pH响应微球、阳离子微球以及微球官能团化等等。最后提出了多种聚合方法的相互结合是制备功能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一大趋势,开发多功能的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实现批量生产是其近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褚良银  汪伟  巨晓洁  谢锐 《化工进展》2014,33(9):2229-2234
微流控技术由于具有优异的流体微尺度相界面调控能力,是实现微结构精确可控的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调控的重要新兴手段。本文介绍了微流控技术可控构建稳定相界面结构的两大体系:一是具有封闭液-液相界面的乳液液滴体系;二是具有非封闭层状和环状液-液相界面的层流体系。回顾了利用微流控技术构建的这两类稳定相界面结构体系制备三大类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是利用乳液液滴体系制备微球微囊材料;二是利用层状层流体系制备微通道膜材料;三是利用环状层流体系制备超细纤维材料。指出微流控技术为实现功能材料的小尺度化、薄膜化、纤维化、多功能化、材料元件一体化等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应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认识液-液相界面设计与调控以及功能材料合成过程的基本规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8.
在满足商用FCC催化剂粒度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向生高岭土喷雾浆液中添加功能助剂,利用原位晶化法制备了具有低磨损指数及高NaY分子筛含量的晶化微球。在不降低晶化微球机械强度的基础上,功能助剂能大幅度提高其结晶度及孔体积。因此,所制得的高结晶度、高机械强度及大孔体积的晶化微球是制备高性能FCC催化剂的优质前躯体。  相似文献   

19.
以硅酸乙酯和丙烯酸反应制备了硅酸乙酯-丙烯酸单体,再将其和苯乙烯通过无皂乳液法共聚制备了单分散PSt/SiO2杂化材料微球。用FTIR、SEM、EDS、TG-DSC等对杂化材料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间以Si-O-C键相连接成交联结构,杂化材料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120℃,杂化材料微球粒径均一、大小约为300nm,单分散性的杂化材料微球乳液在室温下蒸发很容易自组装成有序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单宁酸的引入对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在微球化和微胶囊化应用性能方面的影响。首先制备了单宁酸交联改性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微球。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共混物分子结构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微球热稳定性,并研究了单宁酸的加入对微球粒径、含水量和溶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单宁酸与海藻酸钠/壳聚糖之间的交联作用,它的加入改善了微球的热稳定性,增加了微球的粒径并提高了微球的含水量和溶胀率。在此基础上,单宁酸交联的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包封薄荷油进行微胶囊化应用,证明单宁酸交联的聚合物所制备的微胶囊,包封率更高,热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