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某试验车型在怠速和N档全油门工况下排气口噪声很明显,对车内噪声影响很大,怠速排气口和车内55 Hz对车内整体声压级贡献较大.应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Lab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通过更换不同状态的样件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N档全油门加速行驶中,排气口噪声2阶对车内噪声2阶贡献很大,降低排气口噪声2阶声压级对车内噪声改善很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发动机激励对车内振动和噪声的影响,通过对某款国产乘用车进行振动和噪声测试实验,采集加速工况下的发动机悬置振动信号和车内振动与噪声信号,利用阶次分析方法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车内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原因.通过计算各个悬置的隔振率,分析悬置隔振性能对车内振动和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左悬置和右悬置隔振性差是引起车内振动的主要原因,后悬置振动是引起车内噪声的主要因素,发动机激励传递到悬置系统产生的振动是引起车内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应用PULSE测试分析系统中阶次跟踪法,测试分析某型乘用车车内四个位置的噪声水平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关系.揭示了该型汽车在测试工况下,不同的转速对车内噪声的贡献规律.为降低车内行驶噪声和振动响应提供了重要的分析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汽车排气系统对车内噪声有重要影响,针对车内噪声控制问题,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实车进行了多工况测试,对排气系统进行了模态仿真分析.实车测试结果表明,通过排气系统悬挂点传播的振动噪声是引起车内噪声的重要因素,排气系统模态仿真结果表明,原悬挂点偏离模态节点需进行优化.对悬挂点优化后的排气系统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排气系统悬挂点优化后,车内噪声有明显降低,平均降噪2.5 dB(A),后排降噪量达5 dB(A),研究成果可以指导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车内噪声的现状,指出了低频噪声是目前车内噪声的主要成分,结构振动是低频噪声的主要噪声源,车内吸声材料对低频噪声作用不大。同时,对各国研究车内固—声耦合的理论与方法作了综述,并提出今后尚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某SUV车内声腔有限元模型,通过Virtual.lab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自由模态分析计算;利用Virtual.lab对车身结构进行频响分析,并利用计算结果对车内噪声水平进行了计算,对选定板件对车内噪声水平贡献量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简单的降噪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车内声品质水平,提出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噪声自适应均衡(Adaptive Noise Equalizer,ANE)算法的车内声品质EMD-ANE主动控制算法.考虑到车内噪声非平稳性高的特点,利用EMD方法获得非平稳性低的固有模式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在ANE算法中设定不同的声音保留因子,对各分量进行主动控制.结果表明,EMD-ANE算法能够有效抑制车内噪声,且可以降低车内噪声的低频成分.与传统ANE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更好地控制车内噪声的响度水平,更适用于车内声品质主动控制(Active Sound Quality Control,ASQC).  相似文献   

8.
针对徐州某隧道建设项目毗邻地铁1号线,为降低施工风险与确保地铁隧道安全运营,选取典型工程断面,通过ABAQUS软件建立了隧道与下方地铁管线的二维数值模型,模拟计算了开挖、支护、回填全过程中边坡稳定性及既有地铁隧道管片应力状态,结果表明:合理支护可以有效将边坡最大位移由10.1 cm降低至6.9 cm,新建隧道项目对埋深16 m的既有地铁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在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及评估新建工程施工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车内噪声的声品质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试验的车内噪声的声品质优化方法。车内噪声被分成由ERB临界频带组合的若干子频带噪声,并且每一子频带噪声的强度有降低、保持、增强三种变化状态。根据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不同车速时车内噪声的正交试验,分析了子频带噪声对声品质的影响,并得到了优化车内噪声品质的优水平、最优组合和主次因素。通过实验,对用该声品质优化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声品质优化方法可用于产品的声品质优化改进,并指明了改善车内噪声品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型MPV轿车高速行驶时车内低频轰鸣噪声问题,对该车分别进行工作变形和底盘悬架系统对车内噪声测点的传递路径分析发现,横向推力杆是车内低频噪声的产生激励源。为节约成本,采用在横向推力杆上安装附加质量块的方法解决车内低频噪声问题。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附加质量块的大小和安装位置,并对安装附加质量块后的车内噪声进行测试,发现附加质量块的安装可有效降低该型轿车车内低频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单侧地铁隧道内爆炸荷载作用下双线地铁隧道的动力响应,并选用泡沫铝作为防爆措施进行了地铁隧道的抗爆分析.在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采用有限元与无穷元相耦合的方法建立了由双线隧道及其周围有限成层土区、远场半无限土区的整体计算模型,其中土体的有限元模型是依据某地铁工程的地质勘探资料建立的.通过该实际地铁工程的数值仿真以及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爆炸超压、双线隧道的埋深和间距以及隧道周围土质条件对隧道衬砌应力场的影响;研究结果也表明泡沫铝具有良好的缓冲吸能作用,是提高地铁隧道抗爆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层状黄土地区地铁隧道的安全施工,采用现场量测与Rocscience软件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全断面开挖过程中地铁隧道围岩的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软件分析的结果与现场量测的结果基本一致,在隧道中心线两侧均出现了显著的沉降现象,由于地铁下腹地层为粉砂,所以开挖的隧道要及时闭合,并且要布置仰拱或是管片整体支护。