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城市空间扩张过程中,大量山体空间被侵占,导致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被破坏。从山体与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之间的关系分析出发, 提出相敬如宾、模糊的不和谐、激烈冲突、协同融合4 种关系模式。采用历史形态学方法, 在梳理、评价桂林城市发展历史过程中山体空间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桂林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规划对策。规划战略定位方面: 宏观层面, 山体构成桂林城市森林体系, 与城市空间构建关系和谐、永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共同体; 中观层面, 山体构成城市空间扩展的增长边界; 微观层面,山体融入城市公共空间,构建桂林城市园林体系;在规划技术方面,制定划分山体本体线、缓冲区界线的科学标准及山体周边城市空间的开发强度、功能类型、生态容量等刚性标准与建设引导量化标准。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其过程多以定性分析的图示为主,缺乏定量分析的低碳生态技术支撑.利用生态学相关原理,通过数据计算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提出了3条量化的规划策略:借助生态足迹法探讨碳排放水平与城市空间形态的耦合关系,明确几种典型的城市空间形态对碳耗量的影响;通过GIS法划定生态敏感区,建立城市碳汇系统,确定城市的景观格局;采用瓶颈指数法,找到制约城市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低碳生态理论引入到城市规划,将会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使一些定性的规划意向转化成为切实可操作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人类尚待开发的宝贵国土空间资源,在既有城市工业区功能、空间、形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节奏的背景下,从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改造角度对既有城市工业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是实现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既有城市工业区利用现状的总结确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目标,分别从浅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理论体系构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浅层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与改造技术等方面阐述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构建系统完善的既有城市工业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与改造技术体系,为我国既有城市工业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和改造利用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路段划分忽视静态属性延续性、养护历史影响、上层规划目标等不足,作者研究静态路段划分方法并构建静态属性体系,论证了K-means聚类、层次聚类方法在路段划分的适用性,将三阶段划分法及传统路段划分方法进行全面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由“几何指标、行政指标、路产指标、模型指标”四类组成的静态属性并用于静态路段划分;提出延续划分、基于养护历史及目标宏观校核的路段划分优化方法,使划分出的养护路段保持静态属性的唯一性与继承性;建立了基于动、静态数据分析的路段划分技术流程,以浙江某公路为例论证三阶段划分法在路面养护决策路段划分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山城一体已成为山城空间发展的硬性指标和迫切需要。文章基于拓展传统图底关系理论内涵,突出山体在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中的重要地位,把山体作为显性要素,以山为图、城市建设区为底,针对济南"山——城"空间肌理,从山体与城市、山体与街区及山体与建筑三个维度分析了济南山城一体空间的图底关系,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探索了济南山城一体空间架构,并分别提出了城倚青山、山中有城和城在山中的城市发展控制策略,指出济南山城空间发展应以不可动的"图"引导"底"的建设,最终实现"图"和"底"的最佳耦合及山城空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与绿化景观营造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景观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济南奥体中心周边破损山体的测查分析,划分了三种破损山体类型,并分别配套了相应的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模式,土质边坡采用台地续坡和削坡法,石质边坡采用平立面结合植物种植、削坡砌台、挂网喷播植草以及植生盆技术等方法,碎石及弃石边坡则采用台地续坡式修复法和削坡砌台法与挂网喷播法相结合方法,通过四年的建设与养护管理,济南奥体中心周边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功能得到恢复提升。研究总结出的修复方法与景观营造模式,可为类似城区破损山体修复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辨析城市生态用地、构建生态安全格局,进而提出城镇空间发展指引,对于城市生态保护与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水文化型城市黄山市为例,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识别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安全、地质灾害、历史文化保护4个层面的生态用地,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基于多因子综合评价,将生态用地划分为极重要、较重要、一般重要3个级别。以底线型生态用地为源,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黄山市高、中、低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除去"源"与低安全格局的生态用地,城市可建设用地为355 km~2,满足2030年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模需求。最后,在生态安全格局基础上,提出黄山市城镇空间发展指引。  相似文献   

8.
