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简释土工合成材料的工程特性,介绍该材料研究现状、设计计算方法,分析土工合成材料的存在现状及应用前景,为土工合成材料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基于重正化群理论在临界突变问题分析中的优势和岩土体的自相似特性,从海床土微观结构入手,引入三维颗粒堆积模型来描述孔隙渗流临界行为,找到了土体渗流与临界孔隙率的关系,给出了海床介质孔隙率与渗流发生的物理判别准则。在土体二元介质理论基础上,分析了饱和海床土宏观液化与微观强度的定量关系,构建了海床土体微单元破坏的重正化群模型,并对结构面断裂损伤临界概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床土液化是渗流-应力耦合场共同作用的结果,微单元体断裂损伤导致液化贯通带形成,进而引起海床土的宏观液化,液化贯通带的提出对研究海床土液化破坏规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墙土系统损伤识别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多种群遗传算法的墙土系统损伤识别方法。首先,建立了墙土系统动测简化模型,同时对土体发生损伤时墙土系统的特征方程进行理论分析,基于系统的特征方程构造目标函数;其次,对多种群遗传算法进行改进,改进的内容主要包括采用实数编码、采用自适应交叉概率、采用自适应变异概率;最后,利用改进多种群遗传算法分别进行了无噪声条件和噪声条件下的墙土系统损伤定位和定量研究。通过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单处损伤还是多处损伤、单一损伤程度还是多损伤程度,按所提出的方法都能较好的识别出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具有较强的抗噪声能力。因此,所提出的方法为墙土系统的损伤识别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结构断裂与损伤耦合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混凝土结构损伤、断裂耦合破坏理论;综述了断裂与损伤耦合分析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现状;探讨这一研究理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钻探取样、运输及试样制备等环节对软土力学指标的扰动影响,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基于土的损伤评价理论,假设饱和软土粘聚力与结构强度成正比关系,提出损伤变量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方法;然后以福州沿海软土为例,通过一系列固结试验及三轴试验,获得扰动土样及重塑土样的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利用图解法推求得原位土的压缩性指标和结构强度,并藉此计算得到扰动土样损伤变量,进而对软土试样的扰动损伤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价,主要结论如下:饱和软土的内摩擦角几乎不受扰动损伤影响,上述理论假设及依此建立的公式成立;对采用薄壁取土器取样,运输搬运环节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且严格按规范操作的试样,其损伤变量达20%以上,土样的压缩性增大约10%,粘聚力、结构强度、地基承载力下降10%左右;土样的宏观力学指标弱化不太显著,由此产生的工程设计计算结果偏差尚可接受;倘若取样、运输搬运及试验操作环节不够严谨,则试样的损伤影响必将相应放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基于波动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因其物理概念明确、敏感性高、识别直接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青睐。S变换作为小波变换和短时傅里叶变换的继承和发展,相对于傅里叶变换免去了窗函数的选择,改善了窗宽的固定缺陷。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变换的波动理论识别结构损伤的方法。对结构输出信号进行S变换,通过传递函数可以求出波在结构中的传播速度。根据波动理论建立了波在结构中的传播速度与结构刚度的关系,进而构建了基于刚度的波动损伤指标。利用损伤指标判断损伤状况,包括结构是否损伤、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最后通过环境激励下弹性分层剪切梁的数值模型对该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结构损伤位置,且能够识别出损伤程度。研究结果对结构健康监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一定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本构模型课题,是理论土力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正确建立并合理应用土本构模型,对于提高岩土工程的计算精度,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土的非线性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结构性及损伤模型、内时模型等研究领域的主要成就和最新进展;结合2l世纪岩土工程发展方向,对诸如建立复杂应力状态本构模型、非饱和土本构模型、结构性模型等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结构性土在受荷变形过程中,随着结构的破损,土体的力学性质逐渐由天然状态向完全破损状态(重塑状态)转变,而损伤变量及其演化规律是反映这种转变的核心所在。从损伤耗能的角度,定义了适应结构性土损伤机制的损伤变量表达式。从体应变与剪应变引起的土体损伤耗能不同机制,按照相容概率事件的叠加原理,建立了一般应变状态下土体损伤演化规律的基本表达式。通过一系列的结构性土的三轴压缩试验结果分析,得出了该土体的损伤演化方程,揭示了体应变与剪应变引起的损伤遵守不同的演化规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吻合,表明按此方法得到的损伤演化方程能够较好的反映结构性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9.
