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目前防火分区划分标准单一且理论依据匮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防火分区方法,列举了传统防火分区方法与性能化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防火分区方法具体实施过程,通过对比证明了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防火分区方法有充分理论依据同时有实践应用性.使用FDS(Fire Dynamic Simulation)软件仿真某防火分区起火后烟气蔓延情况及防火分区内人员疏散所用的时间,以仿真实验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此防火分区大小的合理性,同时验证了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防火分区方法的可行性.若在大空间建筑中使用此方法划分防火分区,其优越性将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一方法将为相关的科研人员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下超市的特殊性,发生火灾时人员的安全撤离比较困难。针对某大型地下超市的实际情况,对该地下超市的火灾危险性和疏散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利用BuildingEXODUS疏散模拟软件分别对该超市在日常客流量、节假日客流量、防火卷帘门设置等不同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展开研究,发现该超市疏散出口设置问题,并对超市最佳疏散效果货架的布局和防火卷帘门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研究设有吹拔空间的高层建筑烟气流动及火灾蔓延特征,分析其对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的影响。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方法对某设有74.65 m、55.95 m双吹拔空间的一类高层建筑建立火灾发展模型、设计火灾场景、用CFD火灾模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建筑利用吹拔空间自然排烟时各火灾场景均能满足各层人员疏散的性能指标,在吹拔空间四周环廊上设置挡烟垂壁影响烟气的顺畅排出,缩短了危险来临时间,增大了火灾的危害性。提出吹拔空间式建筑宜利用烟囱效应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烟气控制宜疏堵结合,以疏导为主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建筑性能化设计准则是未来建筑防火设计的发展趋势。火灾场景设计是性能化设计的关键步骤。本文描述了火灾场景设计的内容和原则,火灾场景的分类,影响火灾场景的参数。火灾场景设定可以帮助分析后续建筑内人员在烟气移动,疏散通道被阻条件下的火灾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某特长城市地下道路火灾工况下人员疏散的策略,借助计算流体动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拟以及疏散模拟软件Building EXODUS对该城市地下道路设定的不同火灾疏散场景中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与必需的安全疏散时间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城市地下道路的疏散方案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烟气自由扩散时,除隧道出口附近的疏散场景外,各疏散场景中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都小于必需的安全疏散时间,导致部分人员的安全疏散受到威胁。因此,火灾发生时,必须及时启动烟气控制措施以保证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对于火灾发生在隧道出口的场景,在启动烟气控制系统保证火源上游人员安全疏散的同时,火源下游还应有一定的保障措施使下游车辆能快速驶出起火隧道。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综合观演建筑主剧场疏散距离过长的问题,提出了亚安全区的消防性能化解决方案,设定了方案的具体设计条件。给定合理的人员载荷,通过分析建筑的火灾危险性,设置了7个火灾场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建筑内的烟气蔓延情况,并利用人员疏散软件对上述7个火灾场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场景均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说明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7.
在发生火灾时切断非消防负荷时会将大量的正常照明切断,这会影响到整个地铁车站的正常照度和人员疏散效率.由此提出了照明分区控制方法,以北京地铁某站为实例,利用疏散模拟软件对照明分区控制优化人员疏散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8.
通过火灾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大型商场的火灾隐患多、危险大这一特点;对其营业厅的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并指出必须保证供给消防用水。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高架结构地铁车站进行了火灾烟气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对不同楼梯间形式下,地铁站的烟气流动、温度场和能见度进行分析。最后,对该火灾场景下地铁站的人员安全问题(对照人员疏散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了讨论,得到以下结论:以现有的排烟条件,发生在站厅层的火灾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增加封闭楼梯间,并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楼梯间加压送风的规定,对该封闭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增加站厅层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  相似文献   

10.
