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海草房是胶东半岛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制,其营建技艺与村落布局具有鲜明的海洋文化特征,是独特的、难以再生的珍贵资源,深入认识海草房及其传统村落的价值,有利于加强对海草房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文章实地调查研究了胶东滨海地区海草房传统村落,总结归纳了村落选址与布局、海草房院落与民居营建智慧、相关文化以及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在特色提炼、综合价值评估基础上,提出了胶东滨海地区海草房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策略,以期对胶东滨海地区海草房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实践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泉水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价值评价是科学、合理制定相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础和前提。文章以活态保护理念为基本出发点,考虑到泉水村落的发展过程以及泉水对生活、生产、生态协同发展的贡献,采用特尔菲专家评定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村落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三方面构建了19个价值评价因子及47个表征指标做为主要特征的北方泉水村落的价值评价体系;并对我国北方四省的89处泉水村落的环境价值进行了应用评价和分级评定。结果表明:综合价值评价为三星级泉水村落18处,其中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娘子关村得分最高;评价等级一般的二星级泉水村落有河北省邢台市皇寺镇皇寺村等52处;评价等级较差的一星级泉水村落有19处,其中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的双泉村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3.
海草房作为胶东沿海地区的传统民居, 不仅是一种极具地域特点的文化景观, 同时也是一种地方历史记忆的载体,但受乡村空心化、乡村老龄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等因素的冲击, 这种特色民居正面临着废弃甚至消失的危机。海草房的保护成为了当地美丽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 而对海草房保护最有效的方式是重新发掘其多元的时代价值, 以乡土特色为基础、时代价值为重点、保持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为原则, 为其生态保护式开发注入现代理念。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文献检索梳理、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山东荣成市海草房的产生地域环境、发展历史、空间分布、建筑特色等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分析, 并结合现代发展需求试图系统发掘其新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 为其今后的利用式保护和特色化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其遗产价值分类保护与活化利用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田野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进行评价,进而构建三维矩阵模型划分传统村落类型,提出分类活化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歙县各传统村落遗产价值总体差异较大,各价值维度水平不一致;(2)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类型可划分为遗产衰败型、传承困境型、遗产活力型、活态传承型4种类型;(3)针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类型多样化应采取精明收缩、保护发展、开发管控及区域协同等多样化的活化策略.本文研究可为传统村落分级分类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区域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发展提供施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徽州传统村落核心价值的挖掘对于针对性保护发展策略的提出至关重要。以徽州35个非重点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构建徽州传统村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SPSS因子分析、线性加权对徽州传统村落进行多维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探析,以期通过多维价值评价遴选出综合价值较弱但具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价值的村落。研究结果显示:依据本文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共遴选出7个方面的村落价值,由评价结果共筛选出18个综合价值较弱但具有独特价值的村落划定为特色型村落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梳理了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传统因素及新生因素,从村落景观的完整性、空间形态的整体性和地缘关系的领域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传统村落火灾频发,造成严重损失。本文选取徽州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归纳徽州传统村落规划布局特征及建筑火灾蔓延特点,构建徽州传统村落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模糊评价法,建立徽州传统村落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并选取实例进行评估。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与模型,完善了常规智慧消防不适应传统村落使用业态变化的不足,针对实例评估结果,提出火灾预警提升策略,为传统村落火灾风险防控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其空间演变规律。运用 ArcGIS 与 SPSS软件分析浙江省 636 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得出浙江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类型 ` 为凝聚型。表现形式为:在空间上,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在各种影响因素中,道路、人口密度、年平均气温对传统村落的分布影响最大;总体来看,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自然、社会、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呈双核集聚式;在经济欠发达区域,传统村落数量偏多。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呈负相关性分布。  相似文献   

