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南先发地区的经济一直处在我国的领先地位,但是传统的"苏南模式"发展之下,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都将接近极限,土地资源已经严重短缺,而现状用地利用依然粗放低效,因此,未来的产业发展不能单纯的依靠增量土地投入。同时,苏南先发地区一方面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基础好,其产业用地转型过程必然会面临自然环境保护的压力。文章以苏州市某区为例,不仅分析其产业用地现状出现的问题,而且对如何促进产业用地进一步经济可持续增长、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用地政策配套完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土地资源约束日益增大,而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又与土地利用结构密切相关,因此,推动土地结构的合理有效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按城镇化率大小选取全国26个典型城市进行建设用地利用结构效率对比研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2007—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以天津市为例重点分析,发现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调整各类建设用地间投入组合,优化资源配置是必然趋势;通过合理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土地浪费,促进经济增长,并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对于天津市而言,应尽量减少公共设施、工业、仓储用地面积以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地域的扩展。从土地利用角度来审视城市化现象,可以更综合、更深入地去把握城市化及其本质。本文以大连甘井子区为例,深入研究甘井子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趋向同步扩张,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突出,现行交通用地形成的交通网络体系结构效益低下,城市建设用地的效益有待提高。提出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方案:优化城乡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发展,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盘整,最终引导土地利用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4.
摘 要 土地资源紧缺与村镇土地低效粗放利用并存的矛盾已成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节约 和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对缓解建设用地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分 析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利用的本质问题,试图从体制、机制上找准问题的主要症结, 从技术和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等不同层面探求解决途径,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合肥市2011年~2017年的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合肥市2011年~2017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和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未利用地变化最为明显,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增大,耕地变化不显著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利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
纵观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既表现为增量空间的外延扩展即空间初次开发,也表现为存量空间的内涵集约即空间再开发,两者在空间上相互分离、演替,在时间上彼此交叉、起伏,共同推动了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历史性城区或旧区、以及粗放式快速扩张的城市既有空间区域,已经"自然老化"或者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对这些城市既有空间资源进行理性评估和科学处置,需要研究其空间再开发的"动因与目的"、判别再开发空间的"价值与潜力"、探寻价值理性下城市空间再开发的"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以铅山县为例,分析铅山县建设用地现状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并在之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控制标准,针对铅山县实际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态势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诸如用地总量急剧增长、城市公共用地比重上升、城市容积率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等趋向,以及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力量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些趋向与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城市洪涝灾害,中国颁布施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并设立了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基于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有效供应途径。结果表明:“海绵体”的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海绵体”的有效供应途径有原生“海绵体”的保护、遭到破坏“海绵体”的修护和恢复、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海绵体”建设用地与建设标准的确定。最后,分析了河南省鹤壁市黑臭水体整治修复、吉林省白城市低影响开发方案和重庆市建设用地与建设标准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实例,验证了城市“海绵体”开发建设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市场化经营给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开发用地的获取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投标、竞拍成为获取经营性开发用地最主要的方式.文章对"弗里德曼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改进,探讨了"最优利润率报价模型"在投标中的收益解,使其能够适用于土地使用权的投标报价.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的供需平衡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合肥市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分析合肥市建设用地利用现状与特征,提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十二五"期间合肥市建设用地利用的趋势,预测并分析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情况,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障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土地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以南丰县为例,分析南丰县建设用地现状及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建立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规划指标控制标准,针对南丰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对于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多数研究对于中小城市关注度较低,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LUS模型并耦合规划政策的县级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本文以庐江县为研究案例,在进行2014-2019年土地利用模拟和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对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结合生态与耕地保护等相关政策指标,最终划定庐江县城镇开发边界.结果显示,(1)2019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总体精度值为0.98,Kappa系数为0.97,模型展现出较高的精度;(2)预测2025年庐江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达64.9 km2,2020年至2025年城市建设用地增加13.1 km2;(3)兼顾土地利用发展自然规律与政策影响因素,城镇开发边界能有效地避免城镇用地对基本农田与生态红线的侵占,以实现三者之间良好的空间协调,可以为快速城镇化时期中小城市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大学教育的重视,高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各地大学城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在大学城不建设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上却出现了不协调,乱征地、征而不用现象,对于原本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来说,无疑是种浪费。对于大学城的"圈地运动"要从土地法的角度加强对土地用途的管制,从而完善土地资源法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土地资源特点、城市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主要用地需求预测、各类用地调整指标、用地布局规划等资料,在综合分析全市土地利用现状、区位优势、土地利用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的用途分区和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张.由于传统开发模式过于简单与粗放,对原生环境破坏严重,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文章着重阐述原生态的自然区域对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作用,并应对现阶段土地开发过程提出一套低环境影响的开发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城市发展已经步入到以开发存量土地资源为主的阶段,公交场站用地作为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重要土地资源应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进行综合开发.国内尤其是北方城市,关于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的实例较少,且对于判断某一场站是否适合进行综合开发没有固定的指数标准.首先,对西安市公交场站概况、区域概况及土地市场调研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其次,从已获取的调研情况中选取适宜的因素构建评价公交场站是否适合进行综合开发的指标体系,并使用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求得它们的权重,运用VIKOR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运算;最终以西安市为例,将西安市现有公交场站代入建立的评价模型,得出建议进行综合开发场站的先后顺序,既验证了体系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也为西安市乃至全国公交场站的综合开发提供了思路,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践行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对2009-2016年京津冀城市群区域内各土地类型用地面积进行分析,运用信息熵、均衡度、优势度和空间洛伦兹曲线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城市群内13个城市8年间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整体信息熵值逐年递增,城市发展建设已进入稳步阶段,信息熵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和其他土地分布基本保持均衡的分布状态,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成为分布不均衡的土地利用类型;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对于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与制定土地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住用地评估是实施分类引导、提高利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基于土地利用强度和服务效能两维构建的城市居住用地评估逻辑框架,借助空间叠加技术评估和划分了济南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类型,并提出城市居住用地分类引导策略。结果表明:济南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平均容积率为1.73,利用强度为中等,空间上表现出“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征;居住用地服务人群活力均值为0.22,而服务规模整体不高、服务质量差异较大,服务效能总体呈“中心-外围”圈层结构;形成了高效型、服务型、开发型和低效型4种类型居住用地,高效型和服务型用地属中心聚集型,开发型和低效型的空间分布相对分散,4类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两所农村监狱为案例,从监狱职能回归、土地零散分布、规划缺位、资源利用率低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监狱建设的主要特征与问题。从规模与用地、劳动改造方式转变、土地资源开发、与地方规划协调等四个方面对监狱总体发展规划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