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治理山区双车道公路突出的摩托车事故问题,结合山区公路特性提出了摩托车事故黑点鉴别及致因分析集成方法.基于移动步长法比较事故密度选取最佳移动步长,采用累计频率法对黑点进行初选,再将研究路段按线形划分为直线路段、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和平纵组合四类,利用正态分布曲线模型计算各类线形路段黑点阈值进行黑点精确识别.利用Logistic模型对黑点进行事故致因分析,获取摩托车事故的主要诱因.以典型山区双车道公路云南省元双公路为例,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元双公路摩托车事故初选黑点12段,共3.2 km,精确识别黑点8段,共2.8 km;曲线路段黑点的危险性整体高于直线路段黑点,有坡路段黑点危险性整体高于无坡路段黑点,直线路段、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和平纵组合路段事故黑点的判别阈值分别为60.8、68、62、69.3;驾驶员年龄、事故时段和事故形态与各类线形路段的摩托车黑点事故相关性较高,纵坡路段事故黑点的主要诱因为黑夜、单车参与事故;平曲线路段和平纵组合路段事故黑点的主要诱因为黑夜、单车参与事故、低龄驾驶员.  相似文献   

2.
针对驾驶员驾驶安全舒适性特性,以我国双车道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标准为研究对象,引入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理论和驾驶工作负荷度计算模型,通过对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条件下的动态驾驶试验方案设计,采集了36名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上行车时的运行速度和心电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眼动视频的分析处理,得到小客车和大货车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线形、自由流条件下行驶时的驾驶工作负荷度变化规律,发现不同的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对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度的影响不同,并确定了满足驾驶安全舒适性的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划分阈值,最终提出了基于驾驶工作负荷度的双车道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3.
基于车辆动力学分析,依据道路阻力和车辆动力因数的关系,分3种情况构建了山区纵坡路段车辆运行速度动力学模型,预测了纵坡路段的基本运行速度,并对此速度进行修正得出路段预测速度。利用Matlab编程和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可视化界面编写了车辆运行速度预测程序,对山区双车道路段进行小客车运行速度预测。预测车速与实测车速对比结果表明:预测车速与断面观测车速基本相符,模型预测精度高、适用性好,能够反映车辆在纵坡行驶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4.
高等级公路纵坡的坡度、坡长限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我国高等级公路上行驶的典型车型(EQ140)为研究对象,分析高等级公路纵坡的坡度、坡长限制问题.利用汽车行驶理论,依据车辆在公路上的理想行车车速、最低容许车速,得出高等级公路理想的纵坡、不限坡长的最大纵坡和车辆在各种坡度坡道上行驶的减速距离.以这些分析结果为基础,与我国现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并参考美国、日本的公路路线设计标准,提出了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坡长限制值、公路的最大坡度值,同时给出了陡坡上设置爬坡车道的坡度值参考指标,以供设计人员在公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区干线公路受地形条件限制,道路线形指标变化明显,在山区干线公路总里程与交通量高速增长情况下,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结合山区干线公路系统的复杂性及灰色特点,从人、车、路、环境4方面对山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山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为因素行为序列,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等3项指标为特征行为序列,以山区干线公路事故数据为例,结合灰色关联度法与熵权法计算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的综合关联度,进行关联系数差值分析得出交通事故主要影响因素为超速行驶、纵坡坡度、弯坡组合、小半径路段、坡长、视距不良及速度差大等。以期为山区干线公路交通事故防治工作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山区双车道公路延误车头时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车时间百分比(延误率)是衡量双车道公路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将一般双车道公路上小于等于6s的车头时距定义为延误,并作为划分道路服务水平的因素之一.在山区双车道公路进行了阻车实验,并对获得的车头时距、车速等数据进行分析,认为山区双车道公路延误车头时距与前后车速度差的关系不同于一般双车道公路,建议不采用跟车时间百分比作为山区双车道公路服务水平的划分指标,从而为我国山区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的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笔者对超过4000km双车道公路的碰撞事故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分析碰撞事故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双车道公路碰撞事故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规范中对山区公路弯坡组合路段设计指标协调性考虑不足的问题,本文以车辆行驶稳定性分析为基础,建立了长下坡路段、急弯路段以及长下坡接急弯路段的车辆行驶安全模型.采用运行车速预测模型作为弯坡组合路段前后线形单元设计指标协调性判别依据,分析比较了设计车速、大小车型、超高及坡长对设计指标阈值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后线形单元急弯的最小半径与设计速度成正比,与弯道超高及前线形单元的坡度成反比,但在设计车速较小时,前线形单元坡度变化对后线形单元最小半径影响不明显.在考虑实际运行车速的情况下,后线形单元计算最小半径均大于现有规范最小半径.最后,利用Carsim仿真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受地形条件影响,山区公路存在的行车安全隐患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为推动山区公路事故预防理论和应用研究,从山区公路高风险路段的研究方法、安全评价及模型和安全保障技术等3个方面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和热点前沿,并探讨研究不足和发展趋势.综合分析表明:在研究方法方面,以驾驶模拟器为主的模拟仿真实验法可为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作用机理等更深层次研究提供条件基础;在安全评价及模型方面,从驾驶员行为特性角度研究山区公路高风险路段事故机理是发展方向;事故预测模型作为山区公路高风险路段安全评价的重要参考,仍不够有效和系统;在安全保障技术方面,构建山区公路高风险路段的安全保障体系是研究前提,结合人车路协同技术对高风险路段进行监测预警和风险防控将成为今后交通安全保障技术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
