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灾后重建再生砌块砌体结构性能和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汶川地震产生的大量建筑废物,生产再生混凝土砌块,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化利用建筑废物的方式。围绕再生混凝土砌块在灾后重建村镇住宅砌体结构中的应用,探讨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结构性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再生混凝土砌块承重墙片低周反复试验和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震性能。并结合灾后重建示范工程中的两栋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房屋,进行再生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的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砌体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汶川地震重灾区的震害应急评估和调查,对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总结了砌体房屋的震害特征和经验教训,总体评价了砌体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对其在高烈度区是否适用得到了一些认识,并在砌体结构抗震技术方面得到一些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重庆市云阳县教育系统建筑进行震害调查,以确认房屋危险性。所调查建筑以砌体结构为主,采用现场检测的方式,根据房屋主要受力构件如承重墙和梁所出现严重的结构缺陷,判别其危险性等级。文中对调查工作所搜集到的损害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指出地震中有超过30%的建筑受到了中等破坏或更严重的破坏,继而分析了砌体结构的震害特点和震害原因,并对受损建筑提出修复和加固意见。  相似文献   

4.
多层砌体结构墙体典型抗震加固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墙体的破坏特点,介绍了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广泛采用的各种抗震加固方法,总结了大震后砌体结构不同建筑破坏形式和破坏特征有效的抗震加固对策;根据实际情况,突出强调加固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对加固后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提出现行加固方法的改进建议,为震后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中多层房屋典型震害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现场调查资料,总结了地震中多层房屋典型震害规律:砌体房屋主要为墙体发生剪切破坏;对底框架房屋,刚度比不同,导致房屋不同部位发生破坏;砌体-木屋架房屋,屋面破坏严重;混凝土框架房屋,破坏集中在填充墙以及混凝土柱头、柱脚;经过抗震设计的多层房屋震害明显轻于未经抗震设计的房屋。对如何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出了若干建议,为今后房屋建筑抗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房屋建筑破坏分析与建筑抗震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大量汶川地震第一手现场调查资料,详细介绍了砖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等常见结构形式建筑的震害情况,概括、总结其各自破坏形式和破坏特征,并简单探讨其破坏机理,指出各种结构形式房屋抗震设计亟待改进的部分。学校建筑和乡镇居民自建房屋在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对其破坏原因作重点分析。最后,提出房屋规划、选址、建造和装修等过程中抗震减灾和在建房屋在规范修改后抗震加固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期引起业内外人士的重视并尽快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地震底框砖房震害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底框砖房是指底部一层全部或部分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上部多层采用砌体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5·12汶川大地震灾区该类建筑应用非常广泛,基于灾区广泛的凋查成果,分类总结了汶川地震中底框砖房的主要震害特征,即部分底框砖房表现出很差的抗震性能}过渡层普遍破坏严重甚至于完全坍塌;上部砌体整体相对于底部框架发生水平滑动,研究表明.过渡层的工作机理非常复杂.地震中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设计所采用的受力状态有明显的区别,建议在现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提高过渡层的强度和延性要求;现行抗震规范对底框和上部砌体层刚度比的规定对于提高底框砖房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考虑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不同力学性质来制定上下层刚度比范围;底框和上部砌体结构之间的可靠连接是保证底框砖房整体工作的前提;严格按现行抗震规范设计和施工的底框砖房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部分底框砖房因其混杂的结构体系不利于抗震,建议在抗震设防地区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8.
底层框架砌体结构房屋为上刚下柔结构体系,在"5·12"汶川地震中遭受了严重破坏.通过对汶川地震中此类房屋震害特点进行总结,分析了相关震害产生的原因.对某工程实例在底层设置不同数量抗震墙以实现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定量计算,分析不同侧移刚度比对结构薄弱层出现位置的影响,并对此类房屋建筑设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后多层砌体结构震害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月12日发生在汶川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严重损坏,特别是砌体结构房屋。为了掌握各种类型的砌体结构震害特点,研究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地震发生后,课题组成员在现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震害调查;整理和归纳了此次地震中多层砌体结构破坏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各种破坏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表明,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的破坏主要源于窗间墙承载力不足;按现行规范设计、施工质量较高的多层砌体教学楼和住宅楼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不仅加强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变形能力,还提高了砌体的抗剪和抗压能力;砌体的破坏形态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应克服当前认识上的一些盲点,考虑砌体真实的受力状态来进行抗震设计;抗震概念设计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发生在汶川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建筑严重损坏,特别是砌体结构房屋。