9.
面对传统村落多维度“失活”现象,有效识别村落活态性类型,研判失活主导因子,能为进一步指导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立足于传统村落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地”和“乡村生产生活承载地”的双重属性,剖析传统村落活态性内涵,以提升度、有效度和传承度为评价维度,构建由经济发展(E)、社会治理(S)、文化认同(C)3个方面因子组成的传统村落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北京市16个中国传统村落为评价对象归纳其活态性类型,对比不同类型村落失活主导因子和发展协调程度等特征。结果表明:失活问题在北京市传统村落中较为普遍,但失活程度有所不同;传统村落活态性类型中,Ⅰ型村落受S影响显著,Ⅱ型村落受E影响显著,Ⅲ型村落受3类因子(E+S+C)综合影响显著;3种类型村落协调发展水平呈现Ⅲ型>Ⅱ型>Ⅰ型的特征,表明Ⅰ型村落各维度活态性最为协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作为现代文化发展的根源,近年来关注度逐渐加深、价值不断突显,相应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但总体来看传统村落保护仍然较为缺乏整体性保护视野。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从空间解析角度将传统村落解构为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并对其下一级别的具体保护内容进行说明,从而构建整体性保护体系,并以安徽省黄山市呈坎村为例对所构建的保护体系进行应用,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以广西280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 运用计量地理分析方法, 通过ArcGIS 10. 5 软件, 分析广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并探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广西传统村落趋向于凝聚分布, 主要集中在桂北地区, 桂西地区少有传统村落分布, 传统村落分布在广西范围内呈现不均衡性; 在市域尺度上, 传统村落呈集中分布趋势, 形成桂林-贺州主要聚集区和以柳州、 玉林为主的两个次级聚集区; 地貌、 水系分布、 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因素共同影响了广西传统村落的分布; 不同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显现出不同的选址偏好, 汉族多居住于低海拔、 平坦地区, 少数民族村落多分布在较高海拔的坡地, 传统村落整体趋向于靠近水系分布。  相似文献   

12.
通过ArcGIS10.0软件,运用空间分析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整体为离散型,部分区域为凝聚型;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于湘西州、郴州、永州、怀化4个市州,其他地区分布较少;且多沿河流、道路分布;从地形、海拔、坡向、河流、村落可达性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口、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分别探索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发现海拔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影响最大,位于海拔500 m以下的传统村落为188个,约占湖南省传统村落总量的73%。  相似文献   

13.
徽州传统村落景观风貌保护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徽州传统村落所涉及对到的传统建筑、空间形态以及村落赖以生存的山水等周边环境系统等各类景观元素及其意义的分析,根据遗产保护原则,从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徽州地区传统村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的传统村落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在国家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论文对开展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协同保护发展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廊道"概念引入传统村落研究领域,对南昌安义古村落群基于文化景观资源的调查分析,将破碎化的文化景观资源进行空间上的连接,构建连续性整体性的文化和景观安全廊道系统,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文化景观廊道系统与现状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安义古村落群文化景观资源丰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现状品质与廊道系统价值比较存在差异性,科学构建廊道系统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整合与保护;从而形成更加有效的指导传统村落凸显特色、协同保护利用的文化景观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传统村落作为村落文化的一个代表,其区域环境达到了自然与人文的良好结合.为对徽州村落居住环境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及各环境之间构成的特点全面了解,在针对徽州传统村落居住环境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徽州村落居住环境形成的3要素: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精神条件、设施条件.认为进一步延续村落传统居住文化,是一项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为古村落环境保护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运用空间句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唐模古村进行空间解析,利用量化后的空间分析结果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的保护区划划定、街巷路网调整、功能结构布局等重要规划内容提供了依据。廓清了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应用的若干问题,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和修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指农村居民在悠久历史演进过程中与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综合体,是我国农耕文明、地域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陕南地区传统村落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代表之一.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陕南地区1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单元,构建包含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服务、经济条件5个方面的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分析其人居环境的水平及空间分异特征,为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陕南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空间分异大致呈现“周高中低”和“西高东低”的格局特征;(2)空间环境在一级指标层中权重最大,是影响村落人居环境水平的重要因子;(3)各一级指标中生态环境、空间环境和经济条件呈现正相关,文化环境、社会服务呈现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徽州村落文化繁荣,村民族众在社会发展和文脉传承中逐步构建了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进而形成村落精神。传统村落精神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宗族性与血缘性,在徽州古村落文化中表现尤为凸显。聚族而居与族规家法作为徽州传统村落精神的内在结构,辅以文化活动与村落文化等外在形式,维系徽州村落极为内聚的精神内核与健康活力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中各种资源被加速消耗的背景下,各项保护规划的研究成为热点,以1990—2017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生成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的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等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合所检索的文献,分析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在保护方法、内容、层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显示学者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多个层面展开了大量研究,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提供指导,规划管理上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加直观的呈现保护情况,但在规划实施方面研究不多。研究发现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需要动态监测与量化评估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要注重地方特色,避免同质化,村民的参与程度也是规划编制需要改善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