公路货运通道路侧事故多发路段判别与线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公路货运通道线形设计,降低货车事故概率,将车速、圆曲线半径、纵坡坡度、超高横坡度、硬路肩宽度、圆曲线加宽、路面附着系数、车型(载重货车、铰接列车)作为风险因素,利用PC-Crash软件开展事故模拟试验;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显著性风险因素,构建货运通道路侧事故概率预测模型;根据概率模型预测结果,借助“累计频率曲线法”思想,给出路侧事故潜在多发点和路侧事故多发点概率阈值,提出了货运通道路侧事故多发路段判别方法;针对路侧事故多发路段,利用分类树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开展货运通道线形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显著性风险因素对路侧事故影响的重要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车速、圆曲线半径、路面附着系数、车型、硬路肩宽度、纵坡坡度和超高横坡度;对于圆曲线半径R≤400 m、运行速度60 km/h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起高速公路严重钻入追尾碰撞交通事故,结合关于典型交通事故形态车辆行驶速度技术鉴定的国家标准,根据事故现场道路环境及路面情况、事故现场勘测数据、事故车辆损坏变形部位和特征(照片)以及实车损坏测量结果和两车车型基本参数,利用能量法与变形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得到碰撞前两车的行驶速度。计算结果为钻入碰撞事故的分析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针对车辆追尾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所占比重较大,分析车辆追尾事故发生的原因,运用道路交通流的跟驰理论,构建车辆防追尾数学模型,研究预防车辆追尾的有效方案。采用传感器、单片机、显示屏等构建硬件电路,运用C语言编程实现距离探测、制动控制等既定功能。采用模型车验证法对装置的功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优良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3.
轿车追尾碰撞货车事故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交通事故中,轿车追尾碰撞货车的后果往往极其严重。文章针对三起典型的轿车追尾碰撞货车案例分析认为,大多数货车没有合适的后下部防护装置,车厢、车架刚度大,车厢又高,轿车的受力点正好是挡风玻璃下沿处,就造成了碰撞相容性的恶化,轿车的顶盖被切掉从而容易造成车内乘员的伤亡。提出了在强调安全驾驶的同时,汽车设计中应通过合理设计货车后下部防护装置,阻止钻人碰撞发生,让后下部防护装置尽量多地吸收碰撞能量,改善轿车与货车的碰撞相容性,提高轿车与货车追尾碰撞时轿车内乘员的安全性,而且交通管理部门也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降低交通事故的损失和伤害有待解决.车辆在行驶中,前车采取减速行驶操作或出现障碍物等,为了防止发生追尾,后车驾驶员会做出相应的驾驶行为的改变.为了提高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主动安全性能,研究了处于追尾行驶状态的前乍与后乍的运动学特征.针对前车的不同运动状态分别推导出跟车距离的临界安全车距的计算公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云南省嵩待(嵩明一待补)公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交通事故特征,提出聚类分析方法、聚类步骤。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嵩待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时段、事故形态、多发路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成因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路隧道的特殊环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来自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等诸多方面。通过对不同自然条件下交通事故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洞内照明不足、能见度低、大量尘埃和废气凝聚造成路面摩擦系数低、安全设施不完备是导致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公路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过程中,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方法、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路护坡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驾驶员舒适性出发,通过系统分析法对国内、外公路景观设计事例的整合分析,提出了公路两翼护坡采取金属框架整体防护技术、植草塑料固土网垫法、废物利用种草等防护技术的不同路段的不同景观的设计方法,实现步步有景、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以提高驾驶员的适应性,减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8.
从高速公路的雨雪冰冻灾害事故特点入手,以近年来高速公路雨雪冰冻灾害事故的实际案例为依托,分析了现阶段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现状,制定了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公路几何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驾驶员的操纵强度要求,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道路环境,减轻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操纵强度。从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以及平纵面组合设计四个方面初步讨论了公路几何设计与驾驶员操纵强度的关系,以及公路几何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的安全隐患.使用Paneldata模型进行不同路段交通事故的统计回归分析.分别介绍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相关检验,并应用于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事故分析.Hausman检验表明,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更加合理、适合于高速公路事故分析.同时可识别路段间的差异,快速定位事故高发路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