为了掌握各种类型的砌体结构震害特点,探讨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地震发生后,课题组成员长期在现场进行震害调查。本文整理和归纳了此次地震中多层砌体结构破坏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各种破坏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表明,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的破坏主要源于窗间墙承载力不足;按现行规范设计、施工质量较高的多层砌体教学楼和住宅楼能获得良好的抗震性能;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设置不仅加强了砌体结构的整体性、提高了变形能力,还提高了砌体的抗剪和抗压能力;砌体的破坏形态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应克服当前认识上的一些盲点,考虑砌体真实的受力状态来进行抗震设计;抗震概念设计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增强结构延性是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措施,所以地震区的建筑结构应设计成延性结构。为了合理提高抗震结构的延性性能,应对抗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予以重视,合适的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对结构的延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了延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同时提出了一些概念设计的方法和相关的构造措施,以保证整个建筑物实现抗震设防,达到“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地震现场建筑物安全性鉴定量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房屋震损状态这一定性指标的评价问题,提出了国家标准GB 18208.2-2001《地震现场工作第二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定量化方法,并引入了震损指数对房屋整体震损进行评价.通过大量房屋震损实例分析及经验总结,建立了房屋震损鉴定的数学评价模型.具体分析流程包括:确定地震现场安全性鉴定层次关系;确定底层震损评价系数;确定震损房屋各部位的权重值;划分震损等级;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以往多次地震中大量房屋结构实例计算分析,并与其真实震损状态相对比,验证了本文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建筑结构地震灾害中结构型式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灾害损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针对不同建筑结构震害的具体特征,提出了结构型式、震灾损失及工程投资之间关系的一般评价方法,为地震区进行建筑结构型式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央核筒悬挂建筑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概要介绍了悬挂建筑结构的性质,提出悬挂比及悬挑比的概念。重点分析了中央核筒悬挂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及一般计算原则。最后提出了悬挂结构的减振分析模型,表明悬挂建筑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GA-SVR的建筑物液化震陷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影响建筑物液化震陷量的9个主要因素,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和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建筑物液化震陷量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有限的60组实例数据学习,利用遗传算法自动确定ν-SVR的最优模型参数,建立了建筑物液化震陷量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另外10个实例进行推广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实际液化震陷量的平均相对误差在5%左右,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同时,本文的思路和方法也可推广至建筑结构的震害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针对某一复合结构体系住宅模型进行了承载能力分析,对几种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振型进行研究,为复合结构住宅的设计及适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7度设防地区的底部框剪砌体结构,采取不同的剪力墙高宽比,用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对该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对比不同高宽比下该结构的层间最大剪力、各层最大相对位移以及各层最大加速度.结果表明:随着剪力墙高宽比的适当加大,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呈现出均匀性减小.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地震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震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山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薄弱环节,指出其在抗震设计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5·12汶川地震震害调查,针对吊脚式和错层式两种典型山地建筑结构房屋的震害进行描述和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和启示.其主要震害特征表现为:(1)架空层形成柔弱底层而严重破坏;(2)采用长短不同柱将坡地架空,短柱易发生剪切破坏;(3)采用桩柱混合体系将坡地架空,桩基础易发生破坏;(4)错层处楼梯柱、楼梯板破坏严重;(5)陡坎边缘地带建筑物震害较重等.  相似文献   

19.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的受力性能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为了考察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在强震下的抗震性态,首先严格按中国设计规范完成了1个8度0.3g分区24层和1个8度0.2g分区3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计。然后对结构进行了在相当于罕遇水准的多条地面运动输入下的非弹性动力反应分析,初步识别了结构的地震反应性态。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中的框架部分在强震下基本保持未屈服状态,而剪力墙连梁是结构主要的塑性耗能部件,部分墙肢底部也进入了屈服后的塑性变形状态。从框架部分所处的偏有利的受力状态和设计规范对其所采取的强化措施这2个方面分析了框架部分未进入屈服的原因。建议对我国8度区总高超过60m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的现行抗震构造措施可有条件地适度放松。  相似文献   

20.
在汶川大地震中,砖混结构和生土建筑作为汉中市村镇房屋的主要建筑形式损坏严重。为了提高当地村镇房屋抗震性能,指导人民重建家园,对汶川地震中汉中市村镇砖混和生土房屋,从屋盖及楼盖、墙体、楼梯间和其他构件破坏等方面分析震害特征,针对倒塌、开裂等震害特征提出村镇房屋震害主要原因是由强度不足和抗震构造措施不完善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