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加湿的方法,使粉末涂料的含水率增高,研究其在静电粉末喷涂中对涂料性能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经实验,总结出粉末涂料在轻度受潮后其影响不明显,在重度受潮后即含水率大于2.0%时,上粉率显著降低,涂膜光泽变差,甚至难以得到连续的涂膜。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验室粉体物料自由下落在线加湿模拟试验装置,研究气水两相喷嘴中的加湿压力和加湿流量对不同粉体物料中PM10排放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的最佳加湿压力为0.30MPa,最佳加湿流量为2.4 L/h。利用最佳加湿压力和最佳加湿流量可以优化在线加湿条件,达到最佳的降尘效果和节约降尘成本。  相似文献   

3.
在线加湿压力和加湿流量对PM_(10)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实验室粉体物料自由下落在线加湿模拟试验装置,研究气水两相喷嘴中的加湿压力和加湿流量对不同粉体物料中PM10排放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的最佳加湿压力为0.30MPa,最佳加湿流量为2.4 L/h.利用最佳加湿压力和最佳加湿流量可以优化在线加湿条件,达到最佳的降尘效果和节约降尘成本.  相似文献   

4.
运用Fluent的PEM模块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同的加湿程度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的加湿程度对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尤其讨论了在高电流密度情况下,浓差极化时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对80℃阴极气体分为不加湿、50%加湿和100%加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低电流密度100%加湿性能更好,在高电流密度时50%加湿性能更好。另外详细分析了浓差极化区燃料电池内部水的摩尔浓度、氧气浓度分布与电池性能的影响关系,表明浓差极化仅在燃料电池的部分区域发生。不同的工作电流密度下选取合适的加湿度可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反应气体加湿对PEM燃料电池温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模拟分析了一个包含10个直流道的单电池,探讨了电池工作电流密度及阴阳极气体加湿程度对电池内膜平面上温度分布的影响。工作电流密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膜上最高温度和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都很大;阴阳极气体加湿程度对膜上温度分布的影响基本一致,加湿程度变小最高温度及温差都随之变小;膜上温度的位置随加湿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加湿程度高时最高温度靠近进口,加湿程度低时靠近出口。  相似文献   

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尾气冷凝回收的自加湿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进口的加湿水含量和出口气体的水含量,得出了电堆冷凝回收自加湿运行时冷凝器出口处温度的判别式。结果表明:自冷凝回收的温度仅与进气的过量系数有关。该方法简易可行,可用于实际车载工况和固定电站的高性能、长时间的自加湿运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的操作参数的影响,提高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降低PEM燃料电池成本,促进其实用化.方法运用燃料电池测试站对有效面积为4 cm×4 cm的PEM燃料电池单体的性能和功率密度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电池加热温度,氢气和空气的加湿温度对PEM燃料电池性能和功率密度的影响.结果加湿温度低于电池温度时,升高加湿温度,电池性能得到改善;加湿温度高于电池温度时,高电流密度下升高加湿温度,电池性能降低;电池温度低于加湿温度时,升高电池温度,电池性能提高;电池温度高于加湿温度时,升高电池温度,电池性能降低.结论加湿温度和电池温度都为70℃时,电池的性能最优;因此实验结果对PEM燃料电池性能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改变PEM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和阳极的上下位置,测试重力对PEMFC水管理的影响,优化燃料电池阴阳极的摆放方式.方法 对应着阴阳极上下位置的不同,在阴极气体加湿(阳极不加湿)和阳极气体加湿(阴极不加湿)两种运行条件下,通过改变电子负载测定输出电压和电流.结果 温度在40~70℃变化时,对阳极在上,阳极气体加湿或不加湿;阴极在上,阴极气体加湿或不加湿4种情况,测得的电压/电流密度数据,绘出了4幅极化曲线图.结论 重力对PEMFC内液态水的排出有很大的影响,阴极在上时,如果液态水过剩,过剩液态水不容易排出电池阴极;而当阳极在上时,阴极过剩液态水相对容易从电池阴极排出.阳极在上的PEMFC电流密度性能要比阴极在上的要好.  相似文献   

9.
分析比较了中小型纺织企业目前常见加湿方式的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了各种加湿方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中的加湿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原理与特点 ,分析了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燃料供给系统进行加湿的必要性 ,并对系统所需加湿量进行了计算 ,最后设计开发了适于车载使用的加湿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