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海草房作为胶东沿海地区的传统民居, 不仅是一种极具地域特点的文化景观, 同时也是一种地方历史记忆的载体,但受乡村空心化、乡村老龄化和现代都市文化等因素的冲击, 这种特色民居正面临着废弃甚至消失的危机。海草房的保护成为了当地美丽乡村发展的当务之急, 而对海草房保护最有效的方式是重新发掘其多元的时代价值, 以乡土特色为基础、时代价值为重点、保持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为原则, 为其生态保护式开发注入现代理念。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文献检索梳理、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山东荣成市海草房的产生地域环境、发展历史、空间分布、建筑特色等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分析, 并结合现代发展需求试图系统发掘其新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活价值, 为其今后的利用式保护和特色化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草房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维持海草房传统村落的生命活力成为村落能否永续发展之根本,因此对海草房传统村落活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是科学、合理制定相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基于海草房传统村落活力的相关定义、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特尔婓专家评定法,构建了村落人口数量、经济收入、传统文化传承度、民居品质、传统村落风貌、村域生态环境等6个海草房传统村落活力影响因素的评价体系;依据此对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的36处海草房传统村落进行打分评价和分级评定;提出了海草房传统村落活力延续策略。结果表明:得分≥80分的一共有4处村落,其中烟墩角村的得分最高为90分;得分在60~80分的共有11处村落,40~60分的共有12处;40分的共有9处,其中石山东家村的得分最低为26分。  相似文献   

3.
胶东庄园民居作为山东民居众多类型中的一支,兼摄府第建筑和地域民居之神韵,形成了与山东内陆民居迥然不同的建筑形态与精神气质。文章以栖霞牟氏庄园、李氏庄园和龙口丁氏故宅作为胶东庄园民居研究案例,从建筑布局与形态特征、建筑雕刻与装饰特征、建筑材料与结构3个方面归纳梳理了胶东庄园民居建筑特征;威高集团休闲度假服务中心设计以胶东庄园民居为蓝本,通过对其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建筑雕刻与装饰设计、现代材料的技术的应用,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对胶东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阐述,以期再现胶东庄园民居建筑神韵,为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苗寨具有极高的自然、历史、人文及经济价值,保护开发利用当前村落资源,发展地域经济文化,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苗寨村落民居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民居建筑形式之一,在一些地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这些传统聚落和乡土建筑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消失。重庆彭水罗家坨苗族特色村是现今保存较完整的乡村聚落,在此通过对罗家坨村落现状的分析研究提出现存问题及保护措施和发展探索。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石岛湾畔海草房产生的历史条件,房屋特点,文化价值,并建议对其抢救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对民居布局、建筑处理的影响,介绍了豫北民居的风格及特点,批判地继承宗教建筑思想的精华,并呼呈在新城建设和对老城改造时应加强对优秀古建筑及有历史文化价值民居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对民居布局、建筑处理的影响 ,介绍了豫北民居的风格及特点 ,批判地继承宗教建筑思想的精华 ,并呼吁在新城建设和对老城改造时应加强对优秀古建筑及有历史文化价值民居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晋中、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比较,着重分析了社会及文化因素对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组成及布局的影响,以期对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的规律从文化层面给予恰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思想中蕴含着传统生态环境观,徽州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形成具有徽州特色的生态环境观。本文从徽州生态环境观的角度分析徽州古村落选址、布局、空间营建的思想与方法,挖掘徽州古村落营建理念中的生态环境意识,以及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形成的村落园林化建设思想,以期对当代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新农村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前门历史街区居住院落的调研分析,揭示出前门地区由于地形特征形成了特殊的胡同与四合院布局,使得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在平面布局、空间结构等方面有着与内城四合院截然不同的做法,提出对北京传统民居的保护不仅要把重点放在内城典型的四合院上,还要保护好外城这些小型的四舍院、三合院以及特殊形态的民居院落.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其遗产价值分类保护与活化利用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田野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进行评价,进而构建三维矩阵模型划分传统村落类型,提出分类活化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歙县各传统村落遗产价值总体差异较大,各价值维度水平不一致;(2)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类型可划分为遗产衰败型、传承困境型、遗产活力型、活态传承型4种类型;(3)针对传统村落遗产价值类型多样化应采取精明收缩、保护发展、开发管控及区域协同等多样化的活化策略.