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染料酸性红18进行纳滤脱盐实验,研究了浓缩过程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变化情况和纳滤过程的通量变化。染料中的杂质离子经过纳滤脱除后,脱盐率几乎为100%。在离子浓度不断下降的过程中,氯离子因水合半径比硫酸根离子水合半径小,故氯离子的脱除速度更快。渗透液通量也随着原液中盐含量的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微滤/纳滤联用技术深度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滤-纳滤联用装置对印染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作为预处理的微滤技术对生化二沉池出水的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进一步考察了纳滤膜的COD去除率、盐截留率和脱色效果,并考察了各种操作条件对渗透通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微滤一纳滤联用技术处理后的水质COD去除率大于86%,盐截留率大于95%,浊度和色度去除率高达100%.纳滤膜的渗透通量随着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温度25~30℃之间有较高的渗透通量,其在较高的pH范围内渗透通量较高.该系统产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并可以回用做工业用水,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纳滤膜用于盐湖卤水镁锂分离中长时间运行后出现通量下降、膜污染和分离效率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将陶瓷超滤膜作为纳滤预处理措施用于盐湖卤水提锂合格液的中试研究。中试设在吸附提锂车间,进水为提锂工序中的合格液。结果表明,在冬天低温环境合格液浊度<50 NTU的条件下,以及在合格液浊度上升至50~170 NTU的极端进水水质条件下,陶瓷超滤膜均可在300 L/(m 2·h)的测试通量下稳定运行,过滤时间为30~50 min/周期。产水浊度稳定<0.1 NTU,优于后续纳滤系统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4.
水溶性荧光染料溶液脱盐浓缩的纳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NTR7450和NF270两种纳滤膜对水溶性工业荧光染料原液进行分离,选择出透过通量大、除盐效果好和染料截留率高的纳滤膜,并对该染料溶液进行了脱盐和浓缩的间歇渗滤过程研究:在温度25℃和压力1.0MPa下,膜对染料截留率达到100%,最终料液中NaCl浓度从0.214mol/L降到0.0025mol/L,料液被浓缩了2.6倍。说明纳滤膜的间歇渗滤操作过程能够实现染料溶液的脱盐浓缩。  相似文献   

5.
正渗透—纳滤耦合处理苦咸水脱盐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强  张乾  阮国岭  初喜章 《净水技术》2012,31(5):25-28,58
以2 000 mg/L氯化钠模拟苦咸水,采用二价无机盐作为汲取液,研究了正渗透淡化苦咸水时的水通量;通过软件计算和试验研究了不同组成汲取液的纳滤性能,并且设计了二级纳滤系统用于汲取液的回收。结果表明:相同浓度时硫酸镁汲取液正渗透水通量最低,而氯化镁汲取液水通量最高;相反在纳滤过程中,硫酸镁汲取液性能最佳,氯化镁最差;稀释硫酸钠汲取液浓度为30 g/L时,二级纳滤过程可以将汲取液浓缩至初始浓度(60 g/L),并制得浓度低于500 mg/L的产水。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药水提液的粘度对无机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膜通量的影响及中药水提液在微滤前后粘度变化规律。制备约200种中药(单味及复方)水提液为实验体系,在温度、压力、膜面流速恒定的条件下分别过0.2μmZrO2无机陶瓷膜,测定不同中药水提液的膜稳定通量及微滤前原液、微滤后渗透液、截留液的粘度,并用SPSS对它们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药水提液的粘度与膜稳定通量有很大的相关性,微滤后渗透液的粘度减小且不同水提液粘度差异性变小,截留液粘度增大、且截留液粘度、粘度变化率与原液粘度呈高度显著线形相关。粘度是影响无机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膜通量的关键因素,在中药膜污染的防治过程中可通过提取路线的设计或对药液进行预处理降低药液的粘度从而提高膜通量,减少膜污染。  相似文献   

7.
采用间歇渗滤恒容操作,考察了杂萘联苯聚芳醚砜(PPES)非对称中空纤维纳滤膜对染料的脱盐性能,并以活性艳蓝染料的盐溶液为分离介质对膜在高温下的分离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非对称PPES中空纤维纳滤膜具有良好的染料脱盐性能:在80℃、0.6 MPa下,纳滤膜对活性艳蓝(质量浓度10 g/L)和NaCl(质量浓度2 g/L)的混合溶液渗滤浓缩2倍,经过7个恒容循环操作后,透过液的电导率降至0.1 mS/cm以下。间歇渗透过程中,每个循环后增加反洗操作,有利于提高PPES中空纤维纳滤膜对染料的脱盐效率;以质量分数1.0%的EDTA二钠溶液为反洗液,膜通量恢复率最高可达98.6%。  相似文献   

