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强调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化学中有丰富的“思政”素材,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讨论“课程思政”的内涵,总结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化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化学是非化学化工专业的通识课程。在构建立德树人育人体系的大时代背景下, 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 传授, 更要重视价值引领。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把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 将教书与育人有机融合, 大 大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在尊重化学课程教学体系, 保障化学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及维护化学学科科学价值 的基础上, 将化学史中的德育资源贯穿课程全程, 将环保理念及科学精神等融入具体知识结构中, 进行了大学化学课 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等数学课堂面临着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难融合、思想教育功能难实现的问题,通过数学家精神点燃求知热情、培养家国情怀,依托数学知识内涵延伸阐释人生哲理、陶冶道德情操,借助优美诗词提升数学文化修养、感受人文情怀,结合建模案例突出应用、创新思维四个方面,梳理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纳入课程教学,探索了课程思政具体实施方案,为数学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根据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材料化学两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针对"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本科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入案例教学,分别从结合课程思政、融入最新科研成果和体现学科交叉三个方面描述了课程的案例精选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方法,促进培养具备文化自信、敬业精神、较高专业创新能力和较宽知识面的高素质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针对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固体化学、材料物理四门主干必修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充分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通过优化和改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学时及开课时间,实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等数学课程中无穷级数求和这一知识内容,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思政元素,并自然地渗入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人才培养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思政教育以“三全”育人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学生知、情、意、信、行等为教育目的,以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辩证关系为重要内容,用系统分析法、辩证思维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大思政”教育新格局建构问题。从研究结果看,思政教育面临重视思政知识和理论教学,忽视价值渗透、习惯养成等问题,应树立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并重的大思政理念,建构两者相融合的大思政格局,促进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推动高校实际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举措,对于学生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丰富与思政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实际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高校高等数学课程以及思政因素结合不充分,导致高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对学生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造成阻碍。所以,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优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推进雷达兵分队管理课程的思政建设,对照军队院校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与新时代强军要求,以找准思政元素为切入点,融合课程知识体系与思政元素,重点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线探索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从点、线、面的有机统一辐射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法,从而实现学理性与政治性统一、显性育人与隐性树德统一、基础性与系统性统一的建设目标,推进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塑造的育人效能.教学实践表明,学员和上/听课教员对雷达兵分队管理课程思政的充分肯定度分别达到75.9%和66.7%.  相似文献   

10.
针对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割裂分离现象,从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融和视角,从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协同挖掘思政目标,建立与专业教学资源库融合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来融合课程思政等方面来建立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旨在将知识转递,价值塑造,能力讲授三者融合,培养德技并修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文章立足"大思政"教育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工科核心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从"土木工程施工组织"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有效教学路径,包括转变课程思政教育观念、制订综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深化思政元素的融入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形式、构建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以期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思政的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课程是面向经管类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务性较高的课程。在新文科建设中既要确保国际金融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固有价值,又要实现升级后思政价值的“增值”。基于此,在国际金融课程不同知识模块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上,要通过国际收支学习拓宽学生国际视野,通过汇率制度学习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通过国际储备知识学习增强学生多元化意识;要科学设计思政教学目标,形成课程思政目标框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提升课程思政质量;重塑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课程思政反馈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切比雪夫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挖掘其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最终形成经典的微课程设计案例。引领学生从概率思维角度看待实际问题,并运用概率知识加以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想品德的共同提升,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的协同并进,对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的“水工程化学”课程进行思政探索与实践。依据该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三全育人”目标要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段式”育人过程中,适时融入哲学素材、学科前沿知识、历史名人事迹、责任担当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有效地组织实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科技报国、勇攀高峰和恪守职业道德的精神,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和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授课各个环节。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课程思政的评价过程是大部分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所忽视的部分。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创新设计制作了“课程素质目标、课程思政目标评价量表”以解决课程素质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评价的缺失问题。详细阐述了该量表的设计过程与内容,并叙述了该量表在实际教学的应用情况。该量表以及其设计思路,可广泛适用于缺少素质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评价的课程,有助于帮助授课教师评价学生素质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  相似文献   

16.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着各自的发生过程,但是二者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其协同育人实现的必然手段。在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主渠道的同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铸魂功能,稀释到各门专业课中,润物无声实现育人。通过思政课程主动出击、一体化范式构建、科研引领推动等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实现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三位一体立德树人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新工科专业向纵深发展,《工程材料》这一专业基础课程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一项兼具紧迫性和重要性的任务。但该课程思政建设仍然面临着教学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两张皮”、教学评价“一边重”等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推进《工程材料》课程思政,应提升教学队伍课程思政能力、增强教学过程课程思政教育实效、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影响深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因此,课程思政正是为了强化立德树人,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使命感。以经贸越南语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嵌入课堂教学,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课程思政的基础。以严谨的态度把知识点讲透,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课程思政的内在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在知识和价值的深度挖掘中,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成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本领,在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案例、历史与现实的多元互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9.
在建材机械安装与维修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将思政意识、思政理念与前期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交互,在专业课讲授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提高学生的思政认识高度。通过该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培养,提高学生做人、做事准则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外合作办学具体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对EFL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设计改革与实践,并以单元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了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措施,以期能为加强高校EFL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思想素质全面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