本文研究可为传统村落分级分类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为区域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发展提供施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门头沟区传统村落马栏村为研究对象,在对马栏村价值特色分析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马栏村的村落风貌、传统民居、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抓住保护与发展的主要矛盾、编制保护与发展规划、加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使用"面—线—点"的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并研究了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内传统民居建筑、重点历史遗存的现状及特色,初步总结出浚县地区传统民居在院落布局、材料使用、营造技艺上,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价值;并且针对古城墙历史片区问题现状,探索出一条既保留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又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同时也能将整个片区的历史脉络与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的"点—线—面"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的传统村落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在国家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论文对开展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协同保护发展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未来京津冀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研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民居建筑形式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迫切需要更新与发展。虽然传统民居改造实践较多,但仍存在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不足、改造后的建筑不能融入地区建筑环境中、传统建造技艺缺失等问题。因此,传统民居改造策略更加需要严谨的生成过程。可拓学的基本思想是用形式化的方法处理各领域中的矛盾问题,非常适合作为民居改造实践中科学分析矛盾以及提出可行策略的工具。本文以宝水村民居改造为例,建立基于可拓学的问题模型,对目标、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可拓变换方法解决矛盾生成策略,最后对策略进行优度评价,得出最优策略。探索村落民居改造可拓策略生成过程,一方面为村落民居改造实践过程中的形式化方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可以使村落传统民居的文化得以延续和重生。  相似文献   

16.
论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艺术的审美特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艺术则是其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外部造型与内部空间营建,以及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充分适应与巧妙利用,不仅体现了实用与审美、建筑与场所的完美结合,而且反映了土家人对于生活与美的理解。从鄂西土家民居的审美视角出发,通过对吊角楼建筑形态美学特征的研究和分析,试图揭示土家民居建筑中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品质,吸取其设计精髓,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巢湖地区因为其经济和交通的双重战略价值,使得这地方成为历代王朝的必争之地。长年的战乱让皖中地区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滞后。元末明初,在政府的鼓动下,一场由各地迁移而来的移民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营建活动。他们在此地开辟家园,建造了融合当地文化的村落空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巢湖北岸的村落空间。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皖中地区巢湖北岸的传统村落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它们出现填补了建筑史上关于皖中地区传统村落研究的空白,同时也为皖中增添了一抹浓郁的传统气息。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运用空间句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唐模古村进行空间解析,利用量化后的空间分析结果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的保护区划划定、街巷路网调整、功能结构布局等重要规划内容提供了依据。廓清了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应用的若干问题,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和修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系统科学地认知传统村落文化是这类乡村振兴的基础。基于区域的、动态的视角,应用类型学、文化的梳理与解读、空间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漓江风景名胜区周边传统村落多民系多民族的民居类型特征、文化折射与表达的作用路径,探究多民系文化交融和折射下的建筑群空间组织、建筑形制,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所折射的建筑符号与建筑元素的空间表达。系统梳理得出多民系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文化折射与表达的形式、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较好地解决了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中重建筑形式轻文化内涵的问题,凝练出景区周边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与景观资源,为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作为现代文化发展的根源,近年来关注度逐渐加深、价值不断突显,相应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但总体来看传统村落保护仍然较为缺乏整体性保护视野。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从空间解析角度将传统村落解构为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并对其下一级别的具体保护内容进行说明,从而构建整体性保护体系,并以安徽省黄山市呈坎村为例对所构建的保护体系进行应用,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