8.
张进  孟广耀 《工业水处理》2011,31(1):30-32,36
采用直接微滤和混凝-微滤两种工艺对阴极电泳漆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减轻了膜污染,提高了膜的渗透通量;当膜面流速为4m/s,跨膜压差为0.10MPa,温度为30℃时,稳定通量从直接微滤的47.8L/(m2·h)提高到264.2L/(m2·h),远高于超滤膜的通量.与原水直接微滤相比,混凝-微滤组合工艺改善了出...  相似文献   

9.
退浆废水具有水量大,COD值高的特点,严重污染水环境。本文应用絮凝、微滤、纳滤、氧化集成基础处理退浆废水,探索了絮凝预处理对微滤COD截留率和流量的影响,研究了有机膜截留分子量与条件的影响,考察了酸化剂种类的影响。应用添加量为3 vol.%聚硅酸硫酸铝,选择孔径为0.2μm陶瓷微滤膜,然后采用DK纳滤膜处理,最后采用硫酸酸化的二氧化氯氧化法处理纳滤渗透液,将退浆废水的COD值从21560 mg/L降低到了76 mg/L。  相似文献   

10.
沈卫庆  李信 《染料与染色》2012,49(6):13-15,50
本文介绍了无盐C.I.直接黄132的制备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过滤、微滤、超滤、浓缩、喷干等工艺.其条件为30 ~ 40℃,2000 kPa压力下,染料浓度选择在5%,渗透通量为0.7L/分钟,渗透液染料浓度为0.006%.该超滤条件可有效分离阴离子,对Cl-处理效果好于SO42-.  相似文献   

11.
炭化条件对多孔炭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石油沥青为原料,采用无粘结剂成型制备多孔炭膜,考察了炭化条件对炭膜的H2和N2气体渗透率和理想分离系数的影响,并用压汞法表征了炭膜的孔径分布,结果表明:炭化温度是影响炭膜性能的关键因素,制备的炭膜具有均匀性孔径分布,平均孔径为153nm。  相似文献   

12.
聚芳醚酮聚芳醚砜和聚醚砜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膜接触器及相关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膜接触过程是一个相当广义的膜过程,它包括膜蒸馏,膜萃取,膜吸收,膜吸附,膜汽提和渗透萃取等,其主要优点是膜的堆砌密度高,可提供极大的膜面积,使接触的两种介质间进行传递,其主要缺点是膜的传质阻力较大和不稳定性等,本文简要综述了这一过程的主要方面,各种膜接触器,相关过程,应用和潜在应用等。  相似文献   

14.
实验对已污染的聚醚砜膜进行了清洗的研究,并通过测量各种清洗剂清洗后膜水通量的恢复,确定适宜的清洗剂、清洗时间、清洗液浓度和操作压力,选择出最佳的清洗方案,取得较好的清洗效果。通过研究表明:被污染的聚醚砜膜用混合清洗剂清洗恢复率可达到85%,效果要明显优于单一的清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现象及清洗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新膜和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运行而被污染的膜作扫描电镜对比,从微观角度解释膜污染现象。短期运行22d和长期运行210d的膜分别经冷水→热水→次氯酸钠→乙醇清洗,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94.4%和70.3%;将另一长期运行210d的膜改变清洗程序为冷水→热水→次氯酸钠→硫酸,膜通量恢复到新膜的61.4%,说明不同的清洗程序清洗效果不同。将短期运行和长期运行的膜组件按Darcy定律过滤模型计算:二者运行后膜总阻力增大,短期运行22d和长期运行210d后,由于浓差极化和膜污染产生的阻力大约是膜自身阻力的4倍和11倍。  相似文献   

16.
膜的污染和劣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膜污染和劣化的定义和特点,因膜污染和劣化而造成的膜性能变化,以及如何预防、减少或清除膜污染和劣化的一些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谢付兵  买文宁  杨峥 《化工进展》2008,27(5):791-794
由于膜污染是限制膜生物反应器(MBR)应用与推广的主要因素。为此,本研究以MBR处理某小区污水为例,选择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活性污泥浓度及曝气量进行L12(43)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操作条件分别为2 g/L、7 g/L、6 m3/h;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平行对比试验,其膜阻的最大差值达21.05 kPa,导致膜污染形成和发展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多糖值与膜压差上升速率存在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膜分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史。简述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新膜及膜过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述了双极性膜及其电渗析、膜蒸馏、膜萃取、无机膜等新膜及膜过程,简要说明其研究状况,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气体膜分离技术在膜组件和膜材料方面的进展及在石油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