工程保护技术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基坑影响范围的划分及分析 ,简要介绍基坑工程中邻近建筑物及管线保护工作的技术应用方法 ,包括隔断体保护法、基础临时加固法、支护体系的自身补强及管线注浆加固技术 ,供同类工程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地震应急避难建设的需求,把城市地震避难场所划分为3个级别,建立了相应的避难场所规划流程。讨论了固定避难场所覆盖区域的计算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使用7因子评价指标和评分标准。以覆盖半径为权重,运用加权Voronoi图方法在GIS平台上对固定避难场所责任区域进行了空间划分,并与Voronoi图方法进行了对比.结合实例论证了各场所空间影响范围的合理性,为城市避难场所建设和规划提供了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群和城市群脉的空间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以往国内外区域城市研究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群”和“城市群脉”两个概念的定义、区别、产生及发展;分析传统城市群(脉)研究方法的不足;指出数字技术在城市群(脉)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并着重提出基于数字技术进行城市群(脉)研究的构想,即从研究城市群(脉)空间发展的背景和演替历程,到研究影响城市群(脉)空间发展以及其与乡村发展关系的因素,到研究具体区域内城市群(脉)的空间发展模式,最后到研究城市群(脉)空间发展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安庆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开发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地质灾害、农田保护、水资源安全、生物保护4类要素作为生态保护的"源",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安庆市规划区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临界安全区及安全区4个级别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空间发展动力因子,进行可建设用地经济敏感性评价,最终确定安庆市规划区禁止建设区、严格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基于分区结果叠加城镇已建区,对研究区禁建边界、挖潜边界、扩展边界、整理边界及限制边界等进行界定并提出相应管控策略,从而为安庆市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与区别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城市发展阶段要求城市建设从重视增量开发转变为重视存量开发,引入辅助分析手段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的迫切需要,空间句法和城市空间网络分析(UNA)是城市定量研究中较为典型的两种规划技术手段。文章分别阐述了两者的基本原理和指标系统,从前期工作、分析对象、技术平台、分析结果以及指标对应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其在具体规划案例中的应用。基于UNA的空间定量分析在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中更具有灵活性,两种技术相互结合或验证,能够达到对目标区域的空间特征全方位的认识,其本质上都是帮助规划者更好地认识现状或评价规划成果的技术手段,其合理运用将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系统分析了微观地貌形态的划分标准体系和方法,认为微观地貌形态的划分是宏观地貌形态划分的延续.基于栅格DEM和DTA技术实现微观地貌形态分类的关键在于提取地形地貌因子和制定合理的分类决策方案,以土壤侵蚀研究中的临界坡度值为参考,改进了DRAGUT提出的山体部位划分的分类决策方案;并采用黄土高原的局部DEM,进行了微观地貌形态分类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山体是城市中不可再生的自然景观资源,对城市形态特色的突出和城市景观环境的改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构建了新的城市自然景观空间结构新秩序,突出山体景观的最佳视觉效果,使城市环境天然与人工、历史与现代和谐相融,优美的山体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既可维护生态平衡,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又对协调城市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还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差异化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取影响四川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关键因素,采用熵值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基于城市差异化的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模型,从时空演化角度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 不同发展类型城市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2007-2016 年,发展优势型承载力稳定增长,产业加工型、均衡发展型承载力较稳定增长,资源服务型承载力波动性较大,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提升策略应针对不同城市发展类型。研究结果对四川省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小城市在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出现的缺乏内在自组织进化的问题,以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县城总体规划为例,应用系统的"有机生长"理论,研究了具体案例的环境特征,分析了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市空间的发展需要自规划角度引入有机生长的"人为干预"对策,进而从宏观(城市外部地域功能与空间)和微观(城市内部地域功能与空间)两个层次研究了有机生长规划方法,提出了在城市空间拓展、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城市功能用地布局、城市人居环境的调整完善等方面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的增长是区域、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区域空间发展规划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措施。基于传统欧几里德式空间地理学与新关系地理学之间的区别,建立比较模型,分析研究欧洲空间发展展望和珠江三角洲区域空间发展规划,对比研究两个空间规划中所运用的空间地理学理论及核心概念的特征。当代高速的物质流和信息流使得区域、城市空间的联系不只依赖客观相邻性,传统欧几里德式空间地理学指导下的空间发展规划与现实脱节,中国空间发展规划中运用理论应趋于新关系地理学。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适于飞行仿真的三维数字地球仿真系统中,对比了当前常用的等间隔空间划分和等面积空间划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间隔空间划分方法思想,提出了经度跨度加倍机制进行空间的划分。该方法通过不断地检测划分后地块的纬度线方向距离,如果该条带划分的地块纬度跨度代表的距离达到了经度跨度代表距离的2倍或以上,则减半该条带的划分数。通过经度跨度加倍方法对全球空间进行划分,保留了等间隔划分算法的优点,同时大大减少了数据冗余,并且可以有效解决视点范围内地块的覆盖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从微观角度对城市空间形成的客观机制进行解析,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以温岭市区为实例,研究了城市空间各阶段演化过程,对建设用地结构及规划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以建设项目的空间分布数据为出发点,利用网格系统建立空间数据模型,探讨了中小城市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项目与城市空间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温岭市区城市空间演化和建设项目布局特征基本吻合,建设项目不同的选址布局构成了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并促进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演化,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应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管理,改善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20.
以皖北颍上县县域为研究范围,基于研究区域现状发展情况选取评价因子,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各评价因子权重,构建评价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对各个因子进行空间分析后叠加处理,得出颍上县县域生态适宜性分区;进而从统筹城乡建设与生态环境的角度,划定县域生态功能分区,为研究区域生态控制线划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其他类似地区生态控制线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