静力虚拟变形法(VDM)在结构损伤识别中计算效率高、识别结果精确,但是其损伤识别应用范围仍局限于平面桁架及桥梁吊杆。拓展了静力VDM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范围,并将其用于桥梁结构梁单元的损伤识别。首先,介绍了已有的静力VDM在平面桁架结构中的损伤识别理论;其次,引入了应变转换矩阵,将静力VDM损伤识别理论的应用范围从桁架结构拓展至三维梁单元,并以连续梁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用静力VDM对某实际桥梁结构梁单元的损伤进行识别,并以现场观测的方法对损伤识别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表明静力VDM能够有效地对桥梁结构梁单元进行损伤识别。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神经网络技术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结构损伤前后的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并且该变化规律包含了结构损伤位置程度的信息。通过对悬臂板结构进行数值模拟试验,采取固有频率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构造改进型BP神经网络结构,应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对悬臂板结构进行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工程结构的损伤检测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借鉴建筑结构火灾损伤评估的研究成果,根据钢筋混凝土桥梁自身特点,综合运用一些常用的检测手段,提出了一套合理的混凝土桥梁火灾损伤鉴定和修复的方法,以某在建悬索桥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方法在混凝土桥梁火灾损伤鉴定和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楔横轧技术的应用及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我国当前楔横轧技术在理论和工艺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目前楔横轧技术的应用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期推动楔横轧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个方面:(1)基于模型修正理论的结构损伤识别;(2)损伤指数法;(3)人工神经网络法等,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振动分析和结构动力学参数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介绍了结构损伤识别领域研究的现状,给出了基于动力学参数和振动分析的结构损伤识别的模式,并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验数据的表征与不确定度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数据是检验科研成果的基本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合理的表征是科研成果交流、传承、发展的必须.实验数据合理(科学)表征中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水平的进步已经逐渐显示出它的局限性,其适用范围也在变化.当今人类对实验数据特性和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入,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计算水平,现代不确定度方法的提出及其推广应用,为实验数据的合理表征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也为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相互比较、相互利用提供了基准.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在桥梁工程的应用研究成为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以桥梁健康监测为典型数据收集方式,获得海量数据,在数据处理及应用等层面给桥梁工程从业者带来不小挑战。围绕桥梁大数据2020年度的研究进展,回顾了高效存储、异常处理与去冗降噪等数据前处理手段,并重点关注了损伤识别、状态评估及智能管养等大数据的具体应用,以此梳理桥梁大数据2020年度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总结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应用的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考虑土壤非饱和区且设有排渗系统对水库渗流影响研究不足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采用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对设有集水廊道的土石坝渗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非饱和区的存在导致大坝单宽流量增大,浸润线抬升;考虑非饱和渗流的影响研究渗流问题更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弥补了饱和渗流研究存在的不足,丰富了已有的渗流研究成果;此外,采用设置集水廊道的排水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坝内和下游河床浸润线,减少下游浸没区范围,有利于大坝整体抗滑稳定和后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高速列车车轮材料研究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欧洲和日本高速列车车轮用钢研究与发展,综述了国内高速列车车轮用钢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舍碳量约为0.5%并添加少量微合金元素的试验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抗剥离性能,适合我国高速列车车轮用钢.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梳理过去一年国内外桥梁美学的发展状况,从桥梁美学思想与理论,桥梁美学设计方法与理论,桥梁景观设计与改造,桥梁规划设计,桥梁历史文化设计与研究,新技术在桥梁美学设计中的应用,桥梁美学设计应用实践等方面阐述了桥梁美学的发展成就;对将来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预测;提出了建议和观点,希望对桥梁美学理论和设计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坡面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有经验模型和物理成因模型两大类。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人手,介绍了国内外坡面土壤侵蚀量预报模型研究的主要成就,指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土壤侵蚀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