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区地铁隧道一般埋设于第一海相软土层中,目前针对这一海相软土层在地铁荷载下隧道周围土体变形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地铁运行荷载,对比分析隧道周围土体在竖向和水平方向上距隧道不同距离处土体的变形,结果表明:土体变形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以隧道轴线为中心的10,m范围内,工程建设时对此区域土体要重点关注;而在30,m以外区域土体变形较小.分析结果为以后在现有地铁隧道沿线建设地下构筑物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影响地铁区间隧道安全指标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地铁区间隧道安全评估递阶层次结构,并运用FAHP综合评价法确定了评价的指标权重和区间隧道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一种用于地铁区间隧道安全的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实例验证了该方法在反映地铁区间隧道安全评估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准确掌握地铁隧道内电磁场的分布状况是建立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电磁暂态模型的基础,也是开发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馈线保护方法的需要.针对地铁隧道内非对称的空间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法计算了不同工况下地铁隧道内的电磁场分布特性,确定了地铁隧道内电磁场与钢轨电位、钢轨电流间的定量关系,以及列车位置对电磁场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符合电磁场分布理论表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地铁区间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大涡模拟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地铁环线积水潭—鼓楼区间隧道在列车发生火灾情况下的烟气扩散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隧道内排烟风机不同开启状态下不同高度的烟气质量浓度的分布、烟气在隧道内的水平扩散距离和水平扩散速度.另外,通过对临界风速的计算和隧道风速的模拟来验证积鼓区间隧道排烟风机抑制烟气扩散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安装隧道排烟风机在5MW火灾场景下可以使内环隧道风速达到临界风速要求,能够控制逃生路线上的烟气层安全高度.模拟结果可以为地铁区间隧道的改造及人员疏散方案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检验超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城市复杂环境下工程勘察目标的探测能力,在上海市某公路上对地下隧道进行超浅层三维地震探测试验.设计具有较高施工效率的密集炮点排列的超浅层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利用omega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对超浅层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FX线性干扰压制、振幅补偿、反褶积、速度分析和叠加等处理,最后对超浅层三维地震叠加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结果表明,在地震叠加剖面上可以清晰看到超浅层地层界面的反射,由超浅层地震三维数据体能够推断出地下隧道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不同本构模型下建筑荷载对近邻地铁的沉降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层建筑施工对近邻地铁隧道产生的影响,采用MC模型及CY模型两种土体本构模型,预测分析新建高层建筑荷载对紧邻地铁区间隧道及周边地表的沉降影响。结果显示,在计算参数均相同的条件下,两种本构模型得到的建筑荷载对周边土体的影响范围是一致的,但是该影响范围内的地表及隧道结构竖向沉降差异较大;根据工程经验,认为CY模型更符合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沈阳地铁1号线为背景,根据沈阳地质资料,运用FLAC3D建立了隧道开挖模型,分别对喷射混凝土预支护和混凝土衬砌进行了研究,分析两者对土体竖向位移的影响,建立了隧道开挖进度和土体沉降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喷射混凝土预支护和混凝土衬砌厚度变化对支护拱顶和地面沉降量敏感度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When the subway train operates at a speed higher than 100 km/h,the corresponding aerodynamic issue becomes severe.To meet the future requirement for the speedup of subway trains,a research on the critical diameters of the subway tunnel for trains operating at 120 and 140 km/h has been performed based on passengers’aural discomfort caused by rail tunnel pressure variation.A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approach has been adopted for analysis.Meanwhile,trains with different airtight indice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pressure variati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rains are both under investigation.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riteria for different airtight indices,critical tunnel diameters for trains running at different speeds have been determined.This study would aid in the tunnel section design for future high-speed subway tr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