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文章从作家们面对绝望所做出的不同处理方式谈起,在对比中,结合克尔凯郭尔关于反讽的理论,分析王小波在小说《万寿寺》中所运用的反讽,闻释其与绝望之间的精神关联.  相似文献   

2.
孤独个体是克尔凯郭尔整个哲学思想得以展开的切入点。他从孤独个体的存在入手,从孤独个体存在的张力系统中析出信仰的个体性。信仰开始于对荒谬瞬间的激情一跃,而道成肉身的神人基督则是个体与上帝之间交往的中介和桥梁。他的"孤独个体"是理解人的生存方式的一次重要的视角转换,代表了他对整个西方哲学特别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理性传统的反抗。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梁实秋的论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文学现象。本文通过对他们的比较性论述、梳理,较深入地探析其对立的因由:从鲁迅与梁实秋两种人性观的对立,阐明他们思想的两极性对文学观念的影响,形成了文学作品不同的审美风格。而他们的不同见解,又极大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民俗浓缩了深广的现实的历史的社会内容,是展现一个民族生活的重要窗口。本文以鲁迅的部分作品为例,分析民俗描写在鲁迅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莫言文学的恶之美怪诞由凶恶与良善两种形象直接对接构成,形式极为特殊。恶之美怪诞在莎士比亚、波德莱尔作品中萌芽,在鲁迅作品中形成,由莫言开始大量制作应用。恶之美怪诞只能在想象性的文学中存在,人对恐怖厌恶与喜爱愉悦之间激烈冲突情感体验的主动追求,是恶之美怪诞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糊性是语言的属性。模糊语言在鲁迅作品中使用得相当普遍,模糊语言是鲁迅独特语言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主要分析模糊语言在《鲁迅选集》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模糊语言的使用,首先是体现了鲁迅先生高超的语言运用技巧;其次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有自我保护的作用,让鲁迅先生能够表情达意,在战斗的同时保全自己;最后鲁迅作品中模糊语的使用对白话文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化负载词汇的可译性与翻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负载词汇由于往往存在词汇空缺的原因而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为了实行翻译的功能对等,翻译文化负载词汇需要恰当使用翻译补偿手段.以鲁迅作品的翻译为例,介绍了补偿手段在文化负载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酒是鲁迅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作用在于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和深化主题。分析了鲁迅笔下的五类酒客形象,开辟了从文化学角度阐释鲁迅作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酒是鲁迅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其作用在于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和深化主题.分析了鲁迅笔下的五类酒客形象,开辟了从文化学角度阐释鲁迅作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陈蕾 《饰》2013,(3):48-50
卢卡·托马斯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比利时画家。本文从他的求学经历入手,分析了托马斯绘画的主题、画面的主要语言特点。其中,着重对他的肖像作品——《病症》系列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说。并在最后指出托马斯作品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质,以及始终贯穿在其绘画中的矛盾冲突性——缄默的画面气氛与背后隐忍式爆发间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伤痕文学承续着鲁迅“救救孩子”的主题。文章试图从伤痕文学的思想和艺术资源中寻找鲁迅文化精神的影子,即鲁迅因子。作为“文革”后第一个文学浪潮的伤痕文学传承了鲁迅的“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以启蒙为己任;鲁迅的“立人”思想注入伤痕文学;伤痕文学关注“文革”后主要是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创伤与苦痛。鲁迅因子在伤痕文学创作方法和艺术生成上表现得也很突出。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中的意象体现着批判性、否定性和攻击性特色,文中旨在考察这些否定性意象中蕴含着的创作主体的情感立场和价值判断,进而深入理解和认识鲁迅杂文及其思想.通过对杂文中否定性意象的分类及其生成的分析,可以窥见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抨击、对社会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对知识分子奴性人格的否定,其中既体现着创作主体一种清醒的启蒙理性,而且寄寓了鲁迅潜意识深处的独特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AndréLevevere提出的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的理论假说,以鲁迅的翻译理论实践为个案,采用描述和解释的研究方法,将鲁迅的翻译活动置于当时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中国社会文化与社会历史语境中,探讨意识形态、诗学以及赞助人对鲁迅翻译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巨人,他取得了炫目的文学和翻译成就,他在中国文坛上以思想的独异性和革新性见称,他的翻译思想具有同样的特质。从翻译手法、翻译意图、翻译态度,翻译词句等方面来诠释鲁迅翻译的革命性创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民本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坚持人民民主、保障人民权利、强调人民利益至上、致力于人民富裕、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素质等丰富的内容。邓小平民本思想充分展现出实事求是的哲学精髓,彰显出实践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结合的哲学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日益展现出重要的时代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迅思想的矛盾性集中体现在他的《野草》中。这种矛盾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充满着结构张力的逻辑两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纷繁复杂的呈现在文本中,使得《野草》表现出多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政治家》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中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对《政治家》内在思想的分析,寻找“政治家”之所是,有助于理清柏拉图从《理想国》到《政治家》的政治思想脉络走向。选用神话、正义与德性作为文章突出的关键词,原因有二:首先,“神话”作为柏拉图政治思想起源与思想言说方式,是柏拉图政治哲学一大特点,柏拉图借由神话的暗喻印证了他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其次,“正义”和“德性”是古希腊政治哲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通过对二者内涵以及相互关系的梳理有助于对柏拉图政治思想脉络走向的分析更为清晰。同时在前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神话的重视与分析,对于正义与德性在《政治家》中的新解,是本文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文学语用学的研究范畴,从会话含义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研究的新思路。本文以简·奥斯丁的作品为例,深入剖析人物会话,分析其会话意义背后的文学意义,为传统的文学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由于所处的历史境遇不同,晚清小说与鲁迅小说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叙事,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国民景象.鲁迅一反晚清小说对“国民”的赞美,不遗余力地进行揭露和批判,从而对“国民”内涵重新审视.鲁迅小说人物大多徘徊在新旧之间,前路迷惘,“未来”只能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时间框架.鲁迅小说多呈现如“铁屋子”般封闭的空间意象,在过去与现在的时间节点上,其“国民”身陷进退两难的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