以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本文应用FDS软件对其火灾烟气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火灾烟气蔓延速率、可见度、有害气体浓度、火场温度等火灾烟气特性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火灾发生60 s时,火场环境适宜人员疏散逃生;360 s时,火灾烟气对人员疏散逃生造成威胁。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单元式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及人员疏散逃生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1/20小尺寸模型实验对城市隧道火灾组合通风排烟方式下的排烟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纵向风速和不同排烟量下温度和烟气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隧道的顶部排烟量越大,烟气层下降越慢,越有利于隧道内的人员疏散,但是排烟量的增大对降低隧道顶部温度效果不大.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对于组合通风方式下的隧道火灾,应先打开顶部排烟口进行排烟,然后开启火源上游风机进行纵向通风,纵向通风风速应控制在临界风速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FDS软件和CFAST软件建立场-区复合模型模拟房间着火时环形走廊内的烟气运动状况.通过分析走廊内的烟气运动特性;建立烟气对人体的伤害模型;提出疏散系数的概念.利用烟气伤害模型和疏散系数方法处理走廊烟气的模拟数据,分析了房门启闭状况及起火室位置变化对人员疏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环形走廊的建筑形式,走廊房门全关这种情况为人员疏散的较不利工况;在烟气的流动通道上设置排烟口,可以有效地控制烟气流动,延长排烟口后面各区域的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站站台发生火灾,连接站厅与站台的楼梯口保持一定风速,可阻挡烟气向站厅蔓延并为人员疏散提供诱导气流.为研究楼梯口风速对车站火灾烟气运动的影响,试验对不同排烟模式下楼梯口风速进行测量,建立数值计算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火灾场景下楼梯口风速大于无火源场景下风速,因此常规楼梯口风速校核设计方法由于没考虑真实火灾情况下各种因素的复杂作用,需进一步改进;楼梯口附近起火,烟气易从挡烟垂壁溢出向站厅层蔓延,站台火灾时站厅层为送风状态,存在溢出烟气时站厅层烟浓度可增至大于站台层;站台公共区着火,增开隧道风机,能够增加楼梯口风速,但由于对流场的扰动,破坏了烟气分层,使烟气充填区域增大,因此,防排烟系统设计中科学组织烟气流动、合理控制烟气运动路径与控制排烟量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地铁站台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高温烟气.一旦烟气通过站台与站厅间的楼梯向站厅扩散,将会给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在分析了地铁站台火灾时烟气流场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临界通风速度的概念.利用FDS场模拟软件,对不同条件下站台与站厅间所必需的临界通风速度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刈各界通风速度与火灾热释放速率成正比,与站台和站厅间楼梯口处的挡烟垂壁高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发展长江水源热泵的水源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重庆段长江水作为热泵冷热源的概况,对重庆段长江水温的横断面变化和时间变化进行了实测分析,并对江水的水质和水位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长江水温在整个横断面基本恒定,而江水的夏季月平均温度在22~25℃,冬季月平均温度在11~16℃,水温日变化幅度不超过0.5℃。是一种具有良好品质的稳定的冷热源。而长江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主要解决的水质问题是泥沙和悬浮物,在三峡库区形成后水位变化可达到30 m,因此取水方式可考虑采用浮船取水方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思想,分析了某地下保龄球馆火灾热烟气安全需求,设计了可能发生的火灾场景,使用区域模拟技术研究了保龄球馆水喷淋和机械排烟系统的有效性。通过数值模拟给出了发生火灾时的热烟气层温度和热烟气层高度发展过程,证实了保龄球馆的水喷淋和机械排烟系统能够保证人员安全疏散,满足消防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室内火灾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是建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灾害之首。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建立了室内火灾时期烟气流动的三维大涡数值模型,目的是通过对火灾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为多室火灾的控制和人员救助提供理论基础。模拟结果认为,火灾及附近地区温度较高,烟流浓度较大,高温引燃其他易燃物品的可能性加大。通风与火灾的发展状态存在密切关系,通风既能降低室内温度,加快烟流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速度,同时也为火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从模拟结果与实验验证可得出结论:火源功率大小及房屋的几何尺寸影响着火灾程度、温度及烟流浓度的分布和变化,数值计算的结果总体上与实测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纵向通风水平隧道火区阻力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建立风流与火源的统一控制体,分析了纵向通风水平隧道火区通风阻力的构成,建立了火区阻力特性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火区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加速阻力两部分;在火区长度较大时,摩擦阻力将成为火区阻力的主要部分;在火区长度较小时,加速阻力将成为火区阻力的主要部分;忽略烟气质量的增加及组分的变化会导致火区温度计算结果过高,进而可能造成火区通风